模电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晶体二极管1、杂质半导体P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N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是孔穴;2、PN结形成的物理过程;伏安特性:正向特性:外加正向电压即正偏,空间电荷区变窄(或变薄),形成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

反向特性:外加反向电压即反偏,空间电荷区变宽(或变厚),形成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击穿特性:稳压二极管;3、晶体二极管主要特性:单向导电性。

当外加电压大于导通电压时,晶体二极管导通;当外加电压小于导通电压时,晶体二极管截止。

模型:简化电路模型(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电路分析方法:简化分析法(估算法、画输出信号波形方法);应用:整流电路、限幅电路;(重点)作业:P45:1-15、1-18、1-22第二章晶体三极管1、类型:NPN和PNP;2、基本结构三个区:基区、发射区、集电区;三个极:基极、发射极、集电极;两个结:发射结、集电结;3、工作模式放大模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正向受控特性;饱和模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受控开关特性;截止模式: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受控开关特性;4、放大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内部载流子传输过程;直流电流传输方程;直流简化电路模型;5、伏安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族;输出特性曲线族:分为四个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击穿区;6、小信号电路模型:简化小信号电路模型;7、电路分析方法直流分析法:工程近似分析法——估算法;(P78-80:2-3-3 分压式偏置电路)交流分析法: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第四章放大器基础1、偏置电路和耦合方式偏置电路要求: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器件工作在放大模式;当环境温度等因素变化时,能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压式偏置电路;(重点)耦合方式:电容耦合、直接耦合(级间直流电平配置问题、零点漂移问题);2、基本组态放大器(共发、共集)(重点)直流通路、直流等效电路、交流通路、交流等效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I BQ 、I CQ 、V CEQ )、性能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增益)的计算、三种组态放大器的性能比较(P189);3、 差分放大器(重点)差模信号和共模性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大小相等、极性相同;(P192:例4-3-1和4-3-2)差模性能分析(双端输出电路、单端输出电路):半电路差模交流通路、差模性能指标(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差模电压增益)计算;共模性能分析(双端输出电路、单端输出电路):半电路共模交流通路、共模性能指标(共模输入电阻、共模输出电阻、共模电压增益)计算;共模抑制比;作业:P254:4-1(a )(b )、4-11、4-16、4-18、4-38第五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1、 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减小;2、 反馈极性与类型的判别判断反馈类型:短路法;判断极性:瞬时极性法;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降低增益、减小增益灵敏度(提高增益稳定性)、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如何改变的?);4、 引入负反馈的原则:要稳定直流量(如静态工作点):引入直流负反馈;要稳定交流量(如电压放大倍数):引入交流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压:引入电压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流:引入电流负反馈;要增大输入电阻:引入串联负反馈;要减小输入电阻:引入并联负反馈;要增大输出电阻:引入电流负反馈;要减小输出电阻:引入电压负反馈; 作业:第5章课件 例3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1、 理想条件下的两条重要法则:虚短:v v +-=、虚断:0i i +-==; 2、 基本应用电路:反相放大器(虚地:0v v +-==)、同相放大器(同相跟随器); 3、 运算电路:反相加法器、同相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4、 三运放仪器放大器;作业:P382:6-1、6-4。

模电期末复习资料

模电期末复习资料

一、 半导体器件1. N 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它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少数载流子是空穴。

