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3-7章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3-7章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3-7章

第三章习题答案2概述弱场和强场方法的处理步骤并比较其结果。

弱场方法:

一、电子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电子组态的原子或离子通过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之间,自旋角动量之间以及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偶合作用,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状态或谱项,利用微扰理论计算谱项分裂后的能量得到分裂的能级。

二、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受到配体电场的影响,电子状态发生改变,导致自由金属离子的谱项2S+1L也相应地改变,主要表现为自由金属离子谱项分裂产生配离子谱项,即光谱项。最后的光谱项通过群论得出。其中配体场球对称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能量升高,配体场对称性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分裂。

强场方法:

一、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配体场的作用下产生分裂形成电子组态,并按能量高低进行排列。

二、电子相互作用

在每一电子组态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谱项(即配体场状态),每一电子组态所产生的谱项可以通过群论的知识得到。

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

A.得到谱项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B.得到的谱项能量都是B, C和Dq的函数,决定了谱项能量标度上的相对位置

C.两种方法的谱项能量有别,是方法上近似结果造成的

3. Co(NH

3)+3

6

和Fe(H

2

O)+3

6

离子是高自旋组态还是低自旋组态?利用表3-7,表

3-8和表3-9的数据加以验证。

Co(NH

3)+3

6

:??=f氨×g钴=×= kK=22750 cm-1

P=23625 cm-1

理论上分裂能小,所以分裂,高自旋(实验上应该是低自旋)。又因为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15%

到30%,综合考虑后Co(NH

3

)+3

6

是低自旋。

Fe(H

2O)+3

6

:??=f水×g铁=1×14=14 kK=14000 cm-1

P=29875 cm-1 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

能值小15%到30% 综合考虑后,成对能大,所以不成对,高自旋。

4.在下列离子中哪些会发生结构的畸变?(ML

6

为O h,ML4为T d或D4h)

Cr(H

2O)+3

6

;3d3,高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Ti(H

2O)+3

6

,3d1 ,八面体场,三重简并,畸变;

Fe(CN)-4

6

,3d6,低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CoCl-2

4

:3d7,配位轨道sp3杂化,高自旋,T d对称性,四面体场,无简并,不

畸变;

Pt(CN)-2

4

dsp2,5d8,低自旋,四面体场,D4h对称性,无简并,不畸变;

ZnCl-2

4

:3d10,sp3杂化,无简并,不畸变;

Cu(en)+2

3

对称性位阻,形成螯合物,有二重简并,但不畸变;

FeCl-

4

,3d5高自旋,配位轨道sp3杂化, T d对称性,无简并,不畸变;

Mn(H

2O)+2

6

:3d5,高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5.为什么FeCl-3

6是无色的,CoF-3

6

具有蓝色?

FeCl-3

6

中Fe3+离子高自旋,有5个d电子分填充在5个不同的轨道,所以基态离子谱项是6S,产生的基态光谱项是6A1g,激发态中没有相同多重态谱项,电子跃迁禁阻,溶液为无色。

CoF-3

6

中Co3+是d6电子组态,根据??= B/B0、(1-?) = h x·k M、表3-13和表3-14可以求出B=(1-h x·k M?B0=××1050=772.8 cm-1。772.8 cm-1是橙色光吸

收光谱(书P113),所以CoF-3

6

的透过光为蓝色光,溶液呈蓝色。(橙色的互补光是蓝色)

6.Cr(H

2O)+3

6

的光谱图上观察到

1

~ν=17400cm-1和

2

~ν=23000cm-1,指出它们对应于何

种谱项间的跃迁?计算?和B值?预测第三个吸收峰的位置?

Cr d3

即?=σ1=17400cm-1,σ2=23000cm-1化简得B=529.5cm-1再将?和B代入σ3可得σ3=31742cm-1

9.说明产生下列化合物颜色的原因:

FeF-3

6无色,FeCl-

4

黄色,FeBr-

4

红色

FeF-3

6

中心金属离子为d5组态由于没有自旋多重度相同的d-d跃迁方式,溶液为无色。

而FeCl-

4与FeBr-

4

主要是L-M跃迁所致;在L-M跃迁中v

1

的能量变化次序

与Cl>Br>I的电离能的降低次序一致;FeCl-

4到FeBr-

4

的跃迁时v

1

降低,吸收光

由紫光变为蓝绿光,所以透射光也就是溶液呈现的光由黄光变为红光。(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13.下列化合物哪些有轨道磁矩的贡献:

(I -

~联吡啶~ 邻-菲绕啉< H -

~CH 3-~C 6H 5-

FeCl -

24:高自旋sp 3

杂化,T d 对称,e 轨道有一个单电子,但无等价轨道,t 2

轨道有3个单电子,所以没轨道贡献。

Cr(NH 3)+36:O h 对称,t 2g 轨道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没有轨道贡献。

Fe(H 2O)+26:O h 对称高自旋,t 2g 轨道两个未成对电子,xz 和yz 轨道等价,有轨

道磁矩。

Fe(CN)-36:O h 对称低自旋,t 2g 轨道一个未成对电子,有轨道磁矩。

14.Cu(en)2(H 2O)+22

具有畸变八面体结构,在光谱图上的17800cm -1出现一个吸收峰(I. Bertiniet. al. Inorg . Chem ., 19, 1333(1980)),假如考虑旋-轨偶合,计算该离子的磁矩。

?o =17800 cm -1=10 Dq ,d 9组态的基谱项是E g ,激发态谱项是T 2g 所以在O h 场

下不应该有轨道贡献,畸变后,轴向拉长,应该是D 4h 对称性,单电子不在等价的简并轨道上,所以也不应该有轨道贡献。如果考虑轨道贡献,可用公式

)1()1(4+++=+L L S S L S μ,其中S =1/2,L =2,则μS +L =3 .。

用精确公式n d >5; λ=-ξd /n =-830/1=-830 cm -1 (n 是单电子数)因为d 9组态的基谱项是E g 是所以α=2;

μeff =μ0*(1-αλ/10Dq) =*(1+2*830/17800) =

15.Os 4+离子的八面体配合物具有42g t

八面体42g t 组态应该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按正常计算应该是

)2()1(2+=+=n n S S s μ= .,而实测值远小于理论值。

用精确公式n d <5; λ=ξd /n =ξd /2>0 (n 是单电子数) (1-αλ/10Dq)<1

μeff =μ0*(1-αλ/10Dq)<0 2.449μ=== 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旋轨道偶合对磁性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

