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430.2-2001蒸气 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GBT18430.2-2001蒸气 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GBT18430.2-2001蒸气 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两级压缩采用得原因 制冷系统得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得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得发展,对制冷温度得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得比值(即压缩比)很高得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得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得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就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得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得单位制冷量与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得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得润滑油,因为润滑油得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得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得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得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就是不经济得,而且甚至就是不可能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得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就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得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得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有利得,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得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就是指来自蒸发器得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就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得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就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得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与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得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与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就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得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得供液。因此实践中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萨震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的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的供液。因此实践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节流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至于采用哪一种中间冷

冷水机组规范

广东广东德力德力德力光电有限公司光电有限公司光电有限公司 LED 厂房新建工程新建工程 离心式离心式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冷水机组规范规范规范

离心离心式冷水机组式冷水机组式冷水机组技术规范说明技术规范说明 一、总则 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离心式冷水机组设备,本技术规范叙述了离心式冷水机组 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离心式冷水机组应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应执行的标准包括 (不仅限于此):GB/T18430GB/T18430--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GB/T10870GB/T10870--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JB/T4750JB/T4750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JB/T4JB/T4JB/T4330330制冷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8654 JB8654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3、离心式冷水机组设备制造商应有不低于10年的离心式冷水机组生产业绩和应 有不低于招标产品制冷量的离心式冷水机组业绩。 二、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基本参数 离心式冷水机组工况条件应符合下表要求: 冷水进出口温度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制冷 12℃/7℃ 32℃/37℃ 冷水污垢系数:0.018㎡·℃/kw 冷却水污垢系数:0.044㎡·℃/kw 三、离心式冷水机组供货范围 离心式冷水机组在工厂内组装成整体并调试,冷媒采用环保冷媒,机组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含压缩机马达)、壳管式换热器(蒸发器及冷凝器)、制冷剂流量控制、图象显示控制、润滑系统、水流开关、温度传感器、高、低压表、机组内部冷媒管路系统、管路保温、电气控制柜,以及满足机组运行所必须的附件。机组工厂内充注冷媒(制冷剂)。 四、技术说明 1、一般要求 设备电源:3φ-380V-50HZ 机组内的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的设计、制造、检验等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2.5两级压缩及复叠式制冷原理 2.5.1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 单级压缩在选用合适的制冷剂时,其蒸发温度只能达到-25~-35℃,原因是压缩比0 p p k 不能 再提高了。因为: (1)↑↓ ↓→ ↓→00p p p T k o ,压缩机输气量↓→制冷量↓ (2)↑→0p p k 压缩机排气温度↑(↑=↑RT pv )→汽缸壁温↑→吸入蒸汽温度↑→↑v →吸气量↓ 例如:当蒸发温度-30℃,冷凝温度40℃时,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可达160℃以上。必须作如下限制: ① 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140℃ ② 单级氟压缩机(R12)排气温度<100℃ ③ 单级氟压缩机(R22)排气温度<115℃ (3) ↑→0 p p k 偏离理想等熵压缩机过程的程度↑→压缩机效率↓ 我国规定:R717: 0p p k ≤8 R12、R22:0 p p k ≤10 (P38表2-3) 要获得-30~-65℃的蒸发温度,又要符合合适的压缩比,则需要两级压缩制冷。 2.5.2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1.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类型 k m p p p p 压缩 压缩 (中间冷却器冷却后)→→→0201 总压缩比02 01p p p p k m ?= 每一级压缩比≤8~10以下 可分为???一级节流两级节流? ? ?中间不完全冷却中间完全冷却 * 两级节流:冷凝压力k p 节流到m p 中间压力,再节流到蒸发压力0p

