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第三讲解析

合集下载

数学物理方法(王元明)第三章

数学物理方法(王元明)第三章

( x at ) 代表以速度a 沿x 轴正向传播的波 ( x at ) 代表以速度a 沿x 轴负向传播的波
1 2
1 x at ( )d b. 只有初始速度时: u ( x, t ) x at 2a 假使初始速度在区间 上是常数 ,而在此区间外恒等于0
u( x, t ) 1 ( x at ) 1 ( x at )
特征方程 A(dy)2 2Bdxdy C(dx)2 0
b 2 4ac A B 4 AB A 2 2 2 2 (d y ) a (d x ) 0 0 4 1 ( a ) 4 a 0 a 0 2 2 x y 双曲型方程 2u 2u 2 2 2 0 0 4 1 1 0 (d y ) (d x ) 0 2 2 x y 椭圆型方程 2 u u a2 2 0 2 4 1 0 0 (dy)2 0 t x 抛物型方程
u u u u u A B x x x
y Ax
y Bx
2 2 2u u u u u 2u 2 u 2 u A B A B A 2 AB B 2 2 x x x 2 u u u u u y y y
e
( x at ) 2
]
1 2

x at x at

x at
2ase
s 2
ds

( x at ) 1 [ e 2
2
2
e
( x at ) 2
] 1 [ e 2
x at x at s 2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精品文档126页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精品文档126页

解 级数的部分和为
sn

1

z

z2

z k1

1 zk 1 z
,
(z

1)
26
z 1
z 1
lim
k
sk

1 1
z
lim z k 0
k

级数 zk 收敛,
k0

级数 zk 发散.
k0
由阿贝尔定理知: 收敛范围为一单位圆域 z 1,
在此圆域内, 级数绝对收敛, 收敛半径为1,
从某个k开始,
总有
z k
1, 2
于是有
zk kk


1 2
k
,
故该级数对任意的z均收敛. 11
(2) 对所有的正实数除 z=0 外都发散. 此时, 级数在复平面内除原点外处处发散. 例如,级数 1z22z2kkzk
当z0时, 通项不趋于零, 故级数发散. (3) 既存在使级数发散的正实数, 也存在使级数收 敛的正实数.
[证毕]
18
注意:
定理中极限 lim ak1 存在且不为零 . k ak
如果:

1.0, 则级数 ak zk 在复平面内处处收敛 ,
k0
即 R .
2.(极限不存在),
¥
å 则级数 ak zk 对于复平面内除 z = 0以外的一切 k=0
z 均发散, 即 R0.
19
课堂练习 试求幂级数
n p
wk ,
k n1
绝对收敛
式中 p 为任意正整数



若 wk uk2vk2 收敛,则称 w k 绝对收敛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答案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答案1. (6分)已知齐次状态方程Ax x=&的状态转移矩阵)(t Φ如下,求其逆矩阵)(1t -Φ和系统矩阵A 。

⎥⎦⎤⎢⎣⎡+-+---=Φ--------2t t 2t t 2t t 2t t 3e 2e 3e3e 2e 2e 2e 3e )t (。

解: ⎥⎦⎤⎢⎣⎡+-+---=-Φ=Φ-2t t 2t t 2t t 2t t 13e 2e 3e3e 2e 2e 2e 3e )t ()t ( (3分) ⎥⎦⎤⎢⎣⎡=Φ==4-3-21|)t (A 0t & (3分) 2. (8分)求定常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

()()()()()()0101,0,0,11210x t x t u t t x u t t ⎛⎫⎛⎫⎛⎫=+≥== ⎪ ⎪ ⎪--⎝⎭⎝⎭⎝⎭&解:11t tt Att tt t tt e te te e e t t tee te -------+⎛⎫+⎛⎫== ⎪ ⎪----⎝⎭⎝⎭ (4分)0()()(0)()()10t t t t t x t t x Bu t d e te e d te e e τττττττττ------=Φ+Φ-⎡⎤⎡⎤+⎡⎤=+=⎢⎥⎢⎥⎢⎥--⎣⎦⎣⎦⎣⎦⎰⎰ (4分)3.(3分) 已知齐次状态方程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t Φ如下,求其系统矩阵A 。

