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吸附分离-1

合集下载

吸附分离单元

吸附分离单元

吸附分离单元
吸附分离单元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设备或方法。

它利用吸附剂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的原理,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在吸附分离单元中,通常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作为吸附介质。

当混合物通过吸附剂时,不同组分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它们在吸附剂上的停留时间和吸附量也不同。

通过控制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吸附分离单元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药行业中,吸附分离单元可用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在食品行业中,可用于分离果汁中的果肉和果皮等。

需要注意的是,吸附分离单元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合物的性质、吸附剂的种类和用量、操作条件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①生物制药、②化学制药、③中药制药。

2、分离过程的本质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第二章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液固萃取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①单级浸取;②多级错流浸取;③多级逆流浸取。

6、液液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①水包油型乳状液;②油包水型乳状液。

8、物理液液萃取、化学液液萃取的传质过程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水壳模型”的传质过程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12、双水相萃取过程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特性15、超临界CO2作萃取剂优点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1)恒温变压法:(2)恒压变温法:(3)恒温恒压吸附法。

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18、超声波在萃取中的作用19、微波在萃取中的作用第三章膜分离1、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2)促进传递;(3)主动传递。

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

(2)溶解—扩散模型。

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8、膜分离过程的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0、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2)膜内部截留。

第四章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

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7、分子蒸馏机理8、分子蒸馏过程第五章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2)深层过滤。

吸附分离的原理

吸附分离的原理

吸附分离的原理
吸附分离是一种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物质在吸附剂上的不同吸附性质,实现目标物的分离纯化。

吸附剂通常是一种多孔固体材料,具有大量的微观孔隙结构。

这些微孔能够提供大表面积,以增加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面积。

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物,使其他组分通过,实现目标物的分离。

不同的吸附剂对目标物的选择性吸附是基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

吸附分离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种主要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非化学吸附,主要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力和疏水作用来实现。

物理吸附的主要特点是吸附剂与目标物之间的吸附力较弱,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来实现目标物的解吸。

化学吸附是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发生化学键的吸附,吸附剂与目标物之间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络合物。

化学吸附的主要特点是吸附力较强,不易被改变的外界条件所影响。

在吸附分离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吸附剂的选择、操作条件的优化以及吸附剂的再生等。

此外,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吸附剂进行组合,以提高分离效果。

总之,吸附分离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吸附剂上的不同吸附性质实
现目标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和调节操作条件,可以高效地实现物质的分离纯化。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第I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 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 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 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 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吸附分离技术讲解

吸附分离技术讲解

2.5 吸附动力学
1. 吸附传质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吸附质通过吸附剂颗粒周围的液膜到颗粒的 表面,称为外部传递过程或外扩散(膜扩散)。
第二阶段 是从吸附剂颗粒表面传向颗粒孔隙内部,称为 孔内部传递过程或内扩散。
第三阶段 为溶质在吸附剂内表面上发生吸附。
2.6 影响吸附的因素
吸附质的性质: 溶解度、极性等
另一类吸附过程是化学吸附,以化学键结合,一般为 不可逆过程,工业应用少,分析化学中有。
例:巯基棉吸附、黄原酯棉吸附
1、巯基棉吸附:
利用巯基乙酸与棉花纤维上的羟基的酯化反应, 将巯基接到纤维素大分子上。利用巯基与不同元素 离子的反应进行分离富集。
2、黄原酯棉
脱酯棉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碱纤维,再与二硫化 碳进行酯化反应,把黄原酸基团固定在棉纤维上。 利用黄原酸基团的作用进行分离富集。
吸附等温线是描述吸附平衡行为的基本工具,可 用于比较吸附剂的基本吸附性能。由于吸附机理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因而对吸附等温 线分类有助于诊断吸附过程。
曲线的形状反映吸附的难易,低浓度下曲线向 下弯,如I、II、IV的初始表示分子容易被吸附; 如不易被吸附则向上弯,如III、V。
浓度增大曲线往上斜,如IV,表示吸附由单分子 层开始向多分子层进行。
二、吸附的基本理论
2.1 吸附过程 固体吸附剂与流动相接触,流动相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质向固体颗粒表面选择性传递,被吸附和积累于 固体吸附剂微孔表面的过程。 吸附分离原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表面选择性吸附:范德华力 ②分子筛效应:多孔固体中的微孔孔径均一,与 分子尺寸相当。尺寸小于孔径的分子可以进入而被 吸附,比孔径大的分子则被排斥在外。 ③通过微孔的扩散: 利用扩散速率的差别分离。 ④微孔中的凝聚: 多孔固体周围的可凝气体在 与其孔径对应的压力下在微孔中凝聚。 表面吸附是基本的,其它是伴随发生.