1.如何利用活化参数判别反应机理,利用Al3+和Ga3+水合离子的水交换反应为例加以说明。

答:对于气相反应和在溶液中由反应物到形成活化配合物时的溶剂化能的变化可以忽略的反应,大而正的?H?和?S?值(过程中多半伴有键的断裂和质点数的增加),

强烈地示意过渡态只有解离的活化模式,反应机理为D或I

d

机理。小而正的?H?和

负的?S?通常反映缔合的活化模式,反应为A或I

a

机理。

从表4-2中的数值可以看到,对Al3+和Ga3+的水交换反应的?H?分别为·mol-1和kJ·mol-1,这样大的差值示意这两种合场离子的水交换反应经由不同的机理进行。Al3+的?S?=117J·K-1·mol-1,这一大而正的数值强烈地示意反应是通过解离的活化模式进行的。Ga3+的?S?=-92J·K-1·mol-1,则有缔合的活化模式。这些情况也与金属离子的结构相吻合,Ga3+离子的体积较大,形成配位数增加的过渡态较容易。

2.写出[Co(NH

3)

5

NO

3

]2+的酸式水解和碱式水解反应机理,用方程式表示之。

酸式水解:

[Co(NH

3)

5

NO

3

]2+=[Co(NH

3

)

5

]3+ +NO

3

-;

[Co(NH

3)

5

]3++H

2

O=[Co(NH

3

)

5

(H

2

O)]3+

碱式水解:

[Co(NH

3)

5

NO

3

]2++OH[Co(NH

3

)

4

(NH

2

)NO

3

]++H

2

O;

[Co(NH

3)

4

(NH

2

)NO

3

]+→[Co(NH

3

)

4

(NH

2

)]2++ NO

3

-;

[Co(NH

3)

4

(NH

2

)]2++ H

2

O→[Co(NH

3

)5(OH)]2+

3.对于在溶液中Co(Ⅲ)配合物的取代机理,下列事实有何重要意义?(1)酸式水解的速率定律总是为速率=K A[Co(NH3)5X]2+

(2)经常观察到离去的配体X -不是直接被进入的配体Y -取代,而是首先有水进入,然后再被Y -

取代。 (1) 说明反应为解离机理, [Co(NH 3)5X]

2+

[Co(NH 3)5]3+ + X -

(2) 同样说明了反应为解离机理 [Co(NH 3)5]3+ + H 2O 快

3)5H 2O]3+

[Co(NH 3)5H 2O]3+

+ Y

[Co(NH 3)5Y]2+

+ H 2O

4. 对于[Cr(NH 3)5X]2+的水合反应,实验上在50℃时测得其反应速率为:

X - K aq / S -1 NCS - ×10-4 Cl - ×10-4 Br - ×10-4 I - 102×10-4

说明这些反应的机理。

配离子半径增大,配离子与金属之间形成的键长也增大,键能减弱,容易断裂。从题目中可知,水解速率随着配离子的变大而增大,这说明反应是受Cr-X 键强度的影响的,因而这些反应应该具有解离模式。

5. 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水交换反应的活化体积(单位cm 3?mol -1) Co(NH 3)5(H 2O)3+ +(25,35℃) Cr(NH 3)5(H 2O)3+ (25℃) Rh(NH 3)5(H 2O)3+ (35℃)

Zr(NH 3)5(H 2O)3+ (70.5℃)

解释这些反应的机理。

第一个?V?>0,I

d

机理

后三个?V?<0,I

a

机理

6.写出下列平面正方形取代反应的机理:

7.预测下列反应产物(每种反应物为1mol)

8.一个常以外层机理反应的氧化剂与[V(H

2O)

6

]2+的反应比[Cr(H

2

O)

6

]2+要快,为什

么?

V(H

2O)

6

2+ 的取代反应比Cr(H

2

O)

6

2+ 要慢,因此在Cr (H

2

O)

6

2+ 表现为内层机理的反应

中,V(H

2O)

6

2+ 常会经由一个外层机理的反应。同时还可注意到V2+ ( d 3 )是从非键

t 2g轨道跃迁出一个电子,重排能小,外层机理较有利。Cr2+( d 4 )从反键e*g轨道失去电子,重排能较大,若通过桥配体则可以提供一个较低能量转移电子的途径。

9.下列反应按哪种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为什么?

Co(NH

3)

6

3+ + Cr(H

2

O)

6

Cr(NH

3)

5

Cl2+ + *Cr(H

2

O)

6

第一个反应是外层机理,因为没有桥连配体

第二个反应是内层机理,因为Cl-具有孤对电子且能键合两个金属离子,易形成桥

连配体。

10.为什么单电子转移反应比双电子转移反应快?

对于气态原子间的反应单电子和双电子转移反应差别不大,但在溶液中或在配合物分子中,双电子转移反应的重排能使相当大的。因此双电子转移反应经由内层机理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可能涉及单电子转移的两步过程。

第五章

1.解释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金属d电子组态的关系:d6组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常采取六配位八面体结构;d8组态的采取五配位四方锥或三角双锥结构;d10组态的采取四配位四面体结构,并举出一些实例。(提示:根据18电子规则)(P191)

答:过渡金属有机金属化合物满足有效原子序数规则,即金属的全部电子数与所有配体提供的??电子的总和恰好等于金属所在周期中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如果只考虑价层电子,那么金属价电子数加上配体??电子数的总和等于18 的分子是稳定的,即18 电子规则。

这一规则反映了过渡金属原子用它的5 个nd 轨道,一个 (n+1)s 轨道和 3个 (n+1)p 轨道总共 9个价轨道最大程度地成键,在每个价轨道中可容纳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共计18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对于d6组态,其配位数为(18-6)/2 = 6 ,所以多采取六配位八面体结构,如[V(CO)6]-和Cr(CO)6等;

对于d8组态,其配位数为(18-8)/2 = 5 ,所以采取五配位四方锥或三角双锥结构,如Fe(CO)5等;

