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
《辛德勒名单》影视鉴赏

《辛德勒名单》影视鉴赏——091855105 段志超摘要:由斯皮尔伯格——犹太人的后裔,导演的《辛德勒名单》,是一部具有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电影以二战时期为历史大背景深入展开,黑白对比的晦暗色调,一系列的残忍场景,精神上的摧残,唤起对犹太人深深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悔恨。
民族的歧视造成了一部血泪史,然而,一位“义人”的出现,让这个即将灭绝的种族存留了下来,散尽家财救出的1100个鲜活的生命告诉我们他是英雄!“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求生的欲望,不屈的灵魂,自由的渴望,让委曲求全的犹太人拥有了鲜活的血液,民族之根得以延续。
今天的犹太人献上感恩石,不仅仅是在感激辛德勒的救赎,更多的是透过辛德勒的态度转变,使我们达到一种对人性的解读和对和平的企盼!一、影片信息发行时间:1993年电影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原著: 托马斯·肯奈利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出品公司:美国环球公司上映:1993年11月30日 ( 美国 )地区:美国 ( 拍摄地 )对白:英语希伯来语德语库尔德语门德语瑞士德语波兰语时长:197 分钟类型:剧情战争演员:利亚姆·尼森 -- 辛德勒本·金斯利 -- 史顿拉尔夫·费因斯 -- 歌德获奖情况:最佳电影 (Best Picture)吉罗·R.莫林 (Gerald R. Molen)最佳导演 (Best Director)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最佳编剧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Based on Material from Another Medium) 最佳摄影 (Best Cinematography) 詹奴苏·卡曼斯基 (Janusz Kaminski)最佳剪辑 (Best Film Editing) 迈克尔·卡恩 (Michael Kahn)最佳音乐-原作配乐 (Best Music, Original Score) 约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最佳服装设计 (Best Costume Design) Anna B. Sheppard二、影片简介1993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辛德勒名单中的重点镜头分析

一个年青人从下水道钻出来,却碰上德军,他急中生智,装做收拾散落在街道上的行李,并用二根手指向歌德上尉敬礼,引得刽子手们一阵狂笑,暂时侥幸躲过一劫。
NO.27-【“片刻的生命,终归是生命”】
被小孩儿亚当藏在楼梯下的杜斯纳,却看见本已“安全藏起”的女儿跑出来奔向她的怀里,刚刚经历了生死离别的母女二人紧紧的搂在一起,母亲说:“片刻的生命,终归是生命”。
NO.19-【屠杀前的准备】
画面中出现字幕:“1943年3月13日,准备屠杀犹太人”。事实上,入侵波兰后,战争的进程深入使得希特勒不再满足于驱逐、分隔犹太人,而想实行“彻底”的种族灭绝,于是,被称为“最后解决”的大屠杀开始了。除了党卫队特别行动队自身外,还有募招当地警察和反犹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带头的还往往是些教员、医师或教士之流。他们的残暴比德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得不说是波兰人的悲哀,或者,是人类的悲哀。
NO.31-【“完美的合弦”】
经过搜查,德军发现了白天躲在窗帘后的一群犹太人,冲上去一阵扫射,黑暗楼道里闪着刺眼的白光,那是死亡之光。就在这充满了血腥味道的人间地狱,一名军官竟然“饶有兴致”的弹起了钢琴,琴声急速而短促,和密集的机枪扫射声构成了一道“完美的合弦”,两个德国兵闻声而来,却讨论起弹奏的是巴克还是莫扎特。静静的城市,只有射击声与钢琴声来回作响…静静的城市,死一般的城市。
NO.14-【桌上的金牙】
车站货仓里,工人们正在挑拣着堆积如山的货物给其分类,这些都是火车上被运走的犹太人的,当然,这些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已经没用了,因为他们踏上的是一辆死亡列车,即将开往屠宰场……一名黄金鉴定师望着倒在桌上的一大堆金牙,面色呆滞,因为他知道,一颗金牙代表着一个生命的终结。
NO.20-【塞进面包里的手饰】
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

电影《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一.内容概要:《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是个国社党党员。
他好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
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
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
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维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
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
