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概述

合集下载

小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小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小儿贫血的护理措施引言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

贫血会导致儿童体内的氧供应不足,影响其生长与发育。

因此,对于患有小儿贫血的儿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护理措施1. 了解病情首先,我们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来了解患儿的病情。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一些症状,如皮肤苍白、乏力、心悸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相关的问题。

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饮食对于小儿贫血的治疗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为患儿提供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红肉、豆类、动物肝脏等。

此外,还应避免患儿吃过多的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因为咖啡因会影响铁的吸收。

3. 确保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患有贫血的儿童更为重要。

我们应该确保患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此外,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4. 注重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贫血。

我们可以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同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

5.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感染,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教育患儿要常洗手,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不洁食物造成的感染。

6. 关注心理健康患有贫血的儿童可能会面临生长发育迟缓、体力不足等问题,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此外,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

7. 定期随访和评估定期随访和评估是儿童贫血管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患儿进行血红蛋白水平和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结论小儿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对儿童的发育有很大影响。

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贫血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
一 铁的代谢 (一)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 体内总铁量:成年男性约为50mg/kg; 女性约为35mg/kg;新生儿约为75mg/kg. 总铁量的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3.2%合成肌红蛋白,约32%以铁蛋白及含 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肝,脾及骨髓中.
(二)铁的来源 1,食物中摄取的铁:动物性食物含铁高 且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达10%~25%;植物 性食物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而吸收率低约 1.7%~7.9%;乳制品含铁量均低. 2,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几乎全 部被再利用. (三)铁的吸收和运转 1,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病因 (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吸收和运输障碍 3,需要量增加 (二)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药物作用: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及 用抗叶酸制剂. 3,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 4,需要增加: 5,代谢障碍 二,发病机制
叶酸还原酶,维生素B12催化
叶酸→→→→→→四氢叶酸(是合成 DNA过程中必需的辅酶)→ DNA合成
维生素B12或叶酸↓→四氢叶酸↓→幼红细 胞内DNA合成↓ →红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时间↑ →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巨幼
骨髓内易破坏
红细胞
进入血流后寿命短
贫血
维生素B12 ↓ →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形成受 影响→周围神经变性,脊髓亚急性变性 和大脑损害→神经精神症状
3,观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铁剂疗效, 早期最可靠的指标是 A.面色改变 B.食欲情况 C.心率减慢 D.血红蛋白量 E.网织红细胞升高
4,.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一般用药至 A. 红细胞数正常后一个月左右 B. 红细胞压积正常后一个月左右 C.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后一个月左右 D. 血红蛋白量正常后一个月左右 E. 血清铁正常后一个月左右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以及认知能力减弱。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贫血对于小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家长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

首先,小儿贫血的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通常小于11g/dL为贫血。

此外,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也是诊断贫血的重要参数。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贫血。

其次,小儿贫血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性别。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孩子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在诊断贫血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比如,婴儿期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较低,而青少年期则较高,医生在诊断贫血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来判断。

另外,小儿贫血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贫血的疾病。

例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因此在诊断贫血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除了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询问外,小儿贫血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孩子的临床表现。

贫血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因此在诊断贫血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临床表现。

总之,小儿贫血的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性别、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贫血的疾病以及综合考虑临床表现来确定。

及早发现和诊断贫血,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小儿贫血是指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或)质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病因的不同,小儿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儿贫血类型。

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生长迅速、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等。

症状包括苍白、乏力、厌食、发育迟缓等。

诊断依据包括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清铁蛋白减少、骨髓铁源枯竭等。

治疗原则是补充铁剂,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输铁。

2. 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和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等。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类贫血疾病,主要分为α和β型。

症状包括贫血、骨骼畸形、肝脏和脾大等。

治疗原则是输血、雌激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突变或缺陷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而引起贫血。

治疗原则是适当红细胞输血、脾切除等。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后天性病因、病毒感染、药物毒性等。

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 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支持性治疗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原则是治疗症状、改善贫血。

1.补充缺损: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中补充铁剂,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的方式补充患儿体内缺乏的铁元素;在溶血性贫血中,通过输血或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贫血的进展。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能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等问题,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贫血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等。

在婴幼儿中,还可能出现生长迟缓、行为异常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现,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因年龄而异,一般新生儿为135-195g/L,1-6月龄为100-180g/L,6月-2岁为110-140g/L,2-6岁为110-140g/L,6-12岁为115-150g/L。

2. 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因年龄而异,一般新生儿为4.3-6.0×10^12/L,1-6月龄为3.5-5.5×10^12/L,6月-2岁为3.5-5.0×10^12/L,2-6岁为3.5-4.8×10^12/L,6-12岁为3.5-4.8×10^12/L。

3. 血红蛋白电泳,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4. 骨髓穿刺,对于确诊贫血类型和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2. 红细胞计数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3. 血红蛋白电泳或骨髓穿刺结果支持贫血的诊断。

四、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儿贫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补充铁剂,对于缺铁性贫血,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剂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2. 输血治疗,对于重度贫血或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3. 骨髓移植,对于某些遗传性贫血病,如地中海贫血等,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

