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大学理念
英国纽曼与德国洪堡的大学理念比较

英国纽曼与德国洪堡的大学理念比较纽曼与洪堡是国内外教育界所热衷讨论的两大教育家,其大学理念对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位教育家大学理念的比较,看两种大学理论对当今高等教育启示。
标签:纽曼;洪堡;大学理念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以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摆脱了以往人们的陈腐、落后、冷漠的局面,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认识,甚至推动了波及整个欧美的社会改革运动,与此同时大学也掀起了近代大学改革运动。
在这场改革运动中,纽曼和洪堡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直接促成了英国绅士教育与德国科学研究的两大大学教育模式。
两大教育家的大学理念依然对当今高等教育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一、两种大学理念的不同(一)大学的定义纽曼在他《大学的理想》前言写到“我对大学的看法如下:它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这意味着,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
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文学和科学的殿堂。
”可见,纽曼认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学生探索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殿堂,是培养良好绅士的地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
是的,历史见证了柏林洪堡大学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所在。
它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威廉·冯·洪堡所创立的。
根据洪堡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场所,而且必须提倡学术自由,完全应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务实型人才。
据此,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
总之,大学应该是探索高深知识的场所,是科学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受国家保护但又享有充分学术自由的组织集体。
洪堡大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洪堡认为,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是两 类受不同原则指导的教育。普通教育 使人的各种能力增强起来、纯洁起来, 并得到调节。它可以通过让学生全面 洞察事物的根源,形成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力和 想象力,并通过这两者使它们的智能 得到提高。而专门教育只是使人获得 有用的技能,而无法让学生认识某些 结论的根源。
他认为,纯科学能够统领其他一切学科, 是关于世上万般现象知识的最终归宿,其 中哲学是纯科学的典型代表。至于纯科学 以外的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并不是大 学的目标,而是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 的事情,大学能为社会经济生活做的贡献 就在于探索纯粹的学问,探求真理。他甚 至认为,“当科学似乎多少忘记生活时, 它常常才会为生活带来至善的福祉”
洪堡大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2010年11月 2010年11月
威廉· 洪堡(Wilhelm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 Humboldt, 1767-1835)是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 1767-1835)是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 育家、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1809-1810年,任内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长 1809-1810年,任内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长 期间,组建柏林大学。著有《柯尼斯堡学 期间,组建柏林大学。著有《 校计划》 校计划》、《立陶宛学校计划》、《文化 立陶宛学校计划》 和教育司工作报告》 和教育司工作报告》、《论柏林高等学术 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 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等文稿,阐述了 他的大学理念。
但是,他又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控制。 大学作为科学、学术机构,本身就是国家事业的 一部分,以发展理性为目的。 大学的目标和利益也就是国家的目标和利益。 国家的行为也应该服从于理性原则,承认科学活 动的自主性,为科学活动提供保护和支持,使理 性按照自身的原则得以发展。 他认为,“ 他认为,“就总体而言,国家决不能要求大学直 接地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当坚信,只要大 学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标,它也就实现了,而且 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洪堡的大学理念

洪堡的大学理念张震旦 韩欣汝内容提要 威廉 冯 洪堡是18世纪末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普通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两部分,对现代德国乃至西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洪堡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一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威廉 冯 洪堡是重要里程碑,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 冯 洪堡(Wilhelm Von Humb old t,1767-1835)生活在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法国启蒙主者者卢梭、伏尔泰等影响巨大,德国以康德、文克尔曼、歌德、席勒等人为主将的狂飙突进运动方兴未艾。
