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注塑模具制作标准2010-11-28 14:01阅读(8)转载自退休老农下一篇:祥发模具公司管理。

.. |返回日志列表赞赞转载(33)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1.0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2。

0 外观要求2。

1 模具交付前需安装铭牌。

位置在模具操作侧模脚的左上方,横向放置。

2。

2 模具交付前外表面喷绿色漆。

在操作侧模脚竖向用红色漆喷上项目名称、产品名称和模具编号;字体为黑体,5050以下模架字高40mm,5050以上模架字高60mm。

2.3 安装有方向性的模具,在操作侧用红色漆喷上“↑”标记.2.4 锁模片喷红色漆。

锁模片螺丝需收到底(开模状态锁模片固定在动模侧)。

2。

5 模架进厂经检验合格后,在各板有基准标记的一侧的左方横向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右方竖向用字码打上模板编号(从上固定板开始用1、2、3、…标识)。

2030以下模架用8mm字码,2030以上用12mm字码。

2.6 模架基准面标记不能损伤。

2。

7 模架表面不得有对刀痕、油污、毛刺、缺口、划花、尖角`铁锈等缺陷.2。

8 冷却水进出处用8mm字码图纸要求打上组别编号(1IN,2IN ,3IN …;1OUT ,2OUT…).2。

9 吊模孔正下方处用8mm字码打上吊环直径(M20…)。

2.10 所有喉嘴不得露出模胚表面(详见工程技术标准-喉嘴)。

3.0 通用加工要求3.1 除成型部分外,所有未做要求的棱边均倒角2*45°.3。

2 烧焊部位须修顺,且不能留有明显的痕迹。

3.3 退位螺丝孔、水口拉杆和复位弹簧孔应用铣床加工,以保证各孔的深度公差在±0。

1mm以内.(避空孔除外)。

3。

4 分型面锁扣应安装下模板上。

3.5 导套底下面加工10*0.5深的排气槽(直通模外)。

3。

6 顶针板的限位块高度公差为±0.1mm,两端须用磨床磨平.3.7 模具分型面及无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可留均匀的刀纹、油石纹、砂纸纹、火花纹`线切割纹但不能有粗糙的打磨痕迹。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第二版)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第二版)

模具外观要求喷漆。江森内部模具统一喷江森蓝漆“ ”,运输带、 支撑脚等附件喷红色油漆,要求喷漆均匀、用钝器刮不易脱落。进出 水路及吊环螺丝孔旁边要求用字码打上进出水标记和吊环螺纹孔规格, 字高要求10mm。见下图:
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原则上不能开设水嘴和油嘴,尤其是上方。 若不能避免,必须内置,或下方有支撑脚加以保护。
• 热流道接线应捆扎,用压板盖住,以免装配时压断电线。 • 电源线和控制线外面应套上耐高温护套,护套不得有破损。接线盒 应牢固固定在模具的上侧,并避开吊模环。 • 不论是集流板还是模板所有与电线接触的地方均应有圆角过渡,以 免损坏电线。
• 有热流道的模具,在模具的固定板上必须要有隔热板。隔热板外形 尺寸比固定板单边小5mm。
• 热流道系统品牌YFJC推荐为:Yudo(柳道万和)、Syventive(圣万 提)。如果供应商用其他品牌的热流道,必须经YFJC相关工程师的 书面同意。
6.顶出系统:
模具设计应以全自动生产为第一优先考虑设计方案。
顶出复位顺畅,无卡滞,无异响,严禁上下串动。 曲面或斜面上的顶针需有定位防转(D型),顶针若在坡度较大的斜面 上,顶杆上要加防滑槽或咬花,但应以不影响制品外观为原则(见下 图) 。端面如为平面,应用磨床磨平。顶杆应有编号,编号用钢字码 敲上,不准用打磨机打标记。
常用机械式先复位机构简易图
4.成型面和分型面:
分型面保持干净、整洁,无凹坑、锈迹等其他影响外观的缺陷。分型面 不能用手提砂轮打磨避空。
型腔、分型面试模前擦干净,无铁屑、红丹。
大中型模具分型面较大的地方应将距产品20~30mm的以外的分型面避空 ,避空深度0.5mm。模仁分型面周边棱角至少要有2X2X45°的倒角。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1O
0 O 45’ 0 O 30’ 0 O 20’ 0 O 15’

