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关于印发“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的通知

类 抗菌 药物 前做 皮肤 过 敏 试验 , 但使用 的皮 试液 种类 、 浓度 、
用 量 、配制 等 都存 在 差异 ,皮试 的阳 性 率差 异很 大 (0 1%一
5 %) 但 目前 尚未有 相应 的规 范 。 0 ,
头孢 类抗 菌 药物 的皮 试在 我省 存在 同样 的 问题 。 征求 经 我会 专家 意 见后 , 将 该专 家 共识 予 以 印发 , 各 医 院参考 。 现 供 各 医院在 执行 过程 中有何 意见 , 及 时将 意 见反馈 我会 。 请
皮试 液 的种类 、 度 和皮试 液用 量相 差 很大) 前 美 国和大 浓 。目
部分 欧洲 固家 不进 行皮 肤过 敏 试验 , 日本 和北 欧 的一 些 国 而
家仍 规 定进行 皮肤过 敏试 验 。
六 、 孢 类 抗 菌 药 物 的产 品质 量 与 临床 上 发 生 的过 敏 头
反 应 有 相 关 性 。现 已经 从 头 孢 噻 肟 等 头 孢 类 抗 菌 药 物 中 收 集 到 了 能 引发 动 物 过 敏 反应 的 基 本 无 抗 菌 活 性 的 高 分 子 聚 合 物 。 说 明 控 制 产 品 中高 聚 物 的 含 量 是质 量 控 制 的 关键之一 。 七、 临床 使 用 头孢 类 抗 菌 药 物 , 须 仔 细 询 问病 人 药物 必
共 识 ( 附件 ) 见 。
传
真 :7 8 3 ( 3 86 3)
网 址 :t : ww 广 东省药学会-1 ht / p / w. C l
附件 : 孢 类 抗 菌 药 物 皮 肤过 敏 试 验 专 家共 识 头 二 0o 八年 十 月 三 十 日
据 相关 调查报 告 表 明 , 目前 我 国 的大 多数 医 院使用 头 孢
头孢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但对肾脏危害性大

头孢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但对肾脏危害性大第一篇:头孢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但对肾脏危害性大头孢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但对肾脏危害性大头孢类抗生素优点广泛缺点尤存头孢类抗生素是从头孢素的母核下氨基头孢烷酸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高效抗生素,它是近年来药品市场份额最大的药物之一,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如今头孢类抗生素的市场份额占整个抗生素市场的一半,其在具有广泛优点的同时缺点尤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优点表现在药性稳定,引起的过敏反应只有青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25%左右,相对来讲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它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泛,它可以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内完成杀菌。
郭凡礼指出,然而在存在上述优点的同时,头孢类抗生素还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对人体的肾脏有很严重的危害性,有30%以上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都是因为药物原因引起的,而在容易对肾脏造成伤害的肾毒性药物中,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名列首位。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头孢类抗生素分为四代产品,而对于人体的肾脏产生严重危害性的主要集中在一代和二代,由于头孢类抗生素是我国第一大临床类生产药品,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头孢类抗生素的安全问题,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2009-2012年中国化学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头孢类抗生素是我国临床终端最常用的抗生素,如今我国头孢类抗生素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30%左右,而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一定要注意其产生的安全问题,并努力消除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健康隐患。
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注意头孢类抗生素疗效高、副作用少,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新的抗生素。
但在其结构上含有巯甲基四唑取代基(在母核的3位上)的头孢菌素,在人体内具有与戒酒硫一样的作用,可与人体内的神经细胞、肝细胞、肠粘膜、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一种叫作乙醛脱氢酶的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之失去酶的活性。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并适用于头孢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生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未规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皮试;3、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4、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皮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用青霉素皮试或头孢菌素皮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体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6、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心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7、鉴于不同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叉过敏,皮试阳性的虑者不应在病史记中统表达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二、皮试指征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
从药品的理化性质未看,一般认为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氨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很重要。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幕素类链相似,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4%,第二代头孢素与青素类的交又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类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2.8%,过敏性体克罕见(0.0001-0.1%),与临床所用几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近。
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抗菌药物全院培训考试

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抗菌药物全院培训考试1. 根据国卫办医发〔 2015〕42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以下 [单选题] *40DDDs(正确答案)50DDDs60DDDs70DDDs2. 根据原卫生部第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于( )内补办相关必要手续? [单选题] *6小时12小时24小时(正确答案)48小时3. 根据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抗菌药物分类管理文件(2018)》,以下( )不是“特殊使用”类别管理抗菌药物。
