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合集下载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刘玉兵)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刘玉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重心降低可增大物体的稳定程度。
o
o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实验法 —— 悬挂法或支撑法
原理? 二力平衡 / 交轨法
二力平衡时,绳子拉力与重力处 在同一直线上,重心必然在这条直线上。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 跟细线悬挂起
使物体 发生形变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到的支持 力为 20N,用力的示意图 表示这个力。 用力的图示法
F
.
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长度和力的大 小不要求严格对应
沭阳府苑中学 • 例1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竖直 标出重力的方向
垂直
坚直
G
垂直斜面向下
竖直向下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重力的方向: 应用:重锤线
巩固练习3.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 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G G G
沭阳府苑中学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主备人:刘玉兵
重力的作用点
等效
重力的作用点是一个等效概念,它是将物 体各部分所受地球的引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 就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重心。
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 满水,若此容器底部有一 个小 阀门,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 容器和水)的重心位置 ( C) A.慢慢下降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2
12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概念 重力>>概念 >>
13
13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概念 重力>>概念 >>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 吸引, 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的力叫做重力。 叫做重力 的力叫做重力。
14
14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大小 重力>>大小 >>
G=mg = g:重力加速度,也叫 重力加速度,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重心>>重心的位置>>悬挂法 重力>>重心>>重心的位置>>悬挂法 >>重心>>重心的位置>> 确定薄板的重心
A C
A
O
B B D
原理: 原理:二力平衡
20
20
例题1>>判断正误 例题1>>判断正误
2、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 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3、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4、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施力物体又是 、任何一个物体,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
做一做: 做一做: 你能以开教室的门为例, 你能以开教室的门为例,向大家分别演 示当力的大小、方向、 示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时力的作 用效果不同吗? 用效果不同吗?
9
9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 力的表示>> 力>>力的表示>>力的图示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有关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向下D.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5.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碰石头,蛋破而石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施加了力,而鸡蛋对石头没有施加力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2.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A.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3.关于力,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物体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D.地面上同一地点,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到的重力也越大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B.空中飞行的子弹受重力的作用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6.如图所示为两个力的图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F1=F2,是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B.F1>F2,是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C.F1<F2,是因为F1具有两个标准长度,而F2有三个标准长度D.无法比较,是因为两图示没有标明一个标准长度代表力的大小7.用弹簧测力计竖直称量悬挂在其下面的小球,则有()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在任何情况下,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C.静止时,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D.静止时,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重力大小8.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A.将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C.把它放在水里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9.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二、非选择题10.如图所示,各物体的质量相等且都处于静止状态,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11.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 N,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该拉力.12.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98 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高度为0.5 m.那么,在月球上触摸高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解析:选BD.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先后,A不正确.垒球抛出后受重力,施力物体为地球,B正确.施力物体本身也是受力物体,C错误,D正确.2.解析:选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有区别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指向地心,所以A、C错误,D正确,物体不论运动还是静止均受到重力作用,所以B错误.3.解析:选D.质量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不在几何中心上,A错.圆环的重心不在物体上,B错.重心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C错.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对.4.解析:选AD.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上,可以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归纳为四种,A正确;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弱的,B错误;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了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之间的统一关系,如“弱电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最终有可能统一为一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C错误;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D正确.5.解析:选A.首先由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判定B、C错误.因为重力为20 N,标度为5 N,所以D错,A对.1.答案:D2.解析:选C.要研究的是汽车,直接对汽车产生拉力的是绳索而不是壮汉,汽车所受拉力是绳索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其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3.答案:ABC4.解析:选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如在斜坡上重力方向与地面不垂直,A错.只有在两极和赤道上的物体,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地面上其他位置的物体的重力方向均不指向地心,B错.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C错,D对.5.答案:BD6.答案:D7.解析:选C.拉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力,不能等同,A、D错.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B错,C对.8.解析:选AB.根据G=mg,同一物体的重力只跟g有关,而g会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星体上的g值不同.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9.解析:选D.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剩余的水越少,共同重心越靠近球心,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降低后升高,D选项正确.10.解析:画出重力的示意图,特别注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而不是垂直支持面.重力的示意图如下:答案:见解析11.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 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 的图示. 答案:见解析12.解析: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相等,由G =mg 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G m =58860m/s 2=9.8 m/s 2.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G ′m =9860m/s 2≈1.63 m/s 2.设人在地球上触摸高度为h ,在月球上触摸高度为h ′,由v 2t -v 20=2ax 得h h ′=g ′g, 解得h ′=g g ′h =9.81.63×0.5 m ≈3.0 m.答案:3.0 m。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重力是一种宏观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力量,它是普适的、无方向性的,可以说它是一种自然力。