类 硬质塑料
技 术
别 例:PS,AB S,PMMA,P
2O 30’
2 O 15’
2O
1 O 45’ 1 O 30’ 1 O 15’
1O
0 O 45’ 0 O 30’

OM 等
求 成型零件表面不能有焊接熔痕; 螺针安装孔、推杆孔、复位杆孔等孔位的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按 GB180 规定的未注公 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JS12 级; 零件图中螺纹(螺纹型芯、螺纹型环除外)的基本尺寸应符合 GB196 的规定,选用的公差 与配合应符合 GB197 的规定; 模具零件图未注形状公差按 GB1184 规定的未注公差 C 级; 模具零件非工作部位棱边均应倒角或倒圆,成型部位未注明圆角按 R0.25 判定型面与型芯 推杆、分型面与型芯推杆的交接边缘不允许倒角或倒圆;
要 成型部位转接圆弧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下表规定执行:附表 2

基本尺寸(mm)
6
6-18 18-30 30-120 120
成差极型按限部角偏位度差未短注边凸角长圆度度弧和决锥定度;-0公具.00差体12按见表表面3-的00.规18定,锥-度00.公25差按锥-体00.母40线的长-度00.决50定,角度公
模 —— 顶针板必须有导柱; 具 —— 模具应经过足够时间测试,符合 CPK 定义的质量标准; 的 —— 模具应具备所有的安全特性,以预防受到意外的损害及错误的安装; 等 —— 上、下模需要精确的配合,有插穿位的地方,模具一定要有直身锁; 级 —— 需要高温及热流道的模具,必须有隔热板; 分 —— 所有可替换的元件必须是标准件; 类 第二级:适用于中量生产模具(50,000—250,000 啤),具体要求如下:

注塑模具国标准

注塑模具国标准

注塑模具国标准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注塑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注塑成型。

1.3 本标准旨在提高注塑模具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同时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设计要求2.1 注塑模具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 模具结构应简单、合理,便于制造、调试和维修;b) 模具应满足制品生产批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c) 模具应满足制品外观和质量的要求。

2.2 注塑模具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制品的形状、大小、壁厚、质量等要求;b) 注射机的型号及参数;c) 注射工艺条件,如注射压力、注射速度、锁模力等;d) 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要求。

三、制造要求3.1 模具制造应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3.2 模具零件的制造应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不得有变形、裂纹、气孔等缺陷。

3.3 模具装配后应进行试模验收,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生产要求。

四、检验要求4.1 模具零件应进行尺寸检验、外观检验和材料检验,确保其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

4.2 试模验收时应对模具的性能进行检验,包括注射成型过程的稳定性、制品外观和质量等。

4.3 对于重要模具,应进行定期的性能检验和结构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

五、使用要求5.1 使用注塑模具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调整注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5.2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3 对于重要模具和高精度模具,应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

5.4 当制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材料等。

5.5 当模具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

维修后的模具应重新进行试模验收。

六、安全要求6.1 注塑模具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避免制品和模具对人体的伤害。

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汽车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汽车塑料件模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汽车塑料件量产模具,其他技术文件也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注塑模具——满足技术条件和要求的,结构合理、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塑料注射工艺所用的工装设备产品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制作的公司模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模具的公司。

开发部需要对模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检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工装和检具的公司。

开发部需要对检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材料供应商——供应汽车零部件所用材料的公司,开发部可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指定3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主要内容3.1 对产品的技术要求3.1.1 产品需要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材料(收缩率:产品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协商提供给模具供应商、UDB:模流分析使用)、壁厚、圆角、表面要求和产品数量等。