* 一级节流:冷凝压力k p节流到蒸发压力0p,容易调节,实际生产中常用一级节流。 * 两级压缩采用中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高压级的排气温度,降低压缩机功耗。 ①中间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过热蒸汽)被冷却成m p中间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汽温 度。(氨压缩机) ②中间不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过热蒸汽)被冷却降低了温度,来达到m p中间压 力下的干饱和蒸汽温度。(氟压缩机) 2.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这种循环形式被大多数的两级压缩氨制冷系统所采用。 如图所示:从压缩机高压级排出的高压高温过热蒸汽4,进入冷凝器后被冷却成饱和液体5;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分为两路,一路经膨胀阀A进行节流,节流后降温为6,然后进入中间冷却器吸热,使中间冷却器中来自低压级的排气2充分冷却,6与2混合后的气体3为中间压力m p下的饱和温度m t,3作为高压级的吸气经高压级压缩后变成过热蒸汽4,至此构成一个高压级的循环回路;另一路饱和液体5经中间冷却器过冷后变成过冷液7,经膨胀阀B进行节流后变成低压液体8,进入蒸发器汽化制冷,然后变成饱和蒸汽1,在低压级压缩后变成过热蒸汽2,在中间冷却器冷却并与在中间冷却器汽化的蒸汽混合,变成饱和蒸汽了,作为高压级的吸气经压缩后变成高压级排气4,形成另一个循环,这是实现低温制冷的主循环。如果高压液体不要过冷时,可经过旁通阀直接进入膨胀阀B。 从图(b)可看到,循环3—4—5—6—3在中间冷却器里产生冷量,供另一个循环中饱和液体的过冷(过程5—7)和低压级过热蒸汽的完全冷却(过程2—3)之用。另一个循环1—2—3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

!"#$%&$’’ (%) !"#$%&’’()* *+,-./0)’&.1$’’. !"#$%&’(2)*3+, -./0123045’(2)*3+, 456789:;<<;=>2:756?@A?3?59B5>7C @C;=>6:7D5?E89E A?87C C;E=9F9<7 456789:;<<;=>2:756?@A?3?59B5>7C G E8 ;=H@C68;5

!"#$%&’()*%+,))% !" !"#$%&’()*+,-./-./001#021+32245&’0123456-7896:;!< ="#7/894:3;+322<5-7896=7/894:>3+32205>?@,-86? !"#6AB-=AB9:AB@CD"#6AB? !"#EFGH;I A79#B<;>2+322C5JK@-7D LM E896:79#B;;00+32245>?@-7896NO? !"#PQ)8R<=ST/UV? !"#PW)-XYZ"#[\]^_/‘a? !"#bcIdef F ghTi+jk*+YZlmno=pq*+rs D tu E lmno=Tvw ’8Rxyz? !"#${Idef F|}~!*+YZlmno="#$%&,-<=lmno? !"#’(Id)F*+=,-=.%/=012=34=567=8#9=:;=<=)? !"#PW)-XYZ"#[\]^_/bc>??

!"#$%&’’()* +,-./012!34"56 789:&;<:=>12!34"56 #$%&’()*++*,-!)&$%./0.".$(1$-&2 /2*,-%)&3$.4’(40.’&22*4,(5(+& #$%&’()*++*,-!)&$%./0.".$(1$-&264’ *,7/2%’*$+!(400&’(*$+$,72*0*+$’$..+*($%*4,89:;< =>?@A D @+3?!@A ")B ! CDEF)B "+GHIJ!KL E MNOP E QRST E UR$V E "W E XY;Z[+J!OP F !"#\-723]^G H I J C_+‘abcd8e-3?+)B K f\-7^ghijk/l m nopqrs E t?auvwxyz{|3!@"+)B F C}()!~!)d "/)"d #$}()! .%&)d "/&)"*(+)B ’K (!"#)*F !"#+\-7,-?E ,-.+C?{|3!@"z+8:/-+)B F C M:)* D 0"#1X 2+34K 56t!"#ap-o 78^!"#+34F !"#9:;K 1<:!=^>?F 1>"#@ABCD K E -!"#+ F S6GHE -D 0"#IJ:!+’KL F L M N O N O BP Q Q G M -;<=->’(E ’@NO E ’(8O C .<=’NPQ ’RSTLU ]S T;VWX !R S TU V W X Y P N Z P Q Q O "L M :[G \\]A P BP Q Q ]8:)Y ’/Z[\]^_Z 5-MN 3‘!R S TV ^U \ H N _P Z P Q Q \"L M :[‘ ‘‘a B\H H P 23z ab ST;cdL_