2. P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它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电子。

3.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方式:漂移运动、扩散运动。

4. PN 结及基单向导电性①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即P 型区接外加电源正极,N 型区接外加电源负极,PN 结导通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增加,漂移电流减小扩散电流由N 型区,P 型区多数载流子产生 漂移电流由N 型区,P 型区少数载流子形成 ② PN 结外加反向电压,即P 型区接外加电源负极,N 型区接外加电源正极,PN 结截止,P 结呈高阻抗.PN 结反向偏置时,扩散电流趋于零,反向漂移电流很少 5.二极管二极管由一个PN 结组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由正向伏安特性、反向伏安特性及击穿特性三部份组成 ① 正向特性当外加电压大于其阀值电压(Si: th V =0.5V , Ge: th V =0.1V)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由零显著增加. ② 反向特性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时,其反向电流很少 ③ 击穿特性 当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大于其本身的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大 例:二极管电路如图示,试判断图4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0A 二端的电压0AV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对于图4a )首先断开二极管D,求A V 、B V此时, AV =-12V, B V =-6V ,则BA V =B V -A V =-6-(-12)=6V 这样,二极管是正向导通的 由理想模型,F V =0.由此 +6-12+3I=0 I=2mA0A V =2×3-12=-6V. 解:对于图b ),当D 断开时, B V =-15V,A V =-12V图1.PN 结外加正向电压图2.PN 结外加反向电压图3.二极管的伏案特性a)BA V =B V -A V =-15-(-12)=-3VD 因反向偏置而截止,0A V =-12V.例:二只稳压值分别为7.5V 和8.5V 的稳压二极管串联 使用,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 0V 为多少伏,设稳压二极管正向 导通压降为0.7V解: 设1DZ V =7.5V , 2DZ V =8.5V 对于图5a)电路,由于二支稳压管 均处于稳压状态(即均为反向击穿状态) 0V =1DZ V +2DZ V =7.5+8.5=16V对于图5b)电路, 1DZ V 为反向击穿状态, 2DZ V 为正向连接,故0V =1DZ V +2DZ V =7.5+0.7=8.2V6.稳压二极管它是利用PN 结的击穿特性,即当流过稳压二极管电流变化较大时,其二端电压变化较小的性质,在电路中起稳压作用.① 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是在反向击穿状态,即外加电源正极接其N 型区,外加电源负极接其P 型区;② 稳压二极管应与负载并联使用;③ 应保证稳压二极管工作于规定的电流范围;7.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是双极型器件,即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是电子和空穴,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三个分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二个PN 结(发射结,集电结)半导体三极管分为NPN 型和PNP 型二种。

模电复习资料

模电复习资料

总复习第1章 直流电路一、电流、电压、电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关系在电路分析中,我们常在电路中选择一个点作为参考点,电路中某一点到参考点的电压就称谓这个点的电位。

参考点又称零电位点。

电路中a 、b 点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 、b 两点的电位差。

b a ab u u u -= 二、电功率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简称功率。

dtdWp =关联方向时:p >0时吸收功率,p <0时放出功率。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为了便于分析电路,常常用等效变换的方法简化或变换电路结构,但变换后的电路与原电路伏安特性不变。

实际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o IR U U s -=oR U I I s -= 四、简单的电阻电路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 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 五、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在任一瞬时,通过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0i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在任一瞬时,沿任一回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0u =∑任意设定回路绕行方向,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相反时取负号。

六、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 和KVL ,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

一个具有m 条支路、n 个节点的电路,根据KCL 可列出(n -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根据KVL 可列出m -(n -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

1、支路电流法2、节点电位分析法七、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八、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 九、受控源分类及表示方法第3章 交流电路一、正弦交流电:)sin(u m t U u θω+=,)sin(i m t I i θω+=振幅、角频率和初相称为正弦量的的三要素。

周期、频率、角频率:f 2T2ππω== 相位、初相和相位差 交流电的有效值、振幅:2I I m =,2U U m =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sin(i m t I i θω+=,i m j m m I e I I i θθ∠== ,I I m 2=,U U m 2= 三、KCL 、KVL 的相量形式:KCL :0=∑I,KVL :0=∑U 四、 单一元件参数电路在以下的推导过程中,设元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元件的电流均采用关联参考方向。

模电(期末资料总结)

模电(期末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

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二. 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V阴( 反偏 ),二极管截止(开路)。

1)图解分析法该式与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叫静态工作点Q。

2) 等效电路法直流等效电路法*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V阴( 反偏 ),二极管截止(开路)。

*三种模型微变等效电路法三. 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总复习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总复习
源电路
MOS电路的根本单元电路
1MOS管简化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G + Ugs