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赏析

3、在德国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 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
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等。他们的 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地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 命犹如一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置于死地,这种 “轻易”恰恰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残忍。
结构 ①犹太人的惨景触动辛德勒的心灵,决定 花钱拯救犹太人。 ②逐步展开的营救活动 谈判,高斯、服装厂老板 拟定名单,尽可能多 被救人员到达辛德勒的故乡 出现意外,设法援救误入奥斯维辛斯的 人员,最后成功。
练习一: 抓住细节,在表现、揣摩中探讨人物的内 心世界。
(1)分析:辛德勒内心挣扎的部分,进行转 分析:辛德勒内心挣扎的部分,
变的过程。揣摩人物内心, 变的过程。揣摩人物内心,找一找在这四 个镜头中辛德勒几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 中
第一次:用手捻车盖上飘扬的骨灰后。 第二次:和高斯站在高处俯视焚尸场,听 高斯说这里所有的犹太人将被送去奥斯维 辛斯后。 第三次:和伊特兹哈克谈话后,点了一支 烟凝望他。 第四次:看着成沓的钞票凝望窗外,陷入 沉思。
镜头二 纳粹投降后犹太人走出集中营,银幕上突然大放 光明,灿烂无比,使我们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 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结果,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单纯形体运动的真实照片, 而是更抽象、更富于情感和更理性畴”的体现。那 些犹太人一直一直都是没有笑的面容的,那是生的 无光,爱的沉默。 如今,活下来的犹太人用心脏大小的石头,沿着 墓石表面,环绕一圈,刻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永恒。
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 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 思。
但有一个镜头中黑白基调下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 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 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 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处理 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 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 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 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 了经典的地位。
全实例解析,视听语言中利用支点调度技巧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全实例解析,视听语言中利用支点调度技巧支点是导演为演员安排的一个或几个表演区,以利于演员在镜头前的作调度和表演。
影视片(剧)中的支点,可以有四种形态:一、以道具为支点电影《辛德勒名单》中,有个描写辛德勒出场的镜头,便是以他端坐在桌旁的上半身与手中的葡萄酒杯为支点。
这个镜头是这样调度的:夜景,辛德勒来到德国军官俱乐部,他先用钱买通大门服务员进入夜总会。
他为了套近主管犹太人的德国将军,举杯慢饮,仔细观察夜总会中的各个德国军官,然后用钱指使侍者给德军军官送花、敬酒赢得他们的好感,直到引起德国高级将领的重视,请辛德勒与他同桌狂欢。
这组镜头,基本上是以辛德勒端酒杯的侧背、正面半身为前景调度完成的。
电影《美人计》中,德国纳粹塞巴斯蒂安已确认自己的妻子艾丽西娅是美国间谍后,与阴险恶毒的母亲商议用毒药慢慢地毒死她,以防德国间谍机关察觉。
这场戏的调度,便是以装有毒药的咖啡杯为支点,导演希区柯克别出心裁地将咖啡杯置于前景,塞巴斯蒂安母子处后景左侧,艾丽西娅和德国科学家(间谍)处右侧,四人的谈话在“友好”、“关切”的气氛中进行,内心却充满了杀机,艾丽西娅终于明白了丈夫在咖啡里下了毒。
开始是艾丽西娅在喝咖啡,塞巴斯蒂安母子在交换“中吾计也”的神情,接着病入膏肓的艾丽西娅放下咖啡杯与他们谈话,不料德国科学家拿错了艾丽西娅的有毒的咖啡杯准备喝,塞巴斯蒂安母子一看大惊:“教授你不能喝!”一下惊醒“梦中人”。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二、以人物为支点仍以电影《美人计》开场为例,影片开始不久艾丽西娅的父亲因犯间谍罪被判入狱,艾丽西娅心情十分不好在家举办派对,借酒消愁,几个朋友在喝酒跳舞,有一个男子背影背靠沙发观察着室内的一切,镜头在艾丽西娅和室内诸人中的活动中切换,但是那个背影却是镜头调度的支点,直到本场戏结束,观众才知道,那坐在沙发上的男子,正是本片的男主人公德夫林。