对于d10组态,其配位数为(18-10)/2= 4 ,所以采取四配位四面体结构,如Ni(CO)4等。

2.解释以下羰基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

[V(CO)6]- Cr(CO)5 [Mn(CO)6]+

cm-l 1860 2000 2090

答:配位化合物离子所带的电荷对?CO有影响,如上边的等电子系列中,负电

荷增加,反馈作用增强,C≡O键削弱,使?CO 下降;反之正电荷阻止电子从金属移向 CO 的空轨道,反馈作用减弱,造成?CO 增加。

4.根据下列红外光谱图判断羰基的类型。

答:CO的不同配位方式可以通过红外光谱鉴定,已知中性分子中M-CO端基的CO伸缩振动频率在1900~2150cm-1范围内,而与正常双键性质相应的“酮式”CO,即?2-桥基CO 的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到1750~1850cm-1范围内,叁桥的?3-CO 具有更低的伸缩振动频率。

(1)观察Fe2(CO)9图可看出:??CO有2082 cm-1(中等),2019 cm-1(强)1829 cm-1 (强),所以可知, Fe2(CO)9中既有M-CO端基配位,也有“酮式”CO(??2-桥基CO)配位,再结合18电子规则和书上表5-4的该配合物为D3h构型,可推测其配位图。

(2)同理,Os3(CO)12的?CO均在2000 cm-1以上,可判断Os3(CO)12的CO均为M-CO端基配位,可推测

5.根据分子轨道能级图(图5-14)比较N2分子以及CO分子与过渡金属成键作用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孤对电子和空轨道,都既可给出电子作为???碱,也可接受电子作为?酸

不同点:观察上图,由于N2分子和CO分子前线轨道的能级差别及不同的电子云分布使它们与过渡金属键合能力和方式上有所差别:

N2的配位能力远低于CO,因N2的给予轨道3?g的电子云分布在核间较集中,而且轨道能级比CO的5??低,所以N2是比CO弱的多的?给予体,又由于接受金属反馈电子的最低空轨道1?g 的能级比CO的 2??能级高。所以,N2 的

?给予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如 CO。

所以与过渡金属的配位键以反馈键为主,一般采取端基配位和侧基配位两种方式与金属键键合。

6.在烯烃的配合物中,烯烃可以绕金属-烯键发生旋转,请你预测在炔烃配合物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为什么?(P221)

答:烯烃绕金属-烯键旋转,配合物中??反馈键不仅由金属d xz和乙烯?* 轨道组成,d yz轨道(或d xz与d yz的组合)也可与乙烯另一个?*轨道组合,那么烯烃旋转即使破坏了在xz平面内的反馈键,还可由yz平面另一个反馈键来补偿。炔烃中也几乎一样,只不过金属的杂化轨道有所改变,炔烃??轨道能量较低,它的??给予和??接受能力都比烯烃强,此外炔烃还多一组垂直的??和?* 轨道,可多生成一组??反馈键,预计它与金属的键比烯烃-金属键强。如果成键只用去一组??轨道(或?* 轨道),炔烃配合物还可以绕金属-炔烯键发生旋转;若两组??轨道都形成反馈??键,再转动时就会破坏键,所以就不能再转动。

7.用类似铁茂的分子轨道图来解释下列茂金属化合物的磁性:

(提示:根据实验磁矩算出金属离子未成对d电子数。确定它们的排布)答:由实验磁矩μ=可计算

(1)V(C5H5)2的单电子数n=3, 共有15个价电子(V2+贡献3个,两个C5H-

5贡献12个)所以电子组态(1a1g)2(1a2u)2(1e1g)4(1e1u)4(1e2g)2(2a1g)1

(2)Cr(C5H5)2的单电子数n=2, 共有16个价电子(Cr2+贡献4个,两个

贡献12个)所以电子组态(1a1g)2(1a2u)2(1e1g)4(1e1u)4(1e2g)3(2a1g)1 C5H-

5

(3)Mn(C5H5)2的单电子数n=5, 共有17个价电子(Mn2+贡献5个,两个

C5H-

贡献12个)所以电子组态

5

(1a1g)2(1a2u)2(1e1g)4(1e1u)4(1e2g)2(2a1g)1(2e1g)2

(4)Fe茂有18个价电子(Fe2+贡献6个,两个C5H-

贡献12个)。它们

5

分别填入9个成键与非键轨道,电子组态

(1a1g)2(1a2u)2(1e1g)4(1e1u)4(1e2g)4(2a1g)2,因此该分子是稳定的,具有抗磁性,与实验事实符合。

(5)Co(C5H5)2的单电子数n=1, 共有19个价电子(Co2+贡献7个,两个

贡献12个)所以电子组态

C5H-

5

(1a1g)2(1a2u)2(1e1g)4(1e1u)4(1e2g)4(2a1g)2(2e1g)1

(6)Ni(C5H5)2的单电子数n=2, 共有20个价电子(Ni2+贡献8个,两个

贡献12个)所以电子组态

C5H-

5

(1a1g)2(1a2u)2(1e1g)4(1e1u)4(1e2g)4(2a1g)2(2e1g)2

9.根据定性的MO能级图(图5-41)说明倾斜夹心型金属茂(?5-C5H5)2Re 具有Lewis碱性,它可以加合一个质子产生以下配离子:

提供6个电子,共计答:(?5-C5H5)2Re中Re为Ⅱ价, d5构型,每个C5H-

5

17个电子。5个d电子中,有2个在成键轨道,3个在非键轨道,处于不稳定状态,与H+结合后,非键轨道数减少,分子总能量降低,所以(?5-C5H5)2Re 易于提供电子与H+合形成[?5-C5H5)2ReH]+,呈现Lewis碱性。

15.将下列铁茂的分子轨道能级图(根据Hatree-Fock从头计算方法得

到)与定性的能级图(图5-34)作比较。

答:它们的区别有

(1)对于Cp来说,在定性的能级图中只考虑了配体Cp的π电子作用,而HF算法在a1g和e2g两个π轨道之间加入了e2g,e2u的两个σ轨道。e1g和e1u的能级次序变换位置。

(2)对于Fe来说, HF算法忽略了4S轨道的σ轨道成键作用,且a1g和e2g能级次序变换位置

(3)两者组成的分子轨道,定性的能级图中电子的排顺序为

(1a1g)2(1a2u)2(1e1g)4(1e1u)4(1e2g)4(2a1g)2(2e1g)(e2u)(2e2g)(2a2u)(2e1u)(3a1g)HF算法的电子的排列顺序为

(a1g)2(a1g)2 (e2g)4(a2u)2 (e2u)4 (e2g)4 (1e1g)(1e1u)(e2g)(e1g)(e2u) 可以看出HF算法中, e2g和e2u的能级显着降低代替了定性的能级图e1g 和e1u轨道填充电子。

2.将下列分子或离子按结构分类:

B

5CH

6

-;C

2

B

3

H

7

;B

10

H

11

P;NB

8

H

13、

等电子体方法:

(P251)

Wade规则

B

5CH

6

-同B

6

H

6

2- (B

n

H

n

2-),闭式

C

2B

3

H

7

同B

5

H

9

(B

n

H

n+4

),巢式

B

10H

11

P 同B

11

H

11

2- (B

n

H

n

2-),闭

NB

8H

13

同B

9

H

15

(B

n

H

n+6

),蛛网式

4.在下列反应中,需加何种试剂?

