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中女性形象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描绘》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描绘宋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其中宋词以其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而闻名。
在众多的宋词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之一。
宋词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一、美丽妖娆在许多宋词中,可以看到作者们对于女性美丽妖娆形象的描绘。
她们常被描述为容貌明艳动人,身姿曼妙如画。
例如,“纤云弄巧”、“腰肢轻柔”、“眉目如画”等词语经常出现在这类描写中。
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宋代人们对于外貌美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女性柔美身姿和立体式容颜所抱有的赞美之情。
二、温柔贤淑除了外貌上的赞美以外,宋词中也充满了对女性温柔贤淑性格的描绘。
她们常被描述为体贴、善解人意、恬静和谦和等特质。
这样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期望,强调她们具备的温和与善良品质。
三、聪明才智在一些宋词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思想独立的一面。
有些词人通过赞美女性的智慧、才情和见识来表达对她们的敬佩。
这种形象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教育与培养方面的关注,以及一些文化知识和学问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妇女修养方面重要一部分。
四、坚韧自立同时,在一部分宋词中还出现了展现女性坚韧自立精神的形象描绘。
这些女性常被描述为有主见、勇敢坚定、能够独当一面,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迎难而上。
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当时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女性在某些领域上的突破。
综上所述,宋词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绘涵盖了美丽妖娆、温柔贤淑、聪明才智和坚韧自立等多个方面。
这些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呈现与塑造。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地位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地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多姿多彩,展示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不同层面上的生活和地位。
本文将从典型的宋词作品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并探讨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1. 婉约之美 - 李清照李清照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品多以个人情感抒发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家庭和生活的思考。
她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
李清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常常具有婉约之美。
她通过细腻、柔情而有力度的文字描绘出内心深处真实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思考和体验,也反映了当时宋代女子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
在宋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许多限制。
然而,李清照的作品却突破了这些局限,展现了她独立思考、坚持追求内心真实和情感表达的特点。
尽管她经历了家庭变故和社会动荡,但她仍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2. 贤淑之美 - 程嘉树程嘉树是南宋时期的女词人,也是著名司马光之女。
她创作了许多琼楼玉宇、歌颂家庭美好的词作品,如《浣溪沙》、《念奴娇·春情》等。
在程嘉树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贤淑之美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通过描述女性从容、柔美、有修养,并具备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地位的特点,程嘉树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这一形象成为当时社会中值得追求和推崇的范例。
在当时宋代社会中,封建礼教对于女性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女性主要被期待成为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养育下一代的使命。
程嘉树通过创作出这样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封建礼教的遵循,也是对女性角色自身价值的强调。
3. 英勇之美 - 秦观秦观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男性词人,同时也以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而闻名。
他创作了许多极富男欢女爱、抒发深情与浪漫气息的词作品,如《鹊桥仙》、《青玉案·元夕》等。
宋词中的女性意象与形象塑造

宋词中的女性意象与形象塑造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表达而被人们称道。
在宋词中,女性意象和形象塑造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描绘女性的美丽、温柔、坚强等特点,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关注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分析宋词中女性意象与形象塑造。
一、婉约之美婉约是宋词创作最具特色的风格之一,它呈现了女性柔美、含蓄和内敛的气质。
在这种氛围下,女性形象常常被赋予翠花般的温柔和明月般的冷艳。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所描绘出来的是一位宛如玉立花枝的柔情佳人。
二、才情之光在宋代,女子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多有才华的女士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才情脱颖而出。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婉约与聪慧并存的。
王安石之妻王弗,就以她高超的文学才华闻名一时。