五、预防措施。

小儿贫血的预防包括合理膳食、避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等。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持续存在, 家长可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血红 蛋白和铁蛋白的水平。
随访管理
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以便医 生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关注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家长应有耐心和信心,长期关 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免疫系统
缺铁会降低儿童免疫力,易患感染 性疾病,且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无光泽, 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
等。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
烦躁不安,精神不振,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等。
其他症状
异食癖,如喜食泥土、 墙皮等;免疫力下降,
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小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观察 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加重, 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补充铁剂期间应避免使用这些 药物或咨询医生建议。
05 家庭护理与康复 指导
家庭护理要点
合理饮食
家长应提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 肉、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搭配富 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铁 的吸收。
分型
根据缺铁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铁性贫血。轻度指Hb在90-110g/L之间; 中度指Hb在60-90g/L之间;重度指Hb<60g/L。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01
对疑似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血液检查,明确诊断后

儿科学小儿贫血

儿科学小儿贫血

通过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或补充剂来纠正缺陷。
2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生成或抑制破坏过程。
3
手术干预
某些贫血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骨髓移植。
预防方法
•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丰富的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 • 儿童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引起的贫血。 • 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
结论
通过了解贫血的定义、类型、症状、潜在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儿童贫 血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健康。
儿科学小儿贫血
贫血定义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小儿中尤其常见,它是指体内缺乏足够的红 细胞或血红蛋白,从而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常见类型和症状
缺铁性贫血
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症状包 括疲劳、头晕和苍白的皮肤。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变形不正常,出现呼 吸困难、心悸和运动耐力下 降。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黄疸、 肝脾肿大和贫血。
潜在的原因
1 饮食不均衡
缺乏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
3 疾病和感染
某些型可由基因突变引起。
4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影响血液制造或损害红细胞。
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贫血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量和红细胞形态 评估。
治疗方法
1
营养补充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度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度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度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体积分数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严重时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因此,对小儿贫血及时进行诊断和分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度,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诊断标准。

1. 血红蛋白浓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儿童的贫血诊断标准是,6个月至5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10g/L;5岁至12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15g/L。

2. 红细胞计数。

儿童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也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计数小于4×10^12/L可以被认为是贫血。

3.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fL。

小儿贫血时,红细胞平均体积会偏大或偏小,这也是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匀程度的指标,正常范围为11.5%-14.5%。

贫血时,红细胞分布宽度会增加。

以上指标是诊断小儿贫血的主要标准,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二、分度。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小儿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分度。

1. 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在100-109g/L之间的小儿为轻度贫血。

这类患儿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期处于轻度贫血状态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

2. 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在70-99g/L之间的小儿为中度贫血。

这类患儿会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 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g/L的小儿为重度贫血。

这类患儿严重缺氧,会出现心悸、气促、头晕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和治疗。

对于小儿贫血,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给儿童提供均衡营养,多食含铁、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瘦肉、蔬菜水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 — IDA 维生素B12、叶酸 — 巨细胞贫血 皮质激素 自溶、纯红再障 联合免疫抑制 — 再障
输红细胞
注意适应证、速度和量
一般每次5~10ml/kg
极重度或合并肺炎:5~7ml/kg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的治疗
思考题
1、何谓髓外造血? 2、生理性贫血的原因及时间? 3、小儿贫血的病因分类?
■ 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肠道病。 ■ 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如牛奶过敏、
息肉、钩虫等。
发病机制
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缺铁→血红素↓→Hb合成↓→胞内 Hb ↓→ 胞浆少、细胞变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缺铁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三期:
▲ 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 ID): 储存铁减少,合成Hb的铁未少。 ▲ 红细胞生成缺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储存铁进 一步减少,红细胞生成的铁不 足,但循环中Hb量未减少。
▲ 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非造血系统症状。 •
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 影响肌红蛋白合成。
◆ 多种含铁酶活性减低→细胞功能紊乱→体力 减弱、易疲劳、表情淡膜、注意力不集中、智 力减退。
◆ 组织器官的异常: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 胃酸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反甲等。
G6PD缺乏、PK缺乏 ● 血红蛋白结构或合成障碍: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3。红细胞外在因素
● 免疫性: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 药物
性免疫性溶血 ● 非免疫性: 感染、理化因素、毒素、脾亢、DIC
红细胞丢失过多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牛奶过敏、钩虫、月经过多
贫血临床表现
铁吸收的百分比%
0 5 10 15 20 25
米 菠菜 谷物 麦 大豆 鱼 小牛肝 小牛肉
◆红细胞释放的铁: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全部再利用
概念
血清铁(serum iron, SI):与血浆中约1/3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 ) 结合 的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其余约2/3血浆Tf 仍具有与铁结
▲ 摄入不足:偏食、食物搭配不合理 ▲ 慢性肠道失血:牛奶过敏、钩虫等 ▲青春期:
发育快,需铁增加; 女性月经过多至铁丢失;
病 因
■ 先天储铁不足: 早产、多胎、胎儿 失血、 孕母严重缺铁; ■ 铁摄入量不足:婴儿食物转换期未及时补足强化 铁的食物或铁剂 ■ 生长发育过快: ■铁的吸收障碍 : ■铁的丢失过多 :
婴幼儿期铁代谢特点
◆ 足月儿早期不缺铁 ▲ 从母体获铁多,体内总铁75mg/kg ▲ “生理性溶血”铁释放 ▲ “生理性贫血”造血减低
早产儿: 易发生缺铁 6月~2岁:缺铁性贫血高峰
▲ 4月后从母获铁耗尽 ▲ 生长发育快、造血活跃,需铁量↑ ▲ 食物铁不足
儿童期和青春期铁代谢特点 较少发生缺铁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 B6 缺乏、Vit C 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 感染、炎症、肾病、癌症、铅中毒等
2.红细胞破坏增加
▲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陷:
◆红细胞:大小不等,小细胞 为多,中 央浅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图示成熟红细胞 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扩大
红细胞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减少
◆ MCV<80fl,MCH<28pg,MCHC <0.31。 ◆ 网织红细胞减低或正常。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目的及要求