⎥⎦⎤⎢⎣⎡+-+---=Φ--------2t t 2tt 2t t 2tt 3e 2e 3e3e 2e 2e 2e 3e )t (。

解:⎥⎦⎤⎢⎣⎡=Φ==4-3-21|)t (A 0t & (3分) 4.(8分)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u x x ⎥⎦⎤⎢⎣⎡+⎥⎦⎤⎢⎣⎡=111101&, 初始条件为1)0(1=x ,0)0(2=x 。

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

解:解法1:⎥⎦⎤⎢⎣⎡=⎪⎪⎭⎫ ⎝⎛⎥⎦⎤⎢⎣⎡---=Φ--t t t e te e s s L t 01101)(11; (4分)⎥⎦⎤⎢⎣⎡-=⎥⎦⎤⎢⎣⎡-+⎥⎦⎤⎢⎣⎡=⎥⎦⎤⎢⎣⎡⎥⎦⎤⎢⎣⎡-+⎥⎦⎤⎢⎣⎡⎥⎦⎤⎢⎣⎡=⎰---t t t t t t t t t t t ttte e te e te e d e e t e e tee x 212111)(00100τττττ。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 1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  1


C
f ( z )dz = ∫ u ( x, y )dx − v( x, y )dy + i ∫ v( x, y )dx + u ( x, y )dy
C C
2. 参数方程的表达形式C: z=z(t) (t:α→β)

C
f ( z )dz = ∫ f [ z (t )]z ′(t )dt
α
β
3.2 柯西积分定理
(u + iv )(dx + idy)
,则
f ( z )dz = udx − vdy + i(vdx + udy )
上式说明了两个问题: 上式说明了两个问题: (1) 当 f ( z ) 是连续函数,且C是光滑曲线时, 是连续函数, 是光滑曲线时, 一定存在; 积分 ∫C f ( z )d z 一定存在; (2)
长和弧长,两边取极限就得到 长和弧长,

C
f ( z )d z ≤

C
f ( z ) dz =

C
f ( z ) ds
f 连续, (6)积分估值定理 若沿曲线 C ,(z) 连续,且f ( z ) )

C上满足
f ( z ) ≤ M ( M > 0) ,则
C

f ( z )d z ≤ M ⋅ l
其中 l 为曲线 C 的长度. 的长度.
k
)∆ y )∆ y
+
k
i ∑ [ v( ξ
]Hale Waihona Puke kkkk
k
k
由此可知, 由此可知,当 n →∞且小弧段长度的最大值 的分法如何, λ → 0 时,不论对C的分法如何,点(ξk ,ηk )的取法 如何,只要上式右端的两个和式极限存在, 如何,只要上式右端的两个和式极限存在,那么 左端的和式极限也存在, 连续, 左端的和式极限也存在,由于 f ( z ) 连续,则

《数学物理方法》第3章

《数学物理方法》第3章
1 k

(3.2.1) 其中所有的ak和b为复常数,b点称为幂级数 的中心,ak 为幂级数的系数。
32
§3.2.1 阿贝尔定理

定理
若幂级数 ,在某点z0收敛, 则级数在以b点为圆心, |z0-b|为半径的圆内绝
对收敛,并在
|z-b|≤q| z0-b| (0<q<1) (3.2.2)
的闭圆上一致收敛.

由比值法易得两级数之R1 =R2=1/3,故题设 级数的R=1/3.
50
(方法三)变量代换法.

令w=(3z)2,则
,易见
w平面与z平面中级数收敛半径的关系亦为
51
既然幂级数在收敛圆内收敛,
在收敛圆外发散.
那么,在收敛圆周上情况怎样
呢?
52
【例3.2.4】已知下述幂级数的收敛半径R=1, 问它们在收敛圆周上的敛散性如何?
设级数 在圆|z-b|= |z1-b|外的z2 点收敛(|z2-b| > |z1-b|).由阿贝尔定理可知, 该级数必在圆|z-b|= |z2-b|内收敛(z1点在该收敛 内),这与级数在z1点发散的假设矛盾,推论 得证.
36
§3.2.2 收敛圆与收敛半径

阿贝尔定理及其推论表明: (1)幂级数 在某

除了直接用级数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进行判别外,还 有两个很有用的判别法,如表3-2所示.
35
24
26
20
4. 一致收敛级数的重要性质
一致收敛级数的三个性质的
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列于表3-3.


