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监测采样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对医院内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院感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的选择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表面采样、空气采样、水样采样和生物样本采样等。
1.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对医院内各种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以检测潜在的病原体存在情况。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擦拭法、刷拭法和刮拭法等。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如手术室手术台、病房床单等。
2.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是对医院内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以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负荷情况。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粒采样法和沉积微生物采样法等。
采样时应选择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进行采样,如手术室、病房和走廊等。
3. 水样采样水样采样是对医院内水源进行采样,以检测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质。
常用的水样采样方法有自来水样采样和水龙头样采样等。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的水源进行采样,如自来水进水口和病房水龙头等。
4. 生物样本采样生物样本采样是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中的生物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院内感染的病原体。
常用的生物样本采样方法有咽拭子采样、鼻拭子采样和血液采样等。
采样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三、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应遵循规范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液等,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2. 选择采样位置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3. 采样器具消毒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方法的要求进行采样操作,如擦拭、刷拭、刮拭等。
注意采样的力度和范围,确保采样的全面性。
5. 采样器具处理采样结束后,对采样器具进行处理,如丢弃或消毒等,避免二次污染。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
二、采样器材准备1. 无菌手套:佩戴无菌手套可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袋:用于采集样本,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3. 无菌拭子: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无菌拭子进行采样。
4. 无菌容器:用于存放采样后的样本,确保样本的保存和运输。
三、采样操作步骤1. 洗手:采样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洗手液消毒。
2.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监测要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病房表面、医疗器械表面、患者体表等。
3. 准备采样器材:将无菌手套戴好,打开无菌采样袋和无菌拭子,确保器材的无菌状态。
4. 采样部位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样部位进行消毒,确保采样过程的无菌性。
5.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 表面采样:将无菌拭子沾湿,用适量的力度在采样部位来回擦拭,覆盖面积应保持一致。
- 空气采样:使用专用的空气采样器,按照说明书操作,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
- 液体采样: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液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6. 采样结束:将采样后的拭子或者容器放入无菌采样袋中,并封好袋口,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7. 丢弃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无菌手套和其他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进行正确的处理。
8. 洗手:采样结束后,再次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保证自身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前应详细了解监测要求和采样方法,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 采样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并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3. 采样部位的选择应根据监测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对采样部位造成损伤或者污染。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院感监测。
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采样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的目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患者和环境样本,以便检测和分析患者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院感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患者样本的采集方法1. 血液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等。
b. 采集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手卫生。
c. 使用无菌器械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d. 采集后及时封闭采血点,避免出血和感染。
2. 呼吸道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常用的有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等。
b. 采集前要告知患者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
c. 使用无菌器械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d. 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皮肤和黏膜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手部、口腔、肛门等。
b. 采集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手卫生。
c. 使用无菌器械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d. 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四、环境样本的采集方法1. 空气样本采集a. 使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流量。
b. 采集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手卫生。
c. 采集时注意避免污染,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d. 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 表面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床单、手术台、门把手等。
b. 采集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手卫生。
c. 使用无菌器械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d. 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水样和食物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常用的有容器、管子等。
b. 采集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手卫生。
c. 使用无菌器械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d. 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一种感染,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可以对患者及医务人员产生很大的危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院感监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1.空气采样方法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空气采样仪器对医疗机构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空气泵、悬浮粒子采样和沉降菌采样。
(1)空气泵空气泵是一种常见的空气采样设备,通过吸入空气将其中的微生物粒子捕捉到采样器中。
采样器中的样本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使用空气泵时需要注意避免采样点过于封闭,以免采样器中的空气无法流动,影响采样效果。
(2)悬浮粒子采样悬浮粒子采样是利用采样器中的过滤膜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捕捉下来。
过滤膜上沉积的微生物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使用悬浮粒子采样时需要注意采样时间和过滤膜的更换,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3)沉降菌采样沉降菌采样是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沉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以观察和分离微生物。
