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
电动车检验流程规范

电动车检验流程规范成品车检验流程规范一、操作顺序:检验员由前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验。
二、检验项目:1、电器检查:先打开电源锁,检查仪表内容显示、调速、断电(简易款:助力检查)。
2、外观要求检查:头罩、面板、前围、车贴贴花,烤漆质量,合缝质量,表面无污渍,严重色差。
3、前后轮和方向检查:前后轮转配到位,运转灵活;方向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角度在42~48度之间,运动件与不动件之间不得干涉。
4、骑行测试:检查骑行时的舒适度,减震软硬测试,负载运行情况,制动效果。
5.、确认检查:核对车架号、电机号、车型、颜色、规格、规格、合格证与整车的一致性。
抽查检查:三:关键部件力矩:电机力矩要求40~45N.m,前轮、减震、平叉力矩要求均为30~35N.m。
绝缘值:≥2MΩ欠压值:48V为43±0.5V;普通42~43V,64V为56±0.5V,60V 为52.5±0.5V,36V为31.5V 过流值:36V、48V和60V10—15Ah 过流值为15A;48V18~25Ah过流值为25A;64V20Ah 过流值为25A。
四:附件检查:说明书检查、后视镜、保险杠、菜框支架;100辆试装5辆;电池盒试装,盒内连接线及所配附件试装检查。
100辆试装5辆;五、检查操作次序:打开电源锁方向锁(灵活度,功能)前叉(灵活程度)仪表(各种指示)头罩(合缝、烤漆)面板(合缝,烤漆质量)大灯(远近光,外观)前围(烤漆、合缝)(左)转向灯(合缝,灯光)前轮(型号、商标、灵活程度)挡风(合缝、外观)左侧板(合缝、烤漆质量)(简易款检查曲柄,链条,助力)左车体(烤漆质量,贴花、合缝)后尾灯(灯光,外观、合缝)后泥板(状态)左平叉护板(状态、烤漆质量、贴花)电机(运转、声音)闸(状态,锁功能)右平叉护板(状态、烤漆质量、贴花)右车体(烤漆质量,贴花、合缝)前围(右)(烤漆、合缝)鞍座(状态,防盗)座桶(合缝)(简易款检查电池盒,防盗性能,贴花,抽拉灵活度)电池盒(尺寸,附件),骑行试验(单双刹车效果、负载电机运行、转向,前叉减震效果)试充电对号码(车架号、电机号车型、颜色、规格)成车盖章(合格证、流转单与车相符)尾箱(颜色,附件数量及规格)。
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检验规范20190530

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检验规范TC12电动自行车专业组秘书处2019.5目录前言 (3)1 通用要求 (4)1.1 车辆状态 (4)1.2 环境条件 (4)1.3 场地要求 (4)1.4 驾驶员要求 (4)1.5 特殊要求 (4)1.6 仪器设备要求 (4)1.7 原始记录格式 (4)2 检验项目要求 (4)2.1 整车标志-铭牌、整车编码、电机编码、号牌安装位置、产品合格证 (4)2.2 整车安全试验-01车速限值 (5)2.3 整车安全试验-02制动性能 (6)2.4 整车安全试验-03整车质量 (7)2.5 整车安全试验-04脚踏骑行能力 (8)2.6 整车安全试验-05尺寸限值 (8)2.7 整车安全试验-06 结构 (9)2.8 整车安全试验-07车速提示音 (10)2.9 整车安全试验-08淋水涉水性能 (11)2.10 机械安全试验-01车架前叉组合件 (12)2.11 机械安全试验-02把立管和鞍管 (14)2.12 机械安全试验-03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安装 (15)2.13 机械安全试验-04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 (16)2.14 电气安全试验-01电气装置 (19)2.15 电气安全试验-02控制系统 (20)2.16 电气安全试验-03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 (21)2.17 电气安全试验-04充电器与蓄电池 (21)2.18 防火性能要求 (22)2.19 阻燃性能 (24)2.20 无线电骚扰特性 (27)2.21 使用说明书检查 (28)3 数值取值和修约 (29)4 原始记录格式 (29)前言按照2017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国发〔2017〕34号)的规定,助力车产品取消由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
2017年10月11日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布摩托车乘员头盔、电热毯、助力车产品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过渡期安排的公告》(2017年第86号),指出“助力车产品目前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认证实施将与新版标准实施协调一致,具体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过渡期的安排另行公告”。
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要求