洪堡出生贵族,20岁时进入法兰克福大学进修财政学与法律课程,不久转入哥廷根大学研究哲学,历史和古代语言。
1802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驻罗马教廷代表,开始了外交生涯。
在罗马任职期间,除了处理领事业务外,他研究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发表了诸多学术著作。
1809年洪堡任内政部文化和公共教育厅厅长,任职16个月便辞职创办柏林大学。
1810年洪堡年重返外交岗位,直至1819年退出政治生涯。
此后,洪堡专心学术研究,特别是比较语言学和语言哲学。
影响洪堡教育思想的有三种思潮。
一个是狂飙突进运动中的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提出 用希腊模式塑造你自己 的口号,强调德国人和古希腊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密切联系。
第二是18世纪特别是卢梭的自然主义,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驯服人的工具,而应该通过培养人的全部天性,来发展 自然 赋予他的一切才能。
第三是哥廷根大学的独立的研究精神。
脱胎于哈勒大学的哥廷根大学建立于1737年,用德意志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它注重哲学与古代艺术,提升哲学地位,使神、法、医、哲四院平齐;它强调研究的前沿性,建有若干研究所,教授既是已知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柏林大学实行学术自由、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哲学院的地位等做法是哥廷根大学的继续。
洪堡的教育思想首先注重 普通人的教育 。
所谓 普通人的教育 是指为一切人提供的 全面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完人。
洪堡的大学理念在中国高校的实践

洪堡 将其 大学理念充 分贯 彻到创 办柏林大 学 的实践 中 , 柏林 大学建立 以后 , 迅 速成为德 国大学 的典 范 , 洪堡的大学理念最终也成 为现代大学的办 学方针 。 二、洪堡 的大学理念在 中国高校的实践 洪 堡的 大学理念 对我 国大学 的办 学理念也 产 生 了巨大 的影响 。 我 国伟大 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 留学德 国 , 深受洪堡经典大学理念影响 , 他在北大 期间, 提 出大学 自治 、 学术 自由、 兼容并包等一系 列大学理念 , 使 北京大学成为当时青年人最 向往 的高等学府之一 , 今E t 北大 的辉煌可溯源于蔡元培 当初 的办学理念。 下 面 以浙 江大学外 国语 言文化与 国际交流学 院( 以下简称外语 学院 ) 为例 , 具体谈 一下洪 堡的 大学理念在 当今中国高校的实践。 在科研方面 : 为使外语学院从先前单 一的教学 型学院 向教学及研究犁学 院过 渡 ,2 0 0 3年学 院正 式 更名为浙江大学外 国语 言文 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并 调整学院结构 ,改 院 、系 、教研 室管理制为院 、 研 究所管理制。全 院 目前设有 l 2个 院级研究所及
研模 式。
关键词 :洪堡 ;大学理念 ;浙 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 :G 5 2 1 文献标识码 :A 威廉・ 冯・ 洪堡 ( Wi l h e l m y o n Hu m b o l d t , 1 7 6 7 — 1 8 3 5 ) 的大学理念是 西方大学史 上经典 的大学理念 之一 , 他 的大学理念一方面代表 了他 同时代一些思 想家的教育理想 , 另一方 面也是他完整学术思想 的 有机组成部分 , 对后世大学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至今仍有极强 的时代 意义。 洪堡 的大学理念 的核 心内容 洪 堡在 《 创办柏林大学 申请 书 》《 论柏林高等 科学 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 》 《 文化 教育司工作报 告》 《 柯尼斯堡学校计划 》 《 立 陶宛学校计划 》 等文 稿 中,表达 了其 大学理 念 ,… 其大学理念 的核心 内容 为 :
西方大学理念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张岂之1,谢阳举2①(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2.西北大学环境哲学暨比较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在西方历史上,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
以后,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
二战前后的贾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
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虽声调不一,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关键词:大学理念康德纽曼贾斯珀中国大学的历史比较短,才100余年。
在西方,欧洲中世纪就有大学,后来逐渐向近代大学转变。
开始是意大利和法国,随后是英国和德国,至少从20世纪开始,美国后来居上,已建成全世界瞩目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的大学不能不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
这就需要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进行一些评析。
本文的“大学理念”相当于“大学教育哲学”范畴。
一、康德:大学的理性化在历史上,第一个对现代大学的学术目的、性质和秩序给出理念层次上规定的,可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uel kant,1724—1804)。
有关内容见《学部冲突》(也可译为《学科之争》)。
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第二部分是“哲学部与法律部的冲突”;第三部分是“哲学部与医学部的冲突”。
这三个部分完成于不同的时间。
作为一位哲学家,康德声称纯粹哲学必须探讨三大难题,即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我应当做什么(道德哲学);我能希望什么(宗教哲学)。
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第二个问题,并为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可是从批判理性出发,将性质上如此不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显然步履维艰。
因此就有“两个康德”,一个是理性的康德,他反对任何虚假独断的教条,他说只有在受必然规律统治的物质世界,人类才能认识自然,纯粹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和意志自由;另一个是非理性的康德,承认有理性无能为力的精神世界,有不可思议的物自体世界,从道德至善上讲,有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必须要讲灵魂不死,相信意志自由。
