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
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浓香型

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浓香型时间:2013-07-22 12:26:22 | 来源:华夏藏酒网 | 点击:1169浓香型大曲酒以四川的泸州特曲和五粮液为代表,又称为泸香型或窖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
浓香型大曲酒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入口甜,落口绵,尾子干净,为其独特风格。
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已酸乙酯和适量的丁酸乙酯,以高梁为主要原料,采用中温培养的大曲,大曲用大麦、小麦、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养而成。
发酵采用泥窖作发酵容器。
酿造工艺极为复杂,其特点是:混蒸、续料。
浓香大曲的制备1.制曲基本特点浓香型大曲属于中温或中偏高温培养大曲,中温曲生产的基本特点包括:以小麦(有的配料大麦、豌豆、高粱等)为制曲原料,经润料,生料粉碎,加水(有的配料母曲粉)拌料,人工踩制或者机械压制成块状曲坯,稻壳或者竹板作为支撑透气物、稻草或者织布作为保湿覆盖物安曲培菌,翻曲逐层堆积转化生香,入库储存备用,粉碎后投入酿酒生产。
2.制曲工艺流程浓香型大曲的制曲工艺流程如下:3.制曲工艺类型(1)按照制曲原料划分①小麦曲。
以小麦为唯一的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
②多粮曲。
以小麦和大麦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共同作为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共同作为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
(2)按照曲坯成型方式划分①人工曲。
依靠木质曲模,将拌和好的曲料加入曲模,利用人脚反复踩制成型而生产的大曲。
人工踩制曲坯属于大曲的传统曲坯成型方式,制坯效率较低。
②机制曲。
依靠机械模具,将拌和好的曲料传送到模具中,利用机器压制成型(又分为一次压制成型和多次压制成型)而生产的大曲。
机械制坯是在传统人工踩制曲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制坯效率。
(3)按照曲坯成型形状划分①平板曲。
成型曲坯为典型的长方体生产的大曲。
②包包曲。
成型曲坯在长方体的一个宽面呈现凸起的包状生产的大曲。
(4)按照翻曲的次数划分①多翻曲。
曲坯发酵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就翻一次曲坯生产的大曲。
大曲酒生产工艺

大曲制作一般工艺: 配料----曲坯制作-----曲室培养、管理----贮曲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大曲酒的制备
大曲白酒生产采用固态配料、固态糖化发酵、固态蒸馏,属于典型 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生产工艺分为续渣法和清渣法。 一、续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以泸州老窖酒为例) 1、工艺流程
大曲酒的制备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大曲酒即指大曲白酒。 •白酒是以谷物等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糊化、糖化发酵、 蒸馏、贮藏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酒精度在38°~65°,因其无色透明, 故称白酒。 •谷物中的淀粉经过糖化、发酵作用:淀粉 糖 酒精,并形成香气 及风味物质,最后经过蒸馏将酒精及香气、风味物质提取浓缩便得到白酒。 •糖化发酵剂就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糖化发酵作用的物质,是各种酿酒微 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载体。通俗地说是把粮食转化为酒的物质。 •糖化发酵剂: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