3.1.2 产品供应商需要反馈产品分型线和浇口位置给产品工程师,分型线和浇口位置需得到产品工程师的认可。

3.1.3 产品上分型线必须配合良好,分型线断差应在0.05 mm以内。

3.1.4 外表面的可视区域不允许出现缩印、流痕、熔接痕、擦伤、顶块印、压力痕、飞边、变形、困气、短射和其它缺陷。

3.1.5 产品供应商在没有得到开发部书面同意的前提下,不得修改产品。

3.1.6 产品供应商和模具供应商应该在产品设计前期和产品工程师充分沟通,以解决产品结构上和工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3.2 对模具的技术要求3.2.1 模具钢材3.2.1.1 模具钢材必须满足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要求,必须经过模具工程师认可。

模具钢材使用要求如下表。

根据产品外观的要求不同,产品的分类如下:a) A类:皮纹件和普通喷漆件。

b) B类:电镀件、高光喷漆件、高光件和镀铝件。

c) C类:透明件。

d) D类:非外观件。

3.2.1.2 如果产品的材料是酸性的,模具材料一定要有耐腐蚀要求。

知名企业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知名企业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发布1.目的1.1 为不断提升模具质量和模具产出,确保模具制造出合格产品并正常稳定的生产;1.2 通过实现模具的一致性来达到产品的一致;1.3 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注塑模具模具设计与制造,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3.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术语和定义无5.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5.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5.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5.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型模具。

6. 模架选用6.1 模架的指定供方6.2 优先选用标准模架,若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

6.3 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

6.4 三板细水口的大型/中型模架,导套材质采用青铜石墨套。

例如:分体机底盘。

6.5 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与模架边不得小于20mm,回针孔壁厚与模架边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6.6 模架非成型部分的模板零件应采用1050材质, 硬度HB170-220。

6.7 钢导柱、导套及回针等所用材料的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 2°。

6.8 A板、B板镶件框壁厚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9 开镶件框后B板厚度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10 镶件成型部位厚度一般为:(小模)25~35mm、(中模)35~50mm、(大模)50~70mm。

7. 模具钢材7.1 模具钢材的选用7.2 模具钢材的指定供方7.3 模具钢材的热处理7.3.1 滑块材料(外观)用2738H、2083H钢料,硬度为 HRC34~38,(非外观)用738、2083钢料,硬度 HRC29~33。

7.3.2 斜顶材料用LKM738钢料,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硬度HV700。

7.3.3 铍铜硬度HRC36~42。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要求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要求

A: 模具外观1: 铭牌内容要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8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要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离),用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要用塑料块插水嘴,¢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

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4: 冷却水嘴要伸出模架表面,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

5: 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要为¢25、¢30、¢35mm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45,倒角一致。

6: 冷却水嘴要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1、OUT1。

7: 标识英文字符和数字要大写(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进出油嘴、进出气嘴要同冷却水嘴,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

9: 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开设水嘴,要内置,并开导流槽或下方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0: 无法内置的油嘴或水嘴下方要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1: 模架上各模板要有基准角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12: 各模板要有零件编号,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10mm处,要求同11号。

13: 模具配件要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4: 支撑腿的安装要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或过长的支撑腿车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5: 模具顶出孔要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500mm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16: 定位圈要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100或¢150mm,高出顶板10mm。