单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1 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整个循环过程主要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以及蒸发过程四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在不同的部件中完成,制冷剂在每个过程中的状态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 压缩机 2 冷凝器 3 膨胀阀 4 蒸发器 压缩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和冷凝器中高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在压缩机中完成的: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 o、温度为t o的制冷剂蒸气,将它压缩成压力为p k、温度为t k的过热蒸气,并输送到冷凝器中。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冷凝过程: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输出热量的设备,冷凝过程是在该部件中完成的。在压力p k下,来自于压缩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然后再逐渐被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与冷凝压力p k相对应的冷凝温度t k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是在膨胀阀中完成的。当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时,压力由p k降至p o,温度由t k降至t o,部分液体气化。所以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温度为t o的两相混合物,该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蒸发过程: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冷量输出设备,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完成的。在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的两相混合物在压力p0和温度t0下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在蒸发过程中,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蒸发温度

提高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制冷效率的途径及分析----安全3班第五组

综合训练项目 提高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制冷效率的途径及分析 成员分工: 杨小增25(文献查询) 杨一帆26、张继丰27、周洋30(计算过程)张涛28、周洋30(结论分析) 周露函29(不足与展望) 周洋30(选题意义) 安全15-3班第五组

(一)选题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使用日益广泛,建筑能耗也不断增加,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与此同时,大量使用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带来电能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向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制冷设备的节能对“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给我们带来舒适便捷的生活,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制冷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差较大,会对整个机组的运行造成损害; 而且,制冷系统在设计、安装和选用制冷剂过程都会对制冷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制冷系统的过冷可以减少节流损失,通过对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进行过冷,防止进入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处于两相态,使节流机构工作稳定,降低进入蒸发器两相态制冷剂的干度,避免大幅度的压降而引起的制冷剂的闪蒸,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及制冷量。提高系统的过冷度,来减小高低温热源的温差,一方面可以防止制冷剂液体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减少对系统的损害;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对带有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液体过冷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并研究多种文献得出结论。 (三)计算过程 ( 1) 无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无过冷循环的制冷量: Q0= m0( h1-h5) = m0( h1-h4) 无过冷循环的压缩机耗功: P0= m0( h2-h1) 无过冷循环的COP0: ( 2) 带过冷的制冷循环 带过冷循环的制冷量

核电站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

GB/T《核电厂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新能源,作为当前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目前,中国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16.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比例很低,而世界各国核电站总发电量的比例平均为16%,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的比例更高。核电是缓解我国目前能源紧张、电力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加快核电发展。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即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7500万千瓦,新增约66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规模将近3450万千瓦,需在未来几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多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电产业将面临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空调机组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必须的设备之一,用于核电厂的冷水机组承担着在核电厂正常运行和事故运行期间向核电厂核岛的反应堆厂房、核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电气厂房以及核电厂主控制室等各通风系统提供冷源的功能,以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可居留性的要求。近年来用于核电厂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核电厂正常运行做出了直接的贡献。由于核电厂的机组在可靠性及核安全性能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且由于国内大多核电厂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属于地质不稳定区域,为此也更强调了机组的抗震要求。以上这些要求与一般的工业或商用用途的冷水机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GB/T18430.1标准不能够很好的规范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当务之急需编制《核电厂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的产品标准,为产品开发、性能检测提供统一的测试条件与能效目标,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和及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度工作计划安排而立项的,计划编号为20078056-T-604,计划完成时间为2008年,后因故延期。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盾安环境)于2009年10月18日正式接到承担该标准起草的函,新的计划完成时间为2011年。 三工作过程 盾安环境自2009年年初开始着手准备本标准的起草工作,10月18日正式接到承担本标准起草的任务后,加快了工作进程,2010年5月21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根据会议要求整理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已发布在2010年第4期“冷冻空调标准与检测”杂志上,但是没有收到反馈意见,考虑到核电厂的特殊性,为慎重起见,冷标委于2011年4月26日在杭州萧山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并在会后组织会议代表到秦山核电现场进行了参观,并与核电运行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两次工作会议的参加代表包括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上海704所、上海井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冷气机厂、上海理工大学、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 上菱空调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武汉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盾安环境的代表共40人次,本编制说明结合了

