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20210128214333)

(完整版)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20210128214333)
(完整版)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20210128214333)

1.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时, 采集大量多变量的数据能为我们的研究分 析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增加分析的精确度。 然而,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巨大的工 作量,并且可能会因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我们研究问题的复杂性。 因 子分析法就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 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 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原 始的数据进行分类归并,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变量分别归类,归出多个综合指标, 这些综合指标互不相关, 即它们所综合的信息互相不重叠。 这些综合指标就称为 因子或公共因子。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 将相关性较高, 即联系比较 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 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 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 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 即公共因子。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 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 量。这样,就能相对容易地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从而达 到浓缩数据,以小见大,抓住问题本质和核心的目的。

因子分析法的核心是对若干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共因子, 再以每 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数之和构造得分函数。 因子分析

F f l ,f 2, f 3, , f k 是X X i ,X 2,X 3, ,X p 的公共因子,即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

共同出现的因子, 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 公共因子的具体含义必须 结合实际研究问题来界定。 A ij 是公共因子 F f 1, f 2, f 3,

, f k 的系数,称为因子

载荷矩阵,j (i=1,2,.?…,p;j=1,2,....,k)称为因子载荷,是第i 个原有变量在第j 个 因子上的负荷,或可将 j 看作第i 个变量在第j 公共因子上的权重。

j

是X i 与f j

X AF

B ,即:

x 1 11 f 1 x 2 21 f 1 x 3

31 f 1

x p p1 f 1

12 f

2 22 2 32 f 2

p2 2

13 23 33 3

p3

模型中,向量 X x 1,x 2,x 3, 1k k 2k k 3k k

pk k

(k < p)

,x p 是可观测随机向量,即原始观测变量

的协方差,也是X 与f j 的相关系数,表示X i 对f j 的依赖程度或相关程度。 j 的绝 对值越大,表明公共因子f j 对于X i 的载荷量越大。B 1, 2, 3,

, p 是

X 人公2卞3, ,X p 的特殊因子,是不能被前k 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这种因子也 是不

可观测的。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 的。

2.模型的统计意义

因子载荷矩阵A 中有两个统计量对因子分析结果的经济解释十分重要,即变 量共同度和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

(1)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k

变量共同度是因子载荷矩阵A 的第i 行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hj

匚2(其

j1

中: i=1,2,...,p )。

它衡量全部公共因子对X i 的方差所做出的贡献,反映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

X i 的影响。h i 2

越大,表明X 对于F 每一分量的依赖程度大

对1式两边取方差,得:

22 Var(X i )

i 21

Var ( f 1 )

i 22

Var( f 2 )

k

如果h 2

i2的结果接近Var (xJ ,且i 2

非常小,则因子分析的效果就比

j1

较好,从原变量空间到公共因子空间的转化性质就好。

(2)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的统计意义

p

22

因 子 载 荷 矩 阵 中 各 列 元 素 的 平 方 和 记 为 : g 2

j

ij 2

( 其

中 :

i1

j=1,2,...,k

)

g 2

称为公共因子 F f i ,f 2,f 3, , f k 对X X i , X 2,X 3,

个公共因子f i 对于x 的每一个分量X i (i=1,2,...,p ) 所提供的方差的总和,是衡量 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

对2式进行变换,得:

2 2 2 2 2 Var ( x i )

i 21

Var( f 1)

i 22

Var ( f 2)

ik 2

Var ( f k ) Var( i ) g 2

j

i 2

2

i 2k

Var ( f k ) Var( i )

X p 的方差贡献, 表示第 j

k

2 ij

j1

k p

j 1 i 1

g:越大,表明公共因子F f1,f2,f3, , f k对X X i,X2,X3,,X p的贡献越大,或

者说对X X i,X2,X3, ,X p的影响和作用就越大。如果将因子载荷矩阵A的所有g2(j=1 , 2, ?,k)都计算出来,使其按照大小排序,就可以依此提炼出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因子。