P254(a)n-BuLi PhPCl

2

(b)NH

3

9.计算下列簇的骨架电子数:

[Co

6(CO)

6

(μ3-CO)8]4-;CB5H9;[Re3Cl12]3-;Ta6Cl122+

P293Wade假定金属羰基簇与硼烷、碳硼烷电

子结构具有相似性, 即不管在三角形多面体

顶点上是过渡金属原子还是BH或CH单位,它

们都需要相同数目的骨架轨道。在金属羰基簇中每个金属有9个价电子轨道, 它们对于多面体骨架类似于BH单位也提供3个原子轨道 (图6-74), 其余6个轨道用于配体成键和容纳非键电子, 假定这6个轨道是图6-74 Fe(CO)3单位和BH单位的杂化轨道

全充满的, 共容纳12个电子。对于有n

1个金属原子的簇, 其总价电子数 (n

3

) 等

于配体电子和非键电子总数加上骨架电子数:

n 3= 12n 1 + 2n 1 + x = 14n 1 + x

(6-5)

配体和非键电子 骨架电子

(6-5式) 认为是过渡金属簇的Wade 规则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x 是结构因子, x = 0时多面体为加冠闭合式; x = 2时为闭式; x = 4为巢式; x = 6为蛛网式。 应用 (6-5) 式可以根据簇的顶点数 (n 1) 以及结构类型 (x) 计算价电子数n 3, 也可以由价电子数 (从分子式计算) 和顶点数计算x, 从而预测簇的结构类型。

12.用18电子规则推断下列簇合物的结构:

CoNi

2

(η5-C5H5)3(CO)2;Co4(η5-C5H5)4H4

P292若羰基簇的通式为 M

n (CO)

m

, 每个金属的价电子数等于V,CO提供2个电子,

则该羰基簇总的价电子数等于Vn+2m,假定在 M

n (CO)

m

中没有M-M键,每个M上

的价电子数为18,那么M

n

簇中价电子总数等于18n, 18n-(Vn+2m) 就是M-M二

中心键所需要的电子数,所以

M-M键的数目=1/2 [18n-(Vn+2m)]

(6-4)

(6-4式)可作为18电子规则在多核羰基簇中应用的公式。

但该规则只限于讨论骨架结构, 不能预言羰基的配位方式。

CoNi

2

(η5-C5H5)3(CO)2:

M-M键数目=×[18×3-(9+10×2+5×3+2×2)]=3 因此具有平面三

角形的结构

Co

4

(η5-C5H5)4H4

M-M键数目=×[18×4-(9×4+5×4+4)]=6 因此具有四面体骨架的结

13.以下簇中哪些具有M-M双键?为什么?

Fe

3(CO)

12

;H

2

Os

3

(CO)

10

;H

4

Re

4

(CO)

12

;Re

4

(CO)

16

2-;

P292同上

第七章作业答案

2.计算半径r 的球的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可以容纳在 (a) 四面体间隙 (b) 八面体间隙中的原子半径的临界数值。

答:设空隙中可容纳的最大原子半径为a ,则

,面对交线为2r ,则a +r /2所以a /2 -1)r = =a +r r =-r =

4. 在下列晶体中预计主要存在何种缺陷? (1) NaCl 中掺入MnCl 2。

(2) ZrO 2 中掺入Y 2O 3。 (3) CaF 2中掺入YF 3。

(4) WO 3在还原性气氛中加热以后

答:(1),(2),(3)为杂质缺陷;(4)为色心

6.讨论下列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结构的关系:

?-Al 2O 3,?-AgI ,RbAg 4I 5,CaO 稳定的ZrO 2

答:(1)?-Al 2O 3

含Na +的β-Al 2O 3中一价正离子高的导电性与它们不寻常的晶体结构有关。这类离子导体具有尖晶石基块构成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有一些Al -O -Al 桥连结。β-Al 2O 3的尖晶石基块中只含有Al 3+,它们占据了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在氧离子的密堆积层中,每第5层就有3/4的氧的位置是空的,Na +离子就分布在这些缺氧的层中。由于层中有空位,且Na +的离子半径比O 2-小,因此Na +在层中容易流动。当温度升高,Na +在平面内成为无序,电导升高。

(2) -AgI

α-AgI属立方晶系,其中碘离子按体心立方排列,银离子分布在各种不同的间隙位置,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以及三角形位置的中心。四面体间隙通过公用面连结在一起,三角形位置在AgI4四面体的面心。由于在α-AgI中间隙的数目很多,且不是所有的间隙都被Ag+填充,因此Ag+容易在所有可能的间隙位置之间迁移而成为无序的状态。此外α-AgI 高的导电性还与Ag-I键的共价性有关,Ag+可极化(4d电子屏蔽弱)而I-易变形,因此容易生成具有低配位数的共价键。在导电时当Ag+从一个四面体间隙通过三角形位置进入另一个四面体间隙时,中间位置形成的共价键有助于结构的稳定和减少导电的激活能。

(3)RbAg4I5

RbAg4I5的晶体结构不同于α-AgI,但也具有Ag+在一个共面四面体位置的无序排列,还有许多空的Ag+位置可以利用。Rb原子固定在I-离子畸变的八面体环境的骨架上。

(4)CaO稳定的ZrO2

ZrO

在高温下具有萤石结构,Zr4+离子呈面心立方排列,氧离子占有四面体间2

隙,当掺杂了CaO后部分Zr4+被Ca2+取代,造成了氧离子的空位以保持电中性。在高温或电场作用下,与空位相邻的氧离子会迁移来填充它,这种连续的迁移形成氧离子电导,从而增加了ZrO