低温制冷机组方案

低温工艺冷源技术方案 技术要求 根据业主所提出的要求,要求螺杆式冷水机出水温度为-25℃,制冷量为20万大卡,载冷剂为乙二醇。 二、参数及设计: 设计依据GB/T 18430.1-200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冷负荷计算 四、设备选型: 螺杆型乙二醇机组,出水温度-25℃,回水温度-20℃,需配比质量浓度至少50%乙二醇水溶液(到该机组有可能起始凝固温度-33.8℃,比热3.11KJ/kg.K,密度1088kg/m3)。 选择机组LSLZ-240S,共1台 参数如下: 冷量:235.7kw 输入功率:152.2kw 冷冻水流量:50.2 t/h(按照50%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进行计算) 冷却水流量:82.5 t/h 制冷剂:R22 载冷剂:乙二醇水溶液 名义工况:蒸发器进水温度-20℃,出水温度-25℃;冷凝器进水温度30℃,出水温度35℃。 五、螺杆式乙二醇机组技术参数 项目 单位 型号 制冷量 kW 235.7 kcal/h 202702 电源

3φ 380V 50Hz 配电功率 kW 303.4 压缩机 型式 半封尊闭螺杆式 启动方式 星-三角降压 冷凝器 型式 壳管式高效换热器 水流量 t/h 82.5

水压降 kPa 50-80 蒸发器 型式 壳管式高效换热器 水流量 t/h 50.2(50%乙二醇溶液) 水压降 kPa 80-100 冷媒 名称 R22 充注量 kg

130 接管规格冷凝器mm DN125 蒸发器 DN150 放水阀mm DN40 外形尺寸长(L)mm 3800 宽(W)mm 1300

技术规范螺杆制冷机组

制冷主机设备 技术规范书 招标方:济南天地置业有限公司 2011年7月26日 一、概况

执行规范、标准. (1 )中国国家标准及其它被普遍认可的中国标准 GB9237-88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JB6917 -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GB/T9068-1988 采暖通风与空调气调节设备噪声功 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和工商业用类似用 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JB8654-1997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JB 10870-2001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方法 JB/T6917-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JB/T 9056/1999 螺杆式冷水机组性能测试及验收标准 JB/T 3355/1998 离心式冷水机组性能测试及验收标准 JB/T4330-1999 噪声测试

(2)由买方认可的其它国家的其它权威标准 美国(ARI)标准550-590 美国(ASME)有关标准和规范 美国(ASHRAE)有关标准和规范 美国国家电器规范(NEC) 美国空调制冷协会(AIR)标准 550/590-1998 (3)投标人遵守不仅限于此规格书中的标准时,要求及时 解释清楚。 技术条件 a.使用环境:地下专设动力中心室内 b. 运行时间:每天连续运行24小时,全年工作200天。 c.配电条件:输入电源AC380V士10%、50Hz土5%,三相五线。 图纸 在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及时交付图纸资料及样本,而且投标方还 应积极地与设计单位协调、配合。 承包商在承包工程正式施工前要求投标人预先提供土建、电气 配合工作的详细资料,投标人须负责查核有关详情,以确保预 报资料的准确性。 所有资料均按中文版本提供,对于进口件除提供中文版资料 外,还必须提供原版的相应资料。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图文稿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萨震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的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的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的供液。因此实践中采用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压缩机的冷凝温度取决环境温度及冷凝器的传热温差,蒸发温度取决被冷却物体的需要温度及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当冷凝温度过高,蒸发温度过低时压力差就会增大,压力比也增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减小,排气温度升高,制冷系数减小。 根据压缩机的使用情况确定压力差和压力比来选择是用单级还是双级。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的特点是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并在高压级与低压级之间设有中间冷却器。 根据节流级数和中间冷却程度的不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有多种形式。 1. 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2.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3.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4. 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5. 两级节流,具有中间蒸发器的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现只介绍以氨为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以氨为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一般采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节流前液体过冷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经高压级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分两部分,一路经第一个节流伐节流进入中间冷却器,与低压级压缩机的排气混合,完全冷却为中间压力下的饱和蒸汽,与中间冷却器产生的饱和蒸汽混合后进入高压级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液体在中间冷却器的蛇行盘管内冷却成为过冷液体,在进入第二个节流伐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液体在中间冷却器的蛇行盘管内冷却成为过冷液体,在进入第二个节流伐节流后进入 1.直接供液系统,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2.重力供液系统,进入氨分后在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3.氨泵供液系统,进入低循后在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中间压力的确定 1. 按压力比例确定(有误差) 中间压力=冷凝压力乘以蒸发压力后,在开根号。压力值为绝对压力 2. 按温度确定(中间温度对应的压力是中间压力) 中间温度=冷凝温度乘以蒸发温度,在开根号,再加5。单位是 K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标准状态:现行)

