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审美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大纲

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大纲

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大纲一、引言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是美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以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教学大纲为主线,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这一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对审美价值的鉴别和辨别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艺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流派的特点,例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以及具体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内涵。

2. 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注意细节的观察和情感的体验,了解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3. 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教授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如对主题、意境、技巧、构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论。

4. 艺术作品的创作激发: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主动发现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美感。

2. 视听教学法: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增强学习效果。

3. 艺术创作互动:通过实践性活动,如模仿创作、扮演角色、改编艺术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艺术史知识融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作品展示:定期组织学生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2. 学生观点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就不同艺术作品发表个人观点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完整word版)艺术与审美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艺术与审美教学大纲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属性和主要类型
1.文化属性
2.主要类型
3.主要体裁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点
1.注重线性表现的特点
2.节奏特点
3.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4.中国传统音乐的材料构成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构成
第五节:现代中国音乐概括(与西方融合)
第六节:作品赏析与讨论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经典(6学时)
女中音
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花腔男高音)
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炫技男中音)
男低音:(歌唱男低音,戏剧男低音,深沉男低音,
丑角男低音)
2.代表作品分析:《魔笛》,《图兰朵》,《卡门》,《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蝴蝶夫人》;
第三节:走进歌剧——大师与时代
1.十八世纪的歌剧大师:莫扎特
2、传统音乐
(1)江南丝竹
(2)琵琶艺术
(3)古琴艺术
3、民间舞蹈
(1)瑶族长鼓舞
(2)傣族象脚鼓舞
(3)羌族羊皮鼓舞
二、课程任务:
1、通过《艺术与审美》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艺术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
2、学习中不但加强艺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音乐的力量(6学时)
第一节:音乐的特征
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
第三节:影视音乐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1.标志音乐
2.广告音乐
3.综艺节目及其它音乐
4.音乐会实况转播
5.音乐电视和请您欣赏
6.专题片音乐
7.电视剧音乐

《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个性与社会性、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但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再现与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色彩、线条、形体、音响、人体动作等).
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1.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便于抒情,宜于象征,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立于通衢大道则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圆雕:以立体的形体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3)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高浮雕与浅浮雕。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视觉空间的艺术”。
2.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3.绘画的分类方式及各类绘画的主要特点,侧重介绍油画与国画。
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析作用。

现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分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音乐欣赏课一、教学目的(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三)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教学内容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

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的要求:1、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的原则。

2、欣赏曲目的选择要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必选曲目:中国作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梁山泊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曲《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古曲《十面埋伏》古曲外国作品:《第五交响曲》[德]贝多芬《1812年序曲》[俄]柴科夫斯基《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管弦乐)[奥]约翰施特劳斯曲(四)参考曲目:中国作品:《玫瑰三愿》黄自曲《嘉陵江上》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故乡》张帆词、陆华伯曲《长征组歌》肖华词、晨耕、生茂茂、唐诃、遇秋曲苏州评弹选段京韵大鼓选段新疆《十二木卡姆》选段京剧《霸王别姬》选段京剧《徐策跑城》选段豫剧《花木兰》选段《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梅少山、张敬安、杨会召、欧阳谦叔词“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张敬安欧阳谦叔曲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吴祖强、杜鸣心、五燕樵等曲舞剧《卓瓦桑姆》选段《大浪淘沙》华彦均传谱《良宵》刘天华曲《空山鸟语》刘天华曲《行街》《雨打芭蕉》《梅花操》《绥远组曲》马思聪曲《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桑桐曲《长城随想曲》刘文金曲《山林》(钢琴协奏曲)刘敦南曲《春节组曲》李焕之曲《雅鲁藏布江》罗念一曲《嘎达梅林》(交响诗)辛沪光曲《长征交响曲》丁善德曲外国作品《菩提树》[奥]舒伯特《春潮》[俄]拉赫玛尼诺夫曲《弥赛亚》选段“哈利路亚”[德]亨德尔曲《森林之歌》(清唱剧)[苏]肖斯塔科维奇曲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奥]莫扎特曲《无穷洞》[意]帕格尼尼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波]肖邦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贡》[俄]柴科夫斯基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门德尔松曲《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匈]李斯特曲《邀舞》[德]韦伯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弦乐)[德]巴赫曲《罗马的松树》[意]雷斯庇基曲《芬兰颂》[芬]西贝柳斯曲《大海》[法]德彪西曲《蓝色狂想曲》[美]格什温曲《第九交响曲》合唱乐章[德]贝多芬曲《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德]舒伯特曲《c小调第九交响曲》[捷]德沃夏克曲三、教学要求(一)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学校艺术课教学大纲

学校艺术课教学大纲

学校艺术课教学大纲艺术课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艺术课教学大纲。

本文将就学校艺术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安排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制定艺术课教学大纲的目的和意义艺术课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

