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合集下载

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 蔡礼旭

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 蔡礼旭

2008年幸福人生讲座大专营-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第一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8年1月24日尊敬的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这几天的课程,最重要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把握好自己。

面对很多的欲望、诱惑,要懂得去克服,懂得去格除物欲,进一步能够成就自己,而唯有成就自己才能够帮助别人,利益他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先后顺序。

我们今天懂得自爱才能爱人,懂得自助才能助人,不然就像俗话讲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

所以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强调,人生要有智能,智能就在知所先后当中可以彰显出我们到底有没有这种智能的认知。

所以真正治理天下之人,管理众人之人,他最重视的还是自我的修为、自我的管理。

《大学》当中最关键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看到这一句话,「天子」,现在又没有皇帝了,这样去理解传统文化,很难得到实质的利益,我们要体会的是这个背后的义理。

天子以前是皇帝的意思,但是用在现代,他可能是总理,他可能是总统,他可能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者,都可以用这个天子的义理到现在来注解、来体会。

也就是高到皇帝,还有一般的平民,其实这一句话就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要在家庭、要在事业当中有所成就,都必须要以个人的修身、修养为一个根本。

我们听懂这句话那个心境就不一样了,都是先从自己的修身,就不会去要求他人。

而《中庸》当中又有一句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正己化人」,这一句是《太上感应篇》道家的一句教诲。

我们看到这些经典都把「正己」摆在前面,而这个心态就非常的重要。

我曾经听过一位长者,他有看过《幸福人生讲座》四十集的讲稿,(讲稿看一遍那也不容易了),我们看到他的书都已经是翻了好多遍,看起来都已经很旧了,看了也很感人,这么用心在学习。

结果他走上前来还对我们说,我这一本书还下了眉注,下眉批,每一段都有。

愈听愈感佩。

当他把书打开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每一段道理看完以后,最后的眉批是什么?儿子要看;下一段说,太太要看;再下一段,可能是弟弟要看。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兄弟朋友篇目录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3)第十六讲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9)第十七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14)第十八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202)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象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

幸福人生讲座9PPT课件

幸福人生讲座9PPT课件

• 思考:当我们没有办法不看别
2021/3/12
人的缺点怎么办?
3
三、「人」、「事」、「物」皆可以 是老師嗎?
• 一个虚心的人,一个受教的人,他 在所面对的人、事、物当中都可以 得到很好的学习。
• 人:面对人,面对善人的时候,可 以提起《弟子规》里面的教诲, “见人善,即思齐”,我们每天所 接触这么多有德行、善良的人,我 们都能生起学习之心,效法之心,
境的影响。 2021/3/12
7
五、「水」可以體會什麼人生道理?
• 经典里面常用水来比喻德行, 《老子》一书里面提到「上善 若水」。水利益万物, 任何一 种生物要生存,都需要水的滋 润。水利益万物,但是从来没 有跟人、没有跟万物要过酬劳, 确实水是很有德行的。
2021/3/12
下页继续……8
• 水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才能做大 事。水到任何的容器里面,它就 可以融进去,然后变成那个容器, 不跟它产生冲突。有德行的人把 他放在哪一个位置,都可以把工 作做得很好,他可以随时融入他 所处的情景里面,用他的德行来 改变这个团体。
• 子孙:我们要好好用心,在后代
的子孙历史当中好好用心写下一
篇,中国的老祖宗念念想着的都
2021/3/12 是世世代代的子孙。
15
九、您的家風要傳多久?
• 看自己,要有立志。举孔夫子 和范公(清音大庇,期于千年) 例。
2021/3/12
16
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啟示?
• 百川都往大海里汇集,它都能 够包容,能够容纳,人生要时 时拓宽自己的心量,用一分宽 恕的心去对人。当我们觉得烦 恼很多,看谁不顺眼,看谁又 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 别人,问题在自己。只要心量 一拓宽,障碍就去除。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

勤劳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点滴淬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著提升。

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在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

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

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

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什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

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

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你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

孟夫子有一段话讲「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练出来。

我记得在高中念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

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

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1)集诸位学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诸位学友一起来研讨[如何让人生能幸福],我们这是[幸福人生讲座]。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蔡礼旭。