(4)蒸粮蒸酒 *酒醅和新料混合后必须疏松,均匀装料加热蒸汽要缓慢。 *掌握好蒸汽压、温度和流酒速度是蒸酒的关键。 ----流酒温度:35℃ ----流酒速度:3~4kg/min, 注意要掐头去尾。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蒸面糟:锅底加黄水,蒸得丢糟黄水酒,入窖发酵,面糟蒸酒后为 丢糟,扔掉。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二、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例) 1、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2、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 高粱:粉碎成4~8瓣/粒,细粉不得超过20%。大曲:第一次发酵用 的大曲要求大小在绿豆和豌豆之间;第二次发酵用大曲的大小在 小米和绿豆之间。 (2)润料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

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文件编号:受控状态:编制:酿酒车间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发放号:版本号:第A2版文件修订记录一、适用范围二、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1、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流程图2、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主要工艺特点及设备选型2.1工艺采用老五甑法配料、泥窖发酵和甑桶蒸馏,即将发酵好的母糟挖出后,按老五甑配料法配料后装甑蒸酒,再将蒸酒后的糟在甑桶内进行蒸粮,出甑后经摊晾、下曲,入窖发酵,如此反复进行。
2.2设备选型:2.2.1发酵窖池:两班共99口,根据工艺情况,窖池容积为8-8.5立方,窖池上口长3.2米、宽1.6米、深1.8-1.9米,窖池底长宽各向里延伸5厘米。
2.2.2甑锅:每班2口,两班共计4口,每锅容积为2.5立方,甑锅深1米,高出地面部分0.7米。
2.2.3摊晾冷却,热糟摊放地上晾糟竹架板,摊晾采用鼓风机吹冷后,人工翻拌加曲。
2.2.4出池、入池采用纯手工操作,铁车运送酒糟,人工铁锨出糟。
三、内容1、原辅料质量要求及处理1.1 原辅料质量要求1.1.1 高粱感官及理化标准1.1.3 稻壳感官及理化要求水质要求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污染,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1.2 原辅料处理1.2.1 高粱要求高粱粉碎成4~8瓣,能通过20目孔筛的细粉不超过20%,高粱整粒率不超过1%。
高粱使用前需清蒸20分钟,气压控制在0.1-0.12MPa,清蒸后关闭气阀,立即出甑摊晾。
1.2.2 大曲在生产前要经过粉碎,曲块经粉碎机粉碎成曲面,粉碎度为过20目筛细粉占比为28-32%,不得有大颗粒,严禁混有其他杂物。
1.2.3 稻壳酿酒生产使用的稻壳必须是清蒸后的熟糠,即“熟糠配料”,严禁使用生糠。
清蒸要求:圆汽后,汽压在0.1-0.12MP,清蒸时间60分钟。
蒸完稻壳,关闭气阀,立即出甑。
将出甑稻壳摊薄,扬冷。
热季(5月-9月)稻壳放置超过24小时需复蒸后使用;冷季(10月-次年4月)稻壳放置超过48小时需复蒸后使用。
白酒生产—浓香型白酒大曲酒生产工艺

LXX酒业集团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大曲酒生产工艺1、原料、辅料质量要求1.1原料要求:色泽正常,颗粒饱满,无虫蛀。
无霉变,无农药污染,杂质≤1%,水分≤14%;带壳高粱≤5%,淀粉含量≥60%,大米淀粉含量≥72%,糯米淀粉含量≥68%小麦淀粉含量≥60%,玉米淀粉含量≥62%。
1.2辅料:稻壳要求新鲜清洁、干燥、无霉变、无异味,壳瓣适中。
在使用前要清蒸40分钟,并堆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备用。
2、原料粉碎: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粉碎成4、6、8瓣,成鱼子状,无整粒混入,玉米要求无1/4粒混入;根据车间情况,糯米可以略粗。
混合粮要求能通过目筛孔的不超过20%。
大曲粉碎不可过粗。
3、配料:由于车间的甑桶和窖池容积不一样,所以上下两个车间的投粮量不一样。
一、二班每甑投粮150kg,三、四班每甑投粮175kg。
粮糟比控制在1:4-4.5,根据工艺要求的淀粉含量控制,淀粉含量控制在17%-20%。
3.1、润粮要求原料吸水饱满,不淋浆,以便于蒸粮糊化。
夏季提前2个小时加凉水润料,水量为原料的40%;冬季提前2个小时用50℃温水润料,水量为原料的50%。
润粮要求:均匀、不能出现结块、灰包,粮糟中不能出现泥块和其他杂物。
3.2.用糠量控制在22%-27%,根据母糟的质量、气温高低来控制,糠少会使糟醅发粘,太多不利于保水,而且会使窖池升温过猛,酒中也会有糠杂味。
加糠应该遵循几个原则:(1)、应遵循热减秋季的原则。
热季要控制糟醅升温过快,应该减少糠用量,减少窖池中空气含量。
冬季则应该适当增加。
(2)、根据含水量大小确定用糠量。
糟醅含水大,则要多加,反之则少加。
(3)、根据糟醅的酸度加糠。
酸度大则多用,酸度小则少用。
