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轴对称图形习题

合集下载

画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画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画轴对称图形练习题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上存在一个轴,当图形沿该轴作对称变换时,图形与自身重合。

画轴对称图形是培养儿童对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训练内容。

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些画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

1. 画出以下几个字母的轴对称图形:A、B、C、D、E、F、G。

2. 画出以下几个数字的轴对称图形:0、1、2、3、4、5、6、7、8、9。

3. 画出以下几个几何形状的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五边形。

4. 根据给定的轴对称图形,完成图形的绘制:a) 给定一个正方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b) 给定一个三角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c) 给定一个长方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d) 给定一个圆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5. 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使用你喜欢的颜色和形状进行绘制。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几何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绘制技巧和观察力。

画轴对称图形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即从一个点为中心,沿轴线进行对称变换后图像不变。

其次,要注意绘制对称轴,可以使用直尺或绘图工具来帮助我们找到中心轴线。

然后,要对称地绘制图形的各个部分,确保每个部分都与其对称位置保持一致。

最后,要仔细观察和检查绘制结果,确保图形的各部分符合对称关系,并且整体上看起来完美对称。

在进行绘制时,可以使用纸和铅笔进行草图,并使用彩色铅笔或绘图软件进行上色。

可以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增加绘图的趣味性和创造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轴对称图形绘制能力,在欣赏美丽图形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画轴对称图形,让我们的大脑得到锻炼,同时也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平和绘画技巧。

希望以上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能力。

不要忘记享受绘画的过程,并在每次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及答案轴对称图形是一种数学概念,指的是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以下是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1. 圆形2. 等边三角形3. 矩形4. 等腰梯形5. 五角星答案1:1. 圆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3.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

4.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

5. 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有5条对称轴。

练习题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请找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数量。

1. 正方形2. 菱形3. 正六边形4. 半圆形5. 等腰三角形答案2:1.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 菱形有2条对称轴。

3. 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

4. 半圆形有1条对称轴。

5.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练习题3:在下列图形中,找出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图形。

1. 长方形2. 等边四边形3. 等腰梯形4. 平行四边形5. 正五边形答案3:4.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练习题4:如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x=1,那么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根据这个定义,判断下列点是否在对称轴上。

1. 点A(2,3)2. 点B(0,0)3. 点C(1,1)4. 点D(-1,1)答案4:1. 点A不在对称轴上。

2. 点B不在对称轴上。

3. 点C在对称轴上。

4. 点D不在对称轴上。

练习题5:在一个坐标平面上,如果一个点P(x,y)关于直线x=1对称,那么它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答案5:如果点P(x,y)关于直线x=1对称,那么它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x, y)。

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习题精选及答案(二)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习题精选及答案(二)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习题精选(二) ★轴对称的性质1.下列图案中,对称轴的条数超过一条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①对顶角是轴对称图形,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

A.1B.2C.3D.43.画出图15-4-1中各图的对称轴.4.如图15-4-2,分别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先猜一猜,再试一试。

5.如图15-4-3,已知△ABC,直线MN,求作△A B C ''',使△A B C '''与△ABC 关于MN 对称,并指出它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6.如图15-4-4,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7.正方形经过适当的剪拼,可得到不同的轴对称图案,如图15-4-5,将标号为A 、B 、C 、D 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到标号为P 、Q 、M 、N 的四组图形,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A 与______对应;B 与______对应;C 与______对应;D 与______对应。

[学科综合]8.如图15-4-6,已知△ABC 和直线l ,求作△A B C ''',使△A B C '''与△ABC 关于直线l 轴对称,并指出其对称点.9.如图15-4-7,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的另一半。

[创新思维](一)新型题10.观察图15-4-8中的10种图形,说出哪些图形可以放在一起形成轴对称(可以将图形上下放置或左右放置)。

(二)课本习题变式题11.(课本P57习题第2题变式题)在黑板上钉着20枚钉子(如图15-4-9),相邻的两个钉子间的距离(指上下左右)等于1cm,请从●号钉子开始到★号钉子为止绷上一跟19cm 长的线,使这根线通过所有钉子。