Id D
gmU gs
+ rds UdS

S
2MOS管三种组态放大器的特性比较
电路组态
共源(CS) 共漏(CD)
共栅(CG)
性能特点
电压增益AU
Uo Ui
gmRL' 1 gmRs
(RL' RD //rds // RL)
半导体器件根底
2.3 PN结反向击穿特性 〔1〕电击穿〔可逆〕 雪崩击穿-发生在掺杂浓度较低、反压较高
〔>6V〕的PN结中。 齐纳击穿-发生在掺杂浓度较高、反压不太高
〔<6V〕的PN结中。 〔2〕热击穿〔不可逆,会造成永久损坏〕
半导体器件根底
2.4 PN结电容 势垒电容CT: 扩散电容CD:
• PN结总电容Cj=CT+CD • PN结正偏时,以扩散电容为主; • PN结反偏时,以势垒电容为主。
高频段AU下降的原因:管子结电容及分布电容分流作用的影响。 •频率失真
包括幅度频率失真和相位频率失真,属线性失真
双极型电路的根本单元电路
、CB、CC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
〔1〕CE放大电路
电压增益:
AU U R R RRR U o i i L' ( L' C/ / L) ( 需 看 射 极 是 否 有 偏 置 电 阻 及 旁 路 电 容 )
体管。 据交流等效电路求:AU、AI、Ri(Ri’)、
RO(Ro’)、fL、fH
双极型电路的根本单元电路
3晶体管模型 〔1〕h模型〔属低、中频模型〕 h参数等效电路
Ib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填空1. 二极管最主要的特性是(),反映正向特性的的两个主要参数是()。

2. 三极管工作在三个区域的条件是: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

3. 场效应管从结构上分成()和()两大类型,它属于()控制型器件。

4.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采用()耦合方式的放大电路,最常见的问题是()。

5. 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对差模信号的()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作用。

6.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四部分组成。

7. 用一只万用表不同的欧姆档测得某个二极管的电阻分别为250Ω和1.8K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8. 测得某NPN管的VBE=0.7V,VCE=0.2V,由此可判断它工作在区。

9. 放大电路的互补输出的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10. 在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反馈,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反馈,改输入和输出电阻,应引入反馈,展宽频带应引入反馈。

11. 为了避免50Hz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应选用滤波。

12. 比例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为虚地,而比例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等于输入电压。

13. 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区别是。

14. 在直流稳压电路中,变压的目的是,整流的目的是,滤波的目的是,稳压的目的是。

15. 试决定下列情况应选用的滤波器类型。

当有用信号频率低于500Hz时,宜选用;当希望抑制50Hz交流电源干扰时,宜选用;当希望抑制1KHz以下的信号时,宜选用。

16. 对于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若希望电压放大,可选用组态,若希望带负载能力强,应选用组态,若希望从信号源索取电流小,应选用组态,若希望高频性能好,应选用组态。

