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李伟希)
亚宝药业思维课程及培训心得(李伟希)

思维导图课程收益课程PPT设计手稿系统思考决断力思维方法破局系统性思考训练决策达成模型训练论1,思维是多样性的通人大脑终其一生也只能其中的5大部分还在沉睡!问题,却只花不到10%的时间学习如何思考。
思维束缚权威思维束缚惰性思维束缚惰性思维做唯一的你!1,唉,今天又是扯皮会!2,到吃饭时间了,我们做3,我都不知道你到底说的传统思维误区传统思维:我们总是同时考虑很多的因素,在同一时刻既考察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评判其他人的观点。
平行思维人脑= 电脑它为什么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得到什么利益?它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存在什么危险?我告诉你,这些方案都行不通我感觉好像这几个方案都差不多直觉思维导图营销思维导图课程收益课程PPT设计手稿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思维是容易被干扰的,思维是可以被唤醒的语文:《清明》《画》《江雪》《天净沙秋思》《梅花》客户对于公司产品的欲望与恐惧。
金字塔逻辑训练•请根据金字塔逻辑,对公司产品说明进行丁桂儿脐贴规格: 1.6g*3贴单位: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882成分:丁香肉桂荜茇。
逻辑思维3逻辑思维3•今天,一位同事因故没有参加今天的培训,请你使用 5 W 2 H 逻辑方法予以描述•什么是问题?确认问题产生的人与地方分析根本原因Why?Why?Why?Why?Why?根本原因跟踪验证•目的:确保所实施的措施是有效的。
•如果无效,那么就要重新进行问题解决的步骤营销你问我答。
提高思维导图水平之方法 ( 李伟希 )

提高思维导图水平之方法
问:
我用软件画了不少的思维导图,但自认为认为水平没什么提高,请问为什么呢。
答:
这个问题很大,也比较抽象,我只能结合我的理解来作答。
基于你的现有情况,要提高思维导图的水平,估计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尽量手绘。
手绘能够带给大脑更多的冲击与刺激,手绘的思维流与参与感,是软件无法体验的;
2. 学习一些构建逻辑思维的方法。
也就是将你的思维通过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实现结构化,逻辑化;
3. 加强交流与分享。
思维导图画完之后,通过相互的交流、分享,能让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交流自己的思维的同时,也在阅读别人的思维,这样将事半功倍的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比如,一场培训下来,其实真正学得最多的培训师!
是这样吗?。
发散思维的构建( 李伟希 )

发散思维的构建在我的《思维导图精英训练》培训课后,有诸多学员朋友很关注用思维导图构建发散思维;很有趣的是,与之相对应也有人认为思维太发散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本文上来首先就是一个问题:你认为发散型的思维重要吗?如果认为不重要,下面的都是废话了;如果认为有点小重要,那就耐着性子看一下......发散型的思维联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予以训练的。
大家可以回忆电影《007之大破天幕杀机》中,007受伤重新回到中情6处,是需要做测试的,包括体能测试,技能测试,还有就是思维测试。
考官给了007几个关键词,要007展开联想,比如007由“忠诚”联想到“女王”,由“职业”联想到“杀人”,由“女人”联想到“麻烦”......这就是英国特工发散思维训练的一个场景再现既然发散型的思维联想是需要予以训练的,谈到训练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工具,谈到发散型的思维训练工具,思维导图或许是最好的,甚至没有之一。
玩过思维导图的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种思维导图永远也画不玩,能够从中心的主题不断的扩散你的思维。
这种扩散思维的过程就是打开思维边际的过程,就是突破思维束缚的过程。
只是,很多人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因为有时联想到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抽象事物,比如“纠结”、“惆怅”、“坑爹”.......很多人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会告诉他们,没关系,这就是你真实的思维,思维导图就是你思维的一面镜子,将你脑海中的思维实现目视化。
个人认为,发散型思维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教育对人的思维的束缚是有目共睹的,没有思维的发散,哪有创新的未来?!没有思维的发散,哪有独立的人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想象力才是无限的,想象力才是创造知识的真正源泉!如何实现充沛的想象力?如何打开我们的思维边际?如何看到更多的思维外的海阔天空?拿起笔画思维导图吧,发散型的思维之旅,现在就开始!。
世纪的创新思维(李伟希)

