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1】首先,他们形成的时代不同。

唐宋元三个朝代不同,自不消说;其次,他们的格式不同,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

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

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元曲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一些。

诗与词的区别【2】==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

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

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

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

【导语】“近”这个字指的是唐,“古”对应的是唐以前。

因为近体诗的成熟,唐朝涌现出了⼀⼤批的诗⼈,如:李⽩、杜甫、王维、⽩居易等。

下⾯就给⼤家介绍下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欢迎阅读! 近体诗⼤概形成于隋朝,成型于唐初,⼜叫格律诗。

将球对仗,合辙押韵,有严格的诗韵。

对字数、平仄、句式都有⾮常严格的限制。

但是⾃从唐朝成型以后完全成为准绳,以前的乐府诗,古风诗都边缘化。

近体诗需要有极⾼的⽔平,更加⽂⼈化,所以只要你是唐朝的⼈,不写两⾸诗那就不好意思说你是唐朝的。

不论是⼈⾯桃花相映红还是⼀⽚孤城万仞⼭! 宋朝的诗则是吹⾯不寒杨柳风,满园春⾊关不住。

但是因为宋词的原因,诗被弱化,退居⼆线。

近体诗的出现使得诗歌这个词完全分离诗⾬歌⽆关了,也代表职业化。

古体诗是有了近体诗之后对应的叫法,有五⾔六⾔七⾔四⾔以及杂⾔等等,还有乐府诗。

甚⾄还参杂了六朝时期的骈⽂如李⽩的《梦游天姆吟留别》,他的特点就是不拘平仄,不管对仗,完全平民化的诗。

古体诗的韵则⽐较宽。

词,本来是乐府词,起源于南朝梁,起初是谱曲唱的,但是⼀开始格律要求就⽐诗的更加严格,虽然韵更加的宽阔,但是平仄⼀个都不能错。

在宋朝出现了⼀⼤批的词⼈,苏轼、⾟弃疾、李清照、李煜等。

但是也是因为职业⽂⼈的介⼊,最终词不搭调。

也步了诗的后尘。

词在唐朝开始成型,全盛于宋朝,故称宋词。

宋朝的⼈要么唱⼀唱春花秋⽉何时了?可惜⼤江东去浪淘尽,或者说说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忧愁。

取⽽代之的是曲,曲这种⽂学形式出现是因为五代时期,⾦元以来关外等地少数民族涌⼊,他们的⾳乐与内地的完全不⼀样,最后词演变成了散曲。

散曲在元朝⼤放光彩。

张养浩、⽩朴、马致远等都留下了不少佳作。

散曲也⼀样,没有逃过⽂⼈的⼿,曲⼜称元曲,⾔外之意就是元朝的曲⼦,由于元朝⽂⼈地位格外底下,所以⽆所事事的⽂⼈只好寄情于⼭⽔之间。

闲暇之余写⼀写古道西风瘦马,读书⼈⼀声长叹!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宋词不同于⼀般宋诗的散⽂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

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

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篇一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一、唐诗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1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

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3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5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

有4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二、宋词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

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

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称诗余。

每首词都有1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中调、长调3类。

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三、元曲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

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

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

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元曲4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4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元曲4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曲的每1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唐诗宋词元曲民歌有什么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民歌有什么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民歌有什么区别?篇一:宋词和元曲的区别宋词和元曲的区别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唐诗和宋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唐诗和宋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声,空阶滴到明。

”⼜如冯延巳的“春⽇宴,绿酒⼀杯歌⼀遍。

再拜陈三愿:⼀愿郎君千岁,⼆愿妾⾝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但这只是⼀个⼤致的区分,因为诗词都是⼀直在发展,尤其是词,从花间五代主要写美⼥和爱情,到后来苏轼的诗化之词,南宋的爱国词等等,词在宋朝,也逐渐具备了⾔志的功能性。

