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复习提纲新生用电子教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义大纲

• 在本案中,县公安局对张某做出的治安管 理处罚决定之前,警察对张某、受害人及 部分证人进行了调查取证,但是,在调查 中只收集有利于徐某、何某夫妇的证据, 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受害人所受的轻微伤 就是张某所致。公安局在本案认定事实的 主要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处罚决定, 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法的 范畴,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各种违法行为以及应当 给予的行政处罚的规定。
这一规定实际上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民事侵 权法律之间的衔接条款,是为了保证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的受害人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遭受的民 事损害能够,违反治安管理 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应由违法行为人自己承担, 这也是“责任自负,反对株连”法律原则的体现。
研讨
• 首先,孙某没有驾驶证,驾驶摩托车的行为违反 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64条对无证驾驶 机动车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孙某违反了 该规定,就应当接受相应的处罚。
• 其次,孙某应当对因其无证驾驶摩托车而给张立 造成的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孙某无证驾驶是 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张立身体受伤与孙某 的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孙某应当根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民法的有关规定,对张立 承担赔偿责任。
• 本案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公安机关在做出处 罚决定前应否说明理由。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规定:
• 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 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 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 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上)

(1)、条例和法律的区别
性质:条例一般指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
时间:条例是法的前身。
效力:条例一般没有法律那么有权力。
《城市绿化条例》——未升《城市绿化法》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成都市技师学院
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法纪教育》
课题名称
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
课时
3
授课日期
任课教师
陈本锋
目标群体
教学环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
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及其适用
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界定
5.治安管理处罚法举例
6.常见的违法行为
学习重点
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界定
学习难点
1.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4)、治安法与刑法定量区别
1.数额(量)多少
2.对象不同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第29条第1款);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第285条)
3.手段不同
强迫交易
有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的行为(第46条)以暴力、威胁手段,且情节严重(第226条)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一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信息Biblioteka 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学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1986年9月颁布、1994年5月12日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1日实施一、立法目的: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二、适用范围:第一章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的特别规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外。
三、原则:1、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2、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人格尊严;3、办理治安案件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四、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附加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五、减轻或免予处罚的人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从轻或减轻处罚;2、不满14周岁的,不予处罚,但应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应予处罚;4、盲人、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视情节:减轻或不予处罚的情形(1)情节特别轻微;2、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3、出予他人胁迫或诱骗的;4、主动投案的,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有立功表现的。
六、从重处罚的情形1、有较严惩后果的;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4、六个月内受过治安处罚的。
七、不宜进行行政拘留的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3、70周岁以上;4、怀孕或哺乳期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八、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具体以23、24、25、26、27、28、29条。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1-4)

提问
提问
宪法,民法,刑法,书法,公检法,劳动法,婚姻法,输入法,没办法,国际法,今日说法,吸星大法
信息反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学内容
(2)、与行政处罚法的区别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特别法,《行政处罚法》是一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就会优于《行政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4种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只是对其决定的行政拘留不执行而已。
?一人有几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合并执行行政拘留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0日。如果一人有几种都应当受至10日至15日行政拘留处罚行为的,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实际执行行政拘留的时间不得超过20日,否则,即属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一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信息反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学内容
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者制裁的对象都是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
(六).治安管理处罚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主要取决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在决定处罚时,必须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深入调查取证,全面分析案件的性质、情节和后果,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处罚。同一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于具体情节不同,危害后果不同,所给予的治安处罚也不同。因此,只有事实清楚,才能处罚得当。《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但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课教案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案课程名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授课对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教学目的: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教学内容:今天很荣幸和各位领导共同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当日以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予以公布。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法与1986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五章四十五条)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的特点,符合中国国情,能够适应公安机关加强治安管理的需要,也符合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侵犯公民权利。