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练习题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读者可以尝试解答每个练习题,然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验。

问题一:(1)请画一个关于蝴蝶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蝴蝶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问题二:(1)请画一个关于汽车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汽车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问题三:(1)请画一个关于花朵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花朵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问题四:(1)请画一个关于手表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手表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问题五:(1)请画一个关于房子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房子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问题六:(1)请画一个关于椅子的轴对称图形。

(2)请找出椅子的轴对称线,并用直线将此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以上是一些小学三年级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建议在练习时使用铅笔和直尺,确保图形的对称性和准确性。

(文章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中,建议使用铅笔和直尺,以确保图形的对称性和准确性。

问题一要求画一个关于蝴蝶的轴对称图形。

蝴蝶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轴对称特征。

我们可以画一只蝴蝶,然后通过将图形折叠,使得两侧完全重合,以展现它的轴对称性。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需要找出蝴蝶的轴对称线,这是将蝴蝶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的直线。

问题二要求画一个关于汽车的轴对称图形。

汽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们通常具有对称的设计。

我们可以画一辆汽车,并以车的中心线作为轴对称线,将汽车图形划分为左右两部分。

五年级轴对称练习题

五年级轴对称练习题

轴对称图形
数学上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三、画一画。

(画出下面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0分)
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圆有()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五、补一补。

(根据对称轴补足另一半的图形)(16分)
六.判断正误。

1.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2.有对称轴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3.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5.
6.
7.。

轴对称练习题(含答案)

轴对称练习题(含答案)

轴对称练习题13.1.1轴对称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是四条的图形是()3.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①△ABC≌△A′B′C′;②∠BAC=∠B′A′C′;③直线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直线l上.A.4个B.3个C.2个D.1个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105°,∠C′=30°,则∠B的度数为() A.25° B.45° C.30° D.20°5.如图,△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A′,B′,C′,其中∠A=90°,A=8cm,A′B′=6cm.(1)求AB,A′C′的长;(2)求△A′B′C′的面积.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P,P 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A.3 B.4 C.5 D.6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C=AD,BC=BD,则有()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C=BD+AD,则点D在线段________的垂直平分线上.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在Rt△ABC中,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C于点D,交边AB于点E,且∠CBD =∠ABD,则∠A=________°.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D,连接AD.若AC=4cm,△ADC的周长为11cm,求BC的长.第2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1.如图,已知线段AB ,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和点D ,作直线CD ,在CD 上取两点P ,M ,连接P A ,PB ,MA ,MB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P A =MA B .MA =PE C .PE =BE D .P A =PB2.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全部的对称轴.3.已知下列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1)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直线l ; (2)填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确定它们的对称轴有两种常用方法,经过两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画直线;或者画出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____.4.如图,在某条河l 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 、B ,现要在河道上建一个水泵站,这个水泵站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村庄到水泵站的距离相等?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已知直线AB和△DEF,作△DEF关于直线AB的轴对称图形,将作图步骤补充完整(如图所示).(1)分别过点D,E,F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________;(2)分别延长DM,EP,FN至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顺次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F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GHI. 2.如图,请画出已知图形关于直线MN对称的部分.3.如图,以AB为对称轴,画出已知△CDE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3) B.(2,-3)C.(-2,-3) D.(3,-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4,-3) B.(3,-4)C.(3,4) D.(-3,-4)3.平面内点A(-2,2)和点B(-2,-2)的对称轴是()A.x轴B.y轴C.直线y=4 D.直线x=-24.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A′B′C′与△ABC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A.(-3,2) B.(3,2)C.(-3,-2) D.(3,-2)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6.已知点M(a,1)和点N(-2,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_.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3)△A1B1C1的面积是________.轴对称13.1.1轴对称1.A 2.A 3.B 4.B5.解:(1)∵AB与A′B′是对应线段,∴AB=A′B′=6cm.又∵AC与A′C′是对应线段,∴A′C′=AC=8cm.(2)∵∠A′与∠A是对应角,∴∠A′=∠A=90°,∴S△A′B′C′=A′B′·A′C′÷2=24(cm2).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C 2.C 3.AC 4.305.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D,∴AD=BD.∵△ADC的周长为11cm,∴AC+CD+AD=AC+CD+BD=AC+BC=11cm.∵AC=4cm,∴BC=7cm.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1.D2.解:如图所示.3.解:(1)图略.(2)中点垂直平分线4.解: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位置.图略.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1)M,P,N(2)G,H,I GM DM HP EP IN FN(3)GH HI IG2.解:如图所示.3.解:如图所示.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C 2.C 3.A 4.B 5.(-5,-3) 6.217.解:(1)如图.(2)A1(1,5),B1(1,0),C1(4,3).(3)7.5。

