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体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体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体裁】一、概述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阅读和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不同的体裁文章丰富多彩,涵盖了散文、诗歌、寓言等多种形式,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二、散文散文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体裁之一,它以散文的形式展现了很多关于人情世故、风土人情、故事传奇等内容。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有一篇名为《我住的城市》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住城市的描写,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城市的赞美。

这篇散文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面貌,为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城市风貌的了解,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情和对城市的赞美之情。

三、诗歌诗歌作为一种高度浓缩并具有音韵美的文字表达形式,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首名为《我爱你,祖国》的诗歌,通过对祖国的赞美和对建设祖国的向往,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为学生呈现了一片爱国情怀的美好画卷。

通过阅读这首诗歌,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还能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寓言寓言作为一种教育性很强的文学体裁,通过寓意深远的故事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心灵的触动。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有一篇名为《小蝌蚪找妈妈》的寓言故事,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而融入集体,展现了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价值观念。

这篇寓言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寓言故事的故事线索和情节,还通过故事里的小蝌蚪的经历,给孩子们传达了一些价值取向的教育,让他们在阅读的感受到人生道理的启发。

五、总结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体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课文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与人生之窗的大门。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体裁分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体裁分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体裁分类小学课文体裁有四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
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说明文
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语言确切生动。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三议论文
概念:议论文,也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四应用文
概念: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处理公私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实用性文体,是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体。

是国家机关、政
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

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

1. 记叙文记叙文是讲述事件经过或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文体。

它通常包括描写人物、时空背景、事件发展等要素。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着重描写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并进行模仿和创作。

2. 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列举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说明文通常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原因、方法等五个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的一种文体。

它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用例子、表达个人观点等要素。

议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世界,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争论辩论、观点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5.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形象、色彩和气息。

描写文着重于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优秀作品,让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实践研究1. 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设计。

在记叙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环境的变化;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可以以实物或者图片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优秀作品的阅读和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的文体分类有很多种,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些文体不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进行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场景,展现人物活动等手法,使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以及事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让他们阅读并模仿其中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记叙文。

还可以通过剧本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描写文是以描写事物的形状、颜色、感觉等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通过描写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写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学会运用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去描绘事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描写能力。

说明文是以解释和阐述事物的原理、特点、作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通过教学说明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掌握实用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生动的说明文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和掌握说明文中的知识。

小学语文的文体分类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各种文体的解读和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不同文体的分类和教学的研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生是年龄较小、阅读经验较少的读者,对于不同的文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小学生需要有一些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叙事文叙事文是一种阐述故事情节的文篇,主要用来为读者描述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发展过程和结局。

在阅读叙事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文本结构。

叙事文往往有明确的时间和事件顺序,这种结构称为时间顺序。

读者可以根据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理解故事发展过程,把握主线。

2. 注意人物情感变化。

在叙事中,人物通常具有自己的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等特征。

读者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理解故事中各种冲突、转折和情感表达。

3. 推断故事意义。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读者可以尝试从故事中寻找寓意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启示,以增加自己的思想和文化水平。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科普文章,用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简单而又生动的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和学习这种事物或现象。

在阅读说明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词汇和概念。

说明文通常会使用一些科学术语和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要仔细理解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 注意文本结构。

说明文通常分为介绍性、定义性和解释性三种方式。

读者要根据文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内容。

3. 核对实验与结论。

在许多说明文中,还会附有实验数据表和结果,这个时候读者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结论来检验文中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说明或分析某一问题后,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和主张的文章。

在阅读议论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把握文章大意。

由于议论文通常会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读者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基本态度。

2. 注意作者观点和利弊分析。

作者的观点是这篇文章的中心,阐明了作者的价值世界观,因此需要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利弊分析和主张有关观点的表述方式。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不同文体的分类解读和实践研究,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文体分类解读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的文体分类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种。

这四种文体各有特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写作提出了不同要求。

1. 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或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意思和感情。

记叙文通常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等要素,情节紧凑,故事性强。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引导他们根据要素进行构思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叙述能力。

2. 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说明文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事物,让他们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对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论述和辩论,旨在阐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引导读者思考和判断。

议论文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用有力的论据和观点进行论证。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应用文:应用文是指用于特定场合的文体,如书信、通知、广告、请示、请求等。

应用文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场合和读者的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注重语用和实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和模板,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语言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对各种文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理解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篇章和文本,引导他们分析和总结文体特点,培养他们的文体意识和分类能力。

语文的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语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四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11、记叙文知识要点: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

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知识要点:①对象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

②说明的条理:层次结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3、议论文知识要点: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③论证:论述层次,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应用文知识要点:要重点了解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

(1)书信――一般书信和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等专用信、一般书信①标题:一般情况下,书信无标题(发表的书信可根据书信的内容或主旨写上标题。

)②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转行,顶格写。

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

④结尾:结尾要写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祝此致等词语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进步敬礼等词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

前一行署名,后一行写日期。

署名的前面,可根据需要写明收信人的身份、辈份或单位。

⑥填写标准信封在信封左上角六个小方格内填写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在收信地区邮政编码的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或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

在收信人地址或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位置写收信人的姓名。

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内写寄信人的地区的邮政编码。

语文的文体知识21、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包括童话、通讯、传记)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获得好成绩,不论是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然而,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繁多,考生若想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析,必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表达得更好。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常见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本文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

从形式上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以下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XXX的谈话,来歌颂XXX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例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XXX。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XXX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XXX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

而XXX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情感性。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收到面试通知到面试开始这一较短的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

所以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较好的表达。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文体比较常见: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在此,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

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下面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