数学建模期末作业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讲课稿

数学建模期末作业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 的应用

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 摘要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许多大学生处于就业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心态下的种种决策难免造成失误,所以需要一种可靠的定量的容易操作的,并且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帮助做出决策。本文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步骤,构成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因素重要程度比较与计算,最终确定出了6个具体指标在该体系下的权重并排序,这样在分析某种工作的满意程度时就可以按此权重进行衡量。为此我们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做成对比较矩阵: 正互反矩阵为?????????? ????? ? ??? ?=wn wn w wn w wn wn w w w w w w w wn w w w w w w w A /...... 2/1//2........3/22/21/2/1........3/12/11/1M M M M 通过Matlab 等数学工具,得到特征向量 T w )083.0,201.0,139.0,154.0,076.0,347.0(1=,且∑==508.6)(max i i nw Aw λ,通过一致 性指标得出1016.0) 1() (max =--= n n CI λ,1.0082.024 .11016 .0<=== RI CI CR , 如果有CI 偏差,那偏差是否在满意的一致性范围,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数值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本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在满足同一层次中各指标对所有的下级指标均产生影响的假定条件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运算。本程序允许用户自由设定指标层次结构内的层次数以及各层次内的指标数,通过程序的循环,用户只需输入判断矩阵的部分数据,程序可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进行计算并作出判断。本程序可以方便地处理层次分析法下较大的运算量,解决层次分析法的效率问题,提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时效性。 标签:Matlab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决策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计算已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高准确度的决策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决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管理决策的新工具、新方法。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运算功能的基础上,选用美国MathWorks公司的集成数学建模環境Matlab R2009a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语言进行编程,对计算机辅助决策在层次分析法中的运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程序实现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探索出新的道路。 1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下层指标,再对下层指标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再下层指标,如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最后,求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进行层次总排序。 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在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时,最主要的步骤是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只有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方可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结构模型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是决策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决策需考虑的因素,是决策的准则,最低层则是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一般来讲,准则层中各个指标的下级指标数没有限制,但在本文中设计的程序尚且只能在各指标具有相同数量的下级指标的假定下,完成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故本文后文选取的案例也满足这一假定。 1.2 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给判断矩阵的要素赋值时,常采用九级标度法(即用数字1到9及其倒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1.3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由于多阶判断的复杂性,往往使得判断矩阵中某些数值具有前后矛盾的可能性,即各判断矩阵并不能保证完全协调一致。当判断矩阵不能保证具有完全一致性时,相应判断矩阵的特征根也将发生变化,于是就可以用判断矩阵特征根的变化来检验判断的一致性程度。在层次分析法中,令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为λmax,阶数为n,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指标记为:

内容分析法

第2讲、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西方社会科学家对语言文字传播内容(报刊、文献和谈话等)和非语言文字传播内容(音乐、影视、艺术作品和姿态等)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首先用于信息传播领域,现在成为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之一。例如著名社会预测学家夸斯比特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200多种报纸进行了数年的分析研究,成功地归纳出美国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的十大趋势。因此,他的名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成为风糜世界的畅销书。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教科书、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练习、试题和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任何形态、包括有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文件)、非文字记录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乐)、影像记录形态(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 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 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数等方式来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比较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因子分析在STATA中实现和案例

第13章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始于1904年Chars Spearman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在经济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在多个变量的变化过程中,除了一些特定因素之外,还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变量可以拆分成两部分,一是共同因素,二是特殊因素。这些共同因素称为公因子,特殊因素称为特殊因子。因子分析即是提出多个变量的公共影响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 因子分析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察系统。给定一组变量或观察数据,是否存在一个子集,特别是一个加权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即将为数众多的变量减少为几个新的因子,以再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用于分类,将变量或样本进行分类,根据因子得分值,在因子轴所构成的空间中进行分类处理。 p个变量X的因子模型表达式为: = Λ' e f X+ f称为公因子,Λ称为因子载荷。X的相关系数矩阵分解为: ∑' = + ΛΦΛ ψ 对于未旋转的因子,1 Φ。ψ称为特殊度,即每个变量中不属于共性的部 = 分。 13.1 因子估计 Stata可以通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也可以通过矩阵进行。命令为factor 或factormat。 webuse bg2,clear describe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factors(2) * pf 主因子方法,用复相关系数的平方作为因子载荷的估计量(默认选项)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factors(2) pcf * pcf 主成分因子,假定共同度=1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factors(2) ipf * ipf 迭代主因子,重复估计共同度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factors(2) ml * ml 极大似然因子,假定变量(至少3个)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对偏相关矩阵的行列式进行最优化求解,等价于Rao的典型因子方法 13.2 预测 Stata可以通过predict预测变量得分、拟合值和残差等。 webuse bg2,clear factor bg2cost1-bg2cost6 predict f1 f2 * factor1 factor2因子分得分 predict stdp residuals * 预测标准差和残差