17. 电流源电路在集成运放中,常作为电路和电路;前者的作用是,后者的作用是。

18. 差分放大电路有种输入输出连接方式,其差模电压增益与方式有关,与方式无关。

模电期末复习重点.doc

模电期末复习重点.doc

模电复习重点二极管:基本概念:1、普通二极管,单向导电性;2、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稳定电流范围;3、扩散电流与漂移电流、势垒电容与扩散电容、雪崩击穿与齐纳击穿;分析计算:1、二极管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2、稳压二极管限流电阻范围;3、二极管电路判断是否导通?三极管:基本概念:1、晶体管工作状态: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e结和c结偏置状态2、晶体管组成放大器的三条原则;3、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比较;4、多级放大器的级联方式(极间耦合方式);5、级联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原则;分析计算:1、图解法: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交流与直流负载线、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2、直流工作点分析3、(大题)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等效电路分析,rbe的计算4、多级级联放大器分析;场效应管:基本概念:1、场效应管工作区:恒流区(饱和区)、可变电阻区(线性区)、截止区、击穿区2、场效应管放大器与晶体管放大器比较,优缺点;分析计算:1、场效应管放大器交流等效电路分析2、场效应管放大器和晶体管放大器级联放大器集成运放:基本概念: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四个组成部分(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电流源);2、电流源在集成运放中的两个主要作用;3、差动放大器只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可以有效克服零点漂移分析计算:1、差动放大器分析(单端输出、双端输出);2、电流源电路(镜像、比例、微电流)3、互补对称型射极跟随器:如何抑制交越失真;优点:输出电阻小,输出大的信号电压和电流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结构分析频率响应:基本概念:1、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区别;2、在低频区放大器放大倍数下降的主要因素:耦合电容与旁路电容3、在高频区放大器放大倍数下降的主要因素:极间电容与负载电容4、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器高频特性的比较;5、多级放大器的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和带宽分析计算1、根据波特图求增益、附加相移、增益下降率等反馈放大器:基本概念:1、反馈的定义;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四点)3、电压和电流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串联和并联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4、相位裕度和幅度裕度5、基本消振方法分析计算:1、反馈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交流和直流反馈的判断,电压和电流反馈的判断,并联和串联反馈的判断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包括运放构成的负反馈放大器,分立元件构成的单级和多级负反馈放大器3、放大器稳定性的判断4、开环和闭环情况下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运算电路:基本概念:1、滤波器的分类与应用场合2、运算电路和比较器电路中运放工作状态的不同3、虚短和虚断分析计算1、运算电路的分析(加法、减法、积分、微分、指数、对数、乘法、除法)2、根据表达式设计运算电路3、根据运算电路分析运算关系式4、简单比较器和迟滞比较器的电路结构、基本特性、门限电压、高低电平5、窗口比较器的结构和特性6、单运放驰张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周期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电路:基本概念: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与小信号放大器比较)2、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A类、B类、C类、AB类)3、低频功率放大器大多采用B类工作,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C类工作分析计算:1、A类功率放大器和互补跟随B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功率、效率和电源功率;2、常用整流电路分析(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期末考试题型:1、考试形式:闭卷;2、共4道大题,满分100分。

模电期末复习完整版文档

模电期末复习完整版文档
2.熟悉三极管的四种工作状态;
3.熟练掌握乙与信号产生电路
1.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构成与特性
掌握电流源的构成、恒流特性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能熟练判断反馈电路的极性和类型。
2. 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第六章 模拟集成电路
了解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重点了解场效应管中预夹断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计算。 熟悉晶体二极管的数学模型、曲线模型、简化电路模型,掌握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熟练利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RC、LC振荡电路 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系。 熟练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模拟集成电路
1.掌握电流源的构成、恒流特性及其在放大电路中 的作用。
2.正确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简称零 漂)产生的原因,以及零漂指标的定义方法。
3.熟练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 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
4.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抑 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第二章 运算放大器
1. 掌握线性工作时,理想运放的两条重要 法则。
2.掌握反相放大器与同相放大器的电路结 构和性能特点。
3.能熟练利用虚短、虚断的概念,分析 各种运算电路的性能。
第三章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1.了解PN结基本特性; 2.熟悉晶体二极管的数学模型、曲线模型、
4. 熟练利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RC、LC振荡 熟悉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分析方法:估算法、图解法及小信号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掌握反相放大器与同相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性能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半导体器件1. N 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它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少数载流子是空穴。

2. P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它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电子。

3.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方式:漂移运动、扩散运动。

4. PN 结及基单向导电性①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即P 型区接外加电源正极,N 型区接外加电源负极,PN 结导通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增加,漂移电流减小扩散电流由N 型区,P 型区多数载流子产生 漂移电流由N 型区,P 型区少数载流子形成② PN 结外加反向电压,即P 型区接外加电源负极,N 型区接外加电源正极,PN 结截止,P结呈高阻抗.PN 结反向偏置时,扩散电流趋于零,反向漂移电流很少 5.二极管二极管由一个PN 结组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由正向伏安特性、反向伏安特性及击穿特性三部份组成 ① 正向特性当外加电压大于其阀值电压(Si: th V =0.5V , Ge: th V =0.1V)时, 流过二极管的电流由零显著增加. ② 反向特性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时,其反向电流很少 ③ 击穿特性 当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大于其本身的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大 例:二极管电路如图示,试判断图4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0A 二端的电压0A V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对于图4a )首先断开二极管D,求A V 、B V 此时, A V =-12V, B V =-6V ,则BA V =B V -AV =-6-(-12)=6V 这样,二极管是正向导通的由理想模型,F V =0.由此 +6-12+3I=0 I=2mAA V =2×3-12=-6V.解:对于图b ),当D 断开时, B V =-15V,A V =-12V图1.PN 结外加正向电压图2.PN 结外加反向电压图3.二极管的伏案特性Oa)BA V =B V -A V =-15-(-12)=-3VD 因反向偏置而截止,0A V =-12V.例:二只稳压值分别为7.5V 和8.5V 的稳压二极管串联 使用,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 0V 为多少伏,设稳压二极管正向 导通压降为0.7V解: 设1DZ V =7.5V , 2DZ V =8.5V对于图5a)电路,由于二支稳压管 均处于稳压状态(即均为反向击穿状态) 0V =1DZ V +2DZ V =7.5+8.5=16V对于图5b)电路, 1DZ V 为反向击穿状态,2DZ V 为正向连接,故0V =1DZ V +2DZ V =7.5+0.7=8.2V6.稳压二极管它是利用PN 结的击穿特性,即当流过稳压二极管电流变化较大时,其二端电压变化较小的性质,在电路中起稳压作用.① 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是在反向击穿状态,即外加电源正极接其N 型区,外加电源负极接其P 型区;② 稳压二极管应与负载并联使用;③应保证稳压二极管工作于规定的电流范围;7.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是双极型器件,即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是电子和空穴,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三个分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二个PN 结(发射结,集电结) 半导体三极管分为NPN 型和PNP 型二种。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对外加交流输入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