在现代物理学中,重力被认为是宇宙中所有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宇宙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重力是由物质所构成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

简单地说,质量越大的物体会产生更强的引力,并且会使周围空间弯曲。

其他物体在这个弯曲的时空中沿着这个曲线运动,而看起来就像是被吸引力所作用。

除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之外,牛顿的引力理论也是描述重力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一理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够很好地描述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例如行星的运动和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由落体。

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不仅限于宏观物体之间,它也存在于微观领域。

在量子力学中,重力被看作是一种基于量子的粒子--引力子所传递的相互作用力。

然而,由于量子重力理论尚未完全发展,我们对于重力的量子性质还了解有限。

据我们所知,重力是唯一不能被屏蔽的基本力之一、电磁力可以通过屏蔽器屏蔽,强核力和弱核力则只在原子核尺度上起作用。

而重力则无法被任何物质屏蔽,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无法遮蔽或削弱重力相互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感受到地心引力的原因。

人类利用重力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许多有用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建筑、桥梁和道路设计中考虑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重力也在航天器发射和行星探测器的轨道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还利用重力进行地质勘探,例如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来研究地壳的密度分布。

尽管我们对重力的本质和量子行为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从行星的形成到星系的演化,再到黑洞的吸积,重力都在塑造着宇宙的形状和结构。

深入研究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讲义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讲义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讲义一、什么是重力当我们把一个物体抛向空中,它总会落回地面;当我们站在地球上,能稳稳地站立而不会飘向太空,这背后都有重力在发挥作用。

重力,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苹果,松开手,苹果就会掉落。

这就是重力在拉着苹果向地面靠近。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比如,一个大铁球要比一个小皮球受到的重力大得多。

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重力的大小,即:G = mg,其中 G 表示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N/kg(在一些粗略的计算中,也会取 10N/kg)。

二、重力的特点1、普遍性重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地球上的高山、平原,还是在深海、天空,只要物体在地球附近,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方向性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中,工人师傅们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保建筑物的竖直方向,就是依据重力的这个特点。

3、大小与距离的关系物体距离地球中心越远,受到的重力越小。

比如,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他们所受到的重力就比在地面上小很多,处于一种近似失重的状态。

三、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比如,常见的电子秤、台秤等,它们实际上是通过测量物体对秤盘的压力,再根据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来得出物体的重力。

四、重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会使物体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一是使物体下落。

比如,雨滴从天空落下,苹果从树上掉落,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我们把一个重物放在海绵上时,海绵会被压陷下去,这就是重力使海绵发生了形变。