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鲁迅先生。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鲁迅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

而邱少云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

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议论,作者抒发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对读者起到感染作用。

记叙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的成分这三个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选择思维、发散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也是多式多样的。

1、开头和结尾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捞铁牛》。

谈原因,后谈结果——显出因果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楚。

如《西门豹》。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记叙文结尾常用的方法:首尾呼应、作一小结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助于深化中心思想和突出英雄形象。

如:《捞铁牛》。

作出评价,阐明意义——起到点明题意,加强文章思想性的作用。

如《绿色的办公室》提出号召,展示理想——有些记叙文用战斗性、概括性强的话来结尾,给人以教育和鼓舞。

如《珍贵的教科书》。

2、段落和层次从内容来说,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层次。

文章的一段又可以由一个自然段或者两以上的自然段组成。

要学习记叙文,首先是要给课文分段。

分段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帮助读者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段的要求,是要使所分的段要有完整性和单一性,以说完一层意思为尺度。

3、先说和后说记叙文在安排材料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有利于把事情发展的脉络交代清楚,较容易看出人物不断成长的过程,如《西门豹》。

倒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要写的人物和事件,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如《珍贵的教科书》。

插叙往往用于对人物或事件作补充说明,有助于展开中心思想,如课文《科利亚的木匣》在叙述科利亚挖木匣时,插入了当年和妈妈埋木匣的原因和经过,对事件的起因以及主人翁的变化进行叙述。

记叙文在记事情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一般都要把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情)交待清楚。

4、详写和略写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的。

因此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

文章写得详略得当,才能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5、过渡和照应写记叙文往往要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连接上下文,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前一层的意思和后一层意思连贯起来。

写记叙文前面交待的,后面要有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完整、清楚地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记叙文的教学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记叙文的教学。

教好记叙文,对学生思维发展及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

如何做好记叙文的教学呢?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理清文章层次,明确中心思想。

前文已经提过,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的。

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彻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如何才能够理清、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呢?要从记叙文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可以从结构上、记人叙事上去探索;还可以从题目启示、开头提示、议论或文章的结尾等方面研究。

先谈从结构入手归纳中心思想。

这种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顺序分段,弄清各段内容,写出段意,点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后将各段所体现的思想进行统一、归纳,就得出中心思想。

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往往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混淆。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两者区分开来。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两者虽然关系密切,归纳中心思想时也把主要内容写进去,但两者并非一回事。

通常所指的中心思想,不是指主要内容,而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最突出精神、思想。

如《西门豹》一文,写了西门豹首先经过明查暗访,了解人民受苦的原因,然后巧妙地惩治官绅和巫婆这一群恶人。

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我们了解到破除迷信,宣扬科学的重要性以及西门豹的机智、实干。

而这些由主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从记人或叙事方面去归纳。

通过记人或记事表明作者对人或事的观点、态度,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记叙文最基本的特点。

如果写人为主的文章,就要着重分析人物的形象。

联系人物的身份、行动、语言、以及作者要表现人物哪一方面的高贵品质。

这些品质便是作者向英雄人物学习的东西,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小珊迪》一文,这篇文章写了小珊迪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把零钱找给我的故事。

课文中从小珊迪三次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语气以及小珊迪的着装、动作,都有表现出小珊迪的穷。

而从弟弟的话中,就可以了解小珊迪如何受伤的过程和原因。

课文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都表现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找出它的情节,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领会作者写这些事件所宣扬的什么观点。

把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宣扬的文章所宣扬的思想、观点结合起来,就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文章开头的启示、作者的议论和文章的结尾入手去归纳中心思想。

因此,领会和归纳中心思想应结合各种方法,在教学每一环节,特别是在每一段具体分析中,要引导学生边分析内容边揭示所包含的思想,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来。

2、着重分析好课文的主人公。

记叙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

写事也是为了写人。

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人物来体现的。

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质来教导学生。

分析人物,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

如《小珊迪》,描写小珊迪外貌“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这句话是为了烘托出小珊迪的穷困。

从弟弟的口中“我”了解到小珊迪没有回来找零钱的原因,反映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分析好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外貌,就能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3、抓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内容是通过形式去表现的。

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对深刻理解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作用。

在记叙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塑造、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等特点进行分析。

一篇好的记叙文,总是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总是站在矛盾的最前面,紧扣中心,详略得当地选材,人物语言的运用也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

讲清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并使他们逐步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四)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记叙文则是小学生最常用、最熟悉的体裁。

因此,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写作是习作的最主要任务。

了解记叙文的特点、体裁、学好分析记叙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写好记叙文。

教学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写作,克服普遍存在的“流水帐”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写作,使学生懂得写文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中心,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文时,引导学生动笔前,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提纲。

然后根据提纲一步一步地展。

2、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写得具体些、生动些、克服“空话连篇”的现象。

在学生作文中,通常会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喜欢用一些笼统的句子去代替具体的内容,结果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为了扭转“空话连篇”的现象,要求学生作文时写得“具体、生动、让事情说话”。

在写作时,要选出几件比较好的事件,然后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写,并且要做到详略得当。

3、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无从下笔”的现象。

有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如何写才好,但是在下笔时始终都毫无头绪,半天也挤不出半点来。

要改变这种现象的最好方法是要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

如每天回校时看见蚂蚁时停下来想一想,每天坚持认真、观察它们的在各种环境的活动。

晴天、阴天、雨天时蚂蚁的具体表现如何;捕食时团结合作……这样,他们就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并且做到每天都记录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每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文是,选材选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师的具体指导,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写记叙文。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发方式,通过客观的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类别、来源等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一)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1、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