(4)、窖底应多用糠,窖顶少用。
窖底多用可以增加窖底空气,窖顶则要利于保水。
3.3.用糟量粮糟比一般为1:4.5。
4、拌料:拌料是注意不要远撒远扬,以免酒精大量挥发,造成损失。
5、上甑:上甑前要检查锅底水是否够,水是否卫生,待锅底水沸腾后再上甑。
酒曲大曲的制作方法

酒曲大曲的制作方法大曲制作的主要流程(以浓香型大曲为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润水(2)翻糙堆积(3)磨碎(4)加水搅拌(5)装入曲模(6)踩曲(7)晾汗(8)入室安曲(9)保温培养(10)翻曲(11)打拢(收堆)(12)出曲(13)入室贮藏制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控制要点。
要点控制不好,产生的不合格大曲就不能用于酿酒,优质曲才能酿出优质酒。
下面对一些流程的关键点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1、润水大曲制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原料的润水。
以小麦为例,在小麦中加2%-3%左右的水进行堆积放置,大概放置2到4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水的温度,根据季节不同,各厂的要求不一样,南方夏天用常温水,北方用60℃左右的水。
润麦主要是为了让水分进去,在下一个环节粉碎的时候,能够合乎“烂心不烂皮”的标准。
润麦完成的标准,不在于掺水放置的时间,而是看最后的效果是否达到“表面收汗,内心带硬,口咬不粘牙,略有干脆的响声”。
如不收汗就说明水温过低;如果口咬没声音,没干脆的响声,说明用水过多或时间过长,即通常所说的发粑了。
2、粉碎润麦完成之后,就进入到第二环节—粉碎。
粉碎小麦,要求是磨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状,就是将小麦皮磨成片状,麦心呈粉状。
原料不同,粉碎度是不一样的,大麦和小麦就不一样,这里讲的是小麦。
粉碎度对于大曲的发酵和质量有很大影响,粉碎的过细,曲粉吸水性强,透气性差,曲粉粘着过紧,发酵时水分就不易挥发,顶点的品温难以达到,曲坯生酸多,霉菌和酵母菌透气(氧分)不足,水分大的在环境中不易代谢,导致细菌占据绝对优势,且在顶点品温达不到时水分难以挥发,容易造成窝水曲。
另一种情况是“粉细水大坯变形”,就是曲坯变形影响入曲房后的摆放和堆积,致曲坯倒伏,造成水毛(毛霉)大量滋生,这种曲的质量也不会高,一般都是二级曲以下,所以粉碎不能太细。
粉碎太粗,曲料吸水差,粘着力不强,曲坯容易掉边缺角,表面粗糙,表层裂缝较多,穿衣不好,发酵时水分挥发快,热曲时间短,中挺不足,后火无力。
酿酒详细规程

酿酒详细流程1制曲1.1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1.1.1概述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他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种微生物的复合酶制剂.我国至今保留的曲种有大曲、小曲、红曲三种与黑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杂制成的曲,称为“乌衣红曲”.它们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这种制曲方法,是一种利用固体培养物保存微生物的好方法.在干燥条件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性容易保持不变,这是我过制曲和酿酒技术的独特的创造和发明.大曲作为酿造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造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并保存了各种酿酒用的有益微生物.再贮曲成曲出房后,放在通风干燥出贮存3个月之后方可用于生产.成曲质量指标同上.2酿酒2.1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2.1.1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原料概述浓香型大曲酒的原料主要是高粱,辅以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在白酒界有“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麦产酒冲、大米产酒净、小麦产酒糙”.现在白酒行业的浓香型酒大多都是采用这五种原料进行生产的,本设计的原料选择也是这五种谷物.对原料的质量要求高粱: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虫蛀、无农药污染.小麦:要求颗粒完整,饱满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无泥沙及其他杂物.大米、糯米:优质.玉米:优质,且为脱脂玉米.稻壳:新鲜、干净、无霉烂、呈金黄色,要求为粗糠.