五、基本相互作用重力属于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精准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精准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重点) 2.[科学思维]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难点) 3.[科学思维]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一、力和力的图示1.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产生形变.3.力的矢标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4.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1)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2)重力的计算公式是G=mg,公式中G是物体的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1)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决定因素: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在宇宙中,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物体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电荷,磁体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把质子和中子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作用力,它的作用范围约10-15m,超出这个界限该力已经不存在了.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力,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6倍.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3)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4)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5)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2.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C.]3.(多选)关于三角形均匀薄板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板三条边的垂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B .薄板三条边的中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C .悬挂薄板的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D .薄板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BC [薄板三条边中线的交点是它的重心、垂线和角平分线的交点不是重心,悬挂薄板的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故B 、C 正确,A 、D 错误.]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1.力的三个性质性质理解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作用力,另一个物体也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反作用力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2)影响作用效果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作用效果的应用:是分析物体是否受力的基本方法.若存在作用效果,说明该力存在;若没有作用效果,说明该力不存在.[跟进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错;踢出去的球向前运动,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B错;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C错;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铁之间不需要接触就有磁力,故D对.]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C.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D.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变并不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故选项A对,B错;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选项C错;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选项D错.]关于力的理解的两个误区(1)误认为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实际上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任何力同时具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误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实际上有些力可以发生在不接触的物体间,如重力、磁力等.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精确表示力时经常用到.(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例1】一个铁球在空中飞行,所受重力为120N,方向竖直向下.(1)画出重力的图示;(2)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并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如图甲所示.例如,选4mm 长的线段表示30N 的力.②用一圆形表示铁球,从圆心沿竖直方向向下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上刻度.③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用一圆形表示铁球,从圆心沿竖直方向向下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铁球.[答案]见解析力的图示法口诀要想表示力,方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线段,长短表大小,箭头表方向,注意线尾巴,放在作用点.[跟进训练]3.(多选)一个重20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列四个图中正确的是()A BC DAD[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和力的大小判断可知选项A、D正确.]重力及重心的理解1.对重力的理解(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引力相比,重力大小稍微小一些(两极除外),方向稍微偏一些(两极和赤道除外).(2)大小:G=mg,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3)方向:竖直向下,除了赤道和两极,竖直向下并不是指向地球的球心.2.重心的性质及确定方法(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②决定因素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b.物体的形状.(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②形状不规则的薄形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例2】(多选)下列关于“嫦娥二号”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B.“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C.月球对“嫦娥二号”的引力的效果是改变它的运动状态D.“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时,不再受重力作用AC[“嫦娥二号”的质量不变,但重力加速度发生了变化,由G=mg可知,“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A 正确,B、D错误.引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正确.]对重力认识的四个常见错误(1)误认为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相同.(2)误认为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撑面.(3)误认为重力的重心必在物体上.(4)误认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跟进训练]4.把一个薄板状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对于此薄板状物体所受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B.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选项A错误;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选项C错误;因为绳对板的拉力与板受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必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选项D正确.]1.[物理观念]重力、重心的概念.2.[科学思维]力的性质、效果、力的图示.3.[科学探究]“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1.下列词语所隐含的物理现象,可用牛顿理论中力的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的是()①水滴石穿②铁杵成针③水中望月④逆风扬帆⑤光阴飞逝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C[力具有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效果,水滴石穿、铁杵成针、逆风扬帆均体现了这两个作用效果,而“水中望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光阴飞逝”反映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与力的概念和规律没有联系.]2.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让一物体处于以下三种状态:(1)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2)让物体自由下落;(3)物体放在水里,它被浮起,比较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种情况最小B.第(2)种情况最小C.第(3)种情况最小D.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同D[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重力加速度g一定,物体的重力G=mg,可知同一物体的重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3.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C[挖掉一个小圆后,薄板质量变轻,重力减小了,因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外形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故重心位置不变,C正确.] 4.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解析](1)选定标度:此题选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2N的力.甲乙丙(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 N=10N即可,如图丙所示.[答案]见解析。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探究式导学类教学设计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探究式导学类教学设计

学校:包头市百灵庙中学学科:高一物理编写人:史殿斌审稿人: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探究式导学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初步认识力是概念,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6.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栏目,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1.力的描述。

2.重心的确定。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定义:2.前面的物体是,后面的物体是,且同时也一定是3.作用:推、拉、压、吸引、排斥、摩擦等4.条件: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种相互作用。

5.力的作用效果(1)只要一个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6.力的三要素:决定着力的作用效果(1)力有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力有方向: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比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力的方向不同力作用的效果不同(3)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如果用方框或圆圈代表物体作用点就画在其中心,如果画的是实际物体作用点就画在实际受力的点上。