希区柯克这样调度,是巧妙地利用这个“支点”介绍本片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具有悬念性和神秘感斯皮尔伯格在电影《夺宝奇兵》中,写琼斯潜入德寇的海军基地,那场戏也是以守卫基地的德国士兵为支点进行调度,表现出琼斯换装,与投敌的法国考古学家、德国盖世太保等在多个表演区内周旋的战斗过程。
《辛德勒的名单》拉片笔记

3s
特写,固定
辛德勒在西装口袋塞进一个手帕。
8
9s
特写,摇
辛德勒从抽屉中拿出一打钞票,还有一块手表放到桌上。桌子上还有一个点燃的香烟。
9
11s
特写,摇
辛德勒从另一个抽屉又拿出部分钞票。
10
7s
特写,固定
辛德勒戴上德国纳粹标志的领章。
段落解读:场景1是在影片的一开始,通过一系列快速切换的特写镜头来表现出开始出现的这个人物,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重要人物,算是对主人公的一个背景的介绍。
16
15s
近景-全景,跟。
辛德勒和他的妻子,骑马从山上离去。
17
18s
全景-特写,跟。
小女孩进入一个破旧的屋子,躲在了床下,听见外面有士兵跑步的声音。
18
9s
全景,固定。
孩子们玩着玩着,天上下起了雪。
19
4s
中景-近景,跟。
走在街上的女士伸手似乎注意到了这个雪的异常。
20
17s
全景-中景-特写,跟。
辛德勒从屋子里走出来,伸手发现了雪的异常,走到车边,发现那并不是雪而是焚烧的灰烬。
21
16s
全景,摇。
隐隐约约能看到远处山头有两个站岗的士兵,镜头前全部是焚烧的浓浓黑烟。
22
12s
全景-近景,移。
传送带上一具具尸体被运到堆积成山的尸体坑中。纳粹士兵们捂着鼻子在指挥犹太人去焚烧。
23
19s
全景-特写,跟,摇。
场景3
时间:1:8:10-1:10:39和2:13:50-2:16:19.
镜头
时间
景别/运动
内容
画面
1
5s
近景,固定。
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

电影《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一.内容概要:《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是个国社党党员。
他好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
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
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
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维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
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
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镜头分析第五集

《辛德勒的名单》镜头分析第五集辛德勒亲自面试自己的秘书。
这一组片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尤其是和工人的位置以及墙上的光斑结合起来看的时候。
斯坦说,你必须选择一个,辛德勒却说自己不知道怎么选,因为她们都很“合格”。
最终的结果。
辛德勒找到自己的黑市生意伙伴,四处采购紧缺的礼品,水果、葡萄酒、巧克力。
这两张是正在交易,选这两张,还是为了比较“张力”。
辛德勒给军官们送礼,以获得军方订单。
这两张是不是有点形式至上了?辛德勒顺利获得军方订单,事业蒸蒸日上。
妻子从家乡来看望辛德勒,却发现辛德勒与情妇同居。
妻子原谅了辛德勒,但没有留下。
在辛德勒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位独臂老人也成为了辛德勒的工人。
还是看握手。
犹太工人离开聚居区,去辛德勒的工厂上班。
德军强令犹太人铲雪,损失一天产量的辛德勒去找他的军官朋友抗议。
发现一个将注意力引向主体的方法。
或许对胡子老师不在话下,不过这种方法虽然以前听过,但这是我第一次验证。
德军发现了这位独臂老人,不相信他是“有用”的工人,将老人拉出队列:独臂犹太人,双倍无用。
后边的两幅有点让人承受不了。
伊萨斯坦因为没有带工作证,被德军抓走,辛德勒来到车站寻找。
犹太人被装上火车,并被告知不要携带行李,写明地址和姓名之后,行李会随后被运到。
列车已经开动,辛德勒焦急地寻找斯坦。
第一张的手很重要,第二张就过于直白了。
选这一张纯粹是为了光影效果。
其实行李根本没有被运走,而是直接被打开分拣了。
犹太人们上了火车,前途和命运就未知了。
行李在这里被打开,分类。
犹太首饰匠被选来做一些分类和修配的工作。
有人给了他一包金牙。
金牙的主人命运如何?犹太人聚居区里的生活。
哪一张更好些?集中营的最高长官在挑选女佣,海伦成为了阿蒙哥特的女佣。
来一张阿蒙哥特的特写。
演员是拉尔夫费因斯,好莱坞的很多令人难忘的演员都是英国人,例如肖恩康纳利(老一代的007),皮尔斯布鲁斯南,还有在《沉默的羔羊》中的吃人教授安东尼霍普金斯。
演员拉尔夫费因斯把这个角色演得太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电影《辛德勒名单》画面镜头分析一.内容概要:《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是个国社党党员。
他好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
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
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
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维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
