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合集下载

李老西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李老西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李老西逻辑思维训练方法1.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是一种技术,但总是有一些人不得要领,找不到其中的精髓。

其实里面还有一个更加根本的原因。

那就是需要一个个的知识点来支撑着我们的逻辑结构。

比如,我们想去北京。

在都市里面生活的人,那就知道去北京有很多方法,可以坐汽车,坐火车,高铁,飞机,为了达到去北京这个目的。

我们可以有这么多种逻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一个特别贫穷区域的人,甚至连汽车都没怎么见过,从山沟子里出来的人,他想要去北京,他会怎么想呢?他的逻辑思维就是走路,走过去。

当我们听到一个人去北京竟然靠双脚走,那我们肯定会觉得他的脑子有问题。

但是在他的世界里,他唯有走路的方法,没有别的方法。

而我们能说他的逻辑思维有问题吗?因为他就是缺乏知识点来支撑其他的逻辑思维。

2.平常我们解决问题,逻辑思维也类似相同,当我们逻辑混乱时,做事件吃力,就犹如走路去北京。

那必然是我们的知识点不够导致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知识点,才能达到一种游刃有余的地步。

故而训练逻辑思维的第一步,首先是阅读,然后写作,然后再去思考。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取不了巧。

假设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知识点了,那逻辑思维方式应该如何培养呢?我推荐树形的逻辑思维方法。

既是结构化思维。

知识就是树枝的连接点。

而一种逻辑形式则是树枝。

树枝加上连接点,就形成一个树形的逻辑思维结构。

3.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思维导图的工具。

然后,列出各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想法有哪些?比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一年之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配偶?这个月的工作,我应该做到什么样的业绩?这个客户我应该如何说服他?这本书,我应该怎样的快速阅读懂它?只要发散思维,我们就能找到世界上有很多无数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第一篇: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逻辑思维之顺序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一般而言,怎样的人才算是逻辑思维比较好的呢?答:在前面, 我们提到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的逻辑思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做好分类与顺序,或者甚至可以说,做好了分类与顺序就做好了逻辑。

上期聊了分类,这期来谈谈顺序。

所谓顺序,就是指按某种规律排列。

一般而言,顺序有诸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大小顺序;长幼顺序;高低顺序;远近顺序......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其实都是要求我们按某种顺序来处理。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将顺序分为演绎、时间、结构、程度四种,其中后面3种就涵盖了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要求的诸多顺序。

综合两期所述吧,要做好逻辑,就要做好分类与顺序。

写文章是如此,思考问题也是如此。

再扩大举例,5S 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上学的年代,老师排座位也是如此。

琢磨一下:小时候,老师排座位是怎么整的呢?第二篇: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 李伟希 )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私人订制》是不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答:《私人订制》,网上骂声一片。

现场看完,确实让我这个多年的冯粉也感到有些失望。

不过,抛开电影的喜剧性来说,必须承认《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故事片。

首先,从任何结构化的思维都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的,也就是主题。

《私人订制》的中心主题为“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其次,由主题“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展开的剧情的整体结构脉络为“1+3”,即“1个引子,3个定制,”。

其中“3个定制”分别为所谓的定制“当官”、“雅过敏”、“有钱”;最后,冯导又设计了“1个道歉”作为结尾,呼唤人们的公益思想并以此作为总结。

“1个道歉”又分为4个子道歉,分别为“向空气道歉”、“向森林道歉”、“向大地道歉”、“向河流道歉”。

总结:《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电影,类似如此编剧的电影还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时比如《西游降魔》也是大致如此的结构。

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并有效地利用资源。

上山上山代表着我们面临的问题或目标。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它的本质和背景。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搞清楚问题的起源、目标和挑战。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和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另外,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分析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问题中存在的关键因素和连接点。

这有助于我们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和路径,并减少不必要的迷失。

下河下河代表着我们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下河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

计划包括我们要采取的具体步骤、时间和资源的分配,以及我们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下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合作。

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共享资源、知识和经验,相互协助,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同时,合作还可以促进创新和多样化的思维,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观点。

此外,我们在下河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不断地试错和调整。

通过反思和调整,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优化解决方案。

总结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有效地利用资源。

在上山阶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

在下河阶段,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善于合作,并不断反思和调整。

通过运用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思维培训师)看了《鸿门宴》后,感触颇多,心想要写一篇评记。