电动车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常规检验要求1、整车下线后的质量检验(简称“整车终检"),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执行.2、日常常规检验的整车检测必检项目,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中的“11·整车出厂主要检验项目”的全部内容。
2。
1《电动车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中“11·整车出厂主要检验项目”的内容如下:2。
1.1整车在出厂前应该至少检验如下的项目.如果因为车辆的款式和设计要求的不同,以及生产情况的变化,检验项目可以适当增加。
2。
1。
2整车出厂主要检验项目:1)整车调试.2)绝缘性能.3)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4)制动断电装置。
5)欠压和过流保护功能。
6)整车的总体要求和堆部件的装配要求。
可按照本标准“整车装配要求"中的内容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检查。
如螺栓的扭矩等等指标,可以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
必要时,须进行“整车装配要求”全部内容的检查.7)整车外观。
8)整车包装要求。
9)1~5km的骑行试验。
2。
2要求每辆下线的车辆必须进行检验。
以保证产品质量。
2。
3检验结果需要做好检验记录。
存档,备查。
3、日常常规检验的检测抽检项目,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内容中如下的要求执行。
3。
1检测《电动车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10·整车包装要求"的全部内容.内容如下:3。
1.1整车包装要求“3.1.2包装应该在检验完全合格后进行。
3。
1.3整车在包装时应该继续进行整车外观的检查。
重点检验塑料件的色差。
发现问题及时放置于指定位置,并且上报.3.1.4包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车辆的外观清洁。
轻型电动车成车检验标准

受控状
态:
文件编号:Q/ LM30703.05-2006 轻型电动车成车检验标准
版本状态: A
编制/曰期:
校对/日期标准化/日期审核/曰期:
批准/曰期:
上海立马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Shanghai Lima Electric Motor Car Making CO , Ltd
轻型电动车成车检验标准
目的: 为确保公司所生产的轻型电动车能满足国家和企业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产 品的一致性,特编制此检验标准。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新开发的所有轻型电动车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自行车安全要求 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 信号装置的安装规程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自行车检测设备和器具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轻型电动车技术条件 四.电动车检验标准正文
.引用标准: GB7285-2OO4
GB17761-1999
GB3565-2005 GB18100-2000
QC / T688-2002
GB12742-1991 GB17353-1998。
电动车整车检验标准完整版

1.目的:为确保公司电动车辆产品能符合顾客要求,生产过程及出货时能准确、更快地掌握产品的检验标准,特制定诚航电动车辆检验标准。
2.引用标准: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4094.2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599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 4660 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5920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GB/T 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GB/T 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GB/T 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GB 7063 汽车护轮板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GB 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4 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GB 11555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64 汽车回复反射器GB/T 12480-1990 轿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 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15082 汽车用车速表GB 1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508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235 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 15742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7509 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 18408 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GB/T 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9151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 20071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 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CNCA-02C-023:2008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产品3.外观检验:3.1整车外表及内饰表面要求3.1.1车辆应周正,车身、底盘无明显扭曲、倾斜,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的高度差≤30mm。
电动自行车成品检验规范

电动自行车成品检验规范1、本规范规定了电动自行车过程试验、检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检验依据2.1 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2.2 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2.3 GB/T2566-1993《自行车装配要求》;2.4 工厂制订的助力自行车质量特性规定;2.5 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或合同.3、检验规则3.1 整车检验每辆车各部件、零件检验合格,工序装配质量检验合格,经调试后按《电动自行车出厂项目》规定,逐辆进行整车试验及检验,并做好记录。
3.2 装箱检验产品在装箱时,检验员应按装箱单项目逐辆检查,并签发合格证。
3.3 型式试验3.3.1 型式试验项目每一年检查一次,抽样数量不少于4辆整车。
3.3.2 检验项目按GB17761-1999中7.4.1表中规定执行。
3.3.3 检验项目按GB17284-1998中8.4.1表7中规定执行。
电动自行车出厂检验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标准要求检验手段1 绝缘性能电器系统具有防雨措施,所有连接线均不应裸露,车体和电器外壳均不应带电,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兆欧表2蓄电池标称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不大于48V。
蓄电池充足电,静放2小时,实测电压应在39-41.4V(36V);52-55.2V(48V)。
万用表3制动断电装置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地切断电源。
稳压电源4欠压过流保护功能控制器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欠压保护值(36V)31.5±2V,(48V)42±2V,过流保护值17±3A。
在电动骑行时,调速应稳定、可靠。
稳压电源5 总体要求a整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装漏装。
目测及手感b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各转动部件应运转灵活。
c各对称部件与车架中心平面左、右对称,不得有明显的偏斜。
d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
e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
电动自行车整车下线检验检验标准3.13