我小时候有一个习惯,后来才知道这个习惯也挺好,就是只要有长辈来到我们家,我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不管我是在何处,我一定先放下我手边的工作,到这位长辈面前跟他问好,我说叔叔好,阿姨好。

诸位学友,当我这么一鞠躬下去,抬起头来,长辈的表情非常高兴,摸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孩子真乖,我也很满意,因为他肯定我,我也很高兴,我就走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做有德行的事,他在力行圣贤教诲,圣贤教诲我们要当一个有礼貌的人,当他真正鞠下躬去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内心会很欢喜,因为人本来就有好善好德之心。

所以我从小这个习惯就养成,后来也因为这个习惯得到非常大的益处。

有一次刚好我在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位女士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我先进电梯,后来她也进来,我就会问她说,[这位女士,请问您上几楼?]诸位朋友,您坐电梯会这么问的举手。

好,谢谢。

假如你进电梯的时候,有一个人跟你微笑说,[请问你上几楼?]诸位朋友,你的感受怎么样?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

所以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这个礼貌不得不教。

所以我常常跟我们学生讲,还有跟学生的家长讲,我说[学礼貌重要,还是考九十八分到一百分重要?]问:是学礼貌重要,是学一生正确的态度观念重要,还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一个重要?答:学礼貌重要。

都觉得礼貌重要。

问:请问现在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中在做后者的工作?答:后者。

为什么?明明口头上都觉得做人做事重要,但是实际上遇到孩子的时候,都还是只逼他的功课。

问: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望子成龙。

那分数一好了,就望子成龙了吗?分数一好之后,他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所以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都需要我们用智能去判断,才可能判断正确。

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09讲

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09讲

第九讲师道尊严(三):振兴师道(1)1)尊敬的诸位教育界的同道、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2)我们上堂课跟大家谈到“师道尊严”,这个师道尊严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看,我们要能体会到教师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自重、自爱。

而我们也能进一步体会到,尊师这个风气对学习者的重要,尊师,学生才能够重道,这个是爱人。

一个教育工作者,并不是为了要求人家尊重,有这样的心,要当一个好老师就很困难,还要求别人尊重,事实上就不谦虚了。

是为了让孩子、让学生学习当中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必须带动尊师的风气。

其实圣贤教导我们都是要念念为学生着想、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去要求他人。

3)我们上节课也谈到,整个古代尊师的风气跟现在状况的比较。

要整个社会风气又回到尊师的良好状况,那第三个重点,就是要振兴师道,这是我们上次谈到的重点。

振兴师道要靠为师者自己来振兴,自重而后人重,自爱而后人爱。

师者,是要启发人家的智慧。

智慧在哪里体现?思考事情都是从根本思考,不是从枝末思考,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振兴师道,第一,是要自重而后人重。

第二,我们引了《群书治要360》的177句,这是我们上节课谈到的,一个为师者,从这个经句当中体会一个务本的精神。

“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

这段话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那应该是知为圣贤弟子者、知为圣贤学生者,然后可以为人师。

我们都不能当自己父母、自己师长、自己圣贤祖宗的好弟子,我们怎么可能去做人家的老师?我们有了这个认知,那要当一个好弟子,首先从尽本分做起。

我们现在从事教育工作,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分是什么?唐朝韩愈的《师说》当中讲到,这是我们第三个重点,振兴师道第三点,“知本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的本分。

5)曾经我在师范学院读书,我的导师尹老师他曾经问我们一个问题,说老师假如是传授知识,那老师能比得上电脑吗?没有吧?对啊,那老师不用了,电脑就好了,找资料又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标题: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第一:幸福人生的探索与实践蔡礼旭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心理学家和幸福指导师,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幸福人生理论和方法。

在本次讲座中,他与我们分享了他对幸福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幸福的经验和建议。

第二:幸福的内涵与重要性蔡礼旭先生首先解释了幸福的内涵,他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他强调了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第三:追求幸福的关键要素在讲座中,蔡礼旭先生分享了他对幸福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追求幸福需要具备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机会。