该法分为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和附则共6章,共119条。
不仅条文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而且内容也有一些新变化。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该部法律:第一部分、该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的地位1、提高了法律的层级。
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可见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而且由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基本法,虽然仅仅一字之差,但是其法律地位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利于执法,也体现了我国对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视。
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加大治安管理的力度。
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程序公正、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执法上包含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内容。
在该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方面,明确表明该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1、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学习,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同学们引以为戒。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一些治安管理处罚法基本知识时间安排:一节课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治安管理处罚法方面的新闻2、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知识3、了解生活中一些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收集到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案例。
2.呈现主题。
(二)违反治安管理事例1、被侵害人刘某(女)系天津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违法行为人赵某(男)是刘某的同班同学。
2006年1月,赵某与刘某的同寝室女同学单某开始交往。
2006年3月,单某以感情不和提出与赵某分手。
赵某认为是刘某从中挑拨所致,遂通过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等途径多次向刘某发送侮辱、恐吓内容的留言。
刘某认为赵某的行为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对赵某的行为给予了罚款处罚。
2、大学生王某,一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被同班同学张某及张某的几位好朋友拦住,张某也不说话,就和朋友一起打了王某一顿,让王某住院长达一个月之久。
3、某中学高三学生小刘,是一个典型的电脑痴迷者,其电脑水平非常高,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刘进入了某银行的信息系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刘浏览并修改了一些资料,造成该公司几百万元的损失,事后,公安部门查出了这件事,并拘留了小刘。
4、某班正在举行元旦晚会,突然闯进来几个社会小青年,有的手中还持有刀,匕首等管制刀具,他们声称是来观看晚会的,老师及时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几分钟后,派出所拘留了这几个社会小青年。
5、山东省威海市的姜某、王某盗窃了一家医院门口的3个窨井盖。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将两人抓获后,经价格鉴定,3个窨井盖价值1100元,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依法对姜某和王某处以刑事拘留。
移送起到检察机关后,检察院认为,姜某、王某明知盗窃道路上的窨井盖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但仍结伙多次实施盗窃行为,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发生,属于间接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提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提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三月一日正式施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特点1、增加了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如强行乞讨、拉客招嫖、强买强卖、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招摇撞骗等扰乱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等行为,并增加了对于强迫他人劳动以及用暴力威胁他人劳动的违法行为的处罚。
2、增加了处罚的种类,提高了罚款处罚的幅度。
增加了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处罚。
除对“黄、赌、毒”保留了3000至5000元处罚外,其他的违法行为,按照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性质,分别规定为200元以下、200元到500元、500元到1000元、2000元、5000元等多个档次。
3、缩小了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
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同性质和情况,细分为1至5日、5至10日、10至15日三个档次,避免性质拘留处罚跨度过大。
4、新增强制措施填补法律“空白”。
即公安机关在现场处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时,可以采取取缔、现场管制、责令解散、强行驱散、强制带离现场、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禁止离开指定场所、收缴以及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5、处罚的程序更加完善。
增加了治安处罚的简易程序,规定人民警察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处罚决定。
此外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主要有:扰乱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的行为;结伙斗殴和寻衅滋事的行为;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
二是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要有: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行为;盗窃、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的行为;盗窃、损毁铁路设施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课程教学大纲

《治安管理处罚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610050课程名称:治安管理处罚法英文名称:Law on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Punishments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学分:1 总学时:16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刑法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现实性相融合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阐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性质、作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以及法律认定和法律适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认定,培养以法治国的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治安处罚法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掌握治安管理处罚基础性知识为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性质、作用、目的,掌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的认定、适用主体、适用情节,以及正确适用过程。