三极管放大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即发射结外加正向电压,具有合适的工作范围。

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发射区的作用:向基极扩散(注入)电子载流子, 形成直流E I ,基区的作用,传输和控制由发射区注入 到基区的电子载流子,在BB V 正极的吸引下,由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载流子有很小的一部份被其吸引而形成直流B I .集电区的作用: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大部份电子载流子受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的作用, 漂移过集电结形成受发射结外加电压控制的集电极电流I ,I 与集电区反向饱和电流O图 4 b)oa)b)图5bba)NPN 型三极管b)PNP 型三极管=△I C R C△I B R C图7.共发射极接法CBO I 一起形成集电极电流C I ,即C I =CN I +CBO I .通常CBO C I I >>,故CN I =C I .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 B C E I I I +=(静态时) 结论① 发射结外加正向直流电压控制着由发射区向基区扩散的电子表载流子所形成的电流EI 及基极电流B I .② 集电结外加反向直流电压控制着由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并被集电区所收集的电子载流子所形成的电流C I .③ 在发射结正向直流电压BB V ,集电结外向直流电压CC V 不变的情况下,若在三极管b -e 之间引入一个小的交流输入电压i V ∆,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电流会随i V ∆作同样的变化(,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的变化分别用E I ∆、B I ∆、C I ∆表示),并在集电极电阻C R 上得到一个较大的电压变化作为输出(C B C C o R I R I V ∆=∆=∆β),这样,通过C R ,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由其交流电流放大系数BC I I ∆∆=β表示, β是在三极管制造过程中人为确定的)转换成电压放大作用.由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它的三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放大状态,截止状态和饱和状态某三种工作状态外加直流电压的条件.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截止状态: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饱和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例: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为1)5V ,1.2V ,0.5V ; 2)6V ,5.8V ,1V 试确定各电位对应的电极和三极管的类型(是NPN,还是PNP 型,是硅管还是锗管) 解:对于放大状态下的NPN 型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大小为E B C V V V >>(0,0<>BC BE V V , E B BE V V V >⇒>0,C B BC V V V <⇒<0)对于放大状态下的PNP 型三极管, 0,0><BC BE V V (E B BE V V V >⇒<0,C B BC V V V >⇒>0)故三个电极的电压大小为C B E V V V >>对于硅管7.0=V V ,对于锗管2.0=V V ,对于1)5V ,1.2V,0.5Vc(NPN 管)(PNP 管)5V >1.2V >0.5V 则5V 脚对应c,1.2V 脚对应b,0.5V 脚对应e ,而1.2V -0.5V =0.7V ,故为NPN 型硅管2)6V ,5.8V ,1V由于2)6V>5.8V>1V 则6V 脚对应e, 5.8V 脚对应b, 1V 脚对应c,由于6V -5.8V=0.2V 故为锗管且为PNP 型锗管.二、放大电路分析基础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①外加直流电压的应使三极管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为反向偏置以保证以三极管为核心的放大电路对外加输入交流信号为放大状态. ②外加输入交流电压在放大电路输入端的接法,应使变化的i V 产生变化的基极电流b i 或发射极电流e i ,因为b i 或e i 控制c i (共发射极接法, b i 控制着c i ,因为b c i i β=,共基极接法, e i 控制着c i ,因为c i =e i α)③为了保证放大电路不失真的放大交流输入电压,除了外加直流电压使三极管发射结为正向偏置,集电结为反向偏置外,还要通过调整c b R R ,,使B I 、C I 、CE V 为合适的值,我们称之为合理的设置静态工作点.2.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设有外加输入信号时的B I 、C I 、CE V 分别用BQ I 、CQ I 、V 表示,它们在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在图8所示电路中由基极电路BQ I =uA R V V bBEQCC 402807.012=-=-由集电极电路C C CC CE R i V V -= 令V V V i OC CE C 120==⇒=于M 点 令mA R V iV CCC C CE 40==⇒=于N 点连接M-N 的线段即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线与uA i B 40=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即 为静态工作点。