酿酒原料的配比百分比参照“五粮液”的工艺,本设计确定的各种谷物在原料中的配比如下:高粱36%,小麦16%,玉米8%,糯米18%,大米22%.粮糠比稻壳作为酿酒的辅料,其作用是调节酒醅的淀粉浓度,冲淡酸度,吸收酒精,保持浆水;使酒醅有一定的疏松度和含氧量,并增加界面,使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能顺利进行;另外还有帮助酒醅在发酵过程中升温的作用.稻壳用量为粮粉用量的17~22%,具体用量视母糟的湿度而定.2.1.2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流程概述浓香型大曲酒生产采用“混蒸混渣、续糟发酵”的工艺,即取发酵好的酒醅与粮粉按比例混合,边蒸粮边出酒,出甑后经摊晾、撒曲后入窖,混渣发酵.因为酒醅是连续使用,故称“续糟发酵”.所使用的母糟称之为“万年糟”.工艺的选择参考浓香型白酒各生产单位的经验,本设计对生产工艺确定如下:原料→粉碎→原料粉母糟→拌合润料→上甑→蒸酒蒸粮→成品、酒头、酒尾清蒸稻壳粮糟→打量水→摊晾大曲→打碎→碾细→过筛→大曲粉→撒曲母糟→拌合→上甑→蒸馏→出甑→红糟→摊晾→撒曲→入窖发酵清蒸稻壳面糟、黄水→蒸馏→丢糟黄水酒→稀释→分层回窖饲料←丢糟←出甑出窖堆放←滴窖←出窖2.2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说明2.2.1原料及酿造用水的要求高粱: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虫蛀、无农药污染.小麦:要求颗粒完整,饱满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无泥沙及其他杂物.大米、糯米:优质.玉米:优质.稻壳:新鲜、干净、无霉烂、呈金黄色,要求为粗糠.酿造用水的要求酿造用水包括生产过程用水、加浆降度用水、包装洗涤用水等.水质的要求,起码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2.2.2酿酒原料的处理要求高粱每粒被碎成4~6瓣即可,所有粮食原料粉碎后一般能通过40目的筛孔,其中粗粉占50%左右.具体参数参照下表执行:表2-1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和麦曲的粉碎度%为驱除稻壳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要求预先把稻壳清蒸30~40分钟,直到蒸汽中无怪味为止,然后出甑晾干,使含水量在13%以下.2.2.3母槽出窖起面糟用行车的抱斗将面糟运至堆糟坝,拌入稻壳,底锅中倒上此轮舀来的黄水,之后即可上甑蒸酒,得丢糟黄水酒.起完面糟后,即起母糟.将窖冒中的母糟起到堆糟坝一角,此糟作为蒸红糟用.其余母糟同样起出到堆糟坝.当起到窖内出现黄水时即停止.滴窖在停止起母糟时,即在窖内剩余的母糟中央或一侧挖一黄水坑滴窖.坑长70~100㎝,深至窖底,随即将坑内的黄水舀净,以后则滴多少舀多少,每窖最少舀4~6次,即要做到“滴窖勤舀”.在蒸完面糟和第一甑粮糟时,再继续起窖内母糟.起完后,都要将窖内母糟踩紧,拍光,铺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自开始滴窖到起完母糟止,必须达20小时以上.2.2.4配料、拌合配料各种粮粉原料配比:高粱36%,小麦16%,玉米8%,糯米18%,大米22%.粮粉与母糟比在1:4~6,冬季为1:4,夏季高温时粮糟比为1:6.其他季节视气温高低粮糟比控制在1:4~6.拌和在蒸酒蒸粮前50~60分钟,取一甑母糟约800㎏,倒入130~200㎏的粮粉,随即拌和两次冬季要求加粮加糠,夏季则需减粮.要求拌散,和匀,消灭疙瘩,灰包.和毕,撒上熟糠,将糟子盖好.此一堆积过程即称作“润料”.上甑前10~15分钟进行第二次拌和,把稻壳拌匀,收堆,准备上甑.配料时,切忌粮粉与稻壳同时倒入,以免粮粉装入稻壳内,拌和不均,不易糊化.拌和时要低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酒精的挥发.拌和红糟应在上甑前10~20分钟,根据母糟干湿程度,确定稻壳用量,一般为粮粉用量的17~22%,一不塌气、不夹花吊尾为适宜.2.2.5蒸酒蒸粮蒸面糟先将底锅洗净,加够底锅水,并倒入黄水,在甑篾上撒上一层1~2㎝厚的稻壳,然后随即上甑装入面糟约2~3㎝,待将穿气时,再陆续装入,要注意控制火力大小,以避免底锅水冲上甑篾.要轻撒匀铺,切忌重倒多上,以免起堆塌气,一般上甑时间约40~50分钟,装满后用手或小扫帚将糟刮平,边高中低,等蒸汽离甑面1~2㎝时才盖上云盘,安好过气汽管接酒.蒸出的酒叫“丢糟黄水酒”.丢糟黄水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或贮存之后作为专门酒类出售.丢糟经摊晾后,撒上曲药或根霉加酵母再入专门的窖池发酵.蒸粮糟蒸丢糟黄水后的底锅要彻底洗净,然后加水,甑篾也需要用水冲净,装甑要求同上.开始流酒时应截去酒头0.5㎏左右,然后量质接酒,分质贮存,严格把关.流酒温度,除最热天气外,一般要求在30℃以下.蒸酒是要求缓火蒸酒,火力均匀,断花摘酒,从流酒到摘酒约15~20分钟.酒尾用专用容器盛装,一般接50~70㎏.