因子分析法典型案例

案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一、背景介绍及问题提出 1.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背景著名会计学家 W.A 佩顿(Paton)教授曾经睿智地指出:在企业中,良好组织且忠诚的员工是一项远比商品更为重要的“资产”。对于这样重要的“资产”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呢?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没有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加以披露的原因是: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是一个难题,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一直处于理论探讨和实验阶段,未能登堂入室。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研究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能力回报,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 2.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的研究背景高级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在企业人力资源中居于中心地位是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的垄断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主要来源,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与企业中高级管理团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 问题的提出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发展的完善的过程中,如何动态地、客观地、科学地综合评价高管的价值,一直是困扰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一个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采用未来收益折现或期权定价等方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计量;未来收益折现是以工资为基础对高级管理者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这种货币计量方法存在主要问题在于工资不能反映人力资源真实价值,因为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本身存在复杂性、隐蔽性及能动性,仅以工资作为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的标准,忽略了高级管理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特殊性。由于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存在某些特性。因此,对高级管理者的采用非货币计量的方法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1、人力资源价值的科学计量会使企业更加全面、科学的掌握高级管理者的信息并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为了保留和争取人才,对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 2、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总资产的精确程度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计量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三、案例思路首先,在分析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与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案例建立影响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 29 个初级指标构成(如下图一所示)。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29 个指标进行筛选。隐性因子学历天赋社会资本任职时间职业背景职业生命周期薪酬年龄体质能力心理能力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领导管理因子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洞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及组织环境因子价值观忠诚感道德行为敬业精神乐观自信理智情绪稳定企业规模职位图一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四、数据说明: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发放的数量:本次共发放问卷180 份,其中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3 份,有效回收率为57.22%。问卷内容的设计:案例在分析了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指标体系。问卷的调查内容是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依据各指标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影响做出基本判断。问卷结构的设计:首先,针对案例提出的 29 个指标要素,设计了 29 个判断指标程度的问题。通过被调查者选择打分的方式,获得各指标的具体分值。所有问题都划分为 7 选项对应7 个程度,由管理者根据题目的内容进行选择。然后采用 7 分模糊打分法,每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分值,选择第一选项为 7 分,第二选项为6 分,依次为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调查问卷如下所示)。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层次分析法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它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它包含很多个方面,其评价方法有单项评价法论文、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理论。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工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析成各个组成因素,再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关键词]: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系统工程是当代正在迅速发展的很有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它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到工业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包括大规模生产、重大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等,都应用了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方法等根据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对于解决组织管理的问题应该说是极为有效的,因为任何管理都可视为一个系统的管理。只有对管理对象——系统的普遍规律充分了解掌握后,才能运筹帷幄,得心应手,实现管理最佳化。目前,管理正处于由艺术向科学迈进的征途中,系统学与系统工程作为管理哲学,将对管理科学的发展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系统工程的评价方法:单项评价法论文、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理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工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析成各个组成因素,再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同一层次内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诸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下一层次的因素的重要性,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到上一层次的权重因子逐层计算,直至最后一层一般是要比较的各个方案权重大小。运用进行决策时,大体上应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因子分析理论与案例