一致收敛级数性质(1)、(2)的证明见习题3.1.5 和习题3.1.6; 这里仅证明性质(3),即证明 性质(3) 魏尔斯 特拉斯(Weierstrass)定理

高三物理复习 第三章 知识、方法总结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复习  第三章  知识、方法总结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复习 第三章 知识、方法总结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 第三章 知识、方法总结[教学重点、难点]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常见方法1、程序法: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进展分析的方法简称“程序法〞,“程序法〞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展分析。

例1.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 的小球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当两球心的距离大于l 〔l 比2r 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 时,两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 ,设A 球从远离B 球处以速度0v 沿两球心连线向原来静止的B 球运动,如图1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0v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思路:此题解法较多,解题关键是弄清物理过程,找出物理模型,画出对应的位移关系,选用适当的定理〔定律〕列方程进展求解。

解析:解法一:A 球距B 球远大于l 时,A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 球静止,当A 、B 两球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 时,A 球作匀减速运动。

B 球作匀加速运动,设A 球的加速度为1a ,B 球的加速度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A :1ma F =,对B :2ma 2F =A 球速度越来越小,B 球速度越来越大,当两球速度一样时,距离最近,此时距离应等于2r 。

在此过程中,A 球的位移是1x ,B 球的位移是2x ,由图2不难看出r 2x x l 12+=+如此r 2t a 21t v t a 21l 21022+-=+,将mF a 1=与m 2F a 2=代入上式整理得0r 2l t v t m4F 302=-+- 假设两球不发生接触,如此上式t 的一元二次方程应无解,即0ac 4b 2<-即0)r 2l (m4F 34v 20<-⋅- 得m)r 21(F 3v 0-< 解法二: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两球刚好接触时共同速度为v ,如此对A :t m F v v 0-=,对B :t m 2F v =,得3v v 0=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关系式,有对A :1202x m F 2v v ⋅-=-,对B :22x m2F 2v ⋅=, 由图知r 2x x l 12+=+ 整理以上各式,解得m )r 2l (F 3v 0-=,要使A 、B 两球不接触,如此须m )r 2l (F 3v 0-< 答案:m)r 2l (F 3v 0-< 说明:此题题意是分子力模型或静电力模型的理想化改造,将A 、B 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设计为恒定斥力,而后又综合了直线运动中的追赶问题,此题已成为学科内综合的典型题目,学生初次接触此题会在“l 比2r 大得多〞上形成障碍,是否还考虑球的半径,此处该如何处理?另外,此题的多种解法也为学生开阔思路提供了营养。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三章第3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解析典型问题教案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三章第3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解析典型问题教案

第三章 第3单元 解析典型问题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例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F N -mg=masin300 因为56=mg F N ,解得53=mg F f . 另例: 如图所示,在箱内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固定一质量为m 的木块。

求:⑴箱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⑵箱以加速度a 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线对木块的拉力F 1和斜面对箱的压力F 2各多大? 解:⑴a 向上时,由于箱受的合外力竖直向上,重力竖直向下,所以F 1、F 2的合力F 必然竖直向上。

可先求F ,再由F 1=F sin α和F 2=F cos α求解,得到: F 1=m (g +a )sin α,F 2=m (g +a )cos α 显然这种方法比正交分解法简单。

⑵a 向左时,箱受的三个力都不和加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必须用正交分解法。

可选择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同时正交分解a ),然后分别沿x 、y 轴列方程求F 1、F 2: F 1=m (g sin α-a cos α),F 2=m (g cos α+a sin α)还应该注意到F 1的表达式F 1=m (g sin α-a cos α)显示其有可能得负值,这意味这绳对木块的力是推力,这是不可能的。

这里又有一个临界值的问题:当向左的加速度a ≤g tan α时F 1=m (g sin α-a cos α)沿绳向斜上方;当a >g tan α时木块和斜面不再保持相对静止,而是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绳子松弛,拉力为零。

数学物理方法课本答案第三章分离变量法

数学物理方法课本答案第三章分离变量法

第三章 分离变量法3。

2 基础训练3.2.1 例题分析例1 解下列定解问题:⎪⎪⎪⎩⎪⎪⎪⎨⎧=∂∂-==∂∂=><<∂∂=∂∂====0,20,00,0020022222t t lx x t u lx x u x uu t l x x u a t u (1) 解:分离变量,即令(,)()()u x t X x T t = (2) 代入方程((1)中第一式),得0)()(2=+''t T a t T λ (3)0)()(=+''x X x X λ (4)其中λ为分离常数。