其次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和支持是实现幸福的重要基础。

此外,蔡礼旭先生还提到了自我成长和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性。

第四:幸福人生的方法和技巧蔡礼旭先生分享了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幸福人生的方法和技巧。

他建议我们要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思维方式,要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冥想和身心放松技巧。

第五:实践幸福的重要性在讲座的最后,蔡礼旭先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指出,只有将幸福的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人生。

他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幸福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变成一种习惯。

总结:通过蔡礼旭先生的讲座,我们对幸福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习到了实现幸福人生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要积极培养积极的心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人目标,并将幸福的理论付诸实践。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迎来幸福的人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39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39

师父曾经有提过一段教诲叫「现代生活十则」,我们面对生活、面对工作,能够时时用这十点来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第一个,脑筋要活一点;第二,嘴巴甜一点,讲话别太冲;微笑露一点,说话轻一点,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效率高一点,动作快一点。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应该要精益求精,都应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把我们的职责尽好。
在年前,我们办了大学生的幸福人生讲座。有一个大学生他上课上了四天,上台跟大家分享了一段话。这位大学生说到,「我给大家写个方程式,这是我上了四天课以後的心情。」他写的这个方程式是5大於22乘365。这个5是指五天的课程,上《弟子规》,上中国文化;大於22,他今年二十二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在五天所得到人生的启示,大过於他二十二年所学的这些人生启示。所以学生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我们有没有教他们!
很多的忠臣,确实是奋不顾身为领导人、为国家。在晋朝晋惠帝的时候,有一位臣子叫嵇绍,这个嵇是比较少见的一个姓。我们都听过竹林七贤,当中有一个嵇康,这个嵇绍就是嵇康的儿子。晋惠帝的时候有人作乱,河间、成都两个王作乱,晋惠帝去平乱,结果打了个败仗。所有的侍卫、大臣几乎都落荒而逃,只剩下嵇绍守护在晋惠帝的身旁。那时候都要惠帝的性命,嵇绍就以身挡箭,当箭都射在嵇绍身上的时候,血喷到了惠帝的衣服上面,後来他就殉职身亡了,而晋惠帝也免於这场灾难。当仆人要把惠帝的这件衣服拿去洗的时候,惠帝讲,这件衣服这一辈子都不要再洗,因为这个上面留着嵇侍中的血,侍中是官位,也算是很高的一个官职,这是嵇侍中他的鲜血,他的一分忠肝义胆所留下来的,我这一辈子都要记住他这分忠诚,这个血绝对不要洗掉。所以这些忠臣,确实对待自己的君王都是比自己还重要的。
微笑露一点。「面上无瞋供养具」,时时欢喜待人,这就是在供养大众。我们进佛门,最早看到的天王殿,中间弥勒菩萨坐在那里,就教我们要微笑露一点。所以,微笑露不出来,就进不了山门。大家不要听完之後,待会坐车回去,在公车上见人就笑,人家会说这个人是不是有点问题?当然这个笑,不一定说要笑得牙齿都露出来,我们的态度非常的温和,非常有一种亲切感,纵使是陌生人,见到我们都会觉得很舒服,这都是微笑露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

勤劳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点滴淬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著提升。

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在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

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

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

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什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

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

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你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

孟夫子有一段话讲「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练出来。

我记得在高中念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

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

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

假如想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做,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很大的痛苦,所以为什么要赶快磨炼?因为一磨炼,这些能力就能够备足,就能够去做这些重要的事。

所以当我们是为了要去完成这些重要的事而去磨炼的时候,那整个心境截然不同。

我记得从澳洲回到台湾,我去接了一个班级,那个班级是全校最难带的,老师提前退休带不下去,但是我们是主动去接这个班级。

因为我们的历练愈早,学生的受益愈多,所以要赶快锻炼。

那刚好又有机会推展中国文化,深怕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每天确确实实披星戴月,早上很早起来去演讲,因为晚上演讲完差不多都九点多快十点,有时候还跟家长做一些沟通,回到家里都快十一点,洗个澡睡觉,一躺下去就怎么样?不醒人事,还有人有时间失眠?但是很多朋友就说:蔡老师,你这样很累。

