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教学内容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话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那么,什么是危重患者呢?简单来说,就是病情严重、生命垂危的患者。
他们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地去救治,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1. 风险评估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找出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因素,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那么,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这包括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进行实验室检查。
这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存在的感染等情况。
(4)进行影像学检查。
这包括X光片、CT、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通过对以上各项检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对危重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安全防范措施在了解了危重患者的病情之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那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1)加强病房管理。
病房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避免交叉感染。
还要注意防止患者跌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过多的探视人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探视次数,并限制探视时间。
(3)合理用药。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意识到患者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或事故。
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进行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一、风险评估方法(一)患者情况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情况评估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等方面。
(二)危险因素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术后感染、出血、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三)医疗设备的评估医疗设备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工具,针对不同的疾病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
但是医疗设备也存在故障、误操作等风险,因此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人员评估人员评估主要是对参与危重患者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考评,评估他们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危重患者的治疗工作。
二、安全防范措施方法(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然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评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是危重患者治疗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评,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感,确保其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
(三)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医疗设备是危重患者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治疗效果。
(四)建立治疗记录和病案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治疗记录和病案管理系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纪录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和问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需要精心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法和防范措施,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跟踪机制,以为危重患者的治疗提供优质的服务。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要明白,危重患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他们可是生命的守护者,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让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他们的风险呢?又应该采取哪些安全防范措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情要想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病情。
这就像是我们做事情要先明确目标一样,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
所以,我们要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了解患者的病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1.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危重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危重患者的安全防范措施2.1 加强病房管理病房管理是保障危重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确保病房的卫生、通风、照明等方面都达到标准,避免因为环境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意外。
我们还要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施设备,确保它们都能正常运行。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护理人员是危重患者的守护者,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因此,我们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3 做好患者的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适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三、结语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一、风险评估1.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
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2.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
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
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呼吸机运行情况。
(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5)血气分析情况。
(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3.心血管系统评估(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
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
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
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4.排泄系统评估(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2)液体平衡、特殊指标等情况。
(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5.实验室检查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护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护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一、及时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评估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理方面、各种管道、皮肤、跌倒、压疮等风险评估。
三、责任护士负责对危重患者项目评估,密切观察和记录,落实交接班制度。
四、患者病情加重时,护士长和/或高级责任护士共同参与评估,并落实护理措施。
五、给药、操作、护理时做好查对并正确落实识别患者身份制度。
六、履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落实危重患者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与安全防范措施一、病情(一)风险评估项目根据评估内容及时评估(二)防范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整理床单位;协助非禁食患者进食/水;根据病人需求进行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床上使用便器、更衣、洗头、擦澡等;动态评估并实施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床上移动、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
6.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心理应激(一)风险评估内容:恐惧、愤怒、焦躁、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防范措施1.帮助病人适应住院环境,介绍病情及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
2.同情、关心病人,多倾听患者主诉与感受,给予个体化的心理疏导。
3.休养环境安静、舒适。
4.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充分享受亲情。
5.必要时根据医嘱实施药物辅助治疗。
三、并发症(一)风险评估内容:口腔炎、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压疮、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人工气道意外拔管、肺部感染)。
(二)防范措施:1.进行相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并落实。
2.根据特级、一级护理标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3.根据病情,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防范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管理制度1、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2、加强院科两级培训,重点对危重护理技术能力的培训(演练)、考核等,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技术能水平。
3、护士应知晓并掌握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理能力等。
4、危重患者手腕带使用规范,入院、转科、检查应该有医护人员陪她护送,现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做好病床及用物的准备。
交接科室的护士应做好患者病情、皮肤、静脉通路、管道等情况的交接,并双签名。
5、做好患者相关评估和在评估工作,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执行分级护理制度,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落实分级护理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6、加强巡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准确执行医嘱,规范记录。
7、危重患者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8、对谵妄、躁动、意识障碍的患者,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9、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严谨。
10、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应对口头医嘱完整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对,事后及时补记。
11、危重患者抢救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12、危重患者需要出科作任何检查应由医护人员陪她前往,并佩戴相关急救药械。
(二)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1、责任护士及时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评佶内容:病情变化、心理因素、护理并发症、患者安全等。
3、填写护理评估、分析评估内容,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在医疗领域,危重患者的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些患者往往面临着生命危险,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1.1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我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便了解他们的病情、病因和并发症等信息。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1.2 风险评估的方法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分析;(2)体征检查;(3)实验室检查;(4)影像学检查;(5)病史调查;(6)预后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患者的风险等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危重患者的安全防范措施2.1 预防感染感染是危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预防感染是危重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2)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物品;(3)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4)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2.2 防止跌倒和摔伤危重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发生跌倒和摔伤。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清洁;(2)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拐杖、轮椅等;(3)加强对患者的床位巡视;(4)对高风险区域进行标识和隔离。
2.3 控制疼痛和不适疼痛和不适会影响危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甚至可能导致心肺功能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具体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剂量;(2)采用非药物疗法,如放松训练、心理干预等;(3)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问题。
三、结论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XXX医院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一)观察病情不仔细、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漠、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二)社会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科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科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事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三)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区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导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出现反复或加重。
(四)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每定时监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
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抢救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行为的是非以及诊疗措施的实施。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通过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
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
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上提醒,每月进行点评。
抢救时做到紧张有序,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做到忙而不乱,快而不慌,准确无误。
(3)“三查八对”制度必须准确及时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
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侵入性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要事先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知情同意书,免疫机能低下及传染患者按隔离种类落实隔离措施。
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
观察巡视过程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全面记录;执行完毕的医嘱及时签时间及全名;护理计划及护理措
施制要完善,并写入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4.加强护患沟通,强调服务态度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虑、担心。
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三、安全护理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严格落实值班、交接班、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学习药品管理法,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急救的繁忙工作中相互提
醒、相互监督,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向家属解释使用的目的、必要性。
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
病人搬运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加强对护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在使用平车时使用安全带,重危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3.避免误吸、窒息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
避免痰液稀释后病人无力咳出发生窒息。
及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无禁忌协助病人尽早进食。
留置胃管病人进食前先抽取胃内容物防止胃潴留呕吐引起误吸。
4.避免意外拔管
对于躁动、意识不清病人妥善固定插管及各引流管,增加保护性约束,适当地给予镇静,及时进行镇静评分,严密观察病人的躁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防止压疮
病人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定时进行翻身,给予卧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病人和陪护人员修剪指甲,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给予高蛋白、高维
生素和足够热量的饮食,保证机体的需要。
6.强化危重病人的细节管理
教育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组织护士回顾分析各类医疗护理事故、纠纷,都是由“小细节”“小隐患”引起的,要求护士重视细节,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用药、检查及病人知情同意制度、安全输液、输血制度、病人意外事故报告、院内感染制度等,要求严格按标准实施。
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专业指导。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存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