注塑类内外饰模具通用技术规范

注塑类内外饰模具通用技术规范

3.26.2 其余零件按照双方协商制定,并满足模具寿命和使用要求。 3.27 注塑成型模具表面有皮纹时,皮纹样式必需符合长安公司提供的皮纹样板 (CTF 样板)及皮纹深度、范围要求。
第 7 页 共 23 页
3.28 内饰件(外饰件)有皮纹要求时,为了具有同一风格装饰效果纹理,模具 型腔的选材必须保持一致。 3.29 模具零件品牌及材料要求。 严禁私自变更和长安达成一致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所选用的钢材、热流道、关 重标准件等,(如有异议,请提交申请,经长安同意后方可使用)。 3.29.1 模具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必须证明所备材料符合本要求。若对模具 材料选择若有异议,需书面提出建议,双方商议确认最终材料要求。 3.29.2 模具主要部件材料明细参考下表:
第 2 页 共 23 页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要求 4.流道系统 5.液压机构、抽芯及复位机构 6.冷却系统 7.滑块、斜顶机构 8.导向、锁紧及镶拼 9.顶出系统 10.模具安装、起吊 11.品质要求 12.检查 13.项目管理 14.设计变更 15.提交资料 16.其他要求
3.30 在成型部位中,产品和模具均要做断差,采取天包地方式,中小型模具 0.05mm, 大型模具 0.1mm,保险杠等 0.15mm,对于影响内外饰精致工艺 的部位须另单独提出。 4、流道系统 4.1 热流道要求: 4.1.1 供应商模具数据流道系统信息须符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模流分析报 告》中关于模具流道信息的要求,其主要包含:流道的分类(模具中采用热 流道还是冷流道),流道的截面形状(圆形、梯形、椭圆形等)、流道的尺 寸大小、浇口的形式(点浇口、侧浇口、潜伏式浇口等)、浇口的尺寸大小、 浇口的位置以及浇口的数量等。 4.1.2 浇口套与注塑机喷嘴的配合要求良好,无漏胶。 4.1.3 升温时间要求:热流道 200℃/30min;热喷嘴 200℃/20min;并且能够有 热电偶等加热控制装置对热流道进行精确控制。 4.1.4 热流道总成要耐受在 100-300℃的工作温度所产生的热变形以及需能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分段
0.5~3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精密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2
粗糙c
±0.2
±0.3
±0.5
(eqv. GB/T 1804-2000)
Q/TKM 4—2003
4.2.2结构尺寸的标注偏差
对于结构尺寸的配合件其中为外购件时,其配合关系应在考虑模具要求和供应商提供的外购件的尺寸极限偏差情况下,在符合成本及制造能力的范围内合理制定自制零件的尺寸公差范围(例如,销钉与销钉孔的配合),(部分见附录C)。
0.1
0.1
0.12
0.12
0.12
0.14
0.14
0.16
0.19
0.22
0.25
0.28
0.34
0.4
0.4
0.4
0.4
0.4
0.4
0.4
相应于普通模具“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中“配合要求”栏,精密模具“未注偏差”栏和“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中“一般要求”栏的模具成型尺寸公差
0.05
0.05
0.06
7.2模胚回针的高度要求………………………………………………………………8
7.3模肉镶件表面与模肉的装配要求…………………………………………………8
7.4模具型腔表面镀铬的技术要求……………………………………………………8
7.5对于成形面和其他面互相影响的尺寸………………………………………………8
附录A模胚的公差及粗糙度要求……………………………………………………9
附录C常见的部分模具公差配合要求…..……………………………………………14
附录D不同的加工方法要求达到的模具表面粗糙度要求……………………………16
附录E表面粗糙度各标准及加工方法、脱模斜度对照表…………………………18
Q/TKM 4
前言
《塑胶模具技术标准》是东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根据东江科技公司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则制定的。以此企业标准作为东江科技设计制造的所有塑胶注塑模具(试验用模具除外)的技术依据。
基本尺寸18mm<L≤50mm时,H7/g6
基本尺寸50mm<L≤250mm时,H6/g5
基本尺寸L>250mm时,采用配制配合,H6/g5 MF(先加工件为孔)
4.3组成尺寸
对于组成尺寸的配合件其中为外购件时,其配合关系应在考虑模具要求和供应商提供的外构件的尺寸极限偏差情况下,在符合成本及制造的范围内合理制定自制散件的尺寸公差范围(例如,顶针与顶针孔的配合),(部分见附录C)。
技术标准
Q/TKM 4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2003-11-10发布2003-11-17实施
Q/TKM 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554-1990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ISO 554-1976调节和/或试验用标准大气、规范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Q/TKM 4—2003
4.5模具型腔圆弧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附表四mm
基本尺寸R
R≤6
6<R≤18
18<R≤30
30<R≤120
R>120
极限
偏差
精密
模具
凸圆弧
0
-0.06
0
-0.10
0
-0.15