艺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美感体验性强的课程,通过对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与体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因此,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艺术课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艺术课教学大纲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艺术课教学大纲的结构需要清晰明确,包括基本的学科要素和教学目标。

首先,大纲应明确各个艺术形式的学科要素,如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其次,大纲应规划学生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要求。

比如,在音乐课程中,可以设置不同阶段的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内容。

此外,大纲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难易度。

第三部分:艺术课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艺术课教学大纲的制定不仅要确定教学内容,还要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艺术课来说,直观的体验和互动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更应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例如组织音乐会、画展和戏剧演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部分:评价艺术课学习的方法和标准艺术课学习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基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成绩评价体系难以完全适用于艺术课,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此外,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兼顾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自我认知。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本质与原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适合美学教学的大纲,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学的定义和范畴,明确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2. 掌握美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如美、审美、艺术、审美经验等。

3. 了解艺术形式与创作过程中的美学原则和规律。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的定义和范畴- 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2. 美学理论- 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客观美学、主观美学、社会美学等- 美的概念和特征- 审美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艺术的本质和功能- 审美经验的过程与特点3. 艺术与美学- 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不同艺术门类的美学特点和表现方式-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现代美学理论与研究- 当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变革-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及其对美学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审美研究- 跨学科研究与美学的新领域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美学基本知识与理论-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美学概念及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 艺术欣赏与实践- 安排艺术欣赏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来理解艺术- 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其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3. 学生研究与讨论-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进行美学研究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并撰写美学相关论文,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让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与分享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作业和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 学术论文的撰写质量和学术水平2. 考试- 理论考试:对学生对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实践考核:考查学生的艺术欣赏与创作能力3. 学术评价- 对学生艺术鉴赏和创造力的评估- 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六、教学资源1. 教材:- 美学教材:主要涵盖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材- 艺术鉴赏教材: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鉴赏力的教材2. 多媒体资源:-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展示艺术作品和案例分析3. 艺术展览和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提供真实艺术鉴赏体验- 组织实地考察,拜访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了解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七、总结本美学教学大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艺术欣赏与实践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表达能力。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一)2024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一)2024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美术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美术,学生能够培养艺术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组织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特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要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正文内容:一、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1.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思考美术作品,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3. 介绍不同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拓宽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二、提升学生的绘画和造型能力1. 熟悉和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练习各种绘画媒介和表现形式,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3. 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创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手工艺技能1. 学习不同的手工艺技法和工具的使用,如剪纸、染色、陶艺等。

2. 进行手工艺品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组织学生参与手工艺品设计和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作激情。

四、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1. 提供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评估学生的艺术表现和进步1. 设计多种评估方式,如作品评比、口头评价等。

2. 评估学生的绘画、造型和手工艺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提升绘画和造型能力,发展手工艺技能,进行艺术创作,并经过评估反馈不断进步。

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为将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艺术欣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审美理论和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本课程将涵盖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3 培养学生在审美价值观上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3.1 艺术史- 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艺术、文艺复兴、现代艺术等。

- 分析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主题,深入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运动。

3.2 视觉艺术- 讲解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光影等要素,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3.3 音乐- 探索不同音乐流派和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 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培养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欣赏力。

3.4 戏剧- 分析经典戏剧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 学习表演技巧,提高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5 电影- 解析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如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等。

- 培养学生对电影语言和技术的理解,探讨影片中的主题和意义。

4. 教学方法4.1 讲授与示范:老师通过讲述艺术知识和展示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4.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手法。

4.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画廊、音乐会、剧场等实际艺术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体验。

4.4 讨论与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评价与考核5.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展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影视声音的三要素:人声 同期声 背景音乐
第三节: 影视音乐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1.标志音乐
2.广告音乐
3.综艺节目及其它音乐
4.音乐会实况转播
5.音乐电视和请您欣赏
6.专题片音乐
7.电视剧音乐
特点:1.高度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2.不对称性
3.新颖而简明的风格
4.多彩而富有特征的和声
第四节:中国经典影视音乐作品赏析
第五节:走进音乐剧——大师的风采
1.安德鲁·洛依德·韦伯——作品分析:《猫》,《歌剧魅影》
2.黄金搭档—— 罗杰斯和哈默斯坦——作品分析:《俄克拉荷马》,《音乐之声》,《国王与我》
第六节:作品讨论
第五章:视听中的艺术 (6学时)
第一节:视听艺术概述
1.音乐率先进入试听艺术领域
2.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 宗教、祭祀舞蹈
3 社交舞
4 健身舞蹈
5 教育舞蹈
第三节:作品鉴赏
第四节:艺术舞蹈(2学时)
1 古典舞
2 民间舞
3 芭蕾舞
4 现代舞
第五节:舞蹈基础知识
第六节:讨论
第七章:“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6学时)
1.民间音乐
(1)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
(2)空绝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1.音乐的表现手段
2.音乐节奏在画面中的作用
第五节:外国经典影视音乐作品鉴赏
1.音乐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2. 画组合的基本方式:
音画统一 音画对立 音画同步
第六节:作品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舞蹈之魂(6学时)
第一节:舞蹈的艺术特征
舞蹈的起源
1模仿论
2游戏论
3巫术论
4表情论
5劳动论
第二节:舞蹈的种类
1习俗舞蹈
2.十九世纪的歌剧大师:罗西尼、比才、唐尼采蒂、威尔第、瓦格纳
3.真实主义歌剧大师:普契尼
4.作品分析:《女人心》、《军中女郎》、《艺术家的生涯》、《塞尔维亚理发师》;
第四节: 音乐剧--音乐与戏剧的又一次创新
1.音乐剧中的戏剧魅力——作品分析《悲惨世界》
2.通俗易懂的剧情——作品分析《西贡小姐》
3.舞蹈的魅力——作品分析《猫》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容、