I C S27.200 J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25131 2010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安全要求 S a f e t y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w a t e r c h i l l e r s(h e a t p u m p)u s i n g t h e v a p o r c o m p r e s s i o n c y c l e 2010-09-26发布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二第4章二第5章二第6章是强制性条款,其余是推荐性条款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38)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二浙江海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广东省吉荣空调设备公司二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二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二杭州锦江百浪新能源有限公司三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二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二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二上海一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二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二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二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二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二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明圣二朱贞涛二杭国涛二赵薰二梁路军二田明力二方建军二胡庆红二周鸿钧二高维丽二姜春雨二汤成忠二徐峰二胡祥华二袁剩勇二张维加二史剑春三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三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三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水(热泵)机组(以下简称 机组 )的安全要求及判定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冷水(热泵)机组三 其他液体冷却机组也可参照执行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 G B4208 2008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I E C60529:2001,I D T) G B4343.1电磁兼容家用电器二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1部分:发射(G B4343.1 2009,I E C/I S P R14-1:2005,I D T) G B4706.1 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I E C60335-1:2001,I D T) G B/T5013.4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G B5013.4 2008,I E C60245-4:2004,I D T) G B/T5023.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G B5023.3 2008,I E C60227-3:1997,I D T) G B5226.1 2008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 E C60204-1:2005, I D T) G B9237 200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e q v I S O5149:1993) G B/T15706.2 2007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I S O12100-2: 2003,I D T) G 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 B17625.1 2003,I E C61000-3-2:2001,I D T) G 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J B/T4750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I E C60364-6-61:1986建筑物电气装置第6部分:检验 第61章:按照第1号修正案(1993)修正过的初始检验 3危险一览表 机组的危险因素见表1三 表1危险一览表 序号危险 有关条款 要求判定 1机械危险 1.1机组不稳定性4.25.2 1.2强度缺陷4.25.2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教案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案 西华一职专:汪伯超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物态及温度压力的变化 ②理解掌握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 熟知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各部件的作用与结构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 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养成做中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②掌握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物态及温度压力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冰箱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识,洗过脸后会感到凉快,皮肤擦过酒精后会感到凉意,这是由于液体挥发时带走了热量,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冰箱,空调是怎么制冷的,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课

2.制冷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过程。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是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部件,如图所示 3.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蒸发过程。 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进行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的介质温度降低或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2)压缩过程。 压缩机将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制冷蒸气压缩,使蒸气的压力提高到与冷凝温度对应的冷凝压力,从而保证制冷剂蒸气能在常温下被冷凝液化。 (3)冷凝过程。 冷凝过程在冷凝器中进行,他是一个恒压放热过程。将从压缩机送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液化,使制冷剂循环使用。 (4)节流过程。 使从冷凝器中流出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冷凝压力降到蒸发温度蒸发压力下,从而使制冷剂能在低温下汽化。 再开始下一次气态、液态、气态的循环,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人工制冷的目的。 三、本节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2

水冷冷水机组安装使用说明书

目录 警告------------------------------------------------1机组季节性使用-------------------------------------14 前言------------------------------------------------1机组停机-----------------------------------------------15 潜在危险-----------------------------------------1机组运行管理-----------------------------------------15 手册更新-----------------------------------------1第四部份机组维护保养 安全警示-----------------------------------------1日常维护-----------------------------------------------16 第一部份机组介绍定期维护-----------------------------------------------16 产品简介-------------------------------------------3故障处理-----------------------------------------------18 型号命名方法-------------------------------------3 机组外形图----------------------------------------4 机组结构图----------------------------------------4 主要技术参数-------------------------------------6 第二部份机组安装 机组验货-------------------------------------------7 机组存放-------------------------------------------7 机组搬运、吊装----------------------------------7 机组定位-------------------------------------------8 安装空间-------------------------------------------8 管路连接------------------------------------------9 循环水注意事项---------------------------------10 电源接线------------------------------------------11 控制器---------------------------------------------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