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
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
他为自己还有汽车和一颗金质胸章而懊悔,因为这样的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两个人,这样的一辆汽车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十个人。
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
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
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
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在片中对应的演员一起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摘自百度百科)二.具体画面分析:可以说《辛德勒名单》故事本身是很简洁的,这可能就是电影的独特艺术特点吧,在简洁的故事里面能够刻画出并不单一的情节脉络,导演似乎在三个多小时里用到的更多的是电影本身的东西,即用镜头来表达所想要的效果。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这部片子都觉得有点乱。
辛德勒在一夜之间就和德国军官打成一片,从无名小卒变成了各大会场的红人。
还有在辛德勒招聘秘书的时候,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硬邦邦的切换也不连贯。
可是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无技巧剪辑,其实其中蕴含着大道理。
1)画面的整体色彩。
看过电影的人都会发现,整部影片除了开头、结尾及当中的几个镜头出现了色彩以外,全片都是以灰白、暗淡作为基调,构成了一种苍凉、森严和缺乏生气的感觉,这与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恐怖的氛围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说这是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我举双手赞成,我想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是黑白的,屠杀,虐夺,人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人类失去了人性,黑白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任何色彩都办不到的,即使用冷色调。
我们注意到该片的海报,两只手握着,上面的是一个粗壮的大手,下面是一个嫩小的小手,还有一抹红色的袖口。
这抹红让我想起了那个在片中出现过的红色,唯一的红。
那条红裙子花团锦簇、鲜艳夺目,足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然而,这美妙无比的小生命不是继续生长,而是在走向死亡的途中。
此时,这个小姑娘虽然乘乱逃走,暂时躲过了枪杀,但是后来在堆积如山的尸骨堆上,我们还是看到了这件耀眼灼目的红裙子。
它闪烁了一下,即刻被浓重的灰暗所吞噬。
这一色彩的叙事意义不言自明。
其巧妙更在于它的表现意义和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生机,代表活力和希望,它最终被黑暗所无情吞噬,这正象征着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一幕,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法西斯纳粹党的残暴恶性。
可以说,影片中倏然出现的这点亮色蕴含着多重意义,它所产生的视觉张力特别是心理冲击力,是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段无法完成和达到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收尾:几十年以后,当战争的梦魇已经成为历史,辛德勒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赶来祭扫救命恩人的陵墓。
这时,影片恢复成彩色(与片头照应),并采用高调摄影的手法,以柔和、轻快的色彩变调衬托出片中人物的绵绵情意,整个场景也静谧安详。
2)同机位的跳切。
就拿招秘书这部分来看。
展现给观众的是同机位拍摄的跳切画面,辛德勒和各位应征秘书的人的位置永远不动,看不到各位应征的人是如何的进场,又是如何的出场。
唯一变换位置的就是后面的粉刷匠和太阳照下来影子的位置的变换。
阳光照在墙上的影子的位置由高向低。
很明显的画面语言,时间在流逝,虽然位置和动作都没有变,但时间在前进,还有粉刷匠位置从上午的左边移到了右边,也在告诉观众时间在前进,并且粉刷匠在画面中还起到了补缺的作用,达到三点构图的效果。
这钟被叫做无技巧剪辑的手法其实就是将两个普通的镜头连接在一起,之间留下了空白,空去了一些无必要的转场和环境。
在片中引用这种方法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辛德勒的妻子问:是否要留下来?下一个镜头就是在火车站辛德勒和太太说再见。
虽然是直接切掉,中间留下空白,但观众都能明白中间发生了什么。
还有就是在史顿被抓上火车辛德勒去救他的时候。
辛德勒问那两位士兵的名字,士兵还很不屑,当辛德勒告诉他们你们下个月将会吊到南俄罗斯,接着辛德勒出画,然后再如画,这个时候两位士兵的嘴脸已经完全改变。
