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第二章声音与环境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 (共41张PPT)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叫 发声体 。
产生的。一 ,正在发声的物体
知识梳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在空 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 ,引起鼓膜 振动 ,人就听到声音。
知识梳理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跟 和 温度 有关。一般情况 种类 下,固体传声比液体 快 ,气体传声比 液体 慢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合 1224 km/h。
易错题集
3.(2016广东)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 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易错题集 4.(2017•日照)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 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易错题集 7.(2017•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 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 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易错题集 8.(2014秋•海珠区校级)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 的是( A )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 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 2×103Hz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15℃时约为 346m/s,比在水中传播要快 D.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 有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使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 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1 s以上。利 用回声可测海水深度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复习课件

例14 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 音,同时视察钢尺振动的 频率(选填“响度”或“频率”);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相同的幅度(选填“相同” 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产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长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 就越 低 。
3.声速 (1)一般来说,声音在_固__体__中传播最快,在_液__体__中次之,在_气__体__中最 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3_4__0_ m/s.
4.回声 (1)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形成回声. (2)应用:回声测距离:s=vt/2
例1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会看到“水花四溅”,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例15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 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 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a和d ;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跟 横截面积 的关系,在实验中 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 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利用次声波传递能
量的有 次声波武器 .
例9 超声波洗牙能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及牙菌斑等,使牙齿表面光洁亮丽、 口内清新,很受人们爱好。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 D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能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能产生反射 D.超声波能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物理(共43张PPT)

小组讨论
阻止噪声产生 (加消音器)
在声源处 减弱噪 声
阻断噪声传播 (装隔音板或植树)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防止噪声进入人 耳
( 戴上耳塞)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控制、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 常说”幽静的森林”.
道路两旁植树
防噪声耳罩、耳塞
噪声的控制
消声:在排气管加消音
D. 音色美
4. 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
的声音
(A)
A. 音调高
B. 音调低
C. 响度大
D. 响度小
5. 在音乐课上,小强拨动琴弦发出了“1,2,3,4,5,
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主要不同点是 ( B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6.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
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A.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B.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C. 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D.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
声是根据声音的
(C)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课堂导学
分析与论证二:
声音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 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 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27页做笔 记默写第一段,请齐读一遍。)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课件 粤教沪粤教沪级物理课件

物体高振动的快慢用_____来表示频,率单位是____.
Hz
2. 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幅__度__有关,___振_幅__越大,响度
______. 实 验 中 通 过 观 察 __________________ 来 显 示
越大
乒乓球弹开的距离
音 叉 振 动 幅 度 的 大 小 , 这 种 研 究 (yánjiū) 问 题 的 方 法 称 为
不同
固体
气体
12/12/2021
340
第三页,共十九页。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反__射回(f来ǎnshè) (huílái),反射回来(huílái)的声音叫做回声.
12/12/2021
第四页,共十九页。
考点(kǎo 2 diǎn)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频_率决定,_____频越率高,音调越___.
12/12/2021
第九页,共十九页。
4. 超声、次声及应用:
(1)超声:振动频率高于____2_0__0_0_0_Hz的声音;应用:定位、
通信、勘察(kānchá)、检测、诊疗.
(2)次声:振动频率低于______Hz的声音;应用:定位,预报台 20
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等.
(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Hz.
第六页,共十九页。
考点3 噪声的危害(wēihài)和控制
1.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无__规振则动时发出的 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fáng ài)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 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来源: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2章 声音与环境(共37张PPT)

考点3 声音的利用 6. 声音可以传递_信__息___,如蝙蝠靠回声探索飞行中 的障碍和昆虫、B超诊断病情、利用次声监测地震、海 啸和台风等;声音能够传递__能__量___,如超声波碎石、 超声波清理等.
考点4 噪声及其防治 7. 噪声的定义:从环境角度来讲,是指使人们感到厌 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 (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_声__源__处减弱,在传__播__过__程__中 减弱,在_人__耳___处减弱. (2)减弱噪声的措施:_吸__声__、_消__声___、_隔__声___. (3)噪声监测器只能显示噪声的__响__度___,不能减弱.
3. (2015年)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D.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 (2016年)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 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
※考点梳理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具体内容下表:
振动 介质 真空 介质 温度
固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最快
最慢
340 能量 信息
1. 下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的是
( D)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D.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九年级物理声音与环境复习