她与丈夫王安石共同培养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
三、坚韧之力宋代社会注重男尊女卑,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但宋词中也有一些形象塑造了坚韧、勇敢和自强不息的女子形象。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君怜一日千回顾,妾发初覆额”。
这里描绘了一位面对艰难困苦却依然坚韧不拔的女性。
四、家国情怀在宣扬家族伦理观念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宋代女士将家国情怀融入作品中。
她们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祖国的深情厚意。
例如辛弃疾绝妙世间再无两词“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句子中,“水迢迢”的形象承载了女性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结论宋词中的女性意象与形象塑造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和呈现。
婉约之美、才情之光、坚韧之力以及家国情怀都在其中得到了表达。
这些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不同个性特征,对于理解宋代女性地位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宋词中的女性意象与形象,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诗词成就尤为显著。
在这个时期的宋词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描写女性的美丽、聪明和温柔,表达了对女性美好品质的讴歌,并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对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思考。
1. 女性容貌与美丽宋代词人通过描述女性容貌来展示她们的美丽和吸引力。
他们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女性皮肤白皙如玉,眉目如画,形态窈窕等特征。
他们也把自然界和花草树木与女性相比较,以凸显她们清秀动人之处。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以婉约之笔描绘了一个清纯而美丽的佳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里将妇人与亲密伙伴执剪西窗前的烛光作比,传达出妇人美少年时的纤细容颜。
2. 女性才情与聪慧伴随女性形象的美丽描写,宋词也注重表现女性的才情和聪慧。
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女性在诗中也展示了她们的智慧和文学才能。
例如李清照,她是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以其聪明才智和敏锐洞察力而闻名。
通过她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最为脍炙人口和具有代表性的两句诗。
用简练而质朴的文字描绘出了女子温婉含蓄、深思熟虑之态,在抒发自己真挚感情时控制语言音量,强调内心细腻且谦逊的品格。
3. 女性情感与家庭关系宋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通常与家庭关系紧密相连。
词人们通过描写女性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丈夫子女的深情厚意,展现了她们作为家庭中心角色的责任和关怀。
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描绘了妻子在元宵之夜为自己筹办宴会,并表达了对妻子深厚的感激之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里辛弃疾通过诗句抒发自己对妻子一直以来无私照料和陪伴的感恩之情。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为家庭核心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和付出。
综上所述,宋词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美丽、聪慧和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独特而细腻的描绘。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意义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意义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词的黄金时代。
在宋词中,女性形象被广泛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1. 女性美和仕女文化宋代社会高度重视礼教与审美观念,因此对女性美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描述。
宋词中经常出现婉约、秀丽、柔媚等词语来描绘女子的容貌特征,以及纤纤玉手、踏歌轻舞等动作形态来塑造她们优雅自如的姿态。
同时,宋代还兴起了仕女画风潮,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仕女文化。
这种文化倾注了人们对于女性魅力和生活情趣的追求,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和地位的认知。
2. 千金小姐与贤淑妇人在宋词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被塑造得鲜活而多样。
千金小姐是其中一类常见形象,她们出身贵族,通常与清丽动人、聪慧伶俐等特质相结合。
这种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富家女性的期待和塑造。
另一类女性形象则是贤淑妇人,她们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婚姻和家庭观念,并被赞扬为勤俭持家、孝顺尊长。
这种形象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良好婚姻关系及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推崇。
3. 文化意义:表达情感与维护社会秩序宋词不仅通过描绘女性形象来展示美学追求,还以此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倾诉。
在冷峻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形象成为歌颂爱情、寄托思乡之情、抒发个人情愫的重要载体。
同时,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品行和行为准则,宋词表达了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关注。
这既是对传统礼教的延续,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塑造道德模范。
4. 女性形象与文学创作女性形象在宋词中不仅是一种表述对象,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男性词人通过描绘女性来呈现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探索美与爱的深层含义。