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例谈德国高等教育的精髓

2’ 教 学 与研 究统 一
其是 神学和法 学等院系的垄断下解放 了出来 ” 翻
1 大学独立与学术 自由 在洪堡的大学理念 中, 大 学首 先应相对独立 。 此理念 应分
对柏林洪堡大学 的办学实践产生 了巨大影响 。
原则 二强调学术 自由 ,包括学 的 自由与教 的 自由。 “ 教与
三点理解 : 一是大学应摆脱 国家政治和经济不恰 当的干扰 , 保
学的 自由” 这一原则 的提 出是数 百年来大学发展 的必然结果 。 洪堡从 国家利 益的角度 阐明了保护这种 自由对于大学 的生存 是 至关重要 的和不可或缺的。
二
办学原则、 模式与洪堡理念
( 一) 柏林洪堡大学的办学原则
柏林洪堡大学 的创办 、大学模式 的形成 以及办学原则的 制定 , 并 非洪堡一人所创造 , 它 的形成集 中体现 了在德意志诸
破仑还关闭 了耶拿大学和哈勒大学 。 1 8 1 0 年 1 0月 ,普鲁士教 多学者的共同智慧 。柏林洪堡大学 的基本原则可 以概括为 以 育大臣 、 德 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 、 教育 改革 家威廉 ・ 冯・ 洪堡创 下三点 : 原则一 , 研究与 教学的统一 ; 原则二 , 学术 自由 , 即教
代理念和制度形态。 英、 法两国在 l 8 世纪末 、 1 9 世纪初 , 都 已建立 了相对稳 固 的资产阶级政权 , 但德国却仍未摆脱政治分裂 、 经济落后的封 建政权割据局面。 1 8 0 6 年普鲁 士于普法战争 中战败 , 被迫与法 国签订了《 梯尔西特和约》 , 把大片领土割让给 了法 国 , 同时拿
1 2名哲学教授 , 招收了 2 5 6名学生。 [ - 2 1 如今柏林 洪堡大学 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 设有 1 1 个 几乎包含 了人 文 、 社会 、 文化、 医学 、 农业、 自然科学等领域的
第七篇+柏林洪堡大学

第四节 柏林大学对世界的影响
对美国大学理念的影响: 对美国大学理念的影响: 美国教育史家认为, 美国教育史家认为,美国留德学生还从 德国大学获得了三种智力财富: 德国大学获得了三种智力财富: 智力习惯( 智力习惯(intellectual habit), ), 智力方法( 智力方法(intellectual method), ), 智力的和道德的信念( 智力的和道德的信念(intellectual and ethical conviction) )
�
第四节 柏林大学对世界的影响
确立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 确立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 大学成为独立的学术团体, 大学成为独立的学术团体,不受政府的 干涉, 干涉,但接受政府的财政资助 ; 大学从此成为学术研究, 大学从此成为学术研究,尤其是科学研 究的中心和基地 ; 哲学和人文学科在大学里面获得了基础 性的地位 ; 大学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诺贝尔奖获得者
柏林洪堡大学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 柏林洪堡大学产生过 位诺贝尔奖得 主,成就惊人 . 其中: 其中: 物理奖: 位 物理奖:12位; 化学奖: 位 化学奖:11位; 生理学或医学奖 :5 和平奖: 个 和平奖:1个 注:所有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在 50年代以前. 年代以前. 年代以前
现任校长
Prof. Dr. Christoph Markschies
第二节 办学理念
学术自由 教师有权自由决定研究的课题 ; 采取自己认定的方法 ; 自由地开设课程 ; 大学允许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存在; 大学允许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存在;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大学的主要职能不是传授知识 ; 学术研究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 ; 课程主要分为讲授课和讨论课两 种;
洪堡模式与纽曼模式的世纪纠结

洪堡模式与纽曼模式的世纪纠结1. 引言1.1 洪堡模式与纽曼模式的介绍洪堡模式与纽曼模式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洪堡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而纽曼模式则是由美国教育家纽曼提出的,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洪堡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提供开放式问题和项目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相比之下,纽曼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团队合作。
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洪堡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较为欠缺。
相反,纽曼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洪堡模式与纽曼模式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洪堡模式的特点1. 突出交互性:洪堡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而非仅仅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
这种交互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2. 强调实践性:洪堡模式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自主学习:洪堡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方式:洪堡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座、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洪堡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堡的大学理念张震旦 韩欣汝内容提要 威廉 冯 洪堡是18世纪末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普通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两部分,对现代德国乃至西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洪堡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一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威廉 冯 洪堡是重要里程碑,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 冯 洪堡(Wilhelm Von Humb old t,1767-1835)生活在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法国启蒙主者者卢梭、伏尔泰等影响巨大,德国以康德、文克尔曼、歌德、席勒等人为主将的狂飙突进运动方兴未艾。