吸附分离原理

吸附分离原理

吸附分离原理
吸附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其原理基于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固体材料通常被称为吸附剂,而待分离的物质则被称为吸附质。

吸附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在固体表面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实现分离。

吸附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活性位点或孔隙结构,可以吸附吸附质分子。

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由于吸附剂表面静电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等引起的,通常是可逆的吸附过程。

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吸附力,一般是不可逆的吸附过程。

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吸附质在与吸附剂接触后会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上,从而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分离的效果取决于吸附剂的选择以及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

吸附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调节吸附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总之,吸附分离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实现分离的技术。

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I 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吸附分离技术

吸附分离技术

朗格缪尔方程适用范围:仅适用于I型等温线, 如用活性炭吸附N2 ,Ar,CH4等气体。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可分为三步:
外扩散 内扩散 吸附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通 常由前二步决定。 据内、外扩散速率的相对大小分为: 外扩散控制、内扩散控制和内外扩散联合控制三种
带再生的多层流化床吸附装置
1-脱附器;2-吸附器;3-分配板;4-料斗;5-空气提升机构; 6-冷却器
(二)固定床吸附系统
固定床的应用较多见。 如果只需短期处理气流,那么通常只需一个吸附装
置。 要求待处理气体连续流动,必须采用能按这种方式 操作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组成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吸附 操作和再生操作,以使气流保持连续。 大多数工业应用要求连续操作,因此经常采用双吸 附床或三吸附床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吸附床分别 进行再生,其余的进行吸附。
Langmuir方程
BET方程(Brunauer、Emmett、Teller)
Freundlich方程
将重点介绍Langmuir方程
朗格缪尔吸附模型假定条件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即一个吸附位置只 吸附一个分子;
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
上述假定条件下的吸附称为理想吸附。
2)、内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把内扩散过程简单地处理成从外表面向颗粒内的传质过程, 内扩散传质速率方程为 :
ks与吸附剂的微孔结构性质、吸附质的物性以及吸附过程持续时
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值由实验测定。
3)、总传质速率方程:
由于吸附剂外表面处的浓度 与 无法测定,因此通常按拟稳态 处理,将吸附速率用总传质方程表示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共混碳化法
原理:挑选两种热稳定程度不同的聚合物均匀混 合后,则形成相分离结构,然后再进行热处理, 热稳定性差的聚合物(热解聚合物) 完全分解成
气相产物逸出,并可在热稳定性高的聚合物(炭化
聚合物)形成的炭前驱体或最终产物中留下大量的 孔结构。
溶胶-凝胶法
由于表面活性剂、乳胶粒和单分散的聚合 物微球等在溶剂中会形成一定形态的超分子阵列,利 用该超结构作为模板,在溶剂中加入无机物前体, 使其进行溶胶-凝胶反应,从而制备多孔材料。
分 属沉积法) 类
多孔陶瓷材料 (粉末烧结法,浆料固结法等) 泡沫塑料 压发泡法等) (挤出发泡法,注射发泡法,模
2.按孔径大小:
微孔 (孔径<2nm)
分类 中孔 (孔径2~50nm) 大孔 (孔径>50nm)
用途:主要用于吸附,储氢,催化,生
物分离,电子器件,微加工,矿化和
色谱载体等方面
3.多孔炭的制备:
吸附分离材料中的多孔吸附材料
所谓的多孔材料,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材料中包含有大量的孔隙; (2)所含孔隙被用来满足某种或某些设计要 求以达到所期待的使用性能指标。
多孔材料的类型
1. 按材料种类:
多孔炭 (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等)
多孔硅 (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等) 多孔非金属材料 多孔金属材料 (固态烧结法,熔体凝固法,金