如果用质点代表物体作用点就是该点。

【针对性训练】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例2.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2.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C.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D.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C.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4.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但形状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用一根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D.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及形状有关5. 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D.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会减小二、多选题。

如果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将会发生的情况有()A.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B.一切物体都没有质量C.河水不会流动D.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上浮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的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以下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种要素D.在各种力中,只有重力没有施力物体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B.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宏观物体之间,而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D.原子核内部的带正电的质子之间存在着斥力,但原子核仍能紧密的保持在一起,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三、解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 单位:牛顿,符号N
方向:力有方向,是矢量
表示: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分类:从 从力力的的性效质果来来分分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
受 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和 受力物同时存在、同时作用 3.力的矢量性— 有大小又有方向
•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 勇于修正
• 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只正确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不严格画出力的大小
三、力的分类
1、从力的性质来分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 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
2、从力的效果来分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不同效果的力也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效果:改使变物物体体产的生运形动变状态
练习5 : 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 2 kg 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 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kg
19.6N
练习6: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

B、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
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作用点质量分布、形状;(重心) (2)重心位置的确定: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
薄板型物体:
悬挂法
练习4: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 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 力作用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⑶ 是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呢?
悬挂法确定重心
悬挂法确定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时,绳子拉力与重力处在同 一直线上,重心必然在这条直线上。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大小: G=mg (影响g的因素:纬度与高度)
重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宏
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基 电磁相互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本

互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用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2、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效果:改使变物物体体产的生运形动变状态
4、方向 —— 竖直向下 5、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 吸引力的一部分。
6、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 作用,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阅读课本 P52 三、四两段,思考: (1)物体的重心跟什么有关?
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⑵ 什么情况下,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3、 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到的支持
力为 20N,用用力力的的图示意示图法 表示这个力。
F
.
力的示意图:线段的长度和力的大 小不要求严格对应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 表示力的三要素
5N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F
线段上的箭头的指向表示方向 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15N
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力的示意图: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测力计(弹簧秤)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方向不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 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D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
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
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 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 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 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 也是施力物体。
练习3:物体 A 对 B 的压力是 20N, 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学习过程
学习小结
问题讨论
感谢下 载
A
5N
B
F = 20 N
四、重力
1、看动画
看视频
2、产生的原因:由_于__地__球__的___吸__引__而__使__物__体__受__到__的__力_
3、大小:用弹簧秤测量(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
用公式 G = mg 计算,g = 9.8 N/kg = 9.8 m/s2 ,
思考: G = mg ,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 力最_小___;在两极最__大____。
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三种情形: 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一、力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1、观看: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结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由 于 其它物体作用的结果 。
物体的形变
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薄板型物体:
悬挂法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 (2)表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重力:产生;大小;方向;重心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作业:P54.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力的相互性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2、做下面实验: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⑴ 用手压锯条,锯条变弯; ⑵ 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变长。
结论2: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是_其__它__物__体___ _作__用__的__结__果_。
3、从结论1和结论2可以总结出:
力是改变物体__运__动__状__态___、产生 __形__变___的原因。
力是___物__体__与__物_体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是_相__互__的__。
4.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使物体发生形变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大小: G=mg (影响g的因素:纬度与高度)
重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作用点
质量分布、形状;
(重心) (2)重心位置的确定: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
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
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
练习7 :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ABC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
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
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
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 单位:牛顿,符号N
方向:力有方向,是矢量
表示: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分类:从 从力力的的性效质果来来分分
练习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
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阅读课本 P 51第六段后,做如下练习
如图,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 为10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50N
F
F
..
2、 力的图示法作图步骤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 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 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③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 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小结
问题讨论
• (二)过程与方法
•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三个因素有关
•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 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 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为什么熟 了的苹果总 是落向地面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概念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三、力的分类
四、重力 五、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 (2)一个物体的速度(不管是大小还 是方向)变化了,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变化。
练习10 :把一个边长为 L 的正方形 薄板绕C 点缓慢转动 45°,则物体 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