因子分析理论与案例 一、 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多元统计方法,它可以看作是主成份分析的推广。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变量归为一类,不同类间的变量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联系)。因子分析就是寻找这种内在结构(联系)的方法。 从全部计算过程来看作R 型因子分析与作Q 型因子分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出发点不同,R 型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Q 型从相似系数阵出发都是对同一批观测数据,可以根据其所要求的目的决定用哪一类型的因子分析。 (一)模型 主要模型形式: (2)矩阵型式 (二)相关概念解释 ?????? ? ???????+??????????????????????????=??????????????p m pm p p m m p F F F a a a a a a a a a X X X εεε 21212 1 2222111211 21?????? ?++++=++++=++++=p m pm p p m m m m F a F a F a X F a F a F a X F a F a F a X εε ε 222112 22221212112121111)1(展开式m 1m X A F + p 1p m m 1p 11m p 2 Cov F 01 03D F I F F =1. 01ε ε= ????≤?? ? = ? ??? 简记为:() ()() ()且满足:)) (,)=) ()=即不相关且方差

1、因子载荷 a ij 称为因子载荷(实际上是权数)。 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就是第i 个变量与第j 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即表示变量xi 依赖于Fj 的份量(比重),心理学家将它称为载荷。 2、变量共同度 3、方差贡献率 方差贡献率指的是公因子对于自变量的每一分量所提供的方差总和,它是衡量公因子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因子载荷矩阵的所有方差贡献率计算出来并按照大小排序,从而提炼出最具影响力的因子。 二、 主要计算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说明 1、因子载荷矩阵估计方法 因子载荷的求解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法,主轴因子旋转法和极大似然法。主成分法指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把前几个主成分作为未旋转的公因子,但是此种方法得到的特殊因子间并不相互独立,当变量的共同度较大时,特殊因子所起的作用较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忽略。 主轴因子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类似,都是都分析矩阵的结构入手,主轴因子 i m 22 i ij j 1i i11i22im m i 22 i i11im m i 222 2 i1i2im i 22 i i 22i i i X A i h a i 1,,p X a F +a F ++a F +Var X a Var F a Var F Var a a a h X 1h εεσσσ====++++=+=+∑ 变量的共同度——因子载荷阵中第行元素的平方和,即:为了说明他的统计意义,将下式两边求方差,即()=()++()+() =由于已经标准化了,所以有: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应用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前言 1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1.2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 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想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并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层次分析法的结构符合人们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要素,再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得到相对于目标的重要程度的总排序。因此,层次分析法从出现开始就受到了理论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3 AHP法下优点 (1)AHP对于解决多层次、多指标的递阶结构问题行之有效。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子指标,例如我们从财务维度可将保险公司的绩效分解为增加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面,而各个层面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从而构成关联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体系。这样,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为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结构”基础。 (2)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纯定性分析的主观臆断性和单纯利用定量分析时对数据资料的严格要求。 (3)层次分析法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受并容易计算;同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有大量的是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避免了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不足。 当然层次分析法也存在着缺陷:首先,其结论是建立在判断矩阵是一致性矩阵的基础上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所建立的判断矩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一次性得到具有一致性的判断矩阵,而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并进行多次的修改。因此,判断矩阵的建立过程比较复杂,且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次是特征值的计算量较大;再次,许多专家认为层次分析法中采用的1-9标度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的真实感觉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时,当人们认为A1比A2重要(记为a),B1比B2明显重要(记为b),C1比C2强烈重要(记为c)时,则(c-b)比(b-a)要大得多,因而标度不应该的线性的,而是随着重要程度的增加差距越来越大。而1-9标度是等距的,所以Saaty 提出的线性评判标度与人们头脑中的实际标度并非一致。因此,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改进,但整体上不影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4 AHP的基本步骤 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需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把问题分解成为不同的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确

方法: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基础理论知识 1 概念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降维处理技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方法。它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多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同时又能与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 两者关系:主成分分析(PCA )和因子分析(FA )是两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方法,而实际上主成分分析可以说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 2 特点 (1)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 (2)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 (3)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显着的相关关系。 (4)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 3 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因子分析分为R 型和Q 型两种。 当研究对象是变量时,属于R 型因子分析; 当研究对象是样品时,属于Q 型因子分析。 但有的因子分析方法兼有R 型和Q 型因子分析的一些特点,如因子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型因子分析,以示与其他两类的区别。 4分析原理 假定:有n 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 个变量,构成一个n ×p 阶的地理数据矩阵 : ?????? ????? ???=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X ΛM M M M ΛΛ212222111211