本标准由东江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推行小组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部归口,并负责起草、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武、井云松、朝格图。
Q/TKM 4-2003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代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江科技)制造的模具,在符合东江科技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条件下,其设计制作的注塑模具所达到的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情况。本标准适用于东江科技承制的所有塑胶注塑模具(试验用模具除外)。在实际过程中,如客户有不同于此标准的要求,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按与客户签定的合同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执行。
4.3.2组成尺寸为滑动配合.…………………………………………………………………3
4.3.3组成尺寸为圆弧的公差.………………………………………………………………4
4.4成型尺寸..…………………………………………………………………………4
4.5模具型腔圆弧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6
Q/TKM 4—2003
3.2基准温度
注塑模具上的所有零件,设计和测量的数值均是指满足ISO 554-1976《调节和/或试
验用标准大气、规范》标准中关于基准温度第一类的规定,即基准温度在20℃±5℃时的数值。
4模具尺寸公差
4.1模具尺寸分类
模具的尺寸按照模具构造的实际情况分为成形尺寸、组成尺寸、结构尺寸三种。其中成型塑胶件或水口的成型表面有关的尺寸称为成型尺寸;与塑胶件或水口表面的夹线有关的尺寸称为组成尺寸;其它与成型塑胶件或水口无直接关系的各类尺寸统称为结构尺寸。
4.2结构尺寸
4.2.1结构尺寸的一般公差
对于普通模具和精密模具技术文件中结构尺寸的一般公差,包括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按国标GB/T 1804《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中公差等级为精密等级执行,即GB/T 1804-f(附表一、附表二)。
附表一一般公差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mm
4.1模具尺寸分类…..…………………………………………………………………………2
4.2结构尺寸..………………………………………………………………………………2
4.2.1结构尺寸的一般公差…………………………………………………………………2
4.2.2结构尺寸的标注偏差...……………………………………………………………3
6模具的表面粗糙度……………………………………………………………………7
6.1模具的表面粗糙度的分类………………………………………………………7
6.2模具型腔表面的粗糙度…………………………………………………………7
7相关要求…………………………………………………………………………8
7.1模具顶针的高度要求………………………………………………………………8
4.2.2.1结构尺寸为镶件配合………………………………………………………………3
4.2.2.2结构尺寸为滑动配合………………………………………………………………3
4.3组成尺寸..…………………………………………………………………………3
4.3.1组成尺寸为镶件配合...………………………………………………………………3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DIN16749-1986 压模和注塑模;模塑成型的模具件的尺寸公差
JB/T 7781-1995 塑料成型模具型面类型和粗糙度
GB/T 4170-84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
TKM 3-2003 塑胶产品技术标准
3.基本规定
3.1模具分类
根据目前东江科技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所涉及的模具分为精密模具和普通模具。
基本尺寸180mm<L≤400mm时,采用配制配合,H6/h5 MF(先加工件为孔)
4.3.2组成尺寸为滑动配合(例如,模肉与斜顶,模肉与直顶的配合)
普通模具:基本尺寸L≤10mm时,H7/g7
基本尺寸 10mm<L≤30mm时,H7/g6
基本尺寸30mm<L≤50mm时,H6/g5
基本尺寸50mm<L≤120mm时,采用配制配合,H6/g5 MF(先加工件为孔)
5模具的形位公差..…………………………………………………………………………6
5.1结构尺寸的未注形位公差...……………………………………………………………6
5.2模具型腔的标注形位公差……………………………………………………………6
5.3其他部位的标注形位公差……………………………………………………………6
0.07
0.07
0.09
0.1
0.11
0.13
0.15
0.18
0.21
0.25
0.3
0.3
0.3
0.3
0.3
0.3
0.3
相应于精密模具“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中“配合要求”栏的模具成型尺寸公差
0.03
0.04
0.04
0.05
0.06
0.07
0.07
0.08
0.1
0.12
0.12
0.14
0.16
0.18
3基本规定……………………………………………………………………………………1
3.1模具的分类…..……………………………………………………………………………1
3.2基准温度..…………………………………………………………………………………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