断尾后,加大火力蒸粮,以达到粮食糊化和降低酸度的目的,蒸粮时间从流酒到粮糟出甑约5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45分钟.对蒸粮的要求是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也就是即要蒸熟透,又不起疙瘩.2.2.6打量水粮糟出甑后,堆在堆糟坝,立即打入85℃以上的热水.出甑粮糟虽在蒸粮过程中吸收了一定的水分,但尚不能达到入窖最适宜的水分,因此必须要进行打量水操作,以增加其水分含量,有利于正常发酵.量水温度要求不得低于80℃,才能使水中杂菌钝化,同时促进淀粉细胞粒迅速吸收水分,使其进一来糊化,所以量水温度越高越好.量水的用量视季节不同而定.一般出甑粮糟的含水量为50%左右,打量水后,入窖粮糟的含水量应在53~55%之间.夏季应多打量水,冬季则减.一般每100㎏粮粉打量水80~90㎏,便可达到粮糟入窖水分的要求.量水用量要根据温度、窖池、酒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若用量不足,粮糟发酵不良;用量过大,酒味变得淡薄.打量水要撒开泼匀,不能冲在一处.泼入量水后,进行20分钟左右的堆积,以使粮完全糊化.打量水时,如果水温度过低,泼入粮糟后将大部分浮于糟的表面,就是所谓“水古古的”、“不收汗”,入窖后很快沉于窖底致使上部糟子干燥,发酵受阻.2.2.7蒸红糟由于每次到要加入粮粉、曲药和稻壳等新料,所以每窖都要增长25~30%的甑口,增长的甑口,全作红糟处理.红糟不加粮,蒸馏后也不打量水,作封窖的面糟.2.2.8摊晾摊晾,也称扬冷.是使出甑的粮糟迅速均匀地冷至入窖温度,并尽可能地促使糟子的挥发酸和表面的水分大量挥发,但不可摊晾太久,以免感染更多的杂菌.摊晾在晾糟机上进行.晾糟机的操作,要求撒铺均匀,甩散无疙瘩,厚薄均匀,一般在1~3㎝之间.一人负责翻撒粮糟,铲散拉薄,并负责调节下去一致和均匀.另一人负责接糟下窖,掌握粮糟温度,每甑粮糟至少要检查温度三次以上,根据糟温情况指挥上糟.糟子传送到曲斗处时,开动下曲齿轮,每甑下曲速度,以刚好下完为准.下曲的速度要根据糟的厚度严格掌握,经常调节,不能前多后少,更不能剩曲和不够.糟子过完后,及时把晾糟机和周围打扫干净.晾糟机长期与酒醅接触,具有酵母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如适当的水分温度营养等,因而晾载机上的微生物以酵母为主,还有念珠霉和黄曲霉等.夏季气温高,细菌感染的机会较多,因而要求摊晾时间尽可能缩短,要特别注意搞好清洁卫生.2.2.9撒曲用曲药量为每甑用粮的20~24%,随气温冷热有所增减冬增夏减.为了提香,每窖入池的前三甑粮糟中应另加一部分高温曲,用量为每甑粮粉重量的5~10%.另视粮糟湿度情况,当粮糟所含水分不足时,应用35~38℃的温水拌和曲粉,用水温度最高不应超过40℃,然后再将其均匀地泼洒到粮糟上.曲子用量调节应视前排出酒率而定,出酒率低时正常上甑应适当增加曲药用量.曲子用量过少,则发酵不完全;用曲过多则糖化发酵快,升温高而猛,给杂菌生长繁殖造成有利条件,对质量和产量都有影响.下曲温度根据入窖温度,气温变化等灵活掌握,一般在冬季比地温高3~6℃,夏季与地温相同或高1.入窖窖池的地下部分容积为10m3,则窖池每窖可容纳糟子约在12~14m3摊晾撒曲完毕即可入窖.先地面温度,从而决定入窖温度.地温系指靠近窖池阴凉干燥的地面的温度.入窖温度具体情况参照下表执行:表2-2地温和入窖温度的配伍℃地温4~1011~1516~2021~2526~30入窖温度16~1718~1918~2222~2526~30在酒醅达到入窖温度时,将其运入窖内.入窖时,先在窖底均匀地撒上曲粉1~1.5㎏.进窖的第一甑粮糟比一般入窖品温可提高3~4℃.每入一甑即扒平踩紧.全窖粮糟装完后,再扒平,踩窖.要求粮糟平地面跌窖后,不铺出坎外,踩好.面糟入窖温度要比粮糟略高2~3℃.根据不同季节,决定入窖条件,是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严格掌握,才能使发酵正常进行.温度,水分,酸度,淀粉含量是入窖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参数按下表执行:表2-3不同季节的原料配比和入窖条件:封窖封窖材料为封窖泥,封窖泥是优质黄泥和老窖皮泥踩揉和熟而成的.粮糟`面糟入窖踩紧后,在其上先铺上一层编织袋或麻袋片,然后再在上面覆盖10㎝以上厚度的封窖泥.将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并在窖皮上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窖皮干裂.发酵管理发酵期间,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发酵酒醅的温度变化情况.清窖渣子入窖后半个月之内,应注意清窖,不让窖皮裂缝.如有裂缝应及时抹严,并检查二氧化碳吹气口是否畅通.温度测定在渣子入窖到20天左右,每天两次测定窖内温度,并记录备分析之用.大曲酒发酵要求其温度变化呈有规律性进行,即前缓`中挺`后缓落.