• 物理吸附剂是指主要通过范德华引
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氢键等较弱 的作用力吸附物质。
• 高分子吸附剂(吸附树脂)根据其极
性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强极性三类。 • 非极性吸附剂均是交联聚苯乙烯大孔 树脂 • 非极性吸附剂主要通过范德华引力从 水溶液中吸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物质。
• 中极性吸附剂主要是交联聚丙烯酸 甲酯、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 基)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
• 亲和吸附剂是利用生物亲和
原理设计合成的,对目标物质 的吸附呈现专一性或高选择性, 在生化物质分离、临床检测、 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 用途。 • 这种吸附专一性或分子识别性 能,来源于氢键、范德华引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等多种键力 的空间协同作用,是生命体系 中的普遍现象,
2.1.3 按材料形态和孔结构分类
采用微波加热法来制备多孔炭,克服了传统电 加热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不足;通过程序控温,又克服 了单纯的微波加热无法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活化温度的缺 点;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且可以通 过调节反应时间和温度得到不同性质的产物。
蒸气作用引导的自组装法
该法又称溶剂挥发合成法。由于溶剂的 挥发而使溶液中模板剂和无机物种的浓度增大 ,导致自主装的发生,经过聚合、固化、炭化 之后,除去模板材料,可制得孔结构与模板材 料相关的多孔炭。
化学活化法
1. 化学活化法是通过化学试剂镶嵌入炭
颗粒内部结构中,通过一系列的交联或
缩聚反应而使产物具有丰富的孔。
2. 常用化学活性试剂: H3PO4, KOH,
ZnCl2, HCl
模板法 原理:使用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为模板,把含炭的 有机小分子引入到模板孔道中,经过聚合、 固化、炭化之后,用酸或碱除去模板材料,
制得孔结构与模板材料密切相关的多孔炭。
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利用气态物质在固体表面 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过程,属于气相生长 过程。这种方法是把含有构成生成物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供给衬底,利用加热、等离子体、紫外光乃至激光等能
源,借助气相作用或在衬底表面的化学反应(热分解或化 学合成)生成要求的物质。
• 常用碳前驱体: 糠醇,酚醛树脂,蔗糖,聚丙 烯腈,苯酚,谷壳,二羟基苯甲酸,四乙基原 硅酸盐等。 • 常用模板:各种型号的沸石,硅型分子筛,
SiO2,高岭石,纳米粉体,二茂铁,钴离子,
镧离子,有机共聚物(聚环氧乙烷 与聚苯乙烯的共聚物)
• TEM images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MP-CS-46 nanocomposite calcined at 900 ℃ in N2: mesoporous carbon MP-C-46 (A
其他交联剂,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衣康酸二烯丙酯、衣康酸单烯丙酯、甲基丙 烯酸烯丙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三聚 异氰酸三烯丙酯等。发现衣康酸-o-单烯丙酯、 三聚异氰酸三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作 为交联剂,交联结构比较均匀。 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二乙烯苯与上述交联剂 组成的混合交联剂,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 果。
2.1.2按吸附机理分类
化学吸附剂
物理吸附剂
亲和吸附剂 吸附化学键可以是离子键、配
位键和易裂解的共价键。 相应的吸附剂分别为离子交换 剂、螯合剂和高分子试剂或高 分子催化剂。
按照离子电荷类别
阳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以及两
性离子交换剂(例如一些热再生树脂和 蛇笼树脂)。 螯合剂属于特殊的离子交换剂,吸附 金属离子除了形成离子键之外还形成 若干配位键,典型的螯合树脂有氨基 二乙酸型、膦酸型、氨基膦酸型、偕 胺肟型等,一些多乙烯多胺聚合物及 其功能基化产物也用作螯合剂。
许多三价和四价金属能够形成氢氧化物凝胶, 在高于等电点pH值条件下,具有阳离子交 换性质。 磷酸锆类阳离子交换剂(Phozir)通常是由氯 氧化锆(ZrOCl2)和磷酸或碱性磷酸盐反应制 备的,通过改变Zr02/P205比例控制产品性 能。 分子筛与磷酸锆类无机吸附剂仍是当今吸附、 催化材料的研究热点。
水热、溶剂热法
水热(溶剂热)法是指高温高压下在水(水溶液)或 溶剂、蒸汽等流体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通过在特 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高压釜)里,采用水溶液或其他 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对容器加热,使水或溶剂蒸发 后自身创造一个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
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重结晶。
程序控温的微波辅助合成法

