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相关规定

合集下载

济南市中心医院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的规定

济南市中心医院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的规定

济南市中心医院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的规定由于头孢类抗菌药物均有潜在过敏的可能,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我院就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的有关问题做出如下规定:1、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医护人员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并在病历中必须注明。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如过敏性休克),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2、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前必须做皮试。

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3、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方可给药,阳性者禁用,并在病历、医嘱单和床头卡上醒目注明。

4、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皮试,皮试结果记录到病历中。

用药间隔超过24小时者,需重新皮试。

5、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 μg/mL,注射量为0. 1mL。

皮试液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见附件。

6、凡医嘱或处方至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室(病房或门诊)均认为已做过皮试且结果为阴性。

7、进行过敏试验或治疗注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使用前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注射后留观30min。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停止输液,报告值班临床医生,做好对过敏性休克等的急救处理。

8、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由首诊医生填写不良反应报告,报至临床药学科,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上报医务处。

9、门诊输液室病人出现输液反应时,由输液室护士电话报告急症内科值班医师协助处理,并完成门诊病历记录,推诿、拖延者将追究当值医师责任。

10、医生处方头孢类抗菌药物后,应告知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注意事项,尤其是用药7日内不能饮酒等事宜。

告知内容应书面记载于病历中。

11、在国家出台正式有关规定之前,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依据本规定执行,医院各科室过去的皮试方法一律停用,自即日起执行。

同时,济中心院字【2009】24号文“济南市中心医院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暂行规定”废止。

医务处临床药学科药剂科护理部2010年11月10日附件头孢菌素试验药液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项附件头孢菌素试验药液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项1、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

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制度_2

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制度_2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使用和判读,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根据有关要求, 结合医院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

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以下均指皮内试验, 简称皮试)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针对该类药物及其代谢、降解产物的特异性IgE抗体, 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二、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试, 由医师基于以下适应证判定。

需进行皮试者, 应由医师开具皮试医嘱后进行。

(一)在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之前需常规做青霉素皮试。

(二)不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 仅以下情况需要皮试: 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

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 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 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见附表)进行皮试;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

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 应用头孢菌素前也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但应加强用药后观察。

(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皮试适应证和方法可分别参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四)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给药前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若这些类别药物的说明书要求使用前皮试, 参照头孢菌素类处理。

(五)氨曲南侧链结构与头孢他啶C7位侧链结构相同, 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 有明确头孢他啶过敏史患者应避免使用氨曲南。

三、皮试液配制(一)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根据《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 以注射用青霉素G或青霉素G皮试制剂稀释为500U/ml的皮试液。

(二)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 若确需进行皮试, 需将拟使用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g/ml浓度配制成皮试液。

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PPT课件

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PPT课件
关于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
一、抗菌药物的皮试 二、关于对比剂的皮试
一、关于抗菌药物的皮试
青霉素 头孢菌素

青霉素

按国家卫生部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 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目前认为青霉素G中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青霉 噻唑基,它是由青霉素分子打开β-内酰胺环而形成 的衍生物,因各种不同侧链的青霉素都形成该抗原 决定簇,相互之间能发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故 青霉素类药物可以用青霉素G钠作皮试。

碘普罗胺注射液 优维显 碘海醇注射液 欧乃派克 碘克沙醇注射液 威视派克

不建议预实验来预测过敏反应,过敏试验本身 也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
碘帕醇注射液 典比乐 碘佛醇注射液

未提到必须做过敏试验
使用对比剂检查室必须常备的抢救用品





6.2.1检查室中必须准备的器械 装有复苏药物(必须定期更换)和器械的抢救车; 必须备有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或氧气袋; 血压计、吸痰设备、简易呼吸器等。 6.2.2检查室中必须备有的紧急用药 1:1000肾上腺素; 组胺H1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 地塞米松; 阿托品; 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 抗惊厥药(如地西泮等)。

我院青霉素类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品目录
通用名
注射用青霉素钠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 钾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 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安灭菌 力百汀 君尔清
商品名
青霉素 氨苄西林
规格
80万/支;160万/支;400 万/支 0.5g/支 1.0g/支 1.2 g/支 0.6 g/支 0.2285g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一、总则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皮试规定

皮试规定

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相关说明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一、需要皮试的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规定须做皮内试验或过敏试验的药物或诊断用药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含碘类造影剂、抗毒素及免疫血清类生物制品、细胞色素C、门冬酰胺酶、天花粉蛋白、玻璃酸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肌肉注射)、维生素B1(肌肉注射)、盐酸普鲁卡因、荧光素钠等共计12 种(类)。

上述药品在临床使用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及医护人员医疗行为的合法性。

二、常用药物皮试液的配置1. 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临床用药须知》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口服制剂)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须重新进行皮内试验。