* [单选题]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氨曲南莫西沙星(正确答案)4. 根据国卫医发〔2015〕2 号《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 ? [单选题] *40%50%60%(正确答案)70%5. 根据卫办医政发〔2013〕37号《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 ? [单选题] *10%20%30%(正确答案)40%6.国卫办医函〔2021〕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通知》中指出青霉素的主要抗原决定族是()? [单选题] *青霉酸青霉烯酸青霉胺青霉噻唑基(正确答案)7. 国卫办医函〔2021〕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通知》中指出头孢菌素类的抗原决定簇主要由其侧链结构所构成,因此头孢菌素之间或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性可能主要是由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C7位的R1侧链造成,以下哪两个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C7位侧链()? [单选题] *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头孢地嗪,氨曲南替卡西林,头孢丙烯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正确答案)8. 根据原卫生部第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哪个科室医生具有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资格() ? [单选题] *呼吸科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正确答案)感染病科主治医师9.根据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适应症( ) ?[单选题] *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正确答案)10.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单选题] *5岁以下脾切除儿童CD4 细胞计数<200/mm3的艾滋病患者妊娠 35~37 周阴道和肛拭培养筛查有GBS寄殖者气管插管患者(正确答案)11. 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规定,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定为()切口? [单选题] *Ⅰ类(正确答案)Ⅱ类Ⅲ类Ⅳ类12. 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规定,清洁手术(Ⅰ类切口)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 )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三问

况。由于皮内试验不能有效测试过敏反 应,导致相对于真正过敏者,更多的患者 得到的是假阳性结果,因而失去适合治疗 的机会,国外多国政策已取消皮试要求。 如符合皮试条件,可以按照《头孢类抗菌 药物皮试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相 关要求进行。
1.皮内注射操作不规范(如针头粗钝 或注射过深对皮肤刺激大、注入药量过 多、皮试液放置过久等)。
2.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未待其干燥 就行皮内注射,阳性结果其实是被试者对 消毒液过敏)。
3.结果判断掌握不够科学(皮丘发红 或患者有不适主诉时不予分析,怕担风险 判断为阳性)。
4.缺乏对照手段(患者或家属不愿接 受生理盐水对照试验,缺乏排除假阳性的
三、常见不良反应,应如何急救? 皮试本身亦可能导致速发型过敏反
应,应有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一旦发生 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地救治。皮试中发生 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应及
时就地采取抢救措施:
皮试液要与医生所开的头孢类抗菌 药物是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 号,所以如果治疗中更换医院,需要重新 做皮试。皮试液必须使用原药配制,不能 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 孢配制成的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 的皮肤过敏试验;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 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是否阴性,在首次 使用后的0.5~1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 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不过, 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发生率极低,是安全 性较高的一类药物,即使不皮试,过敏发 生率也不会明显升高。
至去县医院。作为同行,我们不禁慨叹医路凶险,辛辛苦苦多少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事件发生以后,镇卫生院院长马上召集全体乡村医生开会,特别强调以后只要是输液的患者,一律只能在卫生室内进行,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素⽪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素⽪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基本原则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素包括第⼀代、第⼆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制剂,并适⽤于头孢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素;2、《中华⼈民共和国药典-临床⽤药须知(2015年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指导原则(2015年版)》未规定头孢菌素类抗⽣素使⽤前需进⾏⽪试;3、医护⼈员在使⽤头孢菌素类抗⽣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4、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青霉素⽪试或头孢菌素⽪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5、头孢菌素类抗⽣素⽪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于过敏性体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率,因此不推荐在使⽤头孢菌素类抗⽣素前进⾏⽪试普遍筛查;6、医护⼈员在头孢菌素类抗⽣素⽪试和使⽤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7、鉴于不同头孢菌素不⼀定存在交叉过敏,⽪试阳性的虑者不应在病史记中统表达为“头孢菌素类抗⽣素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受试药物化学名)⽪试阳性”⼆、⽪试指征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头孢菌素类抗⽣素过敏反应的发⽣。
从药品的理化性质未看,⼀般认为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氨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很重要。
第⼆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幕素类链相似,第⼀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率约为4%,第⼆代头孢素与青素类的交⼜过敏反应发⽣率约为1%: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类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
头孢菌素类抗⽣素全⾝性⼀般过敏反应的发⽣率为0.07-2.8%,过敏性体克罕见(0.0001-0.1%),与临床所⽤⼏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过敏反应发⽣率相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指导原则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指导原则头孢菌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偶有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多数医院都采取了用药前进行头孢菌素皮试。
一、国内外头孢皮试的现状国外关于头孢菌素皮试的相关规定美国、大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都不需要进行头孢菌素皮试;200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删除了头孢菌素说明书中进行皮试的建议;2010年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AAAI)等机构认为:如果有其他更好的管理方法,不推荐头孢菌素皮试,因为有风险而且没有获益;2015年欧洲和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和BSACI)同样不推荐常规做头孢菌素皮试。
国内关于头孢菌素皮试的相关规定2008年北京《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指出: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试过敏试验;2018《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实验共识》指出: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皮试的头孢菌素,不推荐进行皮试。
二、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原因做头孢皮试的代价都是需要进行估算的,如皮试药物费用、医生护士的人力成本、还有患者因皮试阳性失去最佳的治疗药物选择的机会等。
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计算原药皮试阳性率、皮试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均增加了就医成本,得出结论:皮试成本明显高于通过皮试所减少的过敏反应成本。
2021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中指出: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因为迄今尚无标准上市的头孢菌素皮试试剂,且皮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亦未确定。