洪堡出生贵族,20岁时进入法兰克福大学进修财政学与法律课程,不久转入哥廷根大学研究哲学,历史和古代语言。
1802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驻罗马教廷代表,开始了外交生涯。
在罗马任职期间,除了处理领事业务外,他研究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发表了诸多学术著作。
1809年洪堡任内政部文化和公共教育厅厅长,任职16个月便辞职创办柏林大学。
1810年洪堡年重返外交岗位,直至1819年退出政治生涯。
此后,洪堡专心学术研究,特别是比较语言学和语言哲学。
影响洪堡教育思想的有三种思潮。
一个是狂飙突进运动中的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提出 用希腊模式塑造你自己 的口号,强调德国人和古希腊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密切联系。
第二是18世纪特别是卢梭的自然主义,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驯服人的工具,而应该通过培养人的全部天性,来发展 自然 赋予他的一切才能。
第三是哥廷根大学的独立的研究精神。
脱胎于哈勒大学的哥廷根大学建立于1737年,用德意志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它注重哲学与古代艺术,提升哲学地位,使神、法、医、哲四院平齐;它强调研究的前沿性,建有若干研究所,教授既是已知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柏林大学实行学术自由、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哲学院的地位等做法是哥廷根大学的继续。
洪堡的教育思想首先注重 普通人的教育 。
所谓 普通人的教育 是指为一切人提供的 全面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完人。
这种人 想象力生机勃发、精神深邃、意志坚强、整个言行一致 。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所有教育都应该是针对或面向普通人的教育,现在一般称作通才或通才教育,它的理想与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伊索格拉底。
通才教育专门为某一部分人私设的学校没有存在必要;第二,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对 普通教育 的补充,两种教育形成相互配合的体系。
普通人的教育 旨在通过教育将道德、知识、能力融为一体,并使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能发挥各自的职能,最终培养有充分的自由性、生动的想象力、高超的思218辨能力、独特的个性和完整的民族性的完人。
普通人的教育 是洪堡教育改革的主要纲领,集中体现了他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洪堡认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有区别的。
普通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培育,特别是把握整体的思维能力、形成稳健的常识感(通识)或善恶的辨识能力的培养。
普通教育的成果是产生能够立于社会的人。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获得有用的技能,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
洪堡强调,经过 普通人 的教育掌握了一般性知识和纯科学知识之后,一个人再学习具体行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就容易了。
这就需要社会更加关注 普通人 的教育:使他们在知识视野、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完善方面成为完美地适应社会的人。
二洪堡认为,大学教育有两个职能,一是科学探索,二是人性的完善。
科学探索意味着只进行纯知识、纯学理的探求。
人性的完善意味着将人培养成有修养的人,他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生动的想象力、高超的思辨能力、独特的个性和完整的民族性。
作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学校,大学是学术机构的顶峰。
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培养方式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实验室、研究所和研讨班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知识的场所。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书本知识单向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共同探讨问题。
在大学讲堂里,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学术兴趣,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
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进行独立思考,并可对老师观点提出批判。
洪堡说,在大学, 听课仅仅是次要的事,重要的是和有情趣一致、年龄相同以及带有自觉性的人紧密合作,使大学有一批全面发展的人,他们愿为科学的提高和传播而献身。
大学必须是自由的。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
学术自由 具体包括 教的自由 和 学的自由 。
教师在专业上享有自由探讨、发现、出版、教授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所发现的真理,并且这种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听从任何权威的指挥,任何政治的、党派的和社会的舆论不得加以干涉,这称之为 教的自由 ;学生在教授的正确方法指导下,在专业学习上拥有探讨、怀疑、不赞同和向权威指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教师和学习什么的权利,在教育管理上参与评议的权利,这叫作 学的自由 。
19世纪的柏林大学教育,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度很大。
学校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可以选择教师,可以任意转换学科专业,也可以随意转到别的大学去学习。