【管理学】spss因子分析案例共

【管理学】SPSS因子分析案例共

11.2.1 数据预备 激活数据治理窗口,定义变量名:分不为 XI 、X2、X3、X4、 X5、X6、X7,按顺序输入相应数值,建立数据库,结果见图 11.1。 图11.1 原始数据的输入 激活Statistics 菜单选 Data Reduction 的 Factor..命令项,弹出 F actor An alysis 对话框(图 11.2) X7,点击?钮使之进入 Variabl 图11.3 描述性指标选择对话框 点击 Extraction …钮,弹出 Factor Analysis:Extraction 对话框(图 11.4),系统提供如下因子提取方法: 图 11.4 因子提取方法选择对话框 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变量 X1至 es 框。 图11.2 因子分析对话框 出 Factor Analysis:Descriptives 对话框(图 11. te descriptives 项要求输出各变量的均数与标 内选 Coefficients 项要求运算有关系数矩阵, 在Statistics 中选 U I 口 I 耐||的財血 准差;在 Correlation "CnrtEititlv ii Mtfhrix ( 并选KMO E “「and Bartlett ' s test of sphericity 项,要求对有关系数矩阵进行 3), 统计 Matrix 栏 pCnr-rcl-fl liciin Mirfirix

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分分析法;Un weighted least squares未加权 最小平方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综合最小平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极大似然估量法;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主轴因子 法;Alpha factoring : a 因子法;Image fa cto ri n g :多元回来 法。 本例选用Principal components方法,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 Factor Analysis 对话框。 点击Rotation...钮,弹出Factor Analysis:Rotation 对话框(图 1 I.5),系统有 5 种因子旋转方法可选: 图11.5 因子旋转方法选择对话框 No ne:不作因子旋转; Varimax :正交旋转; Equamax:全体旋转,对变量和因子均作旋转; Quartimax :四分旋转,对变量作旋转; Direct Oblimin :斜交旋转。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简单结构,以关心我们讲明因子。本例选正交旋转法,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 Analysis对话框。 点击Scores..钮,弹出弹出Factor Analysis:Scores对话框(图 II.6),系统提供3种估量因子得分系数的方法,本例选Regression (回来 因子得分),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 Analysis对话框,再点击OK 钮即完成分析。 图11.6 估量因子分方法对话框 11.2.3 结果讲明 在输出结果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重视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 目前日本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只要5-10分钟就可以搜集到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行情,3-5分钟就可以查询并调用日本国内三万多个重点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经营生产情况的时间系列数据,5分钟即可利用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出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变动图和曲线,5-10分钟可以查询或调用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日本人十分重视信息的作用,时时处处留意信息的搜集,而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信息报道中分离出重要的内容。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惟独日本和中国谈成了征求设计的买卖。原因是别的国家的设计均不符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要求,而日本则事先按大庆油田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等待中国人去购买。那么日本人是怎么知道大庆油田的产品设计要求呢? 其实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耳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后来,日本人从1 964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冲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从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封面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头顶着鹅毛大雪,猜测到“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这段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东北”的论断,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找到了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从事迹介绍的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并且从钻井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该事迹介绍中还写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又从伪满州地图上查找到“马家赛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面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人终于将大庆油田的准确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后来,日本人又从王进喜的一则事迹报道中了解到“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日本人断定大庆油田在19 59年以前就开钻了,并且大体上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贪,南北400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但是,日本人一时还搞不清楚大庆的炼油规模。

层次分析法excel

层次分析法(AnalytioHieacrrhy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在许多工程领域都有应用。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或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加以排序,从而判断出系统主要风险模式和风险因素。AHP体现了人们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综合。 对于AHP的进一步定义、优缺点就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的介绍。今天主要探讨一下如何用Excel来进行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判断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首先,来看一下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来自同济大学巩春领博士的学位论文《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数据分析你最喜欢的软件是哪个?可以说我最喜欢的是是Excel么~好多事情都可以用这个随处可以找到的方便快捷的工具完成,还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源文件,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

AHP有很多计算工具,比如matlab(这个我也做了,稍后完善一下也分享出来),还有其他各种小软件。不喜欢黑箱软件,不能调整算法,还是先研究一下excel的实现吧。上面的系列公式,正好适合用excel做。 第一步,输入判断矩阵,拉出列和