初中数学《八上》 第十三章 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 考试练习题

初中数学《八上》 第十三章 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 考试练习题

初中数学《八上》第十三章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的坐标,请解答下列问题:画出关于轴对称的,并写出点,,的坐标;将绕点逆时针旋转,画出旋转后的,并写出点,的坐标.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1) 见解析;(2 )见解析【分析】(1 )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 、 B 、 C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2 )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 、 B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90° 的对应点 A2、B2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详解】如图所示,,,;(2 )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1 )请画出关于y轴对称的(其、、分别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 )直接写出、、三点的坐标:______ ,______ ,______ ;(3 )的面积是______ .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1 )见解析;(2 );;;(3 )【分析】(1 )分别作出各顶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连线即可;(2 )根据(1 )中图形写出坐标即可;(3 )用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l (2 )直接写出、、三点的坐标:______ ,______ ,______ ;(3 )的面积是______ .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1 )见解析;(2 );;;(3 )【分析】(1 )分别作出各顶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连线即可;(2 )根据(1 )中图形写出坐标即可;(3 )用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 )如图所示;(2 )由(1 )图知:,,,故答案为:;;;(3 )如图:,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根据题意画出轴对称图形是解本题的关键.4、下面是小明关于“ 对称与旋转的关系” 的探究过程,请你补充完整.(1 )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 1 所示,简称G,G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为,关于轴的对称图形为.则将图形绕____ 点顺时针旋转 ____ 度,可以得到图形.(2 )在图 2 中分别画出G关于y轴和直线的对称图形,.将图形绕____ 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 ______ 度,可以得到图形.(3 )综上,如图 3 ,直线和所夹锐角为,如果图形G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那么将图形绕____ 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 _____ 度(用表示),可以得到图形.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1 )O,180 ;(2 )图见解析,,90 ;(3 ),【分析】(1 )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得到答案;(2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观察图形,利用图形旋转的性质得到结论;(3 )从(1 )(2 )问的结论中得到解题的规律,求出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 )由图象可得,图形与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将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 度,可以得到图形;故答案为:O,180 ;(2 ),如图;由图形可得,将图形绕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90 度,可以得到图形,故答案为:,90 ;(3 )∵ 当G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为,关于轴的对称图形为时,与关于原点(0,0 )对称,即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 度,可以得到图形;当G关于y轴和直线的对称图形,时,图形绕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90 度,可以得到图形,点(0,1 )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90 度角为直线与y轴夹角的两倍;又∵ 直线和的交点为,夹角为,∴ 当直线和所夹锐角为,图形G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那么将图形绕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度(用表示),可以得到图形.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对称性与旋转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正确的画出图形,得出规律.5、如图,已知线段,其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如下:① 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两点;② 作直线.上述作法中满足的条作为___1. (填“” ,“” 或“” )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分析】作图方法为:以,为圆心,大于长度画弧交于,两点,由此得出答案.【详解】解:∵,∴ 半径长度,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法,解题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方法.6、下面是小石设计的“ 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1 ,直线l及直线l上一点P.求作:直线PQ,使得PQ ⊥l.作法:如图2 :① 以点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B;② 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直线l上方交于点Q;③ 作直线PQ.所以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根据小石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1 )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 )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连接QA,QB.∵QA=,PA=,∴PQ ⊥l()(填推理的依据).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1 )见解析;(2 )QB,P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分析】(1 )根据作图过程即可补全图形;(2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完成证明.【详解】解:(1 )补全的图形如图 2 所示:(2 )证明:连接QA,QB.∵QA=QB,PA=PB,∴PQ ⊥l(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故答案为:QB;P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 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7、以图(一)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翻转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得到的图形是()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答案】A8、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宁夏)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2.