(2)式代入边界条件((1)中第二式),得0)()0(='=l X X (5)相应的本证值问题为求⎩⎨⎧='==+''0)()0(0)()(l X X x X x X λ (6) 的非零解.下面针对λ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 (1)当0λ<时,(6)式中方程的通解是()X x Ae =+ (7)其中A ,B 为积分常数,(7)代入(6)中边界条件,得A B Ae+=⎧⎪⎨-+=⎪⎩ (8)由(8)得A=B=0,得X (x )=0,为平凡解,故不可能有0λ<。

(2) 当0λ=时,(6)式中方程的通解是 ()X x Ax B =+由边界条件得A=B=0,得X (x )=0,为平凡解,故也不可能有0λ=。

(3)当02>=βλ时,上述固有值问题有非零解.此时式(6)的通解为x B x A x X ββsin cos )(+=代入条件(6)中边界条件,得0cos ,0==l B A β由于 0≠B ,故 0cos =l β,即),2,1,0(212 =+=n ln πβ从而得到一系列固有值与固有函数2224)12(ln n πλ+= ),2,1,0(2)12(sin)( =+=n x ln B x X n n π与这些固有值相对应的方程(3)的通解为),2,1,0(2)12(sin 2)12(cos )( =+'++'=n tlan D t l a n C t T n nn ππ于是,所求定解问题的解可表示为x l n t l a n D t l a n C t x u n n n 2)12(sin 2)12(sin 2)12(cos ),(0πππ+⎪⎭⎫ ⎝⎛+++=∑∞=利用初始条件确定其中的任意常数n n D C ,,得0=n D33202)12(322)12(sin )2(2ππ+-=+-=⎰n l xdxln lx x l C l n故所求的解为x l n t l a n n l t x u n 2)12(sin 2)12(cos )12(132),(0332πππ++⨯+-=∑∞=例2 演奏琵琶是把弦的某一点向旁边拨开一小段距离,然后放手任其自由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z 2)n2 , 0 z 2 1 n1
3 用级数展开法计算闭合环路积分
在罗朗展开式中的系数项中. 令 n 1 ,得到
c1
1 2πi
i
C
f
( )d
1 2πi
i
C
f
(z)dz