女性形象为词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同时也成为他们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结论宋词中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和品行的追求,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描绘女性形象,宋词既传递了爱情之美,又强化了家庭伦理观念,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女子之美宋词的女性形象

女子之美宋词的女性形象女子之美——宋词的女性形象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它以细腻、含蓄的文字表现手法,描绘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宋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对女子之美的描绘,使得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具备了独特而动人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宋词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探讨宋代女子之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
一、温柔婉约的仕女形象宋词中最为人熟知的女性形象就是温柔婉约的仕女。
她们外表秀美,内敛温柔。
例如,《东篱乐府》中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院落溶溶月”,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婉约而温馨的仕女画面。
她们纤手如葱,眉目如画,体态娇柔,散发出一种恬静的美感。
细腻含蓄的描写,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并在心灵深处激发出对美的无限遐想。
二、坚韧勇敢的女将形象除了温柔婉约的仕女形象之外,宋词中也有一些塑造了坚韧勇敢的女将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外貌英勇威武,更重要的是她们内心的坚毅与智慧。
例如,南宋女将杨门孤女杨修枳,她勇猛善战,以一己之力守卫了丈夫的家族,并在丈夫遇难后,继续与敌方抗争。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在历史与现实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贤淑持家的女性形象宋代儒家思想十分盛行,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有着明确的要求。
因此,宋词中也塑造了一批贤淑持家的女性形象。
她们是充满智慧、聪慧贤良、善于经营家庭的女性。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李时中》中的女主角,她能够从细微之处体会到夫妻之间的爱情与默契,她温顺贤惠,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儒家文化中对女性贤淑持家的价值观,同时也传达了对家庭温馨和谐的向往。
四、才情出众的女士形象宋代对女性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宋词中也塑造了一批才情出众的女士形象。
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有卓越的才智和学识。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女主角,她在文章中通过一番细腻而独特的描写,展现了她深厚的诗词修养和独到的见解。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百花齐放的文学风景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百花齐放的文学风景一、介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出现较为丰富多样的时期之一。
在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她们丰富多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理解和对妇女地位变化的反映。
二、婉约佳人:清新淡雅婉约派是宋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代表作家多以描写女性形象闻名于世。
这些作品通常以柔美、清新、淡雅为特点,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含蓄而乖巧性格的追求。
赵崇祚《鹧鸪天•木兰花》描述了杨贵妃悬浮在空中舞蹈的场景,通过舞姿动态揭示出杨贵妃那无与伦比的美貌与柔情。
三、刚柔并济:豪放不羁除了婉约派的女性形象,宋词中还出现了许多豪放不羁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往往勇敢、自由、独立,她们逆境而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述了一个女子在元宵节夜晚去听琴曲的情景,展示了她对自由与激情的追求。
四、才情出众:秀色可餐在宋词中,也有一些刻画女性才情出众的形象。
这些女性通常不仅美貌动人,而且才华横溢,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爱情和生活深入细致的描绘。
她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华和坚韧使她在当时独树一帜。
五、凤凰涅槃:重塑新颜不可忽视的是,在宋代文学中还存在着以贞石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她们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考验,化身为凤凰涅槃般的重塑新颜。
杨万里的《丽人行》描述了一个妇女被迫忍受着丈夫去世后的寂寞和苦难,但她勇敢地面对困境,并最终化解了心中的痛苦。
六、结语宋词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婉约佳人到刚柔并济,从才情出众到凤凰涅槃,这些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变化所做出的反映。
宋代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风俗、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宋词中女性形象的简要介绍。
无论在美貌还是才情上,宋词中都展现了各式各样、百花齐放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宋词作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学形式,也成为了研究宋代社会风貌与女性地位的重要文献之一。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社会等方面的现实处境与压力。
本文将从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的角度出发,探讨宋代女性在文学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女性的家庭角色贤淑的贤妻良母形象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女性在家庭中被视为贤淑的贤妻良母。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普遍被描绘为温柔、贤淑、勤奋的好妻子与母亲。
比如辛弃疾的《鹧鸪天·秋瑟怨》中写道:“将军百战身名裂,归来只有旧香衾。
千行书剑空悬韶,征尘暗贴黄绢。