的离子电导率。

2

11.根据三棱柱构型配位场的能级裂分情况,解释为什么NbS2是金属型导体,而MoS2是半导体。答:MS2化合物这种特殊的层状结构使其随外层d 电子数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导电行为。二硫化物(金属处在八面体空穴)较低的能带主要由硫族元素的s和p轨道组成;较高的能带主要来自金属d轨道的贡献;能量更高的则是金属和硫族元素的能带。八面体空穴中金属原子的d轨道也分裂为一组低能轨道t2g和一组高能e g轨道。这些原子轨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t2g带和一个e g带。宽的t2g带可容纳多达来自每个金属原子的6个电子,因此TaS2(每个金属上一个d电子)的t2g 带只能部分充满从而显示金属性导电。而ZrS2由于没有d电子因而显示出半导体特征。

新解:Nb和V是同族,价电子数是5,形成NbS2后失去4个电子只剩一个4d

电子(课上错误地说成是一个s电子了),在三棱柱构型配位场(D3h对称性)中最低能级的d轨道是简并的(x2-y2)和(xy),在MS2化合物的能带中,硫属s和p能带处于等能级和金属d能带相邻,能带因配体场导致分裂,所以产生(x2-y2)与(xy)在一起的能带,和其他d轨道形成的能带间有能隙,所以Nb (+4价)离子上的一个d电子在(x2-y2)与(xy)产生的能带而且能带未满,

因此显示为金属导体性质。但对于MoS2来说,+4价Mo离子有两个d电子,填到这个能带也是未满的,应该是金属导体,而实验结果显示其实际上是半导体。

第四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静态场的解 练习题 1、设点电荷q 位于金属直角劈上方,其坐标如右图所示,求 (1) 画出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 (2) 直角劈内任意一点),,(z y x 处的电位表达式 (3) 解:(1)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任一点),,(z y x 处的电位为 ??? ? ??-+-= 4321011114r r r r q πεφ 其中, ()()()()()()()()2 22422 232 2222 22121212121z y x r z y x r z y x r z y x r +-++= ++++=+++-=+-+-= 2、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延长线上,距球心均为 d 。证明镜像电荷构成一位于球心的电偶极子,且偶极矩大小为232d Q a 。 证明: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知,+Q 和-Q 的镜像电荷Q Q ''',分别位于球内+Q 和- Q 连线上大小分别为Q D a μ,且分别距球心为D a 2(分别位于球心两侧)。可见Q Q ''',构 成电偶极子,由电偶极距的定义式得偶极距的大小为: 图1 图2 q - q +q -

2 322D Q a D a Q D a ql p =?==。结论得证。 3、已知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球外一个点电荷q 位于距球心O 为d 处。利用镜像法求球外空间任意点的电位分布。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q '必定位于球内,且在q 与球心0连线上,位置在距离球心设为f 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由边界条件(?球)=0可取球面上两个特殊点B A ,讨论。B A ,是q 与球心0连线所对应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交点。由图示及点电荷的电位公式得: 0)(4)(4)(00=+' ++= f a q a d q A πεπε?, 0) (4)(4)(00=-' +-= f a q a d q B πεπε?。 解此方程组得:d a f q d a q 2 ,=-='。 所以任意场点),(y x 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 '+ = 0044πεπε?。 其中r r ',分别是点电荷q 和q ' 到场点P 的距离。 值分别为21 2221 22])[(,])[(y f x r y d x r +-='+-=。 4、半径为a 的不接地导体球附近距球心O 为d (?d a )处有一点电荷q ,用镜像法计算 球外任一点的电位。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除了有q '(即导体球接地时对应的结果, q d a q -=',其位置为d a f 2=),还在球心处有另外一个镜像电荷q '',以保证导体球面电 势不为零的边界条件成立,且可知q q '-=''。 所以任意场点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r q ' '''+ ' '+ = 000444πεπεπε?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一、教学要点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

第三章习题答案 2概述弱场和强场方法的处理步骤并比较其结果。 弱场方法: 一、电子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电子组态的原子或离子通过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之间,自旋角动量之间以及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偶合作用,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状态或谱项,利用微扰理论计算谱项分裂后的能量得到分裂的能级。 二、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受到配体电场的影响,电子状态发生改变,导致自由金属离子的谱项2S+1L也相应地改变,主要表现为自由金属离子谱项分裂产生配离子谱项,即光谱项。最后的光谱项通过群论得出。其中配体场球对称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能量升高,配体场对称性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分裂。 强场方法: 一、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配体场的作用下产生分裂形成电子组态,并按能量高低进行排列。 二、电子相互作用 在每一电子组态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谱项(即配体场状态),每一电子组态所产生的谱项可以通过群论的知识得到。 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 A.得到谱项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B.得到的谱项能量都是B, C和Dq的函数,决定了谱项能量标度上的相对位

置 C. 两种方法的谱项能量有别,是方法上近似结果造成的 3. Co(NH 3)+36和Fe(H 2O)+ 36离子是高自旋组态还是低自旋组态?利用表3-7, 表3-8和表3-9的数据加以验证。 Co(NH 3)+36:=f 氨×g 钴=1.25×18.2=22.75 kK =22750 cm -1 P =23625 cm -1 理论上分裂能小,所以分裂,高自旋(实验上应该是低自旋)。又因为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 15%到30%,综合考虑后Co(NH 3)+ 36是低自旋。 Fe(H 2O)+ 36 :=f 水×g 铁=1×14=14 kK =14000 cm -1 P =29875 cm -1 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15%到30% 综合考虑后,成对能大,所以不成对,高自旋。 4.在下列离子中哪些会发生结构的畸变?(ML 6为O h ,ML 4为T d 或D 4h ) Cr(H 2O)+ 36;3d 3,高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Ti(H 2O)+36 ,3d 1 ,八面体场,三重简并,畸变; Fe(CN)-46,3d 6,低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CoCl -24:3d 7,配位轨道sp 3 杂化,高自旋,T d 对称性,四面体场,无简并, 不畸变; Pt(CN)-24 dsp 2,5d 8,低自旋,四面体场,D 4h 对称性,无简并,不畸变; ZnCl -24 :3d 10,sp 3杂化,无简并,不畸变; Cu(en)+23对称性位阻,形成螯合物,有二重简并,但不畸变;