在整个发酵期间,温度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发酵期:封窖后3~4天,由于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化发酵作用逐步加强,呼吸代谢所放出的热量,促使酒醅品温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值,升温时间的长短和粮糟入窖温度的高低,加曲量多少等因素有关.入窖温度高,到达最高发酵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夏季入窖后一天就能达到最高发酵温度.冬季由于入窖温度低,一般封窖后8~12天才升至最高温度.由于入窖温度低,糖化较慢,要三天后糖分才达到最高,相应地酵母发酵也慢,母糟升温缓.最高发酵品温和入窖温度一般相差14~18℃.发酵稳定期:发酵温度达到最高峰,说明酒醅已进入旺盛的酒精发酵,一般能维持5~8天,要求发酵最高温度在30~33℃左右的停留时间长些,所谓中挺要挺足,使发酵进行的彻底,酒的产量和质量也高.高温持续一周左右后,会稍微下降,但降幅不大,约在27~28℃左右.封窖后20天之内,旺盛的酒精发酵阶段基本结束,酵母逐渐趋向衰老死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数量增加,酒度`酸度和淀粉浓度将逐步趋于平稳.缓落阶段:入窖20天后,直至出窖为止,品温缓慢下降,这称为后缓落.最后品温降至25~26℃或更低.此阶段内酵母已逐渐失去活力,细菌的作用有所加强.酒精等醇类各种酸类在进行缓慢而复杂的酯化作用,酒精含量会稍有下降,酸度会逐渐升高.这是发酵过程的后熟阶段,能生成成品酒较多的芳香成分.从粮糟入窖到酒醅出窖总时间在60天左右,夏天由于八九月需停车避夏,故七月入窖的粮糟其发酵总时间可达100天.如果入窖酒醅的糖分高或水分大,但酸度一般,会出现中挺时间缩短,后酵过早结束,出窖酒醅糖分`酸度都高的情况.如果入窖温度偏高,升温也快,顶温也高,升温时间和中挺时间都比低温入窖短,蒸出的成品酒香较好,但不协调,苦味重且欠纯甜感.入窖温度低低于13℃,发酵顶温不超过25℃,只要中挺时间较长,则出酒率不会因此而降低,产的酒甜味突出,绵软,而香气不足.如曲子质量差,清洁卫生条件不好,造成杂菌大量侵入,将发酵的糖分或酒精转化为酸,会在发酵过程中出现倒热现象,严重影响酒质.在四川地区,一般情况下酒醅中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如下:在发酵期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水分`酸度等都有所增高,水分增幅在5~10%,酸度升高在0.7~1.6之间.淀粉在入窖初期,由于糖化发酵作用的强烈进行,下降较快,直至发酵15天以后,淀粉含量下降的速度才趋于缓慢.以后的变化显得较小.酒醅还原糖的变化与淀粉的变化相对应,一般在发酵的前三天达最高,以后随发酵的时间的推移,酵母数目增加,还原糖含量很快地下降,并保持一定的数量,直至出窖为止.这是边糖化边发酵造成的,糖分积累不多,极有利于酵母的酒精发酵.酒度随着发酵的进行而逐渐升高,一般在15~20天左右达到最高值,以后由于酯化和成酸而有所降低,尽管发酵后期糖化发酵作用任在进行,但由于作用微弱,酒精含量增加甚微.曲酒的酒醅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因而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不大,这对酿酒微生物和大部分酶的生化活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有害细菌的侵袭起到抑制作用.pH过低也会使液化酶加快钝化.酵母数量在发酵初期,随着酒醅品温的升高和还原糖的增多而增加,一般在入窖后8天左右,酵母细胞密度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酒醅发酵其间温度`酒度`糖度`酵母数的变化如下:表2-4发酵糟主要成分的变化参照表3浓香型白酒的贮存3.1的存在.如果贮存温度升高,挥发性物质将迅速降低.。
《白酒工艺》第四章 浓香型大曲的生产工艺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着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所谓“曲”是指生长多种微生物的谷物,蘖是指发芽的谷物。
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
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
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一节曲的类型、特点1、大曲的类型大曲的分类一般根据制曲过程中对控制曲胚最高温度的不同,大致地分为中温曲(品温最额超过50℃)及高温曲(品温最高达60℃以上)和低温曲。
汾酒用中温曲进行生产,高温曲主要用来生产酱香型大曲酒,泸型大曲酒虽也使用高温曲,但制曲过程的品温较酱香型大曲略低。
因此,大曲酒的香型与所用曲的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除汾酒大曲和董酒麦曲外,绝大多数名酒厂和优质酒厂都倾向于高温制曲,以提高曲香。