青霉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制备:青霉素G钠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无菌操作配成浓度为500u/1ml皮试液。

皮试时,在肘内侧皮内注射0.1ml,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1 药典中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

但药典说明: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

但青霉素过敏患者原则上仍然可以使用头孢类药物,对此时所用头孢也无皮试的要求。

2.2 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权威参考资料,我院作以下规定:(1)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用前必须皮试的,应按说明书执行。

(2)说明书中无要求的,皮试不列为常规,仅限于过敏体质的患者。

但临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

(3)如患者确系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宜做头孢菌素药物的皮试。

(4)皮试液的制备: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临床多使用500μg/ml),取皮试液0.1ml做皮试。

医院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管理规定

医院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管理规定

医院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皮试管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相关文献并借鉴其他医院的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凡抗菌药物说明书中要求进行过敏试验的,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试验方法参照说明书中要求进行。

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使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鉴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过敏现象时常发生,对其过敏皮试特做如下规定:
(一)青霉素类
1.用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

对青霉素G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

(二)头孢菌素类
1.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

2.头孢菌素类禁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及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

3.对无头孢类过敏史、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若说明书无皮试要求,用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前不需先行皮肤试验。

4.对于有青霉素类及其他多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
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且用前需做皮肤试验。

皮试液以所选用抗菌药物配制,不可以其它药物替代。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单环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由于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发生率较低,可以不做皮试,但应用时要密切观察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对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有过敏休克史的患者要慎用。

三、无论哪种抗菌药物,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肾上腺素等相关治疗。

关于需要皮试药物的规定

关于需要皮试药物的规定

********医院关于皮试药物的规定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联合护理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国家处方集等文献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了本规定。

一、总则1、临床医生、护士和药师要高度重视药物过敏试验相关事宜。

熟悉使用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的药品品种。

严格掌握需要进行过敏试验的情形。

2、用药前应询问药物过敏史,严格掌握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禁忌证,在病历中做好必要的记录。

3、药品说明书是法律文书,因此,对于药品说明书中要求或建议用药前进行过敏试验的品种,用药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

4、药物过敏试验是一些药品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

但需要强调的是,过敏试验本身也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结果也存在给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给药前需要做必要的患者风险告知和抢救准备,给药后仍应注意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实施救治,对输液器、注射器和残存的药液进行封存,在病历中作相应记录,并呈报药品不良反应。

5、鉴于国产药物因不同工艺流程所含致敏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临床用青霉素类药物就用原药配制的皮试液做皮试(口服除外)。

6、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需用所选品种进行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有过敏性休克史,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7、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于所有头孢类药物。

8、如果需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首次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后的0.5~1 h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二、青霉素类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方法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05~0.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抗菌药物皮试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皮试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皮试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皮试管理,规避和减少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风险和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类抗菌药物的皮试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利福霉素类等抗菌药物。

三、皮试条件1. 皮试适用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特别是对于曾经发生过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皮试是非常必要的。

2. 皮试条件包括患者的病情、体温、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皮试前需进行全面的评估。

四、皮试操作1. 皮试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确保皮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皮试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征得患者的同意。

3. 皮试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误操作。

五、皮试结果1. 皮试结果的判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如医生或药师。

2. 皮试结果包括皮肤反应的大小、颜色、硬度等,必须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归档。

六、皮试后处理1. 皮试后需对患者进行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皮试部位的变化。

2. 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或药师报告,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七、皮试记录1. 皮试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2. 皮试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皮试结果等信息。

八、皮试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皮试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

2. 对参与皮试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皮试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九、抗菌药物使用1. 皮试结果阳性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或者选择其他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需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

十、制度执行1. 医疗机构应加强皮试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医护人员都能严格执行本制度。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应根据相应规定进行处理和追究责任。

十一、制度的完善1. 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皮试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
院属各临床科室:
为了防止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特制定关于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如下:
一、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过敏史,个
人及家属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处方、医嘱中。

二、依据《中国国家处方集》附录4(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规定须
做皮内试验或过敏试验的药品;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或建议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者;过敏体质者。

在临床使用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

使用的皮试液必须使用原药按相关规定配制皮试液,现配现用,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皮试结果阳性者应在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床头卡、病人一览表上醒目注明。

三、以下情况禁做药物皮试:①曾发生该药物皮试强阳性的患者;②曾因
用该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

四、口服抗菌素类药物或其他易致敏的药物时,如无特殊要求用药前无需
进行皮试,但需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观察和反馈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五、过敏试验结果有可能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情况。

过敏试验阴性的
病人用药并非绝对安全,试验前做好急救准备,用药过程密切观察,一旦发现皮疹、瘙痒、胸闷、休克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及时处理,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上报。

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
2014年3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