我说:人不怕身累,身累睡七个小时,明天又是一条好汉;最怕心累,那是一种折磨。

当我们明明看到这些事很重要,却没有能力做,那才是累。

所以在海口那几个月确实有很多历练,在半年左右讲课差不多三百场,结果突然对孟子这一段话有不同的体会,再次读到「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这篇文章我批了一句话,叫做「甘之如饴」。

当我们很渴望自己能力提升,能够去利益家庭,利益社会的时候,这些磨炼你会非常的勇於去面对,非常欢喜去接受。

所以很多朋友都问我,怎么样才能够把课讲好,才不会紧张?我就告诉他「先讲三百场,就会了」。

这句话是杨淑芬老师告诉我的。

到海口去,本来我的父亲交代我,你去到海口一定要跟在杨老师后面,好好跟杨老师学习,我想说这样我也比较没有压力。

结果到了海口,没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上了北京,然后到山东拜孔子。

推展中国文化一定要跟老夫子行礼,孔老夫子是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三孔的墓碑全部都摔坏了,只有三块没有坏,那三块因为太大了,抬不动,不然是全军覆没。

我们去了孔庙,人山人海;后来又去拜周公庙,一个人也没有。

我们深刻感受为什么孔庙人山人海,为什么周公庙一个人都没有。

请问去参观孔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的?是要去深入文化吗?哪有深入文化尊敬孔夫子的人不尊敬周公的?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敬的人,所以大部分去孔庙的人,可能是怕别人问他说你有没有去过孔庙?假如说没有,觉得很丢脸,一定要赶去看一看。

所以很多人去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对文化的认知很浅。

而且很可惜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人,甚至於外国人都到孔庙来参观,假如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解说员都能够把中国文化讲出来,文化就这样扩展出去了。

结果很可惜,这些解说员都是训练出来的,讲法都一样,对孔夫子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所以这么好的机会都丧失了,我们实在觉得很可惜。

杨淑芬老师就告诉我,她说:我不能跟你回海口了,你自己回去,我必须设立一个全球性的网站,提供一个平台,让全世界愿意深入文化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好好学习。

所以我就自己回到海口去。

本来要来躲在杨老师后面,躲了一个礼拜,人算不如天算,就一个人回去了。

这个时候突然脑子里面跑出了一句《论语》的教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最尊敬的两个圣哲人,孔明的教诲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我就回到海口去,重头开始。

杨老师那个时候就说:你什么都不用想,先讲三百场再说。

在这个做的过程也时时看到,确确实实「力行近乎仁」,我们真正去做了,才能深刻感受到圣贤教诲对於现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甚至於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人讲。

我们眼睁睁看著孩子的成长出问题,眼睁睁看著那么多家庭都破碎掉了,很不忍心。

所以那一分使命感就在接触人的过程,在力行过程,不断唤醒,不断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才会体会到孟夫子那一段话,确实是甘之如饴。

而我不是不愿意磨炼,我在家里很少做家事,因为有两个姐姐,还有妈妈,还有奶奶,所以我要做家事我奶奶一定会过来帮我做。

但是后来我到了澳洲净宗学院,每几个礼拜要轮流一次做家事,洗这些碗盘,洗这些很大的,我还洗过这么大的锅子,你们有没有洗过?要煮七、八十个人的汤,弯下去刷。

我突然在刷锅子的时候体会到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该干多少活是注定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干,所以人要趁年轻多付出,福分晚年就会现前。

刚好有一次在洗碗的时候,卢叔叔从我旁边走过去,突然停下脚步,摇摇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

所以你看有智慧的人,光看你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把你有几两重称出来,相不相信?孩子假如很懒惰,绝对遇不到真正的智者的提拔,一眼就把你看穿。

所以这些花拳绣腿,只骗得过一些不好的主管,而这些不好的主管,那个公司也待不长久。

假如我们的孩子从小非常勤奋,流露出来,一定会让很多的贵人愿意提拔他,这个相当重要。

有一个大学,刚好有一个深圳的学生,深圳报纸报导了这个大学生被学校退学,然后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博士帽,然后他母亲喂他吃饭。