当b R 的值减小,其余条件不变时, ↓↑-=bBEQCC BQ R V V I ,使得BQ I 增加.这样,Q 点会移动到'Q 点,此时,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 工作状态靠近饱和区当b R 的值增加时,icNV CEQQQi B =60uA i B =40uA i B =20uAO直流负载线图9.输出特性曲线MNV CC =12VR L图8.基本共射级放大电路=15VL V O↑↓-=bBEQCC BQR V V I ,使得BQ I 减小,这时,Q 点会移到''Q 点,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向截止区靠近。

2.射极放大电路分析例:放大电路如图10示,设三极管为硅管 试求1)静态工作点2)画出电路原理图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3)求V A 4)求i R 及o R 解:1)求Q 点Q 点指(BQ I 、CQ I 、CEQ V ) 首先画出基极电路等效电路 由题意V V CE 7.0=0)1(=+---e BQ BE b BQ CC R I V R I V βuA K V R R V V I eb BE CC BQ 275263.141)501(4757.015)1(=Ω=⨯++-=++-=∴βmA I I BQ CQ 35.12750=⨯==β画出集电极电路的等效电路0=---e EQ CEQ c CQ CC R I V R I VV R R I V V e c CQ CC CEQ 6.91041035.115)(33=⨯⨯⨯-=+-=∴-2)电路原理图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3) ebe L c eb be b Lc b Io V R r R R R I r I R R I V V A )1(//)1(//ββββ++-=++-==其中Ω=Ω=Ω=++=++=K K mA I mV r r E bb be 2.118.12.118235.126)501(200)()(26)1('β24.11)501(2.13//350-=⨯++⨯-=V A4)设1-'1两端右看电路电阻为'i R'i R =Ω=++=K R r I V e be i 2.52)1(βb )基极回路等效电路c )集电极回路等效电路R L V o R L=R e//R cd )小信号模型等效图e )小信号模型等效图I bV oΩ===K R R R i b i 472.52//475'// 5) Ω==K R R C o 3若上题中e R 二端并联一个电容e C 则5.622.13//350//-=⨯-=-=beLc V r R R A β例2:射极偏置电路如图11所示,设V V BE 7.0= 试求1)静态工作点2)画出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3)求i R 及o R4)求V A 解1)V V R R R V CC b b b B 95.315562020212=⨯+=+=mA R R V V R R V I e e BE B e e E EQ 76.1185.07.095.32121=+-=+-=+=mA I I CQ EQ 76.1==uA I I CQBQ 355076.1===∴βV R R R I V V e e C CQ CC CEQ 2.81085.31076.115)(3321=⨯⨯⨯-=++-=-2)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3)求i R 及o R设21//b b b R R R =设1-'1两端右看电路电阻为'i R 1)1('e be bi i R r I V R β++==其中Ω=Ω=++=++=K mA I mV r r E bb be 95.04.95396.126)501(200)()(26)1('β则Ω=⨯++=K R 3.4485.0)501(95.0'VL 图11.a )V O图11.b )小信号模型等效图I bV oΩ===K R R R i b i 113.44//56//20'// Ω==K R R C o 24)25.23.444//450)1([//-=⨯-=++-==ebe b L C b Io V R r I R R I V V A ρβ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1. 场效应管的控制方式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均为电压控制器件,而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结型声效应管只有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增强型 (0,0==D GS i V ) 耗尽型 (0,0≠=D GS i V )2. 