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合集下载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类院内感染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基础,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院感监测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及其标准操作流程。

二、空气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空气采样器,常用的有分散式空气采样器和集中式空气采样器。

分散式空气采样器适用于空气微生物总数的监测,集中式空气采样器适用于采集特定病原微生物。

2. 空气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手术室、ICU、病房等高风险区域。

3. 空气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器的说明书,正确安装和调试采样器。

(2)将采样器放置在采样点,保持采样器与周围物体的距离,避免干扰。

(3)按照采样器的要求设置采样时间和流量。

(4)采样结束后,按照采样器的要求关闭采样器并拆卸。

三、表面采样方法1. 采样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表面采样器。

常用的表面采样器有棉签、湿润的纱布、涂片等。

2. 表面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手术台、床单、医疗设备等。

3. 表面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器的说明书,正确使用采样器。

(2)将采样器在待采样表面上来回刮取或擦拭,保证采样器与表面充分接触。

(3)将采样器放入采样容器中,并封闭容器。

四、水样采样方法1. 采样容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水样采样容器。

常用的有无菌采样瓶、密封袋等。

2. 水样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自来水管道、水龙头、洗手池等。

3. 水样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容器的要求,正确使用采样器。

(2)在采样前,用无菌手套将采样容器打开,避免手部接触采样容器内壁。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标准格式和详细步骤。

二、采样器材准备1. 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手套可以防止污染样本。

2. 无菌采样棉签:采用无菌采样棉签能够保证采样物的纯净度。

3. 无菌试管:使用无菌试管可以避免样本的二次污染。

4. 无菌标签:在采样前,准备好无菌标签,以便标记样本信息。

三、采样步骤1. 洗手:采样前,应彻底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避免污染样本。

2. 标记样本:在无菌标签上填写样本的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住院号、采样部位、采样时间等。

3.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

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病房环境表面、医疗器械表面、患者皮肤、呼吸道分泌物等。

4. 采样方法:- 病房环境表面:用无菌棉签在病床、床头柜、门把手等表面来回擦拭,覆盖面积应大于25平方厘米。

- 医疗器械表面:用无菌棉签在医疗器械表面来回擦拭,覆盖整个器械表面。

- 患者皮肤:用无菌棉签在患者皮肤上轻轻擦拭,避免过度刺激。

- 呼吸道分泌物:采用无菌吸引管或无菌棉签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污染。

5. 将采样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入无菌试管中,并尽量避免空气污染。

6. 封闭试管:将试管盖子旋紧,确保样本的密封性,避免样本的二次污染。

7.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粘贴标签,标明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样部位、采样时间等。

8. 清理工作:采样完成后,将使用过的采样棉签、手套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彻底清洁采样工具。

四、质控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样器材的无菌状态。

2. 采样前后,应对采样器材进行质控,确保采样器材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 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源的干扰,保持采样环境的洁净。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因治疗、护理等原于是获得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旨在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包括采样时机、采样部位、采样器具、采样方法等。

二、采样时机院感监测的采样时机应根据具体的监测目的确定。

常见的采样时机包括:1. 入院前: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患者等,可以在入院前进行采样,以了解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情况。

2. 入院后:对于所有入院患者,可以在入院后的特定时间点进行采样,以了解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3. 术前: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采样,以评估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

4. 术后: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后的特定时间点进行采样,以了解手术切口是否感染。

三、采样部位院感监测的采样部位应根据具体的监测目的确定。

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1. 皮肤:可以在手部、腋窝、鼻孔等部位采集皮肤表面的细菌样本。

2. 呼吸道:可以通过咽拭子、鼻拭子等方式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样本。

3. 血液:可以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获取血液样本。

4. 尿液:可以通过尿液采集器采集尿液样本。

5. 创口:可以通过纱布、棉签等方式采集创口分泌物样本。

四、采样器具院感监测的采样器具应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常见的采样器具包括:1. 棉签:用于采集皮肤、创口等部位的分泌物样本。

2. 拭子:用于采集呼吸道、鼻孔等部位的分泌物样本。

3. 尿液采集器:用于采集尿液样本。

4. 采血针:用于采集静脉血样本。

五、采样方法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1. 洗手:采样前应进行手部消毒,避免手部的细菌污染样本。

2. 采集部位准备: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清洁皮肤、清除分泌物等。

3. 采集方法:根据采样部位和器具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采集方法,如用棉签轻轻擦拭皮肤、用拭子插入鼻孔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掌握院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需要进行院感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

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采样时间院感监测的采样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时间点:- 入院前:患者入院前的采样可以作为基线数据,用于与入院后的采样结果进行对比。

- 入院后:患者入院后的采样可以监测是否存在院内感染的情况。

- 出院前:患者出院前的采样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出院前感染的风险。

2. 采样部位院感监测的采样部位应根据具体监测的对象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位:- 皮肤:可以采集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样本,常用的采样部位包括手指、手掌、腋窝等。

- 呼吸道:可以采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样本,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等。

- 血液:可以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静脉穿刺、指尖采血等。

- 尿液:可以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尿袋采样、尿管抽吸等。

3. 采样方法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采样部位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表面拭子法:用消毒的棉签或拭子在采样部位来回擦拭,然后将拭子放入无菌管中。