(2016•江西)(1)解方程组:.(2)如图,Rt△ABC中,∠ACB=90°,将Rt △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求证:DE∥BC.3.(2016•十堰)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4.(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5.(2016•漳州模拟)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以下是小华解答的部分内容(缺少图形和证明过程).请你把缺少内容补充完整.已知: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PD⊥OA于D,PE⊥OB于E,求证:PD=PE.6.(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交AC于E,DE 垂直平分AB于D,求证:BE+DE=AC.7.(2016•萧山区二模)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BE=CF,求证:AD是BC的中垂线.8.(2016•怀柔区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垂足为D.求证:∠CAB=∠AED.9.(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的平分线,求∠BDC 的度数.10.(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11.(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点的中线,E是AC的中点,连接AC,DF⊥AB于F.求证:∠BDF=∠ADE.12.(2016•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13.(2016•门头沟区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延长BC到E,使得CE=CD.求证:BD=DE.14.(2016•吉林校级二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BC延长线上,且CF=,求四边形DEFB 的面积.15.(2016•门头沟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AC=90°,∠C=30°,AE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16.(2016•泗水县一模)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若AE=3,AB=4,求BF的长.17.(2016•北京一模)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D,BC=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小聪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2,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通过测量边、角或沿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折叠等方法探究发现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这条性质可用符号表示为:;(2)从边、角、对角线或性质的逆命题等角度进行探究,写出筝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证明你的结论.18.(2016•拱墅区二模)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A=90°.(1)利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将(1)中的△ABD沿BD折叠,则点A 正好落在BC边上的A1处,当AB=1时,求△A1DC的面积.19.(2016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20.(2016春•金堂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BAE=∠DCF,AC,EF相交于点M,有AM=CM.(1)求证:AE∥CF;(2)若AM平分∠FAE,求证:FE垂直平分AC.21.(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22.(2016春•淅川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BE⊥AC,△BDE是正三角形.求∠C的度数.23.(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24.(2016春•埇桥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25.(2016春•高平市期末)已知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若a、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6.(2016春•张家港市期末)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1)求a的取值范围;(2)化简|a+1|﹣|a﹣1|;(3)若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求a的值.27.(2016春•吉林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若AD=12,BC=10,求DE的长.28.(2016春•安岳县期末)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21和27两个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29.(2016春•西藏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1)求证: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2)若∠CAD=20°,求∠BOF的度数.30.(2016春•鄄城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宁夏)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分析】先证明△DEC是等边三角形,再在RT △DEC中求出E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60°,∵DE∥AB,∴∠EDC=∠B=60°,∴△EDC是等边三角形,∴DE=DC=2,在RT△DEC中,∵∠DEC=90°,DE=2,∴DF=2DE=4,∴EF===2.【点评】不同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特殊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016•江西)(1)解方程组:.(2)如图,Rt△ABC中,∠ACB=90°,将Rt △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求证:DE∥BC.【分析】(1)根据方程组的解法解答即可;(2)由翻折可知∠AED=∠CED=90°,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证明即可.【解答】解:(1),①﹣②得:y=1,把y=1代入①可得:x=3,所以方程组的解为;(2)∵将Rt△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 重合,折痕为DE.∴∠AED=∠CED=90°,∴∠AED=∠ACB=90°,∴DE∥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翻折变换,涉及到平行线的判定,熟知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16•十堰)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折叠的性质,易证得△EFG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GF=EC,又由GF∥EC,即可得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四边形BGEF为菱形;(2)如图1,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CD=DG,∠CDE=∠GDE=45°,推出四边形CEG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CE=CD=AB=3;如图2,当F 与D重合时,CE取最小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线,∴∠GEF=∠FEC,∴∠GFE=∠FEG,∴GF=GE,∵图形翻折后BC与GE完全重合,∴BE=EC,∴GF=EC,∴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GF为菱形;(2)由(1)得四边形CEGD是菱形,∴CE=CD=AB=3;如图2,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B=90°,∴AE2=AB2+BE2,即CE2=32+(9﹣CE)2,∴CE=5,∴线段CE的取值范围3≤CE≤5.