拖,淡,忘,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程序中迷失了。

直到电视访谈又见黄秋生,重新记起,立即回忆写之。

一,授权。

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体现在一份充满信任的授权。

刘备赴宴前,在众人之前当面托印给萧何,就这样,信任了萧何,也信服了众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其实,地球没你照样转,这又不是做原子弹。

但凡不授权,常常是担心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所以更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二,分合。

刘邦项羽之合,始为兄弟,后为辖属,乃至敌我,所谓“天下之大,你我之间只能留一人”。

合作之前先谈好要分什么,如何分。

分好了,才能合好,合好了,才有得分。

这就是合分。

韩信与刘邦的合作出发点是清楚的,合作前就先说明白,我们各取所需。

分好—合好—分好,如此循环;三,亲情。

项羽直到乌江边才发现,一生戎马,与虞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容易的迷失自我。

健康,亲情,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最好顺序也不要错。

人活在世上有三种对话,1是人与人的对话;2是人与自然的对话;3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我们对1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忘记了2,3,殊不知,2,3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时间管理;四,位置。

范增计谋天下,死后一个锦囊也杀多人,与诸葛亮不差毫分。

张良到后,从亚父到谋士,从羽儿到项王。

范增从无异于项羽,但在项羽看来,却是多有不爽。

老板就是老板,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分不清位置也是心态不好。

这就是能力好,态度不好的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的情境管理;五,文化。

黄沙马革,兵戎相见。

一个男人的天下,开口闭口都是“杀无赦”。

这是制度,这是命令。

只是,制度,命令就像砖瓦,总有缝隙;而文化就像泥浆,无处不在。

楚曲的笛声响起,“我要回家”,放下屠刀,再无杀机。

这,就是文化;六,需求。

最早刘邦、樊哙出道的时候,无非就是“打完这一战,回去喝家乡酒”,仅仅是一个温饱需求而已。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问: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好难啊,有什么办法不?答:我没有啥好办法。

因为这个已经早有公认性的结论了。

从心理学来说,改变习惯首先要改变你的行为,并且在思维上不断的强化,继而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

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

即:一个人的动作和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动作。

如果想要减肥的话,那么: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识来提醒自己;21-90天之后就会养成习惯;90天后就根深蒂固!比如我,【全脑思维】从无到有,现在天天写,现在就成为一个习惯了,好像不写还少了一点啥。

对吗?其实也可以总结一句话,21天的习惯养成,除了思维上有认知,另外还的付诸行动啊,关键是行动啊。

这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人已经实践,并且验证行之有效。

对此,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一个复制。

又是韦尔奇说的:“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是一线之隔,有时候是天壤之别。

——————————行动一派:作者:新浪微博@鄧淑琨虽然是假期最后一天,不过收获不错,复习了第二章的一半,不是很透彻,所以做练习的时候,命中率比较低,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所以想到了一招,就是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发现这种办法可取。

这个是昨天的内容,自己画完以后挂在书房的墙壁上,发现效果很不错。

今晚科组聚会。

明天上课,希望状态回来。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关于21天的习惯养成,你怎么看?。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问:李老师。

我没有听过您的课,但看过您的视频,在视频中提到了思维的建构主义,因为视频时间不长,可以对建构主义详说一下吗?我也是泰康的一名内部培训师。

谢谢了答: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详说谈不上,我的微信文章都是不长的。

尽量的精炼,绝对的原创。

对于成人教育而言,建构主义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思维培训,更是必须大力的提倡建构主义。

分开来说吧。

首先,我不能按照教科书的模式,给你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答案。

因为这样不仅很枯燥,你完全可以去百度“建构主义”获取;同时这样直接提供一个标准答案的方式,本身就不符合建构主义;其次,如果想了解建构主义,推荐你去看一篇小文章,大致就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两种不同的讲解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的方式,百度“美国老师灰姑娘”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建构主义,这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最后,结合一个案例来说吧。

比如据统计,中国人的阅读量是世界最少的,问什么呢?因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了认知主义的被动的接收一个Y / N 的标准答案,所以直接导致不太看书。

甚至孔子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绝大多数是认知主义,而不是建构主义。

而在建构主义中,很多问题不会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需要你在大量的阅读去比较,去求证,去辨析,去建构。

目前在培训界,好像培训必谈建构主义(但是很遗憾的是,有很多的培训嘴里说的是建构主义,而实际用的仍然是认知主义)。

其实,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并不是错,只是建构主义更符合人性,尤其符合成人教育的特性。