”这首词中的女性形象是忍受着丈夫征战千里的辛苦,守望着家中夫妻的香衾。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内的角色与地位。
轻贱的妓女形象然而,尽管妻子的形象被描绘为贤淑,但宋词中也存在着一些轻贱的妓女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多半是描写具有苦命的妓女,她们因各种原因被迫卖身为妓,面对世俗的压力与困苦。
在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写道:“船迟日暮渡寒洲,洲头猿鸟共长愁。
楚山遥指江南渡,舟人弄笛夜天流。
”在这首词中,妓女成为了游子在江南路上寻求伴侣与安慰的对象。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中存在的青楼文化,以及一些妇女被逼为妓的悲惨现实。
女性的婚姻境况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宋代社会对于女性婚姻的观念多以门当户对为标准。
因此,许多宋词中描绘了女性在选亲与婚姻中的追求与困惑。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这首词中的女性追求真爱,却受制于婚姻的束缚。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与追求自由选择的愿望。
女性的早婚现象尽管婚姻观念仍然以门当户对为准,但宋代也出现了女性早婚的现象。
因为社会的保守性,女性的婚姻年龄往往比男性的要提前。
这种现象在宋词中也有所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宋词中女性形象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男性词人笔下的形象,一种是女性词人笔下的形象。
那么先说说男性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
最典型的,莫过于怀着闺怨的思妇形象了。
宋词中的女性多是丈夫远离家乡,独自守在闺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于丈夫的思念自是难以自已。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首词写商妇思念丈夫柔肠寸断的情景,写她由倚望到断肠的心情变化,反映了商妇的闺中愁苦。
再如晏几道的《生查子》:“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秦观《画堂春》:“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这样的女性形象往往是性情温婉的,词人写作时带着怜惜的心情。
其次,是男性欣赏对象的形象。
如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女冠子》:“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这两首词中的女性形象完全由一些代表女性容貌的性别符号组成,而缺乏对女性的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
在这样的词里,女性的社会性被淡化了,词人只突出了她们的性别特征,在这里女性只是被看的对象,被物化,只是男性心中不真实的美女。
然后是市井女性。
市井中的小女子,没有受到过多的礼教束缚,她们有的泼辣,有的温婉,她们敢于追求婚姻幸福,敢爱敢恨敢妒,性格外露有时不免轻狂浅薄。
比如唐代的一首小词《菩萨蛮》:“牡丹滴露真珠颗,佳人折向筵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只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捋花打人。
”词中的女性既有小女儿的娇媚之态,又有恼羞之怒的暴戾之形。
在今天我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在封建礼教时期,这样的女儿形态实在难为人所接受。
那时对女性的要求普遍是温柔贤淑,走路亦步亦趋,说话半面含羞,清代的评论家李渔曾对这首词评价说“温柔二字安在!”
再次是词人们的红粉知己形象。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这样的婚姻里,志同道合者难以产生,往往没有爱情,于是产生了词人们对歌姬或家妓的青睐。
词人们对歌姬的感情,往往夹杂着自身的不如意。
在人才容易被埋没的年代,失意的词人们在歌姬那里得到对自身的认同,受到赏识,寻求到安慰,受到认同与景仰。
而唐宋的官妓中很大一部分是职业艺人,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自身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歌唱理解诗词。
在词人的影响下,她们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文人又成了歌姬的教师。
这样的配合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欣赏,彼此沟通。
文坛上也有不少落难文人与红粉知己饱经患难风雨同舟的佳话。
例如宋代王定国被贬岭南,家妓柔奴毅然同往,苏东坡问她“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东坡听了极受感动,写了一首《定风波》送给她。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是自寄身世的弃妇形象。
弃妇与失意词人有着共同点。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在被人赏爱中实现人生价值,士大夫在为理解奖拔自己的人的重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由女子寻求悦己者不得而兴起士大夫知己难得之感慨,士大夫在深重的哀叹中认识到自身的全软弱与屈辱及命运的不自主。
一个美丽女子得不到赏识与一个男子得不到重用的心理是可以互通的。
如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再来谈谈女词人词中的女性形象。
首先是追求情爱的闺阁女子。
封建时代的女子常年守在闺中,她们从幻想中的爱情或得不到的爱情中寻求自我,爱情即是她们的全部追求,突破了或是没有突破封建枷锁的。
如朱淑真的《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词中表现了一个在爱情中如痴如醉的女子形象,对爱的表达浓重强烈。
其次是丈夫气的女性。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
虽为女子,李清照的词却写得雅致,充满士大夫文人气息。
“年年雪里,长插梅花醉。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生活举止,与士大夫文人接近。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不论是男人女人,这样的生活举止都很平常,然而在那时,女子的生活最是围绕着柴米油盐与女红。
虽然清照词中许多对于丈夫的思念,但她不只为一个纯情女子,她有着高远的怀抱和卓越的才能。
如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最后是弃妇、思妇。
封建时代的伦理纲常要求妇女遵守三从四德,而男性却可以弃旧迎新,主权掌握在男性手上。
女词人笔下的弃妇与思妇与男性词人笔下的不同,她们大多带有切身之痛,是对女性自身弱点及文化环境的压抑所造成的悲剧的自我宣泄。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孤灯梦不成。
”词中的女性都是孤独哀愁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词中的女性几乎都是处在卑微的地位,词中描绘的大多数是令人同情的妇女形象。
以上即是对词中女性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