- 穿刺法:使用无菌的针头或穿刺器具进行采样,将采样物注入无菌管中。

- 抽吸法:使用无菌的抽吸器具进行采样,将采样物注入无菌管中。

- 收集法:使用无菌容器收集尿液或其他分泌物样本。

4. 采样器具和消毒院感监测的采样器具应选择无菌的器具,并在采样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无菌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酒精消毒、高温蒸汽灭菌等。

5. 采样记录和标签每次采样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部位、采样方法等信息,并在采样容器上贴上相应的标签,标明患者信息、采样时间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

三、总结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院感,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

二、采样方法1. 采样对象院感监测采样的对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等。

-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 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

- 工具设备:包括手术器械、医疗器械等。

2. 采样方法(1)患者采样:- 皮肤采样:使用无菌棉签,在患者皮肤表面轻轻刮取样本,可以选择创面周围、瘢痕处等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 分泌物采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患者的分泌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 粪便采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可以选择直肠拭子采集。

(2)医护人员采样:- 手部采样:使用无菌棉签,在医护人员手背或手指表面轻轻刮取样本。

- 口腔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医护人员口腔黏膜表面,包括舌头、颊粘膜等。

(3)环境采样:-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病房、手术室等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

-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擦拭病床、手术台等表面,可以选择经常接触的区域。

(4)工具设备采样:- 器械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手术器械、医疗器械等表面。

- 内腔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器械内腔,如导尿管、气管插管等。

3. 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前,采样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采样器具,避免手部接触样本。

- 采样后,将样本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本的长时间存放。

4. 采样记录每次采样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采样时间、地点、对象等基本信息。

- 采样方法、器具使用情况。

- 采样人员的姓名、职称等信息。

- 采样样本的标识、保存方式等信息。

三、数据分析与报告采样完成后,实验室将对样本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采样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包括采样工具、采样部位和采样流程等。

二、采样工具1. 无菌手套:用于保护采样者和被采样者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器具:包括无菌棉签、无菌拭子等,用于采集样本。

3. 采样容器:用于存放采集到的样本,需具备密封性和标识性,以便后续实验室检测。

三、采样部位1. 手部: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患者和器械的部位,手部采样可以反映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

采样方法为用无菌棉签在手指关节、指甲缝、手背等部位擦拭,然后将棉签放入采样容器中。

2. 环境表面: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是院感传播的重要源头,采样方法为用无菌拭子在门把手、床头柜、洗手间等表面擦拭,然后将拭子放入采样容器中。

3. 患者体液:患者体液中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采样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例如,采集呼吸道样本可通过咽拭子或痰液采样;采集血液样本可通过静脉穿刺等方式。

四、采样流程1. 准备工作:采样前需佩戴无菌手套,准备好无菌采样器具和采样容器。

2.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

3. 采样操作:按照采样方法进行操作,保证采样器具的无菌性。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 采样容器处理:将采样器具放入采样容器中,并封闭容器,确保样本不外泄。

5. 标识和记录:在采样容器上标明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追踪。

6. 清洁消毒:采样结束后,及时清洁和消毒采样工具和采样部位,避免交叉感染。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采样完成后,将采样容器送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室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院感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评估院感风险。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结论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手段。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采样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采样对象和采样环境,选择合适的采样器。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选择气溶胶采样器,而对于表面的细菌采样,可以选择刷子或拭子采样器。

1.2 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感染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一般来说,应选择高风险区域、疑似感染源附近或易受污染的区域作为采样点,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洗手间等。

1.3 采样时间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感染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选择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等关键时间点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和采样介质,清洁采样器,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2.2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器的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采样操作。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需要将采样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保持一定的采样时间;对于表面的细菌采样,需要用刷子或拭子在采样点进行擦拭。

2.3 采样后处理:采样完成后,需要对采样器和采样介质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将采样器密封好,将采样介质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三、采样方法的质量控制3.1 采样环境的控制:在进行采样时,需要控制好采样环境,避免污染和干扰。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需要控制好室内的空气流动和温湿度。

3.2 采样器的校准:定期对采样器进行校准,确保采样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的方法包括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或使用校准装置进行校准。

3.3 采样人员的培训: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采样操作的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采样方法的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等。

四、采样方法的分析与解读4.1 采样介质的分析:将采样介质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进行培养、PCR等方法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消毒效果监测
(一)、定义
1.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寄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
前医务人员用外科手术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寄菌和减少常寄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采样方法
被检测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再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手消毒效果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 / c㎡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 / c㎡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 / 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取全部物表;被采面积≥100 c㎡取100 c㎡。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5 cfu / c㎡: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
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 / c㎡
2. ≤10cfu / c㎡: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
室、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二)、监测方法: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

1.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
2. 室内面积>30m²,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置位置应距墙壁1m处;
3.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个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ICU、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 / (15min直径9mm平皿)
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CSSD、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 / (5min直径9mm平皿)
消毒液监测
(一)、监测方法: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要求:
1.使用中灭菌消毒液:无菌生长;
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10cfu / ml;
2.其他使用中消毒液:≤100cfu / ml。

(三)注意事项:采样后4h内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