【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判定,线段的最值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4.(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分析】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 即可.【解答】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5.(2016•漳州模拟)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以下是小华解答的部分内容(缺少图形和证明过程).请你把缺少内容补充完整.已知: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PD⊥OA于D,PE⊥OB于E,求证:PD=PE.【分析】结合已知条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POD≌△POE即可.【解答】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POD=∠POE,∵PD⊥OA,PE⊥OB,∴∠PDO=∠PEO=90°,在△POD与△POE中,,∴△POD≌△POE,∴PD=P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对应角相等、公共边.6.(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交AC于E,DE 垂直平分AB于D,求证:BE+DE=A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E=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E=BE,代入AC=AE+CE求出即可.【解答】证明:∵∠ACB=90°,∴AC⊥BC,∵ED⊥AB,BE平分∠ABC,∴CE=DE,∵DE垂直平分AB,∴AE=BE,∵AC=AE+CE,∴BE+DE=A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2016•萧山区二模)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BE=CF,求证:AD是BC的中垂线.【分析】由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BED=∠CFD=90°,继而证得Rt△BED≌Rt △CFD,则可得∠B=∠C,证得AB=AC,然后由三线合一,证得AD是BC的中垂线.【解答】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BED=∠CFD=90°,在Rt△BED和Rt△CFD中,,∴Rt△BED≌Rt△CFD(HL),∴∠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的中垂线.【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8.(2016•怀柔区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垂足为D.求证:∠CAB=∠AED.【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DE=90°,∴∠EAB=∠B.在Rt△ABC中,∵∠C=90°,∴∠CAB+∠B=90°.在Rt△ADE中,∵∠ADE=90°,∴∠AED+∠EAB=90°,∴∠CAB=∠AE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的平分线,求∠BDC 的度数.【分析】首先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和∠A的度数求出∠ABC和∠C的度数,然后由BD是∠ABC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DC的度数.【解答】解:∵AB=AC,∠A=40°,∴∠ABC=∠C==70°,∵BD是∠ABC的平分线,∴∠DBC=∠ABC=35°,∴∠BDC=180°﹣∠DBC﹣∠C=7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出∠ABC与∠C的度数.10.(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ACB=7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D=∠CBD=3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EAB=3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EAC=75°,∵AB=AC,∠BAC=40°,∴∠ABC=∠ACB=7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D=∠CBD=35°,∵AE∥BD,∴∠E=∠EAB=35°,∴∠EAC=∠EAB+∠BAC=75°.【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注意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1.(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点的中线,E是AC的中点,连接AC,DF⊥AB于F.求证:∠BDF=∠ADE.CAD,∠ADB=∠AD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CAD=∠ADE.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BAD=∠BDF,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B=AC,AD是△ABC点的中线,∴∠BAD=∠CAD,∠ADB=∠ADC=90°,∵E是AC的中点,∴DE=AE=EC,∴∠CAD=∠ADE.在Rt△ABD中,∠ADB=90°,∴∠B+∠BAD=90°.∵DF⊥AB,∴∠B+∠BDF=90°,∴∠BAD=∠BDF,∴∠BDF=∠CAD,∴∠BDF=∠AD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2016•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BC,AD⊥BC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C,AD⊥BC,∵BE=BC,∴BD=BE,∵AE⊥BE,∴AB平分∠EA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016•门头沟区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延长BC到E,使得CE=CD.求证:BD=DE.【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DB=DE.【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ABC=∠ACB=60°.∠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CE=CD,∴∠CDE=∠CED.又∵∠BCD=∠CDE+∠CED,∴∠CDE=∠CED=∠BCD=30°.∴∠DBC=∠DEC.∴DB=DE(等角对等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CDE=3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16•吉林校级二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BC延长线上,且CF=,求四边形DEFB 的面积.【分析】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DE=CF,DE∥CF,证得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得S△ECF=S△DEC=S△ADE,即可证得S四边形DEFB=S△ABC,求得△ABC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F,∵CF=,∴DE=CF,DE∥CF,∴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S△ECF=S△DEC=S△ADE,∵△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的中点,∴CD⊥AB,AD=BD=1,BC=2,∴DC==∴S 四边形DEFB=S△ABC=×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证得S△ECF=S△DEC=S△ADE是本题的关键.15.