• • • 查 1.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特点 2. 了解铁代谢过程及发病机理 3. 掌握儿童铁代谢的特点,缺铁的病因 4.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铁缺乏生化检

5. 掌握铁治疗的原则及铁剂使用方法。缺铁的 预防 • 6. 了解VitB12,叶酸代谢特点与区别,巨细胞 贫血的表现 • 7.了解巨细胞贫血的 治疗方法
血液→与血浆中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结合
→随循环铁运到需铁及贮铁组织;
▲ 红细胞破坏后释放铁
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 随血循环运送骨髓利用或贮存铁 组织;
影响铁吸收因素
▲促进铁吸收:还原物质,如Vit C、稀盐酸、 果糖、氨 基酸等, 使Fe 3+→ Fe2+;
▲铁吸收下降:与磷酸、草酸等与铁形成不溶 性铁酸盐 ;
铁的利用
◆合成血红蛋白:铁→骨髓 →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 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 ◆合成肌红蛋白 ◆与酶(单胺氧化酶等)结合
铁的储存
◆ 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 贮存铁可再利用:
Fe2+→Fe3++Tf →需铁组织
铁的运转、利用及储存示意图
铁的排泄
◆极少排出,小儿约每日15µ g/kg ◆ 主要由肠道排出 少数经肾、汗腺、表皮细胞排出
慢性感染 慢性肝肾疾病贫血
缺铁性贫血及铁失利用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Blood smear(血涂片)
Reticulocyte count 网织 红细胞
正常值:0.5%~1.5%
(三)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与不同病因、起病急慢、贫血轻重有关
一般表现
◆ 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口 唇、 脸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 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低 下,体格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非造血系统表现
◆循环、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脉速、毛细血 管搏动; 重度时心脏扩大,杂音,心衰;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 偶有舌炎, 舌乳头萎缩;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呕吐,腹泻;口 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严重者萎缩性胃 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掁,精神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 心血管: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心衰。
◆ 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
◆ 上皮组织异常:如反甲。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喂养史:添加辅食,饮食质和量,
食物搭配等
过去史:感染史(结核、钩虫)
慢性疾病史(肾病、风湿等) 服药史(氯霉素、磺胺等) 家族史:遗传性贫血
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发育障碍和特殊面容 皮肤、黏膜
指甲、毛发
◆ 营养状况



肝、脾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大小、异型、靶形、 染色情况)帮助判别贫血原因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成人男性 女性 75mg/kg 50mg/kg 35mg/kg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肌红蛋白约3.2% ;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约32%;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铁的来源
◆ 食物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 • • • • • 定义 特点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诊断与治疗 预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血红 蛋白(Hb)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 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RBC和Hb判断有无贫血及程度 WBC和PLT帮助判别贫血原因 网织红细胞判断溶血或造血功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
◆ 骨髓检查:对有些病有诊断价值
◆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HbF,Hb电泳、包涵体等
◆ 红细胞脆性:增高(HS)
降低(地贫)
◆ 特殊检查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血清铁代谢的检查:SI,SF,FEP(ZPP) 基因分析
特 点
• • • • 小细胞低色素,中央苍白区扩大 血清铁蛋白减少 铁剂治疗有效 好发年龄:6月~2岁
• • • • •
儿童四大预防性疾病之一 肠炎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DA
贫血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分类(WHO)
发生率
<15% 15 % ~40% >40%
分类
低 中 高
铁的代谢(一)
(二)按血循环中成熟红细胞的大小贫血
分类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贫血分类 正细胞贫血
MCV 正常
MCH 正常
MCHC 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某些溶血性贫血
大细胞贫血
单纯小细胞 贫血 小细胞低色 素贫血

↓ ↓

↓ ↓
正常
正常 ↓
各种生血素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贫血 生血素失利用贫血
合的能力;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即可成饱和
状态,加入的铁量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
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SI+未饱和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 tion, T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