继续地,根据上面的公式,先后按次序作出归一化后的矩阵、求行和、求归一化后的权重、计算矩阵乘积、矩阵对应元素与权重向量元素求商,最后得到最大特征值——话说这也是普通矩阵得到最大特征值的一种方式。 这里要介绍一个Excel命令:MMULT:求矩阵相乘 矩阵相乘,矩阵A乘以矩阵B=矩阵C,需要用命令指定两个矩阵,和一个结果矩阵的位置。 MMULT(array1,array2)函数介绍: 返回两个数组的矩阵乘积。结果矩阵的行数与数组array1的行数相同,矩阵的列数与数组array2的列数相同。 语法 MMULT(array1,array2)

(完整版)SPSS因子分析法-例子解释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一、因子分析的意义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往往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变量,以期望能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例如,对高等学校科研状况的评价研究,可能会搜集诸如投入科研活动的人数、立项课题数、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结项课题数、发表论文数、发表专著数、获得奖励数等多项指标;再例如,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可能会搜集诸如基础课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体育等各类课程的成绩以及累计获得各项奖学金的次数等。虽然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投入许多精力,虽然它们能够较为全面精确地描述事物,但在实际数据建模时,这些变量未必能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投入”和“产出”并非呈合理的正比,反而会给统计分析带来很多问题,可以表现在: 计算量的问题 由于收集的变量较多,如果这些变量都参与数据建模,无疑会增加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虽然,现在的计算技术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高维变量和海量数据仍是不容忽视的。 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 收集到的诸多变量之间通常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例如,高校科研状况评价中的立项课题数与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等之间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获奖学金次数等之间也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变量之间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障碍。例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众多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那么会给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带来许多麻烦,致使回归方程参数不准确甚至模型不可用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的个数,但这必然又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式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目前,因子分析已成功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地址、经济学等领域,并因此促进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名为因子。通常,因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因子个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的个数 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之后,因子将可以替代原有变量参与数据建模,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因子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并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原有变量重组后的结果,因此不会造成原有变量信息的大量丢失,并能够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由原有变量重组出来的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因子参与数据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多重共线性等给分析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通常,因子分析产生的因子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获得命名解释性。因子的命名解

SPSS因子分析经典案例

SPSS因子分析经典案例 因子分析已经被各行业广泛应用,各种案例琳琅满目,以前在百度空间发表过相关文章,是以每到4至6月,这些文章总会被高校毕业生扒拉一遍,也总能收到各种魅惑的留言,因此,有必要再次发布这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什么是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又称因素分析,传统的因子分析是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即因子分析是基于相关关系而进行的数据分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众多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的降维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探索隐藏在大量观测数据背后的某种结构,寻找一组变量变化的共同因子。 因子分析能做什么? 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即分为外显和内隐。但是作为具有同一性的个体来说,内隐的方面总是和外显的方面相互作用,内隐方面制约着外显特征。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内在自我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的外在行为特征,表现为某些行为倾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反过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从一组高度相关的行为倾向(可观测)中,探索到某种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潜存在),这就是因子分析所能做的。 具体来说主要应用于: (1)个体的综合评价:按照综合因子得分对case进行排序; (2)调查问卷效度分析:问卷所列问题作为输入变量,通过KMO、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因子命名等判断调查问卷架构质量; (3)降维处理,结果再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或其他分析。 案例描述: 高中大家都读过吧,那是一个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理科王子、文科小生是时代标签。为什么我们会将数学、物理、化学归并为理科,其他的归并为文科,有没有数据支持?今天我们将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答案。 100个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英语成绩如下表(部分),请你来评价他们。