例:电路如图12示,已知Ω=Ω==-=K R K R mA I V V V V S a DSS P DD 8,16,2,4,15,V mA g K R K R m L g /4.0,60,150=Ω=Ω=试求1)静态工作点2)输入电阻i R 及输出电阻3)电压增益解1)Q 点指D I 、GS V 、DS V 设场效应管工作于饱和区GS V =D S D S S G I R I V V V 80--=-=- (1)41(2)41(2)1(2GS GS PGS DSS D V V V V I I +=--=-= (2)将(1)代入(2)得)441(2)1664281(2)1621(2222D D D D GS GS D I I I I V V I +-=+-=++=02982=+-D D I I1612.4916284992±=⨯⨯-±=D I故mA I mA I D D 3.0,82.021== 由于mA I D 82.01=不合题意R LV o图12(86.32382.015)(-=⨯-=+->s d D DD DS R R I V V 而工作饱和区的DS V 应大于0)故取mA I I D D 3.02==DS V =V R R I V s d D DD 8.71024103.015)(33=⨯⨯⨯-=+--2)Ω==Ω==K R R K R R d o g i 16,150 3)05.560//164.0////-=⨯-=-=-==R R g V R R V g V V A d m gsLd gs m io V例:共集电极电路如图13示,设三极管为硅管 试求1)Q 点 2)o R 、i R 3)VS V A A 及 解:1)Q 点Q 点指BQ I 、CQ I 、CEQ V该电路由21,b b R R 组成分压器以固定基极对地电位求Q 点步骤:BQ CQ EQ E B I I I V V →→→→(V V V R R R V CC b b b B 21.512562020212=⨯+=+=mA R V V R V I eBEQB eE EQ 25.227.021.5=-=-==mA I I EQ CQ 25.2==uA I ICQBQ 455025.2===β2)先求be rΩ=++=++=3.78925.226)501(20026)1(200Ebe I r β=ΩK 8.0然后再画出其交流通路和小信号模型电路V R L图13.a )R 图13.b )图13.c )设从1-'1两端右看电路电阻为'i R'i R =Ω=++=++=K R r I V e be bi 8.512//2)501(8.0)1(β设从2-'2两端右看电路电阻为i RΩ====K R R R R R R i b b i b i 118.51//20//56'////'//21Ω=Ω==++===∞=28028.033.0//21'//|0V S K r R R IV R be S e R o L β(b S S R R R //'=)3)98.08.51512//2)501(8.02//2)501(//)1(//)1(//==⨯++⨯+=+++=+==Le be L e e e be b L e e Io V R R r R R R I r I R R I V V A ββ51.010111198.0=+⨯=+⋅=⋅==iS i V SI io So VS R R R A V V V V V V A例:射极偏听偏置电路如图14所示,已知60=β 试求1)静态工作点2)画出电路的小信号模型电路3)求电压放大倍数V A 输入电阻i R 及输出电阻o R 解:1)静态工作点 V V R R R V CC b b b B 412602020212=⨯+=+=该三极管为硅管V V BEQ 7.0=则mA R V V R V I eBEB eE EQ 65.127.04=-=-==EQ CQ I I =uA I I CQBQ 286065.1===βmA R V R V I BEQE EQ 25.227.021.5=-=-==βR L 6K图14.a )V o图14.b )omA I I EQ CQ 25.2==uA I I CQBQ 455025.2===βV R R I V V e C CQ CC CEQ 75.71051065.116)(33=⨯⨯⨯-=+-=-2)3)Ω=++=++=K I r Ebe 2.164.126)601(20026)1(200β97.02.1231202612.16//360)1(//-=-=⨯+⨯-=++==ebe L c Io V R r R R V V A ββi R =Ω==++K R r R R e be b b 37.132.23//60//20])1(//[//21βΩ==K R R C o 3三、频率响应由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中频区,V A 不随f 的改变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