大学必须是自主的。
洪堡给予教授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强调了大学以科研为主导,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方针。
教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构成了大学的核心,享有许多特权,他们不仅传播知识,还担负着发现科学新规律,创建理论即 生产知识的责任 。
因此,教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对于保证大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洪堡认为:只有最优秀的学者才能传授给学生最优秀的知识,同样,也只有最优秀的学者才能承担大学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在德国,要成为教授也只有大学一条路,那就是在大学里得到博士学位,获得教授资格,然后通过聘任制而成为教授,这是德国大学的特色之一。
通过科研,培养了大学的后备力量(助教多为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学者),大学里因此优秀人才荟萃,占尽了人才资源的绝对优势。
这也是19世纪以来德国科学家层出不穷,科技始终遥遥领先的原因之一。
大学自由集中体现于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
洪堡在强调大学与国家关系中指出,需要给予大学独立性与自主性,一方面需国家应为公民的教育提供条件,大学为公立机构,由国家统一拨款,教授从国家领取工资,是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大学也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充分享受教学与研究的自由,尽可能阻止国家与社会对大学内部管理的干预。
洪堡认为, 人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均衡地培养其独立于束缚其头脑的目的而发展的所有力量,国家是保障人的最大财富 自由 的条件,自由又是接受各种教育的前提。
教育是 解放意识的过程 借助对人的完善来诉求实现人们所渴望的对国家的改进 ,从而使得国家关注人的终极目标。
在洪堡看来,如果一个民族的人们生活在最高的和最不受束缚的自由之中,如果任何一个有生命之物都由自身出发进行组织,如果2192011.6它永远为最美丽的形态所围绕,凭借不受限制和永远为自由所鼓舞的自主活动,那么,这样的一个民族必然会变得无比强大。
在这样一个自由发展并自主活动的民族, 国民克服障碍,从而由自己创造出一个新国家。
三在启蒙运动、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的洪堡理念对德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 洪堡思想 为理念创建的柏林大学是德国近代高等教育近代化形成的标志。
随后德国建立了一大批以柏林大学为楷模的现代大学,如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
洪堡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德国的学术与科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可以说没有洪堡理念,就没有德国社会的崛起。
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学者陆续不断走访留学德国,以柏林大学为模式的教育理念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效仿。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留学德国期间,深受洪堡教育理念的影响,回国后在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理念便深受洪堡影响。
蔡元培说: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盲澎奴趣,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洪堡强调 教 与 学 的自由,这与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性决定学生创新程度的高低。
成功的教育要能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气氛;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独立思考、怀疑和批判的探索精神。
这些在柏林大学 习明纳 教育模式中也得到了体现。
传统大学的辩论课前提是真理已经存在,学生辩论目的在于论证真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 习明纳 提倡的是在探索中寻求真理的存在,尊重个人见解,一切以事实和实践为依据。
这种教学方式在现代大学中被广泛采用。
洪堡认为大学应该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术机构,只有保证教学与科研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育和科研自由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学术自由是洪堡大学理念的核心。
学术自由指教师个人所要求的在教学与科研上不受干扰与不因自己的政治见解而受到迫害的权利。
学术自由可分为两个层次,即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机构的学术自由和高校内部个体研究者的学术自由。
按贺麟先生所言,学术之所以要自由,在于 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算不上是学术。
学术是一个自主的王国,她有她特殊的广大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
这是洪堡理念在中国语境下的极好概括。
威廉 冯 洪堡: 论国家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第28、40页。
黄福涛: 外国高等教育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转引自 外国教育家评转 第2卷,第22页。
威廉 冯 洪堡: 论国家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5、12页。
蔡元培全集 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11页。
贺麟: 大学理念 ,转引自谢泳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 东方艺术 1999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震旦,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南京,210093;韩欣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南京,210044责任编辑:程 明220洪堡的大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