(2016•门头沟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AC=90°,∠C=30°,AE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E=CE=AB,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BAC=90°,∠C=30°,∴AB=BC,∵AE为BC边上的中线,∴AE=BE=CE,∴AB=AE=BE,∴△ABE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6.(2016•泗水县一模)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若AE=3,AB=4,求BF的长.【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证明∠B'FE=∠B'EF,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B'E=B'F,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证得;(2)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E的长,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矩形ABCD中,AD∥BC,∴∠B'EF=∠EFB,又∵∠B'FE=∠EFB,∴∠B'FE=∠B'EF,∴B'E=B'F,又∵BF=B'F,∴B'E=BF;(2)解:∵直角△A'B'E中,A'B'=AB=4,∴B'E===5,∴BF=N'E=5.【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折叠的过程中认识到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是关键.17.(2016•北京一模)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D,BC=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小聪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2,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通过测量边、角或沿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折叠等方法探究发现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条性质可用符号表示为:已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则AC⊥BD.;(2)从边、角、对角线或性质的逆命题等角度进行探究,写出筝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筝形的定义可以证明△BAC ≌△DAC,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边和对角线的关系;(2)利用△BAC≌△DAC,根据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证得.【解答】解:(1)筝形的性质: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已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则AC⊥BD;有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平分;有一条对角线平分对角;是轴对称图形.(写出一条即可);故答案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已知四边形ABCD 是筝形,则AC⊥BD;(2)筝形的判定方法: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筝形.已知:四边形ABCD中,AC是一条对角线,∠BAC=∠DAC,∠BCA=∠DCA.求证:四边形ABCD是筝形.证明:在△BAC和△DAC中,,∴△BAC≌△DAC,∴AB=AD,BC=CD,即四边形ABCD是筝形.其他正确的判定方法:有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令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筝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对称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证明△BAC≌△DA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2016•拱墅区二模)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A=90°.(1)利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将(1)中的△ABD沿BD折叠,则点A 正好落在BC边上的A1处,当AB=1时,求△A1DC的面积.【分析】(1)利用尺规作出∠ABC的平分线BD 即可.(2)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1C,根据△A 1DC的面积=•A1C•A1D计算即可.【解答】解:(1)∠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如图所示,(2)在RT△ABC中,∵∠A=90°,AC=BC=1,∴BC=,∵AB=A1B=AC=1,∴A 1C=,∵∠C=45°,∠DA1C=90°,∴∠C=∠A1DC=45°∴△A1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尺规作图、翻折变换、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尺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19.(2016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CM,BN=CN,然后求出△CMN的周长=AB;(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NMF,再求出∠A+∠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CM,∠B=∠BCN,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DM、EN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AM=CM,BN=CN,∴△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CMN的周长为15cm,∴AB=15cm;(2)∵∠MFN=70°,∴∠MNF+∠NMF=180°﹣70°=110°,∵∠AMD=∠NMF,∠BNE=∠MNF,∴∠AMD+∠BNE=∠MNF+∠NMF=110°,∴∠A+∠B=90°﹣∠AMD+90°﹣∠BNE=180°﹣110°=70°,∵AM=CM,BN=CN,∴∠A=∠ACM,∠B=∠BCN,∴∠MCN=180°﹣2(∠A+∠B)=180°﹣2×70°=4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0.(2016春•金堂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BAE=∠DCF,AC,EF相交于点M,有AM=CM.(1)求证:AE∥CF;(2)若AM平分∠FAE,求证:FE垂直平分AC.【分析】(1)先根据AB∥CD得出∠BAC=∠DCA,再由∠BAE=∠DCF可知∠EAM=∠FCM,故可得出结论;(2)先由AM平分∠FAE得出∠FAM=∠EAM,再根据∠EAM=∠FAM可知∠FAM=∠FCM,故△FAC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B∥CD,∴∠BAC=∠DCA,又∵∠BAE=∠DCF,∴∠EAM=∠FCM,∴AE∥CF;(2)证明:∵AM平分∠FAE,∴∠FAM=∠EAM,又∵∠EAM=∠FCM,∴∠FAM=∠FCM,∴△FAC是等腰三角形,又∵AM=CM,∴FM⊥AC,即EF垂直平分A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然后求出△BCE的周长=AC+BC,再求解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7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EC=72°,从而得到∠BEC=∠C,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解.