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地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地位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其地位1.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的两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2)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1)背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制定者: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3)颁布的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法典内容: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人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

(5)法典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例题1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汉谟拉比法典》所确立的惩罚方式。

这部法典诞生于()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中国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故选B。

例题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A.该法律是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理发师的地位极端低下C.理发师与奴隶地位相差无几D.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

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D。

1.《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2.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是()A.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B.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C.阿姆河和锡尔河D.印度河和恒河3.下图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考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1.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古文明产生时间大河流域文明标志古埃及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以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等古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等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政治方面:实行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2.大河流域能够孕育四大文明的原因:大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大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产。

例题1“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曲。

如果我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老的陵墓”指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故A项正确。

例题2 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

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沙漠C.高山D.河流答案:D解析:题干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出现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故选D。

1.一考古队从中国出发,从东向西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2.人类早期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A.古巴比伦王国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代中国3.学习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后,某班同学以此为素材,设计了活动课。

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B.从巴比伦到印度河之旅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汉谟拉比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开始4.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④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分化明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6.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

考点: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1.种姓制度的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种姓制度的实质: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3.种姓制度的目的:维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4.种姓制度的影响:(1)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它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易错微析对印度种姓制度性质的理解易错。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例题1 下图所示为印度的某种制度,它的实质是()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B.维护平民利益的民主制度C.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D.该制度下,人人平等,没有阶级之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选A。

例题2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史实的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答案:B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婆罗门是第一等级,主要阶层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是第二等级,主要阶层是国王、武士和官吏。

第二等级不能命令第一等级,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吠舍是第三等级,不能担任国家官职,故C项错误。

首陀罗没有自己的田地,故D项错误。

此题答案是B。

1.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B.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D.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2.为再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小李编写了一个剧本。

你认为下面哪句台词不符合史实()A.我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还是国家官员B.别看我只是一名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一个等级C.我是腰藏万贯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位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

考点: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与影响1.种姓制度的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种姓制度的实质: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3.种姓制度的目的:维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4.种姓制度的影响:(1)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它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易错微析对印度种姓制度性质的理解易错。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例题1 下图所示为印度的某种制度,它的实质是()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B.维护平民利益的民主制度C.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D.该制度下,人人平等,没有阶级之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选A。

例题2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史实的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答案:B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婆罗门是第一等级,主要阶层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是第二等级,主要阶层是国王、武士和官吏。

第二等级不能命令第一等级,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吠舍是第三等级,不能担任国家官职,故C项错误。

首陀罗没有自己的田地,故D项错误。

此题答案是B。

1.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B.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D.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2.为再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小李编写了一个剧本。

你认为下面哪句台词不符合史实()A.我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还是国家官员B.别看我只是一名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一个等级C.我是腰藏万贯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位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3新人教版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人类早期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产生,在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全书讲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奠定基础。

这是一课富有人文素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学会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

二、课程标准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三、学习目标掌握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引导学生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通过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的学习,使学习了解孕育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条条大河汇聚成人类历史的长河,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长河,去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追寻那份逝去的辉煌!(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教师:在西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进入波斯湾,它们如同一对脾气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幼发拉底河平和温顺、不紧不慢、袅袅婷婷地由北向南缓缓流动,而底格里斯河则显得暴躁而任性。

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公元前3500年前,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历史长河,走进美索不达亚,重读古代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那本“利益的圣经”。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学习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学习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一、自主学习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洲的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埃及国王的陵墓称为是权利的象征。

3.亚洲西部“新月沃地”东部,河和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约从公元前2500年,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人进入古代印度后,产生的等级制度叫,它激化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矛盾。

二、合作探究1、“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3、什么叫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三、梳理结构四、巩固训练1、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2、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文明成就突出表现在()A.形成种姓制度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建造金字塔D.实行民主政治4、尼罗河畔巍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是用来作为()A.宗教寺庙B.天文标记C.法老陵墓D.神坛5、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历史概况: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

3.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2.历史概况: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问题】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探究:(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都处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之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是因为 ( )。

A.它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B.胡夫的身价像金子一样贵重C.它的外形像汉字“金”字一样D.它在当今世界比较稀少答案:C2.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后,在留言本上写道:“不看________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请你填空( )。

A.金字塔B.尼罗河C.开罗市D.汉谟拉比法典解析:金字塔、尼罗河和开罗市都与埃及有关,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因此,可首先排除D项。

九上历史教案(第2课)

九上历史教案(第2课)

第2课时课题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2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预学篇1、_______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2、公元前3500年以后,__________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3、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维护的是__________阶级的利益。

4、来自中亚的__________人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他们进入印度后形成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_________。

5、人类的早期文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_____________。

古埃及发源于________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________流域;古印度发源于________流域;古中国发源于________流域。

(二)导学篇【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本课课题)【讲授新课】一、金字塔的国度学生阅读P7正文,了解古埃及文明。