英美文化论文:谈翻译中的案例分析及其文本分析理论

谈翻译中的案例分析及其文本分析理论 一、概述 任何材料的翻译,译前通读全文并进行文本分析,是全面理解源语文本的前提。旅游景点材料,是一种内容包含有地方历史与特色的文本,其文本分析与小说、诗歌、政府报告、产品广告等其他类型的文本分析是否有所不同,还是有某种文本分析模式作为依据呢?德国功能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我们需要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和文本范例的源语文本分析模式,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翻译任务。她认为可以建立一个无须参照源语或目标语特征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1].笔者则认为,一种模式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但译者认为分析因素可根据个人主观意愿有所取舍与侧重。这正是本文旨在说明的焦点。 二、文本分析理论 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最早源起于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费米尔(Hans Vermeer)创建的德国翻译功能理论及莱斯的功能文本类型理论。在语言学家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莱斯把语言功能与文本联系起来,根据交际功能范畴把文本划分为:信息功能(informative),表达功能(expressive),感召功能(operative)三大文本类型[2]. 在篇章语言学和文本类型理论基础上,诺德提出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旨在为译者提供一个分析源语文本的模式,运用于所有的文

本类型和翻译过程。 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强调对源文本的充分理解和准确阐释,解释语言、文本结构及源语言系统规范的关系,为译者选择翻译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3].相对语篇结构语言学派的文本结构分析,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更为详细全面,对源语文本中的文内外因素进行分析。诺德将源文本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分为“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文外因素包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接受者、媒介、交际地点、交际时间、交际动机、文本功能八个方面。文内因素包括主题、内容、预设、文本构成、非语言因素、词汇、句子结构、超音段特征八个方面[4].这些因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并互相依存,而且其分析是反复进行的,某一因素的分析可能会指引其他因素的分析。 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文本分析。因为其模式不变相当具体,对各类翻译问题的解决均有导向的作用。 三、文本分析案例 案例 The Queen of the Adriatic 和 The Majestic Acropo-lis 选自于荷兰作家 Winfried Maas 所编着的英文原版 100Cities of the World 中的两篇城市介绍文章。按照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进行分析。 (一)文本外因素分析 从整体来看,此文本为呼唤型旅游文本,文本实现了唤起读者的

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应用

数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 学习应用数学后,我结合海运学院的相关专业,寻找数学应用的相关领域时,被利用数 学进行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吸引住了,现在将所学习到的和所想到的做了总结,并将我学习层 次分析法的心得分享一下。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 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 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 践经验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体现了决策中分析、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该方法首 先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分层,然后两两比较每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确定各个因素 相对重要性的顺序,按顺序做出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2]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层级,即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方案层 , 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层因素。目标层是最高层,通常只有 1 个 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措施,要素层可以不止一层,当要素过多时( 譬如多于 9 个) , 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子要素层,并建立关联,见图1。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从第二层开始,把同一层级的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一定比较尺度构造判断矩阵 A ,直到 最后一层。 ji j i ij n n ij a a a a A 1,0,)(=>=?,其中i ,j=(1,2,3,……,n ) 矩阵 A 中,aij 表示因素 i 与因素 j 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之比,aij 表示因素j 与因素i 的重要性之比,且aij= 1 / aji 。对于aij 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 1 至 9 及 其倒数作为标度,见表1。

层次分析法例题

某物流企业需要采购一台设备,在采购设备时需要从功能、价格与可维护性三个角度进行评价,考虑应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排序,从中选出能实现物流规划总目标的最优设备,其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以A 表示系统的总目标,判断层中1B 表示功能,2B 表示价格,3B 表示可维护性。 C ,C ,3C 表示备选的3种品牌的设备。 解题步骤: 1、标度及描述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 与要素j 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注:a ij 表示要素i 与要素j 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 ij =1/a ji ;a ii =1; i ,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 的重要度就越高。 目标层 判断层 方案层 图 设备采购层次结构图

2、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结构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判断与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B A -(即相对于物流系统总目标,判断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C B -1(相对功能,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2所示; ●判断矩阵C B -2(相对价格,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3所示; ●判断矩阵C B -3(相对可维护性,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4所 示。 1B A - C B -1 4C B -3 3、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指标 一般来讲,在AHP 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必不需要较高的精度,用求和法或求根法可以计算特征值的近似值。 ●求和法 1)将判断矩阵A 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 ij = a ij /Σa ij ;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 i =Σb ij (i=1,2,3….n ); 3)将c i 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 =(w 1,w 2,…w n )T ,w i =c i /Σc i , W 即为A 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