i C f (z)dz 2πic1
其中 C 为圆环域 R1 | z z0 | R2 内的任一简单闭曲线,其中 f (z) 在此圆环域内解析.由此可见,计算积分可转化为求被积函数
的罗朗展开式中 z1 项的系数 c1 .
1
i 例 计算积分
ze z dz
|z|2 1 z
1
【解】函数 f (z) ze z 在1 | z | 内解析,而 1 z
| z | 2 在此环域内,故可把函数在环域
1 z R(R 2) 内展开,注意到| 1 | 1 有 z
1
1
1
ze z
ez
ez
f
一、定义:
若函数 f(z) 在某点z0不可导,而在z0的任意邻域 内除z0外连续可导,则称z0为f(z)的孤立奇点;
举例
若在z0的无论多小的邻域内总可以找到z0以外的
不可导点,则称z0为f(z)的非孤立奇点。
孤立奇点的例子
1 , e1/ z , z
1 1 z2
1 非孤立奇点的例子 sin(1/ z)
(1) 0 z 1; (2)1 z 2;
(3) 2 z ; (4) 0 z 1 1.
【解】(1)先把 f (z) 用部分分式来表示:
f
(z)
1 z2
11 z 1 1 z
1 2
1 1
z
,由于
z
1,从而
z 2
1,利用
2
1 1 z z2 zn 1 z
z 1
可得
11 21 z
1 2
1
(z)
1
z
z 1
1
1
z 1
(1 z1 z2 )(1 z1 (2!z)2 )
(1
2 z
5 2z2
)
故 c1 2 ,从而
1
ze z
|z|2 1 z dz 2πic1 4πi
作业:p47(新教材) (2)、 (4)、 (6)、 (10) 、(12)、(14)
第五节 孤立奇点的分类
(2)显然
lim
z z0
f
(z)
a0
即函数在可去奇点的邻域上是有界的;
(3)定义新的函数,则奇点可去
g(z)
f (z) a0 z
z z0
z0
例: sin z
z
2、极点的特征
(1)在环域 0 z z0 R上的洛朗级数
f (z) an (z z0 )n nm
(2)显然 lim f (z) zz0 m叫极点的阶:单极点,二阶极点。
z4 ) 4!
1 z2
1 z
1 2!
1 z 3!
1 z2 4!
两种方法相比,其繁简程度显而易见. 因此,以后在
求函数的罗朗展开式时,通常不用公式去求系数 cn ,而常
采用间接展开法.
例 2 函数 f (z)
1
在下列圆环域内是处处
(z 1)(z 2)
解析的,将函数 f (z) 在这些区域内展开成罗朗级数.
利用公式计算 cn ,那么就有
i cn
1 2πi
C
e
n3
d
其中 C 为圆环域内的任意一条简单曲线.
由于在给定圆环域内的解析函数是唯一的,所以常常
也可采用间接展开法,即利用基本展开公式以及逐项求
导、逐项积分、代换方法等将函数展开成罗朗级数。 如
上例
ez z2
1 z2
(1
z
z2 2!
z3 3!
z 2
z2 22
zn 2n
,
2
z 1 2
所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
z
)
(1
z
z
2
)
1 2
1
z 2
z2 22
1 2
3 z 7 z2 , 0 48
z
1
结果中不含 z 的负幂次项,原因在于 f (z) 1 在 z 1内是解
(z 1)(z 2)
析的.
(2) 由于1 z 2 ,从而 1 1, z 1,所以
1 1 z2
,
1
z 12 (z 3)
3、本性奇点的特征
(1)在环域 0 z z0 R 上的洛朗级数
f (z) an (z z0 )n n
(2) lim f (z) z z0 不存在
这里a-1具有特殊的作用,被称为f(z)在点z=z0处的留数
三、孤立奇点的分类
可去奇点:主要部分不存在; m阶极点:主要部分有有限m项; 本性奇点:主要部分有无穷多项。
1、可去奇点的特征
(1)在环域 0 z z0 R 上的洛朗级数为:
f (z) a0 a1(z z0 ) a2 (z z0 )2 L
1 , 1 , ,0, , 1 , 1
2
2
二、孤立奇点邻域的Laurent级数展开
在区域 0<|z-z0|<R 内的单值解析函数 f(z) 可展开成
f (z) an (z z0 )n n
其中正幂部分 an (z z0 )n 是该级数的解析部分 n0 负幂部分 an (z z0 )n 是该级数的主要部分 n1
n
f (z) 1 1
1
1
(z 1)n
1
z 2 z 1 1 (z 1) z 1 n0
z 1
(0 z 1 1)
例3
将函数
f
(z)
1 (z 2)(z 3)2
在 0 z 2 1内展开成罗朗级数.
【解】因在 0 z 2 1内展开,所以展开的级数形式应为 cn (z 2)n . n
因为
1 1 1 z 3 (z 2) 1 1 (z 2)
(z 2)n , z 2 1 n0

1
(z 3)2
1 z 3
n0
(
z
2)n
1 2(z 2) n(z 2)n1 , z 2 1
所以
f
(z)
z
1
2
(z
1 3)2
1 2 3(z 2) n(z 2)n2 z2
2 罗朗级数展开方法实例
罗朗级数展开定理给出了将一个在圆 环域内解析的函数展开成罗朗级数的一般
方法,即求出 cn 代入即可,这种方法称为 直接展开法. 但是,当函数复杂时,求 cn 往
往是很麻烦的.
例1
把函数
f (z)
ez z2
在以 z 0
为中心的圆环域 0 z 内展开成罗朗级数.
【解】 直接法展开
z2
f
(z)
z
1
2
z
1 1
1 2
1 1
z
1 z
1 1 1
2
z
11
1 1 z z2
zn
z n1
z
24
8
,
1 z 2
(3)由于 z 2,所以 2 1, 1 2 1,所以
z zz
f
(z)
z
1 2
1 z 1
1 1 z 1 2
1 z
1 1 1
1 z2
3 z3
7 z4
z
z
( z 2)
(4) 由 0 z 1 1可知,展开的级数形式应为 cn (z 1)n ,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