组织学生讨论:1、古埃及产生在哪里?发源于哪条河流?2、古埃及文明产生在什么时候?3、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什么时候建立的?学生讨论:金字塔的用途、地位?“金字塔的国度”是本课重点之一。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2)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3)组织系列讨论: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姓名:赵晋单位:滕州市北辛中学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以“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

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四个问题: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因此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核心部份。

二、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像、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等,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片段~阿拉伯青年阿拉丁带着美丽的公主乘魔毯遨游文明古国的,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屏幕显示: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亚洲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设计意图:是增强学生对文明古国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金字塔的国度”教师:(屏幕显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请同学们猜一猜建筑物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标志?学生回答:古代埃及。

(屏幕显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屏幕显示:《古代埃及》图)教师讲解1.地理位置──非洲尼罗河畔(地利、天时加人和-社会发展-建立国家。

)教师: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加上古埃及人民的努力,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2.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500年)教师:这些小国与小国之间不停的争斗、兼并,逐渐在统一。

何时统一的?首都设在哪里?3.初步统一(公元前3000年孟斐斯)(屏幕显示:金字塔)这就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字塔,金字塔是做什么的?学生回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金字塔。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他的外形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介绍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

尼罗河下游散布着八十多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与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一起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教师出示资料: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学生: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

学生:二是说“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气氛热烈。

教师归纳:金字塔是世界奇观之一,是奴隶主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是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尼罗河出现人类文明的同时,西亚的新月沃地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设计意图:1、游览和体验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灿烂;2、探索金字塔的建设,旨在说明金字塔等建筑是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也是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教师:(屏幕显示:板书和《新月沃地》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弧形地带像什么?(月牙,新月)“新月沃地”因此得名。

1.地理位置(亚洲,两河流域)请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新月沃地有哪些居民居住过?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就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2.出现奴隶制小国(前3500年)教师:这些小国之间战争不断,互相兼并,到何时?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哪里?3.统一(前18世纪汉谟拉比一巴比伦)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制定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他统治时期,生产发展很快,王国达到强盛时期。

作为国家的国王,作为统治者,汉谟拉比在位时,为维护其统治,他做了什么?4.汉谟拉比法典教师:(屏幕显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及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内容)请同学们谈谈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奴隶违反奴隶主的规定,就……”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法典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

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教师:虽然奴隶主用多种方法统治人民,古巴比伦还是未能维持多久。

王国何时衰落的(汉谟拉比死后)?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

5.腓尼基城邦教师:在地中海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后来又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

看书上《腓尼基船》想一想,腓尼基国家有何特点(奴隶制城邦)?腓尼基人以什么著称(航海和经商)?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先后被别国所灭,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就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设计意图:第一、自主探索“新月沃地”及其孕育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历史,旨在说明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在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国。

第二、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探究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提示其本质和价值,旨在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公开维护不平等的奴隶制度。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大河流域产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外,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吸引着我们,早在唐朝时,早已有人去那里探险。

教师:《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取的什么“经”?(印度、佛经)。

学生:它就是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诞生地。

你想知道古代印度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吗?古代印度社会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印度,揭开这个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再次共同领略一下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和佛教诞生的历程吧!(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地图》指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教师: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学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屏幕依次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喜马拉雅山、恒河、印度河),印度的名称就起源于印度河。

有谁知道中国古代称它为什么吗?(学生:“天竺”。

)完全正确,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屏幕显示《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图》)同学们请看图,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

这些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反应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非常正确!另外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农业已是主要生产部门。

当地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人。

印度河流域当时已经有相当高度发达的文化,为后来印度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雅利安人入侵(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图》)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

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意思是“出身高贵的人”。

)对,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教师:(屏幕依次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雅利安人的入侵路线)到公元前3世纪,位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

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教师:(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的疆界,颜色闪烁并加深)。

这在印度历史上是第一次统一。

但是,阿育王死后,古代印度不久又陷入分裂。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印度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就是“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和探究印度文明古国诞生的历史,旨在说明在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先后诞生了古印度文明。

3.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师:(屏幕显示板书《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表》请同学们看表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等级的名称,包含的社会阶层、职权和义务是什么?(2)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3)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设计意图: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来提示其实质是在印度社会从上到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古代亚非的灿烂辉煌的文明,下面让我们对本课的知识作一下总结与回顾。

(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师生一起重温本课内容)教师小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

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六、课堂检测1.(2008年,安徽)下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仍屹立于()A. 印度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两河流域D. 黄河流域2.(2008年,广丰县)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星期制度3.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4.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句话的含义是()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B.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C.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5.《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中国6.一位游客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看到一块黑色石柱,上面刻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你知道这部法典的制定者是()A.法老胡夫B.释迦牟尼C.婆罗门贵族D.国王汉谟拉比七、板书设计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2、古巴比伦王国3、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文明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2、雅利安人入侵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八、教学反思本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在教学中可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