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PPT课件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 示的画面。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 致远)之一,更被时人美誉 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 ,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改为骏马可以吗 ?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 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 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 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 期漂泊之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
“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
如原句好?)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 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 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突 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秋的背景下渲 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了什 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 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回巢 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 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 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 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 示的画面。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 致远)之一,更被时人美誉 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 ,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改为骏马可以吗 ?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 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 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 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 期漂泊之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
“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
如原句好?)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 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 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突 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秋的背景下渲 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了什 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 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回巢 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 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 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 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5-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不同历史时期主导的文学体裁
汉 —— 赋 宋 —— 词 明清 —— 小说
唐 —— 诗 元 —— 曲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曲分为 剧曲和散曲,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 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 为套数和小令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 代大盛。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主讲人:褚鹏英
与刚才所看到的景象天壤之别,对比烘托作者心中的 凄苦。
古道西风瘦马
在萧瑟的秋风中,作者牵着一匹又老又瘦的马, 在古老破旧的小道上踽踽独行。
对比刚才的情景,漂泊的游子孤苦伶仃。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要落下去了,可我这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思乡之苦让我肝肠寸断呀!
主旨句:表达了游子长期流落异乡的心酸苦楚。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系全曲,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断肠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简要赏析“断肠人在天涯”。
比较阅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乡愁
学习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 背诵。
• 把握《天净沙 秋思》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
• 学会赏析古诗词。
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 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 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 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汉 —— 赋 宋 —— 词 明清 —— 小说
唐 —— 诗 元 —— 曲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曲分为 剧曲和散曲,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 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 为套数和小令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 代大盛。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主讲人:褚鹏英
与刚才所看到的景象天壤之别,对比烘托作者心中的 凄苦。
古道西风瘦马
在萧瑟的秋风中,作者牵着一匹又老又瘦的马, 在古老破旧的小道上踽踽独行。
对比刚才的情景,漂泊的游子孤苦伶仃。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要落下去了,可我这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思乡之苦让我肝肠寸断呀!
主旨句:表达了游子长期流落异乡的心酸苦楚。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系全曲,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断肠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简要赏析“断肠人在天涯”。
比较阅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乡愁
学习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 背诵。
• 把握《天净沙 秋思》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
• 学会赏析古诗词。
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 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 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 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课件

• 3、“天净沙”是 曲牌名 。 • 4 、 “秋思”是 题目 。
基本内容
• 枯藤老树昏鸦
•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 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 地啼叫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 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 着晚餐,炊烟缕缕。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 道上,西风劲 吹,落叶纷飞; 这时,风尘仆 仆的游子骑着 一匹瘦马独自 缓缓行进着。
昏鸦 古道 人家 பைடு நூலகம்肠人在天涯
•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 指哪几种?
• 答: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
2、《天净沙· 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 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 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分)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常识
• 1、《天净沙 秋思》 • 作者 马致远是 元代杰出的戏剧家、 散曲家。 • 2、他的《天净沙· 秋思》历来被人 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 誉为 “秋思之祖”。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 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 还远在天涯.
词义
•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古道: 古老的道路 这里指远在天涯充满 • 断肠人:
怀乡之苦的人。
赏诗 四人小组讨论
1 、全曲共有几处景物?景物的风格 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2 、全曲有人物吗?请发挥想象,猜 测一下人物的特征与身份。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

悟诗情
5、这首元曲的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将孤立的客观景物巧妙连缀,寓情于景,渲 染气氛。(景物烘托)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悲凉情怀。
6、这首小令一字一词,一字一景, 真可谓“惜 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 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词呢?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悟诗情
4、《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孤 独、寂寞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 的?这首小令表达了天涯游子孤独、寂寞的思乡 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把这种凄楚愁苦之情,通 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表达出来, 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明诗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夕阳缓缓落下,肝肠寸断的人 还漂泊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突出它们 的“枯”“老”“昏”,烘托出 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 画面,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 与前二句相呼应。
关于思乡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 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辉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 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 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 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 曲,其中《秋思》堪称“叹
世”之作中的代表。马致远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 的诗历、史宋时词期、有元不曲同。的体式,如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练习
•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歌的内 容。
• 2、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萧瑟凄凉的景象,呈现出凄清孤独的
氛围。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涯。
• 2、这篇文章有哪些景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 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 曲,其中《秋思》堪称“叹
世”之作中的代表。马致远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 的诗历、史宋时词期、有元不曲同。的体式,如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练习
•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歌的内 容。
• 2、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萧瑟凄凉的景象,呈现出凄清孤独的
氛围。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涯。
• 2、这篇文章有哪些景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冬》
仿写《天净沙》
意象组合
小桥 乐景 流水 衬哀
人家
枯藤 情景 老树 交融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 ·
人帘莫 比卷道 黄西不 花风消 瘦,魂 宋。 ,
李 清 照
东相
风见 无时 力难 百别 花亦 唐 残难 李 。,
商 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 《乐游原》
小知识:
我国古典诗歌常常用日暮斜 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例如:
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儿》)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苏轼《江城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春》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秋》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 《大德歌 冬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代词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唐代诗人王维 《田园乐七首(六)》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人杜甫 《登高》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采桑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宋·柳永《安公子》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秋思之祖”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 》 “寥寥数笔, 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纯是天籁” 清·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意象组合
一骑红尘妃子 笑(《过华清 宫绝句》杜牧)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杨柳岸晓
流水
风残月 (《雨霖
人家 铃》柳永)
古道 西风 瘦马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情景交融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第一册 《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 作者笔下的意象,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作者笔下的 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雪粉华,舞梨花,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 斜缆着钓鱼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手法鉴赏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的《秋词》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仿写《天净沙》
意象组合
小桥 乐景 流水 衬哀
人家
枯藤 情景 老树 交融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 ·
人帘莫 比卷道 黄西不 花风消 瘦,魂 宋。 ,
李 清 照
东相
风见 无时 力难 百别 花亦 唐 残难 李 。,
商 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 《乐游原》
小知识:
我国古典诗歌常常用日暮斜 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例如:
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儿》)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苏轼《江城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春》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秋》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 《大德歌 冬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代词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唐代诗人王维 《田园乐七首(六)》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人杜甫 《登高》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采桑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宋·柳永《安公子》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秋思之祖”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 》 “寥寥数笔, 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纯是天籁” 清·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意象组合
一骑红尘妃子 笑(《过华清 宫绝句》杜牧)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杨柳岸晓
流水
风残月 (《雨霖
人家 铃》柳永)
古道 西风 瘦马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情景交融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第一册 《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 作者笔下的意象,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作者笔下的 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雪粉华,舞梨花,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 斜缆着钓鱼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手法鉴赏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的《秋词》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