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

合集下载

定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

定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蜗牛 履带 坦克 紧张 自卫 进攻 首次 长处 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集合 招架 固然 乌龟 炮口 战场 矛盾 雨点般 大显神威 胜利者 一般
士兵 坚持 一般
后退 雨点般 矛盾
chuō

雨点般


进攻
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雨点般

进攻
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雨点般

进攻

左抵右挡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 他想 ,可是 )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 。当 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 于是,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 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 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 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 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 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从洞 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 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铁屋子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 炮口。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安全但 盾太小 不能进 攻 装上枪 铁屋子 口或炮 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 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 明家发明了坦克。
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 围绕着主动轮、 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 轮的柔性链环。坦 克之所以能爬陡坡,涉 深水,穿沼泽,过 田野,驰骋战场无所阻 挡,是因为它有两 条特殊的履带,人们常 称之为坦克的“无限 轨道”或坦克“自带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25课 矛和盾的集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25课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合集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
作战时用于直刺。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过程,说明了“谁 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má o 矛盾 bān 一般
chí 坚持
jià 招架
jí 集合 gōng 进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矛 . ( máo )盾 . ( dùn) 手持( chí ) . 雨点般 ) . ( bān
蜗 . ( wō)牛 坦 . ( tǎn )克
2.组词 埃( 尘埃 ) 唉( 唉声 ) 漉( 湿漉漉 ) 晕( 日晕 ) 鹿( 小鹿 ) 荤( 荤菜 )
3.辨字组词。 矛(矛盾 ) 予( 给予 ) 攻( 进攻 ) 故( 故乡 ) 抱(拥抱 )
炮( 炮火 )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 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盾的缺点是什么?从两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发 明家怎样的心情?
太小啦!从第一个感叹句体会到发明家不满、可惜的心 情。从第二个感叹句体会到发明家喜悦的心情。
发明家钻进铁屋子之后,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 蜗牛或乌龟。
guī 乌龟
pà o 炮口
tǎn 坦克
chǎng 战场
shé n 神兵
tuì 打退
全文结构
(1-4)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比赛中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 (5)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6) 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当时的比赛场面是怎样的?

25_矛和盾的集合练习题

25_矛和盾的集合练习题

25 《矛和盾的集合》练习题
1、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1、这段话一共()句话。

2、选词填空
上文下文
第一句与()有关,第二句与()有关。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讲的是自卫。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讲到了进攻。

师小结:像这样将上下文连接到一起的段落有一个特别的称呼——过渡段。

这样文章上文讲的自卫就可以更好的过渡到下文的进攻,自然不突兀。

2、让我们也来学着写写过渡句吧。

出示: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可是,这样固然(),但是(),所以还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铁屋子就会跑了。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3、学生展示小练笔。

老师小结: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明出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如何呢?读读第五段。

4、出示句子: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小结:通过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这样的方法很好。

5、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

小组练习,小组展示朗读。

25.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

25.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二、写字教学: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请小朋友伸出手来跟着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矛”的撇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

“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里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

矛雨点般戳进攻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矛进攻集合盾自卫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

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

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

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

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25矛和盾的集合(集合 生字+)

25矛和盾的集合(集合 生字+)

蘸水笔与 墨水瓶的 合并,出 现了书写 方便的自 来水笔。
课后作业: 你能不能想一个集合的办 法,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带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_________
进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上册
25
矛和盾的集合
思考: 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 事?
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将( 盾 )的 自卫)和( 矛 )的(进攻)合二 ( 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说明了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
蜗牛
fā 发现 发 更 gēng 更改
fà 头发
zhǎng 长大 长 cháng 长处

gèng 更加

nán nàn ké
qiào
困难 难过
灾难 患难 蛋壳
地壳 金蝉脱壳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盲 人 摸 象
坐井观天
对牛弹琴
画龙点睛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各种各样的矛:
各种各样的盾:
盾 自卫
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
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 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
3 2 1 5
4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手持(
持:

1.拿着,握着 2.支持,保持 3.主管
手持( 1 )
持: 1.拿着,握着 2.支持,保持 3.主管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 盾太小 问题 难以招架 安全但不能进攻 不会跑
解决 把盾变大 装上轮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问题 做个铁屋子 安上履带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o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二环节: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

(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o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o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o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o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2.ppt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2.ppt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7/272020/7/272020/7/272020/7/277/27/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履带
轮子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他

,可

,对了,
发明家灵机一
动,
,当然,这
铁屋子还要会跑,

,于
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 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 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 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小组合作学习: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 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 发明坦克的?
“先……再……然后……最后……”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 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难以招架?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写出了对方进攻的速度很快,很密 集。形容情况危急。
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7/272020/7/272020/7/272020/7/27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1我评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从语言到内容都偏于理性,这对于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理解方面的困难。

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的特点,苏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发名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部分,这部分的教学到位了后面的识理就是水到渠成。

1、课题的呈现具有艺术性。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虽然我们今天所听的是第一课时,但苏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写出来,她在课题的呈现上注重了层次性。

首先她出示图片,(1)、铅笔加橡皮等于什么?(2)、房子加什么等于房车。

(3)什么加什么等于溜冰鞋。

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融合了前面两者的优点。

这样自然引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接着出示图片,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让学生猜一猜。

“矛”和“盾”这是一组反义词,同时让学生识记这两个字,将课题于巩固旧知相结合。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矛和盾的作用,最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将矛和盾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将会如何?”至此课题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同时学生学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问题的设计具有多维性。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坦克同学们没见过,对他充满了好奇,问题肯定也很多。

他们想知道坦克为什么要做成铁屋子的摸样?为什么还要伸出长长的炮口或枪口?为什么会跋山涉水?等等。

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变散为聚,化零为整,优化了课堂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矛””————枪枪口口或或炮炮口口。。当当然然,,这这铁铁屋屋子子还还要要会会跑跑,,得得 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炮口
履带


铁屋子
轮子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 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 是胜利者。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博采众长
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 矛和盾的集合,厉害吗?
+
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
+
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 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 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 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 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5. 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 为一,在战场上 大显神威。 1916年, 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 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
矛:古代一种 兵器。长形,尖头, 安上木质的长柄, 作战时用于直刺。

盾:盾牌, 古代作战时挡 御刀箭等的武 器。

我会写
我会写
矛盾集持 般架龟攻 炮坦战神 兵退
我会读: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蜗 牛 乌龟 自卫 进攻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合二 为一 大显神威
! 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2.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 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 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盾太太小小啦啦!!如如果果盾盾大大得得像像个个铁铁屋屋 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3.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 里保命的蜗牛和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你能不能想一个集合的办法, 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说 给我们的老师和伙伴听。
+
=
+
=
庞然大物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 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 上大显神威。
小组合作学习: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 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 明坦克的?这样做有什 么好处呢?
矛 进攻 盾 自卫
集合
遇到问题
盾太小, 难以招架
想到怎样解决
把盾变大, 做个铁屋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 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 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