如果这是中国的电视剧的话,我想肯定是双方争执一下,然后两个士兵再合计一下,最后再自作聪明的去迎合辛德勒。
3)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叙事类蒙太奇,一类是表现类蒙太奇。
对于蒙太奇的分类,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但在这部电影中可谓将蒙太奇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积累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等,都在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要说说电影中杂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所谓的杂耍蒙太奇其实就是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无所谓时间和空间,不遵照应该有的逻辑,而是找到某个点,按某种逻辑联系起来,这种逻辑可以使某一束灯光,甚至还可是某种怪异的声音,总之只要能想到得都有可能。
就比如辛德勒在刚开始时,表面上看来似乎辛德勒一夜之间就长了社交场所的红人,成了纳粹分子的中间力量。
可能吗?不禁要问一句,其实这里就是典型的杂耍蒙太奇,用镜头向观众交代情节,中间的连接点就是那个相机的闪光灯,虽然没有通过换场来告诉你这是第一晚,这是第二晚,但闪光灯的四次闪烁已经其义自现了,把整个过程划分了开来,如何打开场面,如何成为会场的红人,就这样几个简单的镜头交代的很清楚。
还有就是踩灯泡声和阿蒙打海伦的声音和鼓掌的声相信大家还记得,可是那是交叉蒙太奇吗?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辛德勒的生日宴会上阿蒙哥特也在,无疑这段也是一段杂耍蒙太奇应用的典范。
4)纵深镜头与景深镜头的运用及大仰角拍摄。
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把纵深镜头和景深镜头二者在巧妙融合,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冲击力。
长镜头是段落镜头,拍摄的方法和技巧就相对于蒙太奇的剪切技巧重要了很多。
斯皮尔伯格无论是景深镜头还是纵深镜头都用的恰到好处。
例如在辛德勒招秘书这个段落,从刚开始的纵深到招秘书的时候的景深,把时间地点甚至是时空都交代的很明了,而且让我们意识到纵深镜头能包含更多的信息量,也遵循了人正常的生理感官,肉眼看到的画面远近都是一样的。
此外,导演在表现主角辛德勒形象时,运用了一个大仰角的拍摄角度,不用音乐,也不用对白,他高大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还有,在一次体检中,士兵趁机把他们的小孩运走,很多小孩都想办法藏起来,一个小男孩在无处可逃的时候无奈选择了跳到厕所了。
已经很窘迫的环境,可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要求他离开,小男孩无奈的仰望上方,露出无奈的表情,真幅画让很多人为之震惊,把画面停在了这一刻,一个无助的孩子,让我们的心是那么的纠结。
这样震撼人心画面甚至胜过了大范围的屠杀。
5)特写镜头的巧妙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它在人物特写镜头巧妙处理。
我们都知道,电影中的特写,是突出和强调细节的重要手段,它既可通过眼睛的顾盼、眉梢的颤动以及各种细微的动作和情绪的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灵,也可把原来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突出,赋予生命,或借此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或用来介绍人物、时间、地点的特征。
一般来说,特写镜头比较短促,运用得当能使观众在时间、视觉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应。
特别是当它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起来,通过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时,能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
下面我就选取电影中的一部分来做具体分析:段落:司令官高特枪杀少年里夫镜头1 内景高特的浴室。
犹太少年朝着镜头在弯腰擦浴缸。
镜头从略俯角度上摇至小孩身后的镜子,高特出现在镜子中。
小孩赶忙直起身子但仍低着头,他胆怯地向高特报告:“司令官,对不起,我擦不干净您的澡盆。
”司令官从右入画成侧影,他伸手摸了摸澡盆里的脏之后对小男孩说:“你应该用碱刷。
”他看了男孩一会儿说:“走吧,里夫,我赦免你。
”他把脸转向墙上的镜子。
镜头2 外景里夫沿着阶梯往下走。
镜头3 内景高特用右手指着镜中说:“我赦免你”。
镜头4 外景里夫在集中营的场地上走着。
摄影机由画右向画左略跟摇。
镜头5 内景高特从镜子前缩回手,看手指,他摸了摸自己的手指头。
这时镜头略拉,从镜子中影像摇向实影的高特。
他日中露出一种冷漠而坚定的目光。
镜头6 外景小男孩在场地上走。
一枪打在他脚边。
又一枪,他惊恐地转身。
镜头7 小孩膝盖以上的近景,小男向景深处走。
镜头8 会计斯泰恩抱着几本册子在场地上走,镜头向左跟移。
一声枪响。
他尽量不做反应,仍低头走。
镜头在移动中现出他身后的里夫,他已经趴在地上死了,头部一滩血,帽子掉在头旁边。
这一段落与上下文的互文关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