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概念;2.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3.了解声音传播的应用。
导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
首先,我们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并探索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
然后,我们将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特点,并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声音传播的应用。
导学步骤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2. 声音的产生现实生活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思考以下问题: - 你能举出一些常见的声音的产生方式吗? - 声音产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
3.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验观察。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准备一个敲击声音产品以及一些地点标记。
教师先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敲击声音产品,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并用标记标出传播的路径。
实验二:声音传播媒质的影响将声音产品放入不同的媒质中进行敲击,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和速度的变化,并和实验一进行对比。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声音传播的特点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声音传播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教师逐个讲解。
•声音传播具有什么特点?•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5. 声音传播的应用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教师逐个讲解。
•声音传播的应用有哪些?•声音传播的应用在哪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6. 总结与归纳根据所学内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做一个总结与归纳。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并了解了声音传播的一些应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声音性质与声音强度的关系,以及声音的调制与解调等内容。
注意:本导学案仅为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自主预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V V V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 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图,播放有关声的视频。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案导学【课前导学】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课堂导学】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力拨动钢尺,听音调;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伸出桌沿部分更多,在另一端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其音调(3)实验结论: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3)实验结论:3、知识延伸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课堂练习】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
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答案】1、音调响度响度音调2、扩散响度3、音调4、音调不同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今日感悟。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声音与环境》

《声音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一知识。
2.掌握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防治噪声的途径。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噪声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流水等,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2.探究声音的传播(1)分组实验:将闹钟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瓶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闹钟声音的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2)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如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4.防治噪声的途径(1)讲解噪声污染的危害,如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噪声,从源头、传播途径、接收端等方面提出建议。
(3)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具体的防治噪声措施。
5.实际应用(1)讲解噪声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如隔音材料、消声器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噪声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如道路隔音屏、住宅隔音窗等。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声音的传播和防治噪声的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噪声污染现象,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3.搜集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法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自然声音、分组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了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够描述声音的传播特点; 2. 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声音的传播距离; 3. 了解常见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声音传播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速度的计算;3.常见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和常见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钟表的滴答声、音乐、人的谈话等,引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和兴趣。
2. 学习(30分钟)主要内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特点;3.声音的传播速度及计算;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任务1.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章的相关内容,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2.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练习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3. 梳理及思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所学内容,并思考常见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4. 拓展(1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水中、铁棒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5. 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声音传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悠扬长笛声在校园里传播的距离等。
四、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并介绍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3.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梳理所学内容,并思考常见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5.情景模拟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资源与辅助工具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2.教学视频资源;3.课后练习题;4.实际问题练习题。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音与环境【创新学案】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2、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3、经历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自主预习案】1、使人感到愉悦的声音,叫,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叫做。
2、在物理学中,叫做音调。
3、声源叫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符号是4、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
5、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课堂探究案】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活动1:按图2-17所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下面的填空。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的振动越(填“快”或“慢”),钢尺发出的声音越(填“高”或“低”)。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1、观察图2-18,完成下列填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的波形,波的个数较少,表示甲音叉振动次数少,发出的声音频率,音调;乙音叉的波形,波的个数较多,表示乙音叉振动次数多,发出的声音频率,音调。
三、弦乐器的音调1、活动2: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导学案一、导入(5分钟)1.老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回顾上节课内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声音的例子?二、自学(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理解并总结出关键知识点。
2.1 声的利用方式–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语音通信、声音传输、声学列表等。
2.2 机械波的利用–机械波的利用是指将机械波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声音的放大、传输等。
2.3 声音的放大与传输–声音的放大:借助机械波的共振,将声音的能量增大,使其更远传播。
–声音的传输:通过引入声学器件,如喇叭、扩音机等,将声音传输到更远的地方。
2.4 声音的记录与合成–声音的记录:利用录音设备将声音信号记录下来,例如磁带、CD等。
–声音的合成: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合成人声和乐器的声音。
2.学生阅读后,记录关键知识点和不理解的问题。
3.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这个例子中声音的利用方式和原理。
2.带领学生深入讨论,分析这个例子中声音的传输、放大、记录和合成等过程。
3.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意见。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例子,并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声音的利用方式和原理。
2.学生互相交流,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问题和意见。
3.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澄清误解。
五、达标检测(15分钟)1.出示在线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
2.老师监督学生完成测试,注意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3.针对答题结果,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以Markdown格式写一篇《声的利用》的学习笔记,包括关键知识点和不理解的问题。
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第二章第四节《声音的特性》。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一、 导学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 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主要特 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了解 声音在生
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本章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
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 这些内容既是学习声学的基础; 同时一
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 度的因素”
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
第二、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两节课,从造成声音 千差
万别的原因出发,让学生认识乐音的特征,并通过“探 究影响音
调和响度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控 制变量的思想
方法。
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则是对前面所学声音知 识的
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通过介绍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在音 乐、
建筑方面的应用,以及人们利用超声与次声的成果,让 学生
了解声音可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介绍了噪声的危 害及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技术中的物 理,
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 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 课
时;共10课时。
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点滴
主备:金伟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导学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
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
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器材准备
录音机、音叉和小锤、锣鼓、钢锯条、乒乓球、橡皮筋、 抹
布和
水盆。真空泵、水槽、电铃、电池。示波器、话筒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
.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 糊好
的纸人,给扬
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 翩起
舞。
.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 新课导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 它配
套的小锤,
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 能发
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
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 唱歌, 让
学生
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
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 气抽
出,听
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 入空
气听声音,
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 质可
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 实验
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结
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 同物质中传
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声
音的传播有多快
.声音叫做声速。
.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有关,
在150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时可以感到纸片
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
自学“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课堂
练习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S。
.通常我们听到声音靠传到耳朵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即使
相距
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是因为。
.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我们在另一 端钢
管可听到
次敲击声,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的。最后一次是由
传来的。
.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口枯井。小明向井里 大喊
一声,经过
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它听到起跑的枪声 开始
计时,那么
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多少秒?
.手拍桌子,桌子发声,请你用实验证明桌子是在振动 的。
.在动画片《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 船在
太空将来犯的
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地一声巨响,见 天狼
号被炸毁,
得意地笑了。请根据你学过的声学知识,对这段描写进 行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