通过比较不同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的沉降菌数量,可以了解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1)拭子法拭子法是将湿润的拭子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然后将拭子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拭子可以选用干棉签或含灭菌水的棉球,需要将拭子彻底接触到物体表面,并避免过度压力对拭子上的微生物造成破坏。
(2)刷子法刷子法是使用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刷拭,然后将刷毛上的微生物转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刷子应选用刷毛柔软的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缓慢均匀的刷拭操作。
(3)不同培养基法不同培养基法是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直接压在物体表面,利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细胞对培养基进行培养。
此方法可同时进行多个物体表面的采样,提高采样的效率。
3.液体采样方法医院内的液体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对液体进行采样可以了解医院内液体污染的情况。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监测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包括采样部位、采样工具、采样时间和采样步骤等。
二、采样部位1. 手部: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患者和物品的部位,也是院感病原体易于传播的部位。
常用的手部采样方法包括手指尖、手背和手掌等。
2. 呼吸道:呼吸道是院感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常用的呼吸道采样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和咳痰等。
3.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院感病原体的潜在藏身之地。
常用的皮肤采样方法包括皮肤刮取、皮肤擦拭和皮肤穿刺等。
4. 分泌物:某些院感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分泌物中,如尿液、血液和粪便等。
常用的分泌物采样方法包括尿液采集、血液采集和粪便采集等。
三、采样工具1. 棉签:用于咽拭子、鼻拭子和皮肤擦拭等采样。
选用无菌棉签,避免污染。
2. 采血器:用于血液采集。
选用一次性采血器,避免交叉感染。
3. 尿杯:用于尿液采集。
选用无菌尿杯,避免污染。
4. 粪便采集器:用于粪便采集。
选用一次性粪便采集器,避免交叉感染。
四、采样时间1. 定期采样:根据院感监测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进行采样。
2. 突发事件采样:当发生院感疫情或者突发事件时,应即将进行采样,以便及早控制传播。
五、采样步骤1. 准备工作: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帽子等。
清洁采样工具,确保无菌。
2.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采样部位。
3. 采集样本:根据采样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采集样本。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 标识样本:在采集完样本后,及时标识样本,包括采样部位、采样时间和采样者等信息。
5. 处理样本:根据不同的采样部位和样本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6. 运送样本:将处理好的样本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并妥善密封,按照规定的运送条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六、质量控制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采样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样本。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及其标准格式。
二、常用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对医疗机构内各种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以检测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1)刷子法:使用湿润的无菌刷子对待采样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将刷子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拭子法:使用湿润的无菌拭子对待采样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将拭子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3)粘贴法:使用粘贴纸或胶带将待采样物体表面粘取,将粘取物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 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对空气进行采样是必要的。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1)空气质量采样器:使用空气质量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将采集的空气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沉降皿法:将无菌培养基装入沉降皿中,暴露在待采样的空气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将沉降皿封闭,送实验室培养。
3. 液体采样液体采样是对液体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液体采样方法有:(1)吸引法:使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待采样液体,将吸取的液体滴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离心法:将待采样液体进行离心,将上清液或沉淀液取出,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4. 生物样本采样生物样本采样是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生物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生物样本采样方法有:(1)血液采样:采用无菌针头从静脉或动脉采集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尿液采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晨尿或随机尿液,将尿液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3)呼吸道样本采样:采用无菌棉签或吸取器采集鼻咽部或喉部分泌物,将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三、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样名称:对采样方法进行简要描述,如“表面刷子法”、“空气质量采样器法”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对院内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采样检测,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二、采样方法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包括对环境、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采样。
采样时需注意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器具的消毒和使用、采样时间的确定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根据院感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与感染病例相关的区域进行采样,例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2. 采样器具消毒:使用消毒液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将采样器放置在待采样区域,按照设定时间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后立即将采样器密封,避免污染。
b.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c. 液体采样: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液体样本,如洗手液、洗涤液等,确保采样容器的无菌性。
四、设备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选择与感染病例相关的设备进行采样,例如呼吸机、输液泵等。
2. 采样器具消毒:使用消毒液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b. 内部采样: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设备的内部进行采样,如使用无菌吸管抽取液体样本。
五、患者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根据感染病例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位进行采样,如痰液、血液、尿液等。
2. 采样器具消毒: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b. 分泌物采样: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采集分泌物样本,如使用无菌容器采集痰液、尿液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基础工作,准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确定、采样工具的使用、采样时间的安排以及采样操作的注意事项等五个部份,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无菌采样方法无菌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手套、无菌采样棉签等工具,避免外界污染。
常用的无菌采样方法有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创可贴粘贴法等。
1.2 非无菌采样方法非无菌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病毒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可以使用无菌手套,但不需要使用无菌采样工具。