【解答】(1)解:∵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C=15cm,∴BC=25﹣15=10cm;(2)证明:∵∠A=36°,AB=AC,∴∠C=(180°﹣∠A)=(180°﹣36°)=72°,∵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ABE=∠A,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EC=∠A+∠ABE=36°+36°=72°,∴∠BEC=∠C,∴B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综合题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2.(2016春•淅川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BE⊥AC,△BDE是正三角形.求∠C的度数.【分析】本题首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定义得到∠DBE=60°,∠BEC=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EBC=∠ABC﹣60°=∠C﹣6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关系式∠C﹣60°+∠C=90°解出即可.【解答】解:∵△BDE是正三角形,∴∠DBE=60°;∵在△ABC中,∠C=∠ABC,BE⊥AC,∴∠C=∠ABC=∠ABE+∠EBC则∠EBC=∠ABC﹣60°=∠C﹣60°,∠BEC=90°;∴∠EBC+∠C=90°,即∠C﹣60°+∠C=90°解得∠C=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符合题意的简易方程,从而求出结果.23.(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上午8时,一条船从A 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可以求得AB=120海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C=3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最后由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来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B=30×4=120(海里);在△ABC中,∠NAC=32°,∠ABC=116°,∴∠C=180°﹣∠NAC﹣∠ABC=32°,∴∠C=∠NAC,∴BC=AB=120(海里),即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12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向角.解答该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4.(2016春•埇桥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即可求得答案;(2)由在△ABC中,AB=AC,∠A=7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即可求得答案;(3)由在△ABC中,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用∠A表示出∠ABC,又由AB点M,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20°;(2)∵在△ABC中,AB=AC,∠A=70°,∴∠ABC=∠ACB=5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35°;(3)∠NMB=∠A.理由:∵在△ABC中,AB=AC,∴∠ABC=∠ACB=,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A.【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5.(2016春•高平市期末)已知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若a、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析】(1)直接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求得a,b的值;(2)分别从若7为腰长,2为底边长与若2为腰长,7为底边长,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①+3②得:10a=70,解得:a=7,把a=7代入2a+b=16,得:b=2,∴;(2)①若7为腰长,2为底边长,则周长为:7×2+2=16;②若2为腰长,7为底边长,∵2+2<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26.(2016春•张家港市期末)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1)求a的取值范围;(2)化简|a+1|﹣|a﹣1|;(3)若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求a的值.【分析】(1)先解方程组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x,y的值,再代入有关x,y的不等关系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求解即可;(2)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首先用含m的式子表示x和y,由于x、y 的值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所以x、y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依次分析即可解决,注意应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是否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1)解得∴,∵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a>1;(2)∵a>1,∴|a+1|﹣|a﹣1|=a+1﹣a+1=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2(a﹣1)+a+2=9,解得:a=3,∴x=2,y=5,不能组成三角形,∴2(a+2)+a﹣1=9,解得:a=2,∴x=1,y=5,能组成等腰三角形,∴a的值是2.【点评】主要考查了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和不等式的解法.理解方程组解的意义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x,y,找到关于x,y的不等式并用a表示出来是解题的关键.27.(2016春•吉林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若AD=12,BC=10,求DE的长.【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条件可知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利用中位线定理可知DE的长.【解答】解:∵AB=AC,AD⊥BC,∴BD=CD,∴CD=BC=5,∵AD=12,∴在Rt△ADC中,AC==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3画轴对称图形习题课
知识点:
1.画轴对称图形:连接特殊点与它的对应点的线段,做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2.画对称轴:画出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点(x,y)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x,y)
同步练习:
一、选择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已知A(4,3)和B是坐标平面内的两个点,且它们关于直线x=-3轴对称,则平面内点B的坐标是()
A.(1,3)B.(-10,3)
C.(4,3)D.(4,1)
3.点(4,5)关于x=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4,5)B.(4,-5)
C.(-2,5)D.(5,5)
4.若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为()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直线x=-1对称D.无对称关系
二、填空。