相关知识
1.音调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整理课件
24
2.响度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 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 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小。所以说,响度与发
整理课件
1
同步梳理
图 片 回 眸
知 识 框 架
针 对 性 习 题
整理课件
2
声现象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而产生。
它可以在 气体、液体、固体 中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 整理课件
3
声现象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它具有 。能量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整速理课度件 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声 音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与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环
境 声音的利用
整理课件
10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
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整理课件
11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鼓膜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
;
。
整理课件
7
声现象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次声波
可听声
超声波
20Hz
20000Hz
1000Hz
120000Hz
150Hz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声音与环境课件

能力提升
1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 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__3_5_0___H_z_____,人类_能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
13.(202X台湾)1个绳波产生器分别在甲、乙两绳上制造
不同的绳波,甲绳上某点振动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K1-2-
8.(202X玉林)如图K1-2-3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 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声音音调将___升__高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如图K1-2-3乙所示,将正在发声 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响度 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 的幅度越大。
B.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
入鸟耳中的
C. 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 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0~20 000
2.(202X枣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B
)
A.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铁路)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
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B
)
A. 声源处减弱噪音
B. 传播途中减弱噪音
C. 人耳处减弱噪音
D. 以上都正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02X铜仁)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
)
A.如图K1-2-2甲所示,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 大 B.如图K1-2-2乙所示,由声波图可知,两发声体的响度和音色都相同 C.如图K1-2-2丙所示,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如图K1-2-2丁所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19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同步复习课件:第二章 声现象 (共30张PPT)

耳中,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为了不影响考试,
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声从源处
减弱噪音.
解析: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说明声音能 够传递信息;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图(甲)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可闻声: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20 000 Hz
.
(2)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
(3)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
【注意】 音调和响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不代表响度大,音调低也不能说 明响度小.
三、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利用 回声定位 原理发明了声呐、B超成像等.
解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我们听到的哨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吹出的哨音响度 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 气柱振动变慢,则吹出的哨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3.(2018鸡西)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
解析: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 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 故D错误.
6.(2018十堰)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振动 而发出的声音;大多 数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人们能够分辨出树上小鸟与知 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 不同.
解析:(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运动的幅度增大,响度变大,则说明响度与 振幅有关;(4)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表 明空气能传声,该实验中应用的是转换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
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从____ Hz到______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 ,低于20Hz的声
100Hz. 2.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_大__小__(或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_振__幅___有关.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有远关近系. 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 响度就越大.
2021/3/15
6
考点梳理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考纲要求
中考导航
1. 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
近五年广东 中考考查情况
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考查点
分值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噪声的控制
3分
乐音的三要素
【解答】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 动产生的,故A正确;B、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 有关,故B错误;C、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 振动20频21/率3/1的5 关系,故C错误;D、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1越0 小, 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2021/3/15
5
考点梳理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_高__低__.音调由__频_率__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次_数___.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 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简称赫,符号为____.如果物H体Z 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
2021/3/15
2
知识网络
2021/3/15
3
考点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振_动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_声_源____。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__动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_____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 中传播.任何气体、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_________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
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最大距离
3.音色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______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取决于
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声材音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
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
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0.原1s 声.
2021/3/15
4
考点梳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鼓_膜_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 使人听见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 导方式叫做___骨__传__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 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______.好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___2_0Hz到___2_0_0_00_Hz之间,b. 要有传播声音的___介__质_,c.有正常的_____人_.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 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____发__声__体_位的置重要基础.
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介声质 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真中空以_____的形
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_____中传播最
快声波,液体中次之,在_____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_固_体____.
液体
3.回声:声音在传播34途0m中/s 遇到障碍物被_____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 原声到达人耳晚______以上,人耳就能把反它射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
3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分
声音的传播、乐音的 3分 三要素、噪声的控制
1.本章考查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在不同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决定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3.2016年考查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现代技术 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音叫_2_0____ ,超声200波00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但有些超动声物波能够听见.
次声波
2021/3/15
7
考点梳理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噪声与乐音的分类: 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_无__规__则_运__动时发出的声音; 而乐音是发声体做 _有__规__则_运__动____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是使 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 2.减弱噪声的途径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_____在__声_源__处__减_弱_,如给内燃机加消声 器;(2)_____在__传__播_过_ ,程如中加减隔弱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 林;(3在)_人__耳_处__减__弱_____,如戴耳塞。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传 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2021的/3/1等5 级用_分__贝___来划分(符号 dB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8
考点梳理
五、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_信__息__.如:蝙蝠靠___超__声_波_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 虫;利用_____声_呐探测海深或鱼群. 2.声音能够传播_能__量___.如:超声波除垢;超声波碎石.
2021/3/15
9
课前检测
1、(2015•聊城)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 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 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 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 需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