数据库应用基础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1.选择题 (1)设A、B两个数据表的记录数分别为3和4,对两个表执行交叉联接查询,查询结果中最多可获得(C )条记录。 A.3 B. 4 C. 12 D. 81 (2)如果查询的SELECT子句为SELECT A, B, C * D,则不能使用的GROUP B子句是( A )。 A.GROUP BY A B.GROUP BY A,B C.GROUP BY A,B,C*D D.GROUP BY A,B,C,D (3)关于查询语句中ORDER BY子句使用正确的是( C )。 A.如果未指定排序字段,则默认按递增排序 B.数据表的字段都可用于排序 C.如果在SELECT子句中使用了DISTINCT关键字,则排序字段必须出现在查询结果中 D.联合查询不允许使用ORDER BY子句 (4)在查询设计器中,不能与其他窗格保持同步的是(D )。 A.关系图窗格 B. 网格窗格 C.SQL窗格 D. 结果窗格 (5)下列函数中,返回值数据类型为int的是(B)。 A.LEFT B. LEN C.LTRIM D. SUNSTRING 2.填空题 (1) 在启动查询分析器时,在登录对话框中可使用(Local)作为本地服务器名称。 (2) 查询分析器窗口主要由对象浏览器和(查询)窗口组成。 (3) 从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查询分析器后,默认数据库为(master)。 (4) 以表格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导出)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csv);以文本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报表)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rpt)。 (5) 可使用(PRINT)或(SELECT)语句来显示函数结果。 (6) 在查询语句中,应在(SELECT)子句中指定输出字段。 (7) 如果要使用SELECT语句返回指定条数的记录,则应使用(TOP)关键字来限定输出字段。 (8) 联合查询指使用(UNION)运算将多个(查询结果)合并到一起。 (9) 当一个子SELECT的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即在一个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出现另一个SELECT语句,这种查询称为(嵌套)查询。 (10) 连接查询可分为3种类型:(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 3.问答题 (1) 在SELECT语句中,根据列的数据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子句是什么?能消除重复行的关键字是什么? (2) 写出与表达式“仓库号NOT IN('wh1','wh2')”功能相同的表达式。用BETWEEN、AND形式改写条件子句WHERE mark> 550 AND mark<650。 (3) 在一个包含集合函数的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有哪些用途?

大学物理学 (第3版.修订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册 第十四章习题14 答案

习题14 14.1 选择题 (1)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D) 光强也不变. [答案:B] (2)波长λ=500 nm (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m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2m. (B)1m. (C)0.5m. (D)0.2m. (E)0.1m [答案:B] (3)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d、缝宽为a、总缝数为N的光栅上.取k=0,±1,±2....,则决定出现主极大的衍射角θ 的公式可写成[ ] (A) N a sinθ=kλ.(B) a sinθ=kλ. (C) N d sinθ=kλ.(D) d sinθ=kλ. [答案:D] (4)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次k [ ] (A)变小。(B)变大。 (C)不变。(D)的改变无法确定。 [答案:B] (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 ] (A) a=0.5b(B) a=b (C) a=2b(D)a=3b [答案:B] 14.2 填空题 (1)将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投射于一狭缝上,若对应于衍射图样的第一级暗纹位置的衍射角的绝对值为θ,则缝的宽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 λθ] [答案:/sin (2)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λ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 [答案:4] (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当缝宽变窄,则衍射条纹变;当入射波长变长时,则衍射条纹变。(填疏或密) [答案:变疏,变疏]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

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 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汇编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从屏幕上输入小写字母,转化为大写字母输出 (解法1) DATA SEGMENT MESSAGE DB "ENTER A STRING:",0AH,0DH,'$' MAXLENGTH DB 50,?,50 DUP(?) ;每次最多可以输入49个字符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LEA DX,MESSAGE ;输出ENTER A STRING MOV AH,09H INT 21H LEA DX,MAXLENGTH ;输入字符串 MOV AH,0AH ;键盘输入到缓冲区,DS:DX=缓冲区首址 INT 21H ;(DS:DX)=缓冲区最大字符数,(DS:DX+1)=实际输入的字符数 MOV AH,02H ;输出回车换行 MOV DL,0AH INT 21H MOV AH,02H MOV DL,0DH INT 21H

MOV CL,MAXLENGTH+1;把字符的实际长度放入寄存器CL MOV CH,0 MOV BH,02H LEA SI,MAXLENGTH+2;取字符串的基地址放入SI XUN: MOV AL,[SI] CMP AL,'Z' JBE S1 ;小于等于'Z'转移 JMP S3 S1:CMP AL,'A' JAE DA ;大于等于'A'转移 JMP OUTPUT DA:ADD AL,20H JMP OUTPUT S3:CMP AL,'z' ;小于等于小Z转移 JBE S4 S4:CMP AL,'a' ;大于等于小a转移 JAE XIAO JMP OUTPUT XIAO: SUB AL,32 JMP OUTPUT OUTPUT: MOV DL,AL MOV AH,02H ;显示输出 INT 21H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最新第十四章习题答案final