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对治安管理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性质、作用、目的有初步性知识;2、理解和掌握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正确适用过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现实案例,解决现实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实践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治安管理处罚的概述1、教学内容(1)治安管理的概念、立法目的(2)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3)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范围2、重点和难点(1)重点: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难点: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教学内容(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2、重点和难点(1)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2)难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第三章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与种类1、教学内容(1)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与特征(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及执行(3)治安管理处罚相关的法律措施2、重点和难点(1)重点: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及执行(2)难点: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和相关的法律措施第四章治安管理处罚适用1、教学内容(1)治安管理处罚的特征(2)治安管理处罚的条件(3)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程序2、重点和难点(1)重点: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程序(2)难点: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程序第五章治安调解1、教学内容(1)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2)治安调解的法律效力2、重点和难点(1)重点:治安调解的法律效力(2)难点: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第六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的法律适用1、教学内容(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受理、回避、调查(2)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决定、执行(3)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具体适用程序(4)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终结和法律救济2、重点和难点(1)重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具体适用程序(2)难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具体适用程序第七章扰乱公共秩序行为1、教学内容(1)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法律依据2、重点和难点(1)重点: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难点: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依据第八章妨害公共安全行为1、教学内容(1)妨害公共安全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法律依据2、重点和难点(1)重点: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法律依据(2)难点:妨害公共安全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第九章侵犯人身权利行为1、教学内容(1)侵犯公民人身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侵犯公民人身的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依据2、重点和难点(1)重点:侵犯公民人身的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依据(2)难点:侵犯公民人身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第十章侵犯财产权利行为1、教学内容(1)侵犯公民和法人财产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侵犯财产权利行为的法律依据2、重点和难点(1)重点:侵犯财产权利行为的法律依据(2)难点:侵犯公民和法人财产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第十一章妨害社会管理行为1、教学内容(1)妨害社会管理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2)妨害社会管理的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2、重点和难点(1)重点:妨害社会管理的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2)难点:妨害社会管理的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四、所含实践环节无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应组织不少于三次的课堂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安管理处罚法》复习提纲(新生用)一、单选题1、治安管理处罚作为一项重要的( B )权力,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社会治安的一种重要手段。
A、经济B、行政C、刑事D、民事2、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 A )为依据。
A、事实B、性质C、情节D、社会危害程度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 D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行为人B、监护人C、其所在的单位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4、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决定之后,决定机关应当在( D )小时内将案件情况报告省级公安机关。
A、12B、24C、36D、485、外国人在行政拘留期间死亡的,有关( C )应当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驻华使馆、领馆,同时报告公安部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
A、县级公安机关B、地(市)公安机关C、省级公安机关D、省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6、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B )日。
A、十五B、二十C、三十D、六十7、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B ),分别处罚。
A、年龄大小B、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C、是否亲自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D、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使用的手段8、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 A )情形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A、情节特别轻微的B、取得被害人谅解的C、主动投案的D、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9、违反治安管理( A )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A、六个月B、九个月C、一年D、二年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 D )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B、七十五周岁以上的C、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D、怀孕的11、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B),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A、拒不接受批评的B、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C、及时改正的D、不再从事同类行为的12、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强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B)以下罚款。
A、一百元B、二百元C、五百元D、一千元13、根据《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参加人数在(C)以上的,由地(市)级公安机关许可。
A、一千人B、两千人C、三千人D、五千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14、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 )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A、单处B、并处C、可以单处D、可以并处15、以强迫接受的方式卖花、卖唱、开车门、拎包等行为属于(D)。
A、威胁乞讨行B、诱骗乞讨行为C、强迫乞讨行为D、冒犯性乞讨行为16、构成盗窃罪的条件之一多次盗窃中的“多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即(A)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
A、1B、2C、3D、417、根据《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C)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
A、2千元B、1万元C、3万元D、10万元18、在真实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上,采取涂改、拼接等手段,改变其真实内容的,属于(D)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行为。
A、伪B、制造C、改造D、变造19、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D)一千元以下罚款。
A、单处B、并处C、可以单处D、可以并处20、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是(B)。
A、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21、设立保安培训机构,必须经过(C)审批。
A、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C、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D、国务院公安部门22、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的,处(B)罚款。
A、二百元以下B、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C、五百元以下D、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23、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C)。