有人认为生产高温曲,是使大曲内菌系向繁殖细菌方向转化。
现列举各酒厂制大曲品温最高升温度数如下:茅台60--55℃泸州55--60℃五粮液58--60℃全兴60℃西风58--60℃汾酒45--48℃董酒麦曲44℃2、大曲的特点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造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并保藏了各种酿酒用的有益微生物。
再经过风干、贮藏,即成为成品大曲。
每块大曲的重量为2-3公斤。
一般要求贮存三个月以上算陈曲,才予使用。
(1)原料要求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能够供给酿酒有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因为微生物对于培养基(营养物质)具有选择性。
如果培养基是以淀粉为主,则曲里生长的微生物,必然是对淀粉分解能力强的菌种为主。
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技术—浓香型大曲的制备

曲室培养 以汾酒大曲中的清茬曲培养为例。 长霉 曲坯入房后,冬春季2~d,夏秋季1~d天就可穿衣,曲坯中心温度达到 40℃,曲块表面菌落面积达90%左右,白色斑点成片时,转入晾霉。 晾霉 曲坯品温升高至40℃时,应及时开启门窗揭席,排潮降温,等水分缓 慢蒸发后开始翻曲。加大坯间距,水分逐渐蒸发,不使曲块发黏。一般隔日翻 曲一次,保持温度一致。晾霉时间夏季2d,冬季3d。 潮火 晾霉后,即关闭门窗,经过2~3d,品温升至45~48℃,湿度大,要注 意灵活开小窗放潮,隔日或每日翻曲,曲块由三层翻四层,四层翻五层,除掉 苇秆、谷草,呈“人”字型排列,并加大曲坯间距。
图 堆码贮存
养曲 该阶段曲块逐渐干燥,品温下降,保持品温32~34℃,晾曲温度 29~31℃。晾曲时不宜开窗过大,养曲期3~4d,曲间距可适当减小。
贮存 环境要求 曲库内通风干燥、堆码整齐、不能漏雨,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品温、 掌握气温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堆码要求 曲块堆码贮存排成“人”字形,跺高以13层为标准,曲块间要有一 定间隔以利于通风,防止在养曲中返潮、起火、生长黑霉。
任务二 高温大曲制作
润料、粉碎 原料检查 首先检查小麦的感官质量,须符合生产要求,如发现杂质含量超 标,须安排除尘、除杂生产工序。 润料 加入3%~8%的水,水温40~60℃,边拌和边加水,翻拌至少2次以上, 要求润水均匀,整个润麦时间不超过12h为好。如果考虑原料的吸水性,则润 粮时间应当缩短,并减少水量,提高水温,时间控制在4h以内即可。润料要求 达到:表皮收汗、内心带硬,不粘牙,内心有干脆响声。 粉碎 用对辊式磨粉机进行粉碎,将小麦粉碎成为“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 要求未通过20目筛的粗粒及麦皮占50%~60%,通过20目筛的细粉占40%~50%。
贮存 从曲室拆出的曲块,要转入贮曲库房,库房内要求通风干燥,防止霉变虫害。 经过3~6月的贮存,才为陈曲,方可投入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
浓香型大曲酒之所以又称为泸香型酒,浓香型大曲酒是因为泸州大曲酒具有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代表性。
泸州大曲酒产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酒厂。
该酒以高温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以当地产的糯高粱为原料,以稻壳为辅料。
采用熟糠拌料、低温发酵、回酒发酵、双轮底发酵,续楂混蒸等工艺。
一、【原料】:
1、原辅料质量要求
高粱要求成熟饱满,干净,淀粉含量高:麦曲要白洁质硬。
内部干燥、曲香浓;稻糠要新鲜干燥,金黄色,无霉变,无异味。
2、原辅料处理
酿酒原料须先粉碎,使淀粉颗粒暴露出来。
扩大蒸煮糊化湿淀粉受热面积和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为糖化发酵创造条件。
粉碎程度以通过20目筛孔的占70%左右为宜。
粉碎程度不够,则蒸煮糊化不够。
曲子作用不彻底。
造成出酒率低;粉碎过细,蒸煮时易压气,酒醅发腻,会加糠壳用量,影响产品酒的风味质量。
加之大曲酒采用续糟配料,糟醅经多次发酵,因此高粱也无需粉碎较细。
生产上使用的糠壳,要对糠壳进行清蒸驱除其生糠味,
大曲在使用生产前要经过粉碎。
曲粉的粉碎程度以未通过20目筛孔的占70%为宜。
如果粉碎过细,会造成糖化速度过快,
发酵没有后劲;若过粗,接触面积小,糖化速度慢,影响出酒率。
二、【开窖起糟】:
开窖起糟时要按照剥糟皮、起丢糟、起上层母糟、滴窖、起下层母糟的顺序进行。
操作时要注意搞好各步骤之间、各种糟醅之间的卫生清洁工作,避免交叉污染,滴窖时要注意滴窖时间,以10h左右为宜,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母糟含水量。