母亲喂他吃饭代表在家里啥事都没在干的,所以这个学生到了学校跟这些室友相处,都给人家搞得乱七八糟,然后到老师家里面去用老师的电脑,吃的东西也掉满地,学校觉得他的生活能力太差了,把他退学。

确实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他的与人相处。

后来回来以后,为什么会画这个漫画?因为他每次吃饭都必须要母亲喂他吃,跟母亲是死对头。

今天一个大学生到了宿舍去,他假如一看到同学在扫地,他马上主动就去帮忙,给同学的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融入人群当中。

假如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同学在那里打扫,他还在那里看他的电视,吃他的零食,可能同学的怨气慢慢积累上来;因为不劳动,一定也不会整理家里,所以可能弄了东西没放回原位,又没学《弟子规》。

《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诸位朋友,置冠服有定位是举帽子跟衣服,那是不是这两样东西放好就好了?那我们学就学呆了。

「置冠服,有定位」是代表所有的物品动物归原,动了这个东西以后,用完一定要摆原来的地方,自己下次用一定找得到;相同的,别人下次用也可以自然就找得到。

所以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在团体生活才不会制造别人的困扰跟麻烦。

结果他又不劳动又不整理,一定给别人添麻烦,无形当中人家就很讨厌跟他在一起,一个孩子在人群当中没人缘,要事业做得好,那是不可能。

除了在学校,在工作当中,假如一个人从小不做家事,都是要别人侍候,结了婚以后能不能把婚姻经营好?所以有一个朋友他写了一封信给我,里面就提到,他有一个同学很优秀,从小不怎么爱说话,每次下课也不会出去玩,就在那里读书,乖乖牌的,虽然很认真读书,但是跟人沟通的能力很差。

每天都是父亲送午餐去给她吃,晚上九点多去学校把她接回家,侍候得无微不至。

她也很顺利考上了前几个志愿,考上师大英文系,出来是要当老师,第一年实习,还没有实习完就嫁给一个医生。

所以这样的人生际遇,在一般人来看怎么样?真幸福,羡慕得不得了。

诸位朋友,现在人也好,家庭也好,你不要只看外面,在功利主义之下,好看都只有外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因为人现在都不强调本质实质,都强调虚荣,你不要只看外面。

所以她嫁了以后,因为很懒惰,很少做家事,先生一开始是忍耐,忍到最后受不了,又不会跟婆婆跟家里的人好好相处,所以先生提出离婚,结果法院判她先生胜诉。

所以其间不知道又搞了多少事情,不然为什么先生会胜诉。

她的母亲打电话给她女儿的好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能够劝她的女儿,结果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父母劝导他的女儿,他女儿都不听,我行我素。

因为你从小都把她做得服服贴贴,已经把她宠坏了。

那父亲就说道:我什么事都尽量不让她做,从小也没拖过地,没干过活,要什么我给她什么,我对她这么好,难道还不够吗?所以人生,很多人终其一生活得不明不白,连错在哪都不知道,那很可悲也很可怜。

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生真的要把很多道理搞清楚,才不会到头来,人生忙了一场,结果却不如自己的期望。

所以我常说人生叫「忙盲茫」,三个忙。

好,我们来看第一个忙,是现在人最常用的,「我好忙」,什么叫忙?会意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心死了叫忙,心不敏锐了。

你看很多人一忙起来,一回头,几个月都过去了。

忙了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眼睛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里,不敏锐了,心杂乱了。

所以很多的男人事业很成功,有一天他太太说我要跟你离婚。

你为什么要跟我离婚?还搞不清楚,不明不白,因为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所以盲了。

很多人忙得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我遇过。

有一个明星,他有一天兴高采烈要去接他儿子,结果等半天儿子都没出来。

后来遇到他儿子的老师告诉他,你儿子都念初中了你还来小学等。

盲!真的,一般的人会觉得他很成功,事实上身旁的人对他,保证怨声载道。

这样的人生成功吗?任何的成就都抵不过家庭的失败,当曲终人散的时候,内心一片空虚,那些虚荣如梦幻一般。

所以家庭的幸福是一个人人生的基石,当他看不到自己的本分,自己应该做的事,到最后人生就会出现很多让他意想不到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