A、警告B、二百元以下罚款C、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D、五百元以下罚款24、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行为侵犯的客体是(C)。
A、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B、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D、公安机关的管理活动25、无证驾驶航空器发生事故的,处(D)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A、五日以下B、五日以上十以下C、十日以下D、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26、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C)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千元B、二千元C、三千元D、五千元26、非法种植罂粟不满(D)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一百B、二百C、三百D、五百27、对从事饮食业的单位或个人,为了吸引顾客,在食品里添加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C)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千B、二千C、三千D、五千28、非法持有鸦片不满(B)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百B、二百C、三百D、五百29、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D)拘留。
A、五日以下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C、十日以下D、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30、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A)。
A、警告B、二百元以下罚款C、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D、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多选题1、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是(ABC)。
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B、保障公共安全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包括(ABCD)。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违法性C、尚不够刑事处罚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3、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应当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特别注意以下(ABCD)问题。
A、严格遵循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原则,必须注意警容风纪和文明礼貌B、严格遵循及时原则C、必须更加重视调查取证D、必须加强请示报告,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4、以下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选项有(ABC)。
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吊销许可证5、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BCD),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A、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B、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C、赌具、赌资D、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6、要正确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年龄,必须掌握(ABC)。
A、正确计算年龄B、认真核实年龄C、认定年龄应当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为准D、认定年龄应当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束时为准7、一般来说,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成立,应当同时具备以下(AD)条件。
A、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B、在形式上,行为人必须是采用明示的方式进行教唆C、在结果上,被教唆人必须接受教唆并实施了被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D、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8、公安机关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应当把握(AC)。
A、应当按照其所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性并给予处罚B、应当定性为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给予处罚C、按照教唆人在共同违反治安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处罚D、比照被教唆人一律从重处罚9、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CD)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A、情节轻微的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的C、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D、有立功表现的10、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A、有较严重后果的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D、屡犯不改的1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AC)情形之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B、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C、七十周岁以上的D、怀孕或者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1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ABD)。
A、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B、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C、行为的表现形态不同D、受到的处罚不同13、行政拘留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在适用应当注意(ABC)。
A、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扩大B、期限不能随意延长C、程序不能随意改变D、作出决定时不能与其他处罚种类合并适用13、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拘留审查、刑事拘留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性质和依据不同B、适用对象和目的、审批机关不同C、羁押期限、羁押场所不同D、法律后果、救济渠道不同15、能作为违反治安管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有(ABC)A、父母B、祖父母、外祖父母C、兄、姐D、其他亲属或一般朋友28、下列属于应当追缴的选项是(ABC)。
A、盗窃怀孕的母羊,该母羊所生的小羊B、盗窃三轮车从事交通运输所获取的利益C、将盗窃的货币存入银行所产生的利息D、淫秽物品16、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又下列(ABCD)情形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A、对本人有危险B、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C、对他人的财产有威胁D、对公共安全有威胁17、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ABCD)情况之一的,视为自动投案。
A、向其所在单位投案的B、违反治安管理后逃跑,在追查过程中,主动投案的C、并非出于其本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D、为了减轻违法后果,先以书信、电话、传真投案的18、有下列(ABCD)行为之一的,属于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
A、强行进入场内B、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C、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D、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19、结伙斗殴行为和聚众斗殴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BD)。
A、构成的主体不同B、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C、在主观方面的表现不同D、造成的后果不同20、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行为侵犯的客体是(BD)。
A、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B、公共安全C、社会的公共秩序D、国家财产所有权21、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行为侵犯的客体是(ABCD)。
A、证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主权利B、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权利C、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财产权利D、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2、有下列(CD)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虐待家庭成员的B、遗弃被抚养人的C、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抚养人的23、盗窃公私财物行为侵犯的对象公私财物,应当具备以下(ABCD)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