常用的非无菌采样方法有咽拭子采样、鼻咽拭子采样、粪便采样等。
1.3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物体表面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采样棉签、无菌拭子等工具,避免外界污染。
常用的物体表面采样方法有接触法、拭子法等。
二、采样点的确定2.1 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是院感监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采样点。
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科病房等。
这些区域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对于院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2.2 关键设备关键设备是指与患者密切接触或者易于传播病原微生物的设备。
如呼吸机、导尿管等。
对这些设备进行采样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院感风险。
2.3 患者周围环境患者周围环境是院感监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采样点。
如患者床单、床铺、洗手间等。
这些环境容易受到患者分泌物的污染,采样能够评估环境清洁状况。
三、采样工具的使用3.1 无菌采样工具对于无菌采样,必须使用无菌采样工具,如无菌采样棉签、无菌采样管等。
采样前要检查工具的包装是否完好,避免污染。
3.2 非无菌采样工具对于非无菌采样,可以使用普通的采样工具,如棉签、拭子等。
采样前要确保工具干净,避免外界污染。
3.3 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容器的选择要根据采样的要求来确定,如血液采样要使用抗凝剂管,尿液采样要使用尿采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 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
室内面积>30 ㎡,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 西、北点均距墙1m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检测]
将采样后的平板放置36 ℃±1 ℃培养箱,24 小时后取出;计算菌落数,必要时,分离鉴定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型链球菌)。
≤10
不得检出
≤15
不得检出
(四)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范围] 戊二醛、碘伏、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酚类、 醇类等液体消毒剂 [方法] 原液吸取法 [材料] 9ml指定采样液 [ 采样] 用无菌空针抽吸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 混匀送检。
各类消毒剂与相应稀释液
消 毒 剂 稀 释 液
醇类、酚类消毒剂
棉拭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
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
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或者从事医疗活 动前进行采样。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 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 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抹面积 30c㎡),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 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 厘米计算)。
结果计算: 细菌总数(cfu/ m3)=52.4×菌落总数/平板数
[标准]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合格标准
类别 范 围 标准(cfu/ m ) 致病菌
3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Ⅱ类 早产儿室、隔离室、供应室无 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Ⅲ类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3、当被采表面不规则(如门把手等)或 被采表面< 100c㎡时,应取其全部表 面(采用棉签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 样)。 4、剪去(或利用试管壁上折断)操作者 手接触部位,将采样端棉签装10ml采 样液的试管中,立即送检。
物体表面消毒合格标准
类 别 范 围 标准(cfu/c㎡) 致 病 菌 ≤5 ≤5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Ⅰ 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病房 Ⅱ 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隔离室、供应室 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 护病房 Ⅲ 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 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 类 传染病房
1、根据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挑取可疑菌 落进行鉴定,判断是否有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生长。 2、结果计算:
细菌总数(cfu/ c㎡ )=0.17×菌落总数/平板 数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类 别 范 围 标准(cfu/c㎡) 致 病 菌 ≤5 ≤5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Ⅰ 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病房 Ⅱ 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隔离室、供应室 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 护病房 Ⅲ 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 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 类 传染病房
[采样部位] 内镜的内腔面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从待检内窥镜 活检口注入,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2小时内检测。 [合格标准] 消毒后内窥镜: 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包括金黄色 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沙门氏菌)。 灭菌后内窥镜: 无菌生长。
[采样]
在消毒处理后,并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 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样 根据所测房间室内面积大小选择平板数量和布 点位置 ①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 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 ②室内面积>30 ㎡,设东、南、西、北、中5 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1m 将平板放在各采样点,与地面垂直高度 80~150cm处,打开平板盖,并扣放于平板边 缘上,暴露5min后盖好,立即送检(琼脂底面 应朝上)
≤200
不得检出
≤500
不得检出
(二)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
正确地执行医院洗手的规定,可有效地 降低医院感染率。因为医院感染病例相当 一部分为接触性传播,其中由医务人员的 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采样时间: 在接触]
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方法]
注明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可以反映空 气污染或洁净的程度,是空气卫生学 的重要指标。在对经空气传播的病原 体引发的感染、特殊环境有意义。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 普通手术室、各种病房、治疗室、换药室、 处置室、检查室、实验室、供应室等 [方法] 自然沉降法(平板暴露法) [材料]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10
不得检出
≤15
不得检出
(三)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 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 内壁、水龙头等 [方法] 棉拭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 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 1、在物体表面消毒处理(待消毒液干) 后,或消毒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操作者取无菌棉签1支浸入无菌生理 盐水采样液当被采表面规则且面积 ≥100c㎡时,用5×5c㎡的标准灭菌规 格板采样100 c㎡,在规格板内横竖往 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签,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普通营养肉汤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 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 过氧化物消毒剂 钠 醛类消毒剂 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监测 合格标准: 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 ≤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五)内窥镜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 及 采样方法
重庆三峡医药高专附二院 赵运平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监测学采样
采样原则
培养基妥善保存,防止污染,及时取 样 采样后必须尽快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4h 标本不宜放置4℃ 冰箱保存(常温保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