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皮试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对药物过敏反应机制和皮试的认识误区,认为做了皮试出现问题自己就没错了;其次就是过敏史的甄别欠细致、皮试操作不规范;最重要的就是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急救应对不足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应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性地开展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处置预案的演练来提高大家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要正确认识皮试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风险。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410・生堡结毯塑壁哩蓥查垫!!生鱼旦筮堡鲞筮鱼塑堡坠i!』!!垒壁曼塑唑望i!:』!堡垫!!:!!!:塑:堕!:鱼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前言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处方的最重要依据,但因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与经验积累,再加上药物临床注册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相对滞后,因此,超说明书用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临床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时也会成为挽救生命的唯一手段。
与其他类药物相比,抗菌药物用于敏感细菌的超适应证用法或用于不够敏感细菌的超剂量用法更普遍、更常见。
文献报道,在25个研究共7亿2千余万处方中,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处方占19%~43%,普通门诊也占23%…。
可见抗菌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是一种在临床业已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
超说明书用法也称未注册用法(off-labeluses,unlabeleduses,outoflabelusageoroutsideoflabeling),其内容包括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超适应人群及改变说明书中规定的用药途径与用药间隔时间等。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2o在最后一节中强调指出:“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如无已证实的有效方法或其他已知方法均无效时,当医生判断有挽救生命、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可能,在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后,参考专家建议可采用未经证实的方法”。
而本共识推荐的用法均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较为安全有效的用法。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不完善,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本共识的主要宗旨是给读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常用且重要的抗菌药物超说明书应用的科学信息,并不涉及超说明书用法的批准程序,也不涉及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临床医师应自始至终时刻权衡治疗对象的获益和风险,在遵守国家、地方政府和所在医院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参照本专家共识提供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治疗对象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同时本共识也强调,当遵照说明书就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时,应尽量避免选择超说明书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会议于2008年6月2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教授、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姜素椿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荣光教授、蔡年生教授、北京药学会冯国安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张哲峰教授、北京海军总医院孙忠实教授、空军总医院李忠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金少鸿、胡昌勤、李忠东、赵志刚分别就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质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国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情况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调查报告做了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学术报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1 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一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一青霉烯酸决定簇已非常明确。
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2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
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
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
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是: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g〃mL ,注射量为0.1mL。
4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5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产品质量与临床上发生的过敏反应有相关
性。
现已从头孢噻肟等头孢类抗菌药物中收集到了能引发动物过敏反应的基本无抗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说明控制产品中高聚物的含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
6 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首次使用后的0.5~1h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过敏反应是难以预测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也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议,提请国家相关部门考虑,尽快落实,以保障我国广大患者的医疗安全。
l 鉴于头孢类抗菌药物中相关杂质与过敏反应有高度相关性,国家应加强相关工作的研究,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2 国家应规范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现有的说明书上标明为“以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为宜”等术语对临床来说难以理解和把握,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同一通用名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的有“以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为宜”这句话,有的没有,造成临床混乱。
3 我们的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均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使用的皮试液种类、浓度、用量、配制和贮存方法等都存在差异,皮试的阳性率差异很大(10%~50%),极需要规范和培训,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错失最佳治疗方案和时机。
4 中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有丰富的研究样本,建议国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大样本研究,评价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利与弊、得与失,从而最终明确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执笔:赵志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