1、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答:具有高能量的入射电子束与固体样品表面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发生作用,产生下图所示的物理信号: ①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核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弹性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非弹性背散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而造成的,不仅能量变化,方向也发生变化。背散射电子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的深度范围。由于背散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散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定性地进行成分分析。②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0-500 ?的区域,能量为0-50 eV。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由于它发自试样表面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较多次散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0-100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明显,它主要决定于表面形貌。 ③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厚度,没有透射电子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此即为吸收电子。入射电子束射入一含有多元素的样品时,由于二次电子产额不受原子序数影响,则产生背散射电子较多的部位其吸收电子的数量就较少。因此,吸收电流像可以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同样也可以用来进行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 如果样品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那么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入射电子能够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一般用它对薄样品进行成像和衍射分析。样品下方检测到的透射电子信号中,除了有能量与入射电子相当的弹性散射电子外,还有各种不同能量损失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其中有些待征能量损失ΔE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和分析区域的成分有关,因此,可以用特征能量损失电子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⑤特性X射线 特征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以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直接释放的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发射的X射线波长具有特征值,波长和原子序数之间服从莫塞莱定律。因此,原子序数和特征能量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可以进行成分分析。如果用X射线探测器测到了样品微区中存在某一特征波长,就可以判定该微区中存在的相应元素。 ⑥俄歇电子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测验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判断题 3.杂化轨道中含p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4.根据VSEPR理论,在SiF6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0个。× 5.根据VSEPR理论,氧族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6。× 6.在SO3-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2个。× 7.SnCl2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8.ICl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 9.NH3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0.H2O和XeF2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1.SO32-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2.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Al3+ > Mg2+ > Na+ √ 13.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Pb2+ > Fe2+ > Mg2+√ 14.Ag+的极化作用大于K+的极化作用,因此Ag+的极化率小于K+的极化率。× 15.H+的极化能力很强。√ 16.极化作用愈强,激发态和基态能量差愈小,化合物的颜色就愈深。√ 17.温度升高,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增强。√ 18.半径相近、电子层构型相同时,阳离子正电荷越大,极化作用越强。√ 19.其它条件相同或相近时,阴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20.无机阴离子团的变形性通常较大。× 二、选择题 3、与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有关的电负性标度是(B): (A)鲍林标度(B)密立根标度(C)阿莱-罗周标度(D)埃伦标度 4、下列基团中,电负性值最大的是(A): (A)CF3- (B)CCl3- (C)CBr3- (D)CI3- 5、在以下化合物中,碳原子电负性最大的是(C): (A)CH4 (B)C2H4 (C)C2H2 (D)电负性相同 7、Xe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8、根据VSEPR理论,多重键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叁重键 (B) 双重键 (C) 单重键 9、根据VSEPR理论,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之间相互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LP-LP (B) LP-BP (C) BP-BP 10、Cl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11、Cl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2、NF3的几何构型为(B):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3、Br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微型计算机原理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画图说明下列语句所分配的存储器空间及初始化的数据值。 (1) BYTE_V AR DB ‘BYTE’,12,-12H,3 DUP(0,7, 2 DUP(1,2),7) (2) WORD_V AR DW 5 DUP(0,1,2),7,-5,’BY’,’TE’,256H 答:(1)(2) BYTE_V AR WORD_V AR 2、假设程序中的数据定义如下: P ARTNO DW ? P NAME DB 16 DUP(?) C OUNT D D ?

P LENTH EQU $- PARTNO 问:PLENTH的值为多少?他表示什么意义? 答:PLENTH的值为22,它表示当前已分配单元空间。 3、有符号定义语句如下: B UF DB 1,2,3,’123’ E BU F DB 0 L EQU EBUF-BUF 问:L的值是多少? 答:L的值为6; 4、假设成序中的数据定义如下: LNAME DB 30 DUP(?) A DDRESS D B 30 DUP(?) C ITY DB 15 DUP(?) C ODE_LIST DB 1,7,8,3,2 (1)用一条MOV指令将LNAME的偏移地址存入BX。 (2)用一条指令将CODE_LIST的头两个字节的内容放入SI。 (3)写一条伪指令定义符使CODE_LENGTH的值等于CODE_LIST域的实 际长度。 答:(1) MOV BX,OFFSET LNAME (2) MOV SI,WORD PTR CODE_LIST (3) CODE_LENGTH EQU $- CODE_LIST 5、对于下面的数据定义,试说明三条MOV语句指令的执行结果。 T ABLEA DW 10 DUP(?) T ABLEB DB 10 DUP(?) T ABLEC DB ‘1234’ 答: M OV AX,LENGTH TABLEA ;(AX)=000AH M OV BL,LENGTH TABLEB ;(BL)=0AH M OV CL,LENGTH TABLEC ;(CL)=01H 6、对于下面的数据定义,各条MOV指令单独执行后,有关寄存器的内容是什么? P LDB DB ? T ABLEA DW 20 DUP(?) T ABLEB DB ‘ABCD’;答: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

有机金属配合物习题 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价电子数指出哪些符合EAN规则 (1) V(CO)6 (2) W(CO)6 (3) Ru(CO)4H (4) Ir(CO)(PPh3)2Cl (5) Ni(η5—C5H5)(NO) (6) [Pt(η2—C2H4)Cl3] 解:(1) V(CO)6 V:5;6CO:12;共17。不符合 (2) W(CO)6 W:6;6CO:12;共18。符合 (3) Ru(CO)4H Ru+:7;4CO:8;H:2;共17。不符合 (4) Ir(CO)(PPh3)2Cl Ir+:8;CO:2;2PPh3:4;Cl:2;共16。符合 (5) Ni(η5—C5H5)(NO) Ni:10;C5H5:5;NO:3;共18。符合 (6) PtCl3(η2—C2H4) Pt2+:8;3Cl:6;C2H4:2;共16。符合 2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CO和金属原子的配位方式有几种?各是什么?请画出结构示意图。 解:在金属羰基化合物中CO分子通常有五种配位方式,即端基、边桥基、半桥基、面桥基和侧基配位。 3 为什么羰基化合物中过渡元素可以是零价(如Fe(CO)5)或者是负价(如[Co(CO)4]) 答:羰基配体为π酸配体可接受来自中心金属的d(p)电子,形成反馈π键。σ—π协同成键的结果使化合物能稳定存在。首先,当金属为0价或负价时,有多余的d电子可以反馈出;其次当金属为0价或负价时,价轨道较为扩展,有利于轨道重叠。相反当金属为高价时,或没有多余d电子馈出,或价轨道收缩,不利于重叠。

4 CO是一种很不活泼的化合物,为什么它能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很强的配位键?CO配位时配位原子是C还是O,为什么? 答:因CO是一个π酸配体,σ+π的协同成键方式使得配位键很强。CO是以C作为配位原子的,这是因为O的电负性很大,其孤对电子的能量低之故。 5 V(CO)6容易还原为[V(CO)6],但V2(CO)12还不如V(CO)6稳定,为什么? 答:V(CO)6有5+12=17e,故易得到电子形成满足EAN规则的V(CO)6。V2(CO)12虽然满足EAN规则,但V的配位数为7,与配位数为6的V(CO)6相比,空间过分拥挤,空间位阻作用使其稳定性减小。 6 通常Ni不易氧化为Ni3+,但Ni(C5H5)2中的Ni2+却易氧化。假定其分子轨道类似于二茂铁。 答:Ni(C5H5)2有20个电子,在反键分子轨道中有两个单电子。如果因被氧化而失去一个电子,可以减小反键中的电子,增加键级,从而增加分子的稳定性。 7 写出下面反应的产物 (1) Cr(CO)6 + 丁二烯→ (2) Mo(CO)6 + CH3CN → (3) Co(CO)3(NO) + PPh3→ (4) CpCo(CO)2 + 双烯→ (5) (η5—C5H5)Fe(CO)2Cl + NaC5H5 → 解:(1) Cr(CO)6 + 丁二烯→Cr(CO)4(C4H6) + 2CO (2) Mo(CO)6 + CH3CN →Mo(CO)5(NCCH3) + CO (3) Co(CO)3(NO) + PPh3 →Co(CO)2(NO)(PPh3) + CO (4) CpCo(CO)2 + 双烯→CpCo(双烯) + 2CO (5) (η5—C5H5)Fe(CO)2Cl + NaC5H5 →(η5—C5H5)2Fe + NaCl + 2CO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网络基础知识与Internet应用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或LAN、MAN、WAN 2. C、A、C 3. 127.0.0.1(本机)、255.255.255.255(限制广播)、0.0.0.0(广播) 4. Electronic Commerce, EC 5.B2B、B2C 6. Instrumented:物联化 Interconnected:互联化 Intelligent:智能化 7.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8.接入(网络层)、应用(业务层) 9.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10.不可否任性