交联聚丙烯腈的合成及其衍生化
交联聚醋酸乙烯酯与交联聚乙烯醇的合成及其衍生化
交联剂:异氰脲酸三烯丙酯、二乙烯苯 竞聚率差异:(醋酸乙烯酯/二乙烯苯: r12=0.021, r21=7.983) ;(醋酸乙烯酯/异 氰脲酸三烯丙酯:r12=0.70,r21=0.95) ,后 者交联密度比较均匀 热分解起始温度较高,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共 聚物达到297℃,显著高于相应的二乙烯苯共 聚物(260℃) 交联聚乙烯醇,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使 用性能与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纤维素 球相似,但比后者具有更好的耐酸碱、抗微 生物污染能力。
第二章 吸附分离功能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主讲:钟安永 教授
Zhongany@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吸附(Adsorption)
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通过各种键力的相互作用在 固体材料上的结合。
吸附性分离(Adsorptive separation)
利用吸附现象实现物质的分离。
吸附剂(Adsorbent)
• 交联聚醋酸乙烯酯树脂在甲醇中不能充 分溶胀。 • 树脂的交联度较高,致使树脂内部的醋 酸酯基难以参与反应。 • 优点:聚醋酸乙烯酯适当水解得到的交联聚
乙烯醇,既能使其表面(包括孔表面)具有亲 水性,同时又保持远远高于多糖类材料的机 械强度。 • 由交联聚乙烯醇树脂经过不同的功能基化反 应,可以合成出多种类型的吸附分离材料。
• 无定形、球形(珠状)、纤维状 三类
• 活性炭和天然沸石多为无定形吸附剂。人 工合成的高分子吸附剂和分子筛主要是球 形的 。 • 有条状或纤维状。 • 高分子吸附剂(吸附树脂)而言,其孔结构可 以是微孔(凝胶型)、中孔(良溶剂致孔)、大 孔(非良溶剂致孔)、特大孔(高分子致孔剂 致孔)、均孔(又称大网树脂,由后交联技术 制备)等。
• 聚合反应过程11~12hr,搅拌速度 740r/min, 80 ℃ • 得到7~34mm粒径微球
Contents
•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强度、溶胀度等 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于交联度及交联 的均匀性 • 助分散剂 少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防止微球间粘连) • 直径1mm微球采用乳液聚合方法 • 直径400~500nm用无皂乳液聚合
从液体或气体中选择吸附某种或某类分子的材料
吸附质(Adsorbate)
被吸附的分子
2.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2.1.1 按材料化学结构分类 无机吸附剂 炭质吸附剂 高分子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是指具有一定晶体结 构的无机化合物,往往具有离子交 换性质,称为无机离子交换剂。有 沸石(Zeolite)类,包括方沸石 (Analcite)、菱沸石(Chabazite)、丝 光沸石(Mordenite)、交沸石 (Harmotome)、钠沸石(Natrolite)等。 其他天然的硅铝酸盐如蒙脱土、绿 砂以及长石类矿物(正长石、钠长石、 灰长石、钙长石)也可作为无机吸附 剂使用。
2.2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技术
Contents
• 悬浮聚合技术
• 球形交联聚苯乙烯的合成 • 工业应用的交联聚苯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珠体的粒径一般 为0.15~0.84mm(100—20目),通常采用
0.5%的聚乙烯醇(聚合度1 000~2 000, 醇解度80%~90%)作分散剂和0.5%过氧 化苯甲酰作引发剂(水相/单体油相质量比 为4/1)。
化学活化法 物理活化法
模板法
制 备 方 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聚合物共混碳化法
溶胶-凝胶法
水热、溶剂热合成法 蒸气作用引导的自组装法 程序控温微波辅助合成法
物理活化法
物理活化是指以二氧化碳、水蒸气、空气
等氧化性气体为活化剂来制备活性炭。碳材料
内部碳原子与活化剂发生反应,并以气态形式
逸出,在碳原子位置上就出现了“空穴”,这 样就形成了微孔。随着大量碳原子参与反应, 在碳材料内部就形成了丰富的孔结构。
人工合成的无机吸附剂有合成沸石、 分子筛、氢氧化物凝胶、磷酸锆四类。 熔融型沸石(Fusion permutits) 将钠、钾、 长石、高岭土等的混合物熔融制备。凝 胶型沸石(Gelpermutits) 硫酸铝、硅酸 钠与碱反应生成的沉淀,经适当干燥。 分子筛 铝、硅的碱溶液在较高温度下 进行结晶,生成具有规则结晶构造,其 微孔结构和孔尺寸均一,常用作高选择 性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