除了⼀开始功能性上的不同,诗与词在内容、风格、美感、特质上也有很⼤区别。

词是要眇宜修,你看宋词早期的柳永、欧阳修、⼤⼩晏、张先、秦观等⼈,就代表了北宋词的基本特质,直到苏轼横扫词萎靡的习⽓。

本质差别诗⽆论⾔志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显意的活动。

我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说出来。

⽽词是⼀种微妙的⽂学形式。

诗的产⽣背景:从现实⽣活中产⽣的。

词的产⽣背景:歌台舞榭,饮宴场所。

最早与情⽆关,与志⽆关,它就是配乐的歌词,先有⾳乐按⾳乐曲调填写的。

功能主体的区别:其实唐诗和宋词最⼤的区别,还是关于⾳乐⽅⾯的。

词是歌词,⽆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是倚声填词,⽤来唱的,也就是说,⾄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词都是为⾳乐服务。

这与唐诗为作者的抒发志向感情为服务有根本性的不同。

好问题!诗和词有联系也有区别。

⾸先都是韵⽂,都属于格律派。

⽐如诗分律绝古风。

词分令引近慢。

都有创作规则。

开始都和⾳乐有关。

⽐如开始时候的唐诗都是可以⼊曲的,不仅仅是乐府类别。

像阳关三叠,清平调,还有杨柳枝,出塞曲等等。

但是渐渐被⽂学化了就不适合演唱了。

古风⼜叫古体诗,像李⽩的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律绝属于近体诗。

就是在平仄和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

当然⾥⾯还涉及到了不合格律的,那个叫拗救。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就那么⼏种,感兴趣的可以问度娘。

⾄于说唐诗呢?因为近体诗是确定于唐的。

所以诗必唐。

⼩提⽰,诗必须平⽔韵。

⾄于词,它的起源和诗有关,它最早叫诗余,但是它是真正和⾳乐伴⽣的。

那就是词牌。

什么是词牌呢?就是我们说得固定的曲谱。

举个例⼦,⼀⾸歌在固定的曲谱⼦下⾯可以填写好⼏段歌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明清是小说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唐诗作者众多:李白、杜甫、“小李杜”(杜牧、李商隐)等。

唐诗的基本形式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共4句,律诗要8句,都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个字或7个字)。

宋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有苏东坡、柳永、李清照等人。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为两段,称双调;有的分成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

宋词句式不像唐诗那样整齐划一,而是长短错落参差。

词牌如《点绛唇》、《曲江月》、《念奴娇》等,有的是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有的是取诗词中的几个字,有的是根据某一历史典故,还有的则是名家自制。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

散曲是诗歌。

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颠峰。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三国演义》罗贯中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战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描写最成功的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
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 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 、分类:① 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 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 句式大体整齐, 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 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 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
古” )、七言诗(简称“七古” )、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 《石壕吏》、《饮酒》为五古, 《琵琶行》为七
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
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因
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 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2、外部形式:①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

②从句法上看,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

二、从声韵上来看。

格律诗的要求:①八句——40、56字;②平仄相间,粘对合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④一韵到底的平声韵(二四六八句必须入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

绝句每首四句, 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 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女子去歌唱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 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 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叫做词牌。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 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早行” 、“咏梅”等。

三、从艺术特征上来看。

李渔《窥词管见》:“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词之腔
调则在雅俗相和之间。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如春华,而诗则秋实也;如夭桃繁杏,而诗则劲松贞柏也。

” 1 、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

比如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春望》)等的诗歌。

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比如李清照(《一剪梅》)和李后主(《虞美人》)等的词。

值得注意的是词并非不可表现刚劲之内容,而是要如刘熙载《艺概》所言“寄劲于婉,寄直于曲” 。

2 、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
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 、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

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

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对诗和词应该有了一些认识。

本人是比倾向于词的。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为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在形式上容易形成一种要眇宜修的
美。

诗里所有五言的句子,一般都是二——三的停顿,七言的都是四——三或二——二——三的停顿,可是词里则不然。

词里五个字的句子有时是二——三的停顿,有时不是二——三的停顿。

如周邦彦的《解连环》:“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 ” “嗟情人断绝”,应是“嗟——情人断
绝” ,一——四的停顿。

另外,词里的七言句,也不都是四——三的停顿,有时也可以是三——四的停顿。

如“纵妙手——能解连环” ,便是三——四的停顿。

词在形式上有许多参差错落,精致曲折的变化,这也是词之所以有要眇宜修之美的形式上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可是“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也有诗里能写的,词里不能写,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

至于“词之言长”,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也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

基于这些方面的原因,相信大家对我更倾向于词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唐诗宋词是我们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不断地去研究与弘扬,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最后用王国维提出的关于“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来结束本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