起糟时要注意不触伤窖池,不使窖壁、窖底的老窖泥脱落。
在滴窖期间,要对该窖的母糟、黄水进行技术鉴定,以确定本排配方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三、【配料与润粮】:
浓香型大曲酒的配料,采用的续糟配料法,即在发酵好的糟醅中投入原料、辅料进行混合蒸煮,出酒后,摊晾下曲,入窖发酵。
因是连续、循环使用,故工艺上之为续糟配料。
续糟配料可以调节糟醅酸度,既利于淀粉的糊化和糖化,适和发酵所需,又可抑制杂菌生长,促进酸的正常循环。
续糟配料还可以调节入窖粮糟的淀粉含量,使酵母菌在一定的酒精浓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
每甑投入原料的多少,视甑桶的容积而定。
比较科学的粮糟比例一般是1::3.5~5),以1:4.5左右为宜。
辅料的用量,应根据原料的多少来定,正常的辅料糠壳用量为原料淀粉量
的18%~24%
量水的用量,也是以原料量来定,正常的量水用量为原料的80%~100%。
这样可保证糟醅含水量在53%~55%之间,才能使糟醅正常发酵。
在蒸酒蒸粮前50~60min,要将一定数量的发酵糟醅和原料高粱粉按比例充分拌和,盖上熟糠,堆积润粮。
润粮是使淀粉能够充分吸收糟醅中的水份,以利于淀粉糊化。
在上甑前10min~15min进行第2次拌和,将稻壳拌匀、收堆,准备上甑。
配料时,切忌粮粉与稻壳同时混入,以免粮粉装入稻壳内,拌和不匀,不易糊化。
拌和时要低翻快拌,以减少酒精挥发。
除拌和粮糟外,还要拌和红糟(下排是丢糟)。
红糟不加原料,在上甑10min前加稻壳拌匀,加入的稻壳量依据红糟的水分大小来决定。
四、【蒸酒蒸粮】:
1、蒸面糟
先将底锅洗净,加够底锅水,并倒入黄浆水,然后按上甑操作要点水甑蒸酒,蒸得酒为“丢糟黄浆水酒”。
2、蒸粮糟:
蒸丢糟黄浆水后的底锅要彻底洗净,然后加水,换上专门的蒸粮糟的蒸箅,上甑蒸酒。
开始流酒时应截去“酒头”,然后量质摘酒。
蒸酒时要求缓火蒸酒,断花摘酒。
酒尾要专门
容器盛接。
蒸酒断尾后,应该加大火力进行蒸粮,以达到淀粉糊化和降低酸度的目的。
蒸粮时间从流酒到出甑为60min~70min。
对蒸粮的要求是达到“熟而不黏,内无生心”,也就是既要蒸熟蒸透,又要不起疙瘩。
3、蒸红糟:
由于每次要加入粮粉、曲粉和稻壳等新科,所以每窖都要增长25%~30%的甑口,全部作为红糟。
红糟不加粮,蒸馏后不打量水,作封窖的面糟。
五、【入窖发酵】:
1、打量水:
粮糟出甑后,堆在甑边,立即打入85℃以上的热水。
出甑粮糟虽在蒸粮过程中吸收了一定水分,但尚不能达到入窖最适宜的水分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打量水操作,以增加其水分含量,有利于正常发酵。
量水的温度要求不低于80℃,才能使水中杂菌钝化,同时促进淀粉细胞粒迅速吸收水分,使其进一步糊化。
所以,量水温度越高越好。
量水温度过低,泼入粮糟后将大部分浮于糟的表面,吸收不到粉粒的内部,入窖后水分很快沉于窖底,造成上层糟醅干燥,下层糟醅水分过大的现象。
2、摊晾撒曲:
摊晾也称扬冷,是使出甑的粮糟迅速均匀地降温至入窖温度,并尽可能地促使糟子的挥发酸和表面水分挥发。
但是不能摊晾太久,以免感染更多杂菌。
摊晾操作,传统上是在晾堂水进行,后逐步为晾糟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使得摊晾时间有所缩短。
对于晾糟机的操作,要求撒铺均匀,甩撒无疙瘩,厚薄均匀。
晾凉后的粮糟即可撒曲。
每100㎏粮粉下曲18~22㎏,每甑红糟下曲6~7.5㎏,随气温冷热有所增减,曲子用量过少,则发酵不完全;过多则糖化发酵快,升温高而猛,给杂菌生长繁殖造成有利条件。
下曲温度根据入窖温度、气温变化等灵活掌握,一般在冬季比地温高3~6℃,夏季与地温相同或高1℃.
3、【入窖发酵】:
摊晾撒曲完毕后即可入窖。
在糟醅达到入窖温度时,将其运入窖内。
老窖容积约为10m³,以6~8m³为最好。
入窖时,每窖装底糟2~3甑,其品温为20~21℃;粮糟品温为18~19℃;红糟的品温比粮糟高5~8℃.每入一甑即扒平踩紧全窖粮糟装完后,再扒平,踩窖。
要求粮糟平地面,不铺出坝外,踩好。
红糟应该完全装在粮糟的表面。
装完红糟后,将糟面拍光,将窖池周围清扫干净,随后用窖皮泥封窖。
封窖的目的在于杜绝空气和杂菌侵入,同时抑制窖内好气性细菌的生长代谢,也避免了酵母菌在空气充足时
大量消耗可发酵性糖,影响正常的酒精发酵。
因此,严密封窖是十分必要的。
4、【发酵管理】:
窖池封闭进入发酵阶段后,要对窖池进行严格的发酵管理工作。
在清窖的同时,还要进行看吹口、观察温度、看跌头等工作,并详细进行记录,以积累资料,逐步掌握发酵规律。
注:【五粮液酒和和其他浓香型酒在酿造过程中的区别】
五粮液酿造用水取自岷江的江心。
原料配比为:小麦31%,大米28%,高粱24%,玉米10%,糯米7%。
制曲原料为小麦,曲的外形和制曲工艺较特殊,曲块中间隆起,称为“包包曲”。
产品曲霉菌生长充分,曲块皮薄并具有独特香气。
发酵时使用陈年老曲。
发酵采用跑窖法工艺,使用老窖,窖底为坚实的黄黏土,窖盖用柔熟的陈泥封平,部分酒发酵期可长达90天。
五粮液风味独特,其特点是:“香气悠久,喷香浓郁,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