1.已知点P(2a+b,-3a)与点P’(8,b+2).若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 b=_______.若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 b=_______.
2.已知点A(-2,4),B(2,4),C(-1,2),D(1,2),E(-3,1),F(3,1)是平面坐标系内的6个点,选择其中三个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剩下三个点连成另一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关于y轴对称,就称为一组对称三角形,那么,坐标系中可找出_______组对称三角形.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A(a+1,8)与B(-5,b-3)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
4.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6),(1,-2),(-1,3),(-4,-2),(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P1,P2关于y轴对称,P2,P3关于x轴对称,P3(-2,3),求P1的坐标_______..三、画图。

1.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L对称的图形。

l
2.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你能作出△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

3.如图所示,作出△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
三角形A'B'C'。

4.(1)请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B C '''△并写出各顶点坐标
(2)请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B//C//并写出各顶点坐标
5.四边形ABCD 的顶点坐标为A (-5,1),B (-1,1),
C (-1,6),
D (-5,4),请作出四边形ABCD 关于x 轴
及y 轴的对称图形。

并写出各顶点坐标
6.(1)如图所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三角形中,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
(2)在图中,画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C B A . l A B
C y
x
7.如图,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5,1),B (-2,1),C (-2,5),D (-5,4),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 关于y 轴和x 轴及原点对称的图形
8.如图,请写出△ABC 中各顶点的坐标.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m :x =-1,并作出△ABC 关于直线m 对称的△A′B′C′.若P (a ,b )是△ABC 中AC 边上一点,请表示其在△A′B′C′中对应点的坐标.
9.如图,C 、D 、E 、F 是一个长方形台球桌的4个顶点,A 、B•是桌面上
的两个球,怎样击打A 球,才能使A 球撞击桌面边缘CF 后反弹能够撞
击B 球?请画出A•球经过的路线,并写出作法.
E D C A B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