《21世纪的创新思维》【课程介绍】人的思维深藏在大脑中,大脑就像一个仅仅开发利用了5%的巨大的冰山,您和您的团队愿不愿意这样:1,打开思维的盒子,让思维从此奔放!2,突破思维的围墙,让思维开始跳跃!3,拆掉思维的框框,让思维成就创新!面对这样的结果,您一定是原意的。
请来到我们的《21世纪的创新思维》课程,让我们来告诉您上述问题的答案!【课程收益】1、学会逻辑性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发散性灵活性2、掌握利用创新思维快速处理巨量信息的方法3、开发全脑潜能,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就创新思维4,用创新思维实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课程特色】1、效果快:培训现场出效果;2、送工具和答案:送一套沟通的工具资料及实战答案;3、后续服务:参训人员可获得长达3个月的沟通实战故事分享;4、有平台:博客、微博、QQ群,不断更新沟通资料,可以长期学习及交流。
【课程时间】2天【主讲老师】思维导图MindV授权认证培训师:李伟希【课程提纲】第一讲《21世纪的创新思维》课程导入一、《21世纪的创新思维》课程导论1、什么是思维2,什么是创新二、创新思维的背景1、创新思维的时代大背景第二讲创新思维的常见束缚一、创新思维的社会背景束缚二、创新思维的组织机制束缚三、创新思维的个人意识束缚1、个人束缚——惰性思维2、个人束缚——经验思维3、个人束缚——从众思维4、个人束缚——权威思维5、个人束缚——自我思维四、从束缚中解困与突围第三讲 21世纪创新思维的必要心态一、洞悉未来二、追随兴趣三、简单是美四、以人为本五、接受风险第四讲 21世纪思维培养与训练一、思维破坏术1、突破思维2、首力思维3、简单思维4、思维破坏术案例组合及训练二、思维深化术1、联想思维2、协同思维3、扩散思维4、组合思维5、思维深化术案例组合及训练三、思维转向术1、偏移思维2、右脑思维3、逆向思维4、思维转向术案例组合及训练第五讲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一、创新思维问题解决模型1、创新试错法2、因果推导法3、头脑风暴法4、信息交合法5、曼陀罗图法6、莲花图法7.检核表法二、思维教练咨询与辅导1、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指导2、辅导与点评团队创新思维流程3、辅导与点评团队问题解决流程李伟希老师简介倍效管理导师聚焦管理答案【专业资历】OBE三效执行力专家思维导图MindV授权认证培训师《和讯》商学院核心讲师华南理工大学MBA【工作经历】当纳利RRD(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香港Hucai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经理深圳创维多媒体有限公司《创维多媒体》主编【简要介绍】李老师于1974年11月出生,有15年的管理实战经验。
基于全脑思维的表达(李伟希)

基于全脑思维的表达思维培训师李伟希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全脑思维 siwei114】上,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对于比较难的书,比如专业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自己想不出什么分支,又不想错过一些书上的内容,所以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基本上就是书上的大小标题的罗列,请问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给的参考答案如下:对于这个问题:一、建议首先不要对整本书画思维导图,而对小的章回画思维导图,所有的小的章回的思维导图出现了,联在一起,就是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次培训的思维导图,推荐一个“内容—体会”思维框架,可以朝两个方向画思维导图:1.内容,甚至是你认为最重要的3部分的内容;2.体会,你看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次培训的个人体会;这样的维度,内容回顾兼顾了知识的落地,个人体会进行了你的个人创造。
为什么“内容—体会”的思维框架对于知识的个人消化是个不错的模型呢?在奈德·赫曼的《全脑优势》中,将人的大脑按左脑和右脑依次分为:左脑:“事实-逻辑”;右脑:“感觉-臆造”四个区域,而我们对于思维的唤醒或者记忆的强化最好是能够兼顾到左右脑的这个四个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全脑优势”了。
即使做不到照顾到四个区域,也至少应该是左脑和右脑分别有体现的。
比如在上述的“内容—体会”的思维框架中,“内容”就是典型的“事实-逻辑”,而“体会”就是典型的“感觉-臆造”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典型的按照左脑:“事实-逻辑”;右脑:“感觉-臆造”来表达的文学作品(与政治无关):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止《沁园春·雪》,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登鹳雀楼》、《岳阳楼记》、《荷塘月色》......太多太多;另外,比如在《魏斯曼演讲圣经·说的艺术》中提到了16中叙述结构,其中很多结构模型都是基于上述全脑表达的一种构建。
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李伟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并有效地利用资源。
上山上山代表着我们面临的问题或目标。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它的本质和背景。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搞清楚问题的起源、目标和挑战。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和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另外,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分析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问题中存在的关键因素和连接点。
这有助于我们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和路径,并减少不必要的迷失。
下河下河代表着我们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下河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
计划包括我们要采取的具体步骤、时间和资源的分配,以及我们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下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合作。
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共享资源、知识和经验,相互协助,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同时,合作还可以促进创新和多样化的思维,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观点。
此外,我们在下河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不断地试错和调整。
通过反思和调整,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优化解决方案。
总结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有效地利用资源。
在上山阶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
在下河阶段,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善于合作,并不断反思和调整。
通过运用上山下河的思维方法,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强大的思维流 ( 李伟希 )