所以对于成人的思维引导强烈建议使用建构主义。

总结一下,什么是建构主义,同样还是用现在此时此地的案例来说明。

比如,你现在几乎看完了上述这篇文章,也许对我的观点你表示认同;也许部分认同;也许完全不认同,或者,你认为很好,认为还过得去,认为很烂 ... ... 诸此种种,这都是你思维的建构。

因为,这就是建构主义。

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李伟希)

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李伟希)

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记山西中移《金字塔原理与公文写作》培训2013年8月5-6日,山西中移《公文写作》培训实施在经历明确一个培训主题,表达两个核心观点,传递三套有效方法,展示四项所得成果,实现了预期的设想,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充分验证了李伟希老师在培训中传达的“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这一理念。

一、提高写作能力+规范写作格式——一个培训主题本次培训紧紧围绕5月公司张总在员工大会上提出的“为提高广大员工的公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加强公文的规范写作”这一期盼展开,历时整整3个月准备期,在人力资源部李娟老师及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筹备下,同时会务组通过训前,多次与李伟希老师沟通确认;训中,参与学员讨论,与李伟希老师交流改进。

确保了培训始终围绕“提高写作能力,规范写作格式”这一主题开展。

二、思维需逻辑+表达靠魅力——一两个核心观点提高写作的能力,其实是提高思维的能力,核心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何为逻辑?逻辑等于让受众负担最小的思维!为什么需要逻辑?著名作家季羡林曾经说过一句“最近我很忙,所以只能给你写一封长信”。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诠释了:“归纳,分类的重要性;逻辑才是一篇文章的精髓”。

怎样才能实现让受众的负担最小呢?这就需要魅力表达,即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作为案例教学的:联合国大会上伊朗总统轻轻的红色一笔不仅仅深深刻在了联合国参与国代表的眼里,同时,也刻在了学员的心里。

逻辑思维+魅力表达,奠定了此次培训的基石。

也是学员们感悟最深,思考最多,同时深觉要提高写作的能力必须要提升的两点。

三、金字塔逻辑+百变风格+多样形式——一三套有效方法如何规范写作格式?这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长年累月的积累的。

积累靠平时,方法靠学习。

此次培训,李伟希老师就提供了金字塔逻辑+百变风格+多样形式三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构建金字塔逻辑中结构顺序的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对于我们写好汇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需反复练习。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李伟希)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李伟希)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
李伟希
问1:
我想问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力,构建自己的思维?我现在已工作,还在参加考试,可每次成绩不理想,关于思维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的书也买了几本,甚至在网上下载了速读软件,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力,学习能力,可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
答1:
从你的提问,感觉你目前的考试面对的大概是一种很大的信息量。

那么这种考试究竟是记忆型的测试,还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这是两个问题。

1. 如果是记忆型的测试。

中国绝大多数的所谓的考试都是死记硬背型的记忆测试(就是专整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那种),这种考试是很痛苦的,也是很残忍的。

思维对于带给你痛苦的东西首选是逃避的,所以很难记得住。

对此,我只能说,常常画画思维导图是能够有助于你强化记忆,并且最好是手绘;
2. 如果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

比如你的考试是能够有自我思维的建构,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的问答题的那种,那么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工具,无论是构建你的逻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

在很多国外的大学,是几乎没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题型的,这种题型对考生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记忆测试,长期这样下去把人的脑子都整坏了(可以百度视频《静观英伦——柴静采访剑桥大学校长》)。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总结一点,对于解决你的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要有服用武林神丹的那种奇效的期待。

这个世界,我们习惯了急匆匆的快。

其实,慢才是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问1:
老师这些书一般哪里有卖?我这新华书店没有。

谢谢老师!
答1:
呵呵,在如今这个年代,新华书店早就已不是买书的地了。

购买我推荐的思维书籍,根据我的自身体验,依次建议上“当当”、“亚马逊”、“淘宝”吧。

另外,《思维导图》、《启动大脑》这两本书好像都缺货,找找影印本吧。

—————————
问2:
一个简单直接的思维怎么锻炼?有什么好书介绍?
答2:
1. 有什么好书介绍?
(答:在本微信公众平台回复”书“。

另外,后续我也会不断的推出关于好的思维书籍的推荐的,正在整理中。


2. 一个简单直接的思维怎么锻炼?
(答:最简单的就是“5W2H ”!这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封闭的回答了“5W2H ”中的7个问题,就是很不错的结构化思维了。

关于“5W2H ”,香港人称之为7何法,在著名的版权课程《驻足思考与瞬间表达》中也提到了W5这个思维表达的辅助技术,可见“5W2H ”是多么的管用。

总结:做到“5W2H ”,你的思维就很结构化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