一、课程的性质:
1.建立体现理工院校艺术教育特色和教学体系
理工院校建立艺术学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营造校园的艺术氛围,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和品位。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教学,建立完善的具有理工科大学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质性地提高理工院校学生艺术修养和内涵。拟构建多元文化传承的艺术通识课程体系中,是以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阐释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体验不同文化的审美观,是一种全新开放式教育理念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
1、通过《艺术与审美》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艺术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
2、学习中不但加强艺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音乐的力量( 6学时)
第一节:音乐的特征
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
女中音
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花腔男高音)
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炫技男中音)
男低音:(歌唱男低音,戏剧男低音,深沉男低音,
丑角男低音)
2.代表作品分析:《魔笛》,《图兰朵》,《卡门》,《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蝴蝶夫人》;
第三节: 走进歌剧——大师与时代
1.十八世纪的歌剧大师:莫扎特
2.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教材建设
编写新的适合我校学生特色的优秀教材以及辅导教学资料,新的教材强化人文艺术与科技结合、文理兼容的教材特色,培养学生具备交叉型的学科智能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能在更宽广的领域拓展的可持续发展潜质,为国家输送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3.创建品牌化的艺术审美课程建设
艺术教育的标准是根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利用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和艺术检测方法,对艺术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判断。它应体现艺术的标准、艺术教育的理念、艺术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应建立在科学的体现自己学校特色的艺术文化基础上,并按照艺术规律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使艺术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化艺术核心课程。
第一节: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概述
第二节: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与类型
(1)交响曲
(2)协奏曲
(3)交响诗乐
(4)组曲
第三节:作品鉴赏
第四节:音乐大师与世界名作
(1)海顿
(2)莫扎特
第五节:贝多芬音乐之魂
第六节:作品鉴赏与讨论
第四章:戏剧之美(6学时)
第一节:“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
1. 时间艺术
音乐中的表演时间与戏剧中的表演时间的不同
2.音乐的社会功能
(1)音乐的认识功能
(2)音乐的美育功能
(3)音乐的实用功能
3.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第二节:音乐思维的创造性质体
1.创作声音的独特艺术
2.创造声音的独特思维
(1)声音与形象的联觉
(2)听觉与视觉的转换
(3)动态与心态的对应
(4)音符与情感的交融
第三节:音乐创造思维的体验
音乐作品鉴赏与讨论
代表作品分析:普契尼《托斯卡》的咏叹调《今夜星光灿烂》;
2. 空间艺术
歌剧中舞台空间的虚拟性
代表作品分析:威尔第《阿依达》;
3.文学血缘
以音乐表述的戏剧与用语言表述的戏剧的不同
代表作品分析:莫扎特《女人心》;
莎士比亚及歌德的作品:
第二
女声: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
(3)天籁之声:侗族大歌
(4)淳朴气息:陕北民歌
2、传统音乐
(1)江南丝竹
(2)琵琶艺术
(3)古琴艺术
3、民间舞蹈
(1)瑶族长鼓舞
(2)傣族象脚鼓舞
(3)羌族羊皮鼓舞
(4) 瑶族猴鼓舞
4.作品鉴赏与讨论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属性和主要类型
1.文化属性
2.主要类型
3.主要体裁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点
1.注重线性表现的特点
2.节奏特点
3.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4.中国传统音乐的材料构成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构成
第五节:现代中国音乐概括(与西方融合)
第六节:作品赏析与讨论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经典(6学时)
第四节:音乐思维的创造模式
七音十二律的建构方式
(1)旋律的组合
(2)节奏的构成与组合
(3)和声曲式思维的功能效应
第五节: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效应
(1)音乐的情感效应
(2)音乐的美感效应
(3)音乐的智能效应
第六节:音乐思维的创造模式的体验—讨论
第二章:民族音乐的世界(6学时)
第一节: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