三、简答题 1. 计算机网络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各阶段的特点: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联的系统,组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时代,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由于第二阶段出现的计算机网络都各自独立,不相互兼容。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TCP/IP网络使用32位长度的地址以标识一台计算机和同它相连的网络,它的格式为:IP 地址=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标准IP地址是通过它的格式分类的,它有四种格式:A类、B类、C类、D类。 3. 电子商务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息传递与交流;售前及售后服务;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或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 4. 包括banner(网幅广告)、button广告、文字链接广告、弹出式广告(pop up window)及其它形式(如移动logo、网上分类广告等)。其中banner广告是主流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5. 国际电信联盟( ITU)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第4章

第四章 1.如何利用活化参数判别反应机理,利用Al3+和Ga3+水合离子的水交换反应为例加以说明。答:对于气相反应和在溶液中由反应物到形成活化配合物时的溶剂化能的变化可以忽略的反应,大而正的?H≠和?S≠值(过程中多半伴有键的断裂和质点数的增加),强烈地示意过渡态只有解离的活化模式,反应机理为D或I d机理。小而正的?H≠和负的?S≠通常反映缔合的活化模式,反应为A或I a机理。 从表4-2中的数值可以看到,对Al3+和Ga3+的水交换反应的?H≠分别为112.9kJ·mol-1和26.3 kJ·mol-1,这样大的差值示意这两种合场离子的水交换反应经由不同的机理进行。Al3+的?S≠=117J·K-1·mol-1,这一大而正的数值强烈地示意反应是通过解离的活化模式进行的。Ga3+的?S≠=-92J·K-1·mol-1,则有缔合的活化模式。这些情况也与金属离子的结构相吻合,Ga3+离子的体积较大,形成配位数增加的过渡态较容易。 2.写出[Co(NH3)5NO3]2+的酸式水解和碱式水解反应机理,用方程式表示之。 酸式水解: [Co(NH3)5NO3]2+=[Co(NH3)5]3+ +NO3-; [Co(NH3)5]3++H2O=[Co(NH3)5 (H2O)]3+ 碱式水解: [Co(NH3)5NO3]2++OH-[Co3)4(NH2)NO3]++H2O; [Co(NH3)4(NH2)NO3]+→[Co(NH3)4(NH2)]2++ NO3-; [Co(NH3)4(NH2)]2++ H2O→[Co(NH3)5(OH)]2+ 3.对于在溶液中Co(Ⅲ)配合物的取代机理,下列事实有何重要意义? (1)酸式水解的速率定律总是为速率=K A[Co(NH3)5X]2+ (2)经常观察到离去的配体X-不是直接被进入的配体Y-取代,而是首先有水进入,然后再被Y-取代。 (1)说明反应为解离机理, [Co(NH3)5X]2+慢[Co(NH3)5]3++X- (2)同样说明了反应为解离机理 [Co(NH3)5]3++H2O3)5H2O]3+ [Co(NH3)5H2O]3++Y快[Co(NH3)5Y]2++H2O 4.对于[Cr(NH3)5X]2+的水合反应,实验上在50℃时测得其反应速率为: X-K aq / S-1 NCS-0.11×10-4 Cl- 1.75×10-4 Br-12.5×10-4 I-102×10-4 说明这些反应的机理。 配离子半径增大,配离子与金属之间形成的键长也增大,键能减弱,容易断裂。从题目中可知,水解速率随着配离子的变大而增大,这说明反应是受Cr-X键强度的影响的,因而这些反应应该具有解离模式。 5.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水交换反应的活化体积(单位cm3?mol-1) Co(NH3)5(H2O)3++1.2(25,35℃) Cr(NH3)5(H2O)3+-5.8(25℃) Rh(NH3)5(H2O)3+-4.1(35℃)

第五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部分习题答案 1.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对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用大写字母显示出来。 答:程序段如下: BEGIN: MOV AH, 1 ;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CMP AL, …a? ;输入字符<…a?吗? JB STOP CMP AL, …z? ;输入字符>…z?吗? JA STOP SUB AL, 20H ;转换为大写字母,用AND AL, 1101 1111B也可 MOV DL, AL ;显示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MOV AH, 2 INT 21H JMP BEGIN STOP: RET 2.编写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小写字母,然后找出它的前导字符和后续字符,再按顺序显示这三个字符。 答:程序段如下: BEGIN: MOV AH, 1 ;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CMP AL, …a? ;输入字符<…a?吗? JB STOP CMP AL, …z? ;输入字符>…z?吗? JA STOP DEC AL ;得到前导字符 MOV DL, AL ;准备显示三个字符 MOV CX, 3 DISPLAY: MOV AH, 2 ;显示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INC DL LOOP DISPLAY STOP: RET 4.试编写一程序,要求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字符是否完全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ATCH?,若不相同则显示…NO MATCH?。 答:程序如下: DSEG SEGMENT STRING1 DB …I am a student.? STRING2 DB …I am a student!? YES DB …MATCH?,0DH, 0AH, …$? NO DB …NO MATCH?, 0DH, 0AH, …$? DSEG ENDS ;-------------------------------------------------------------------------- CSEG SEGMENT MAIN PROC FAR ASSUME CS: CSEG, DS: DSEG, ES: DSE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