强大的思维流李伟希网络上,对我做思维导图的提问,有超过5成是关于思维导图软件的。
虽然我此前曾经写过原创文章:李伟希:思维导图之手绘or软件,但鉴于关于提这类问题的人相当多,在此,我再次予以博客记之。
既然提到了软件,那就必须提到电脑,提到计算机。
确实,思维导图有许多功能上的优势,比如:1. 便于修改;2. 便于传播;3. 便于保存。
总之,软件版的思维导图用于这个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便于商务呈现”的一切要素。
但,我们来看看,与手绘版的思维导图比较,软件版的思维导图存在哪些不足呢?1. 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有电脑。
当没有电脑可供使用,或者时间有限的时候,软件版思维导图的劣势就显现了。
而手绘版的思维导图不一样,当灵感出现,思维出现,没有纸的时候,记住,有一本很不错的书告诉我们:《打开餐巾纸》;2. 大多数思维导图软件包对于版面和格式都会有或这或那的限制,例如,默认的中心主题位置;默认的分支、颜色、字体;甚至还有默认的模板。
这样的默认,与其说是一种方便,不如说是对思维的束缚,对思维的抑制;3. 另外,使用软件版思维导图,你必须不由自主的使用软件自带的剪贴画、照片和图像,这样你就不太可能添加自己绘制的图片用于表达你真实的思想。
而手绘图形就是对记忆强化的重磅炸弹了。
在这个“上班 = 电脑”的年代,好像没有电脑啥也做不了。
其实,过度依赖基于电脑屏幕的交互对人脑功能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如果我们坐在办公桌旁,只是随意地点击图标和菜单选项,以及回复邮件等,长期下去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懒惰起来。
对吗?在我的《思维导图精英训练》的课程上,曾经有一位青岛的学员这样总结:相对于软件版思维导图,手绘版思维导图是更强大的思维流,更真实的参与感。
我信以为然。
手绘思维导图,更强大的思维流!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问: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好难啊,有什么办法不?答:我没有啥好办法。
因为这个已经早有公认性的结论了。
从心理学来说,改变习惯首先要改变你的行为,并且在思维上不断的强化,继而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
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
即:一个人的动作和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动作。
如果想要减肥的话,那么: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识来提醒自己;21-90天之后就会养成习惯;90天后就根深蒂固!比如我,【全脑思维】从无到有,现在天天写,现在就成为一个习惯了,好像不写还少了一点啥。
对吗?其实也可以总结一句话,21天的习惯养成,除了思维上有认知,另外还的付诸行动啊,关键是行动啊。
这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人已经实践,并且验证行之有效。
对此,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一个复制。
又是韦尔奇说的:“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是一线之隔,有时候是天壤之别。
——————————行动一派:作者:新浪微博@鄧淑琨虽然是假期最后一天,不过收获不错,复习了第二章的一半,不是很透彻,所以做练习的时候,命中率比较低,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所以想到了一招,就是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发现这种办法可取。
这个是昨天的内容,自己画完以后挂在书房的墙壁上,发现效果很不错。
今晚科组聚会。
明天上课,希望状态回来。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关于21天的习惯养成,你怎么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
李伟希
问1:
我想问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力,构建自己的思维?我现在已工作,还在参加考试,可每次成绩不理想,关于思维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的书也买了几本,甚至在网上下载了速读软件,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力,学习能力,可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
答1:
从你的提问,感觉你目前的考试面对的大概是一种很大的信息量。
那么这种考试究竟是记忆型的测试,还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这是两个问题。
1. 如果是记忆型的测试。
中国绝大多数的所谓的考试都是死记硬背型的记忆测试(就是专整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那种),这种考试是很痛苦的,也是很残忍的。
思维对于带给你痛苦的东西首选是逃避的,所以很难记得住。
对此,我只能说,常常画画思维导图是能够有助于你强化记忆,并且最好是手绘;
2. 如果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
比如你的考试是能够有自我思维的建构,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的问答题的那种,那么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工具,无论是构建你的逻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
在很多国外的大学,是几乎没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题型的,这种题型对考生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记忆测试,长期这样下去把人的脑子都整坏了(可以百度视频《静观英伦——柴静采访剑桥大学校长》)。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总结一点,对于解决你的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要有服用武林神丹的那种奇效的期待。
这个世界,我们习惯了急匆匆的快。
其实,慢才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