1.目的与范围
1.1为了检查电动自行车质量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对装配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的稳定和促进其质量的不断提高。
1.2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简易款电动自行车和半包式电动自行车整车下线后的调试、检验;
2.定义
下线检验:是指对装配下线的成品进行的100%检验和调试,检验完合格的成品交由打包线打包入库。
3.检查内容及技术质量要求见下表:
检验检查内容及技术质量要求
4不合格品的处理:
调试发现不合格项,通过简单处理就能修复的应当场调整、修复,属装配件质量的应及时反馈给班组长,不能立刻修复的在流程卡上注明不合格现象,放置在不合格品区由专人修理。
5.记录和标识
5.1 检验合格的成品在流程卡上项目栏做好检验合格标记,并在检验员栏签名盖章。
5.2 流程卡应按规定放置在易见且不容易掉落的位置。
5.4检验合格的成品放在打包区交附件检验员做最终检验。
6 其他规定
6.1 对检验用仪器设备应按各检验设备的操作保养规程进行日常操作检查、运行检查和定期检验;
6.2 检验操作人员发现检验设备或检验数据存在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专业人员校验;当发现例行检验设备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立即对上次与本次运行检查期间内的批量产品进行追溯,并进行抽样进行相关项目检验,合格则允许加贴检验标识,不合格则不得加贴检验标识;当发现检验设备异常,更换设备进行检验时应对本批已检验的产品进行追溯、抽检确认。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标准

受控状态:
受控号:
文件编号:Q/LM30703.18-2006
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标准
版本状态: A
编制/曰期:
校对/日期:
标准化/日期:
审核/曰期:
批准/曰期:
上海立马电动车有限公司
Shanghai Lima Electric Motor Car Making Co,Ltd
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标准
一.目的:
为确保公司所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能滿足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特编制此检验标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新开发的所有电动自行车。
三.引用标准:
GB17761-1999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GB3565 自行车安全要求
GB/T3566-1993 自行车装配要求
GB/T12742 自行车检测设备和器具技术条件
QB/T1217 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
QB/T1218 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
QB1714-1993 自行车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QB1880--1993 自行车车架
QB/T2184 自行车铝合金件阳极氧化技术条件
QB2191 自行车反射器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四.电动车检验标准正文
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控状态:受控号:文件编号:Q/ 2006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规程版本状态: A编制/曰期:校对/曰期:标准化/曰期:审核/曰期:批准/曰期:上海立马电动车有限公司Shanghai Lima Electric Motor Car Making Co, Ltd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规程一.目的:为确保公司所生产的轻型电动车能滿足电动自行车检验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特编制此检验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新开发的所有电动自行车。
三.引用标准:GB17761-1999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判定原则GB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检验规则中,将所有的项目分为:否决项目,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
其中项目一一项目三为否决项目;项目四一项目二十一为重要项目;项目二十二一项目三十四为一般项目录。
1、周期检验和签定检验中的车架/前叉冲击强度,振动强度、电动机功率、车轮静负荷等项目检验一个样车,其余项目的均检验两个样本,项目合格判定条件;须以受检的样车数全部合格方判定为项目合格。
2、型式检验的结果符合下列各条,则判为合格。
a)、否决项目应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b)、重要项目应有十五项以上(包括十五项)达到本标准要求;c)、一般项应有九项以上(包括九项)达到本标准要求;3、复检条件,若接上述第2条被判为不合格的产品,如符合下列条件者,允许加倍抽检一次。
a)、否决项目应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b)、、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累计出现八项以下(包括八项)未达到本标准要求;c)、重要项目出现五项以下(包括五项)未达到本标要求。
复验产品的评判方法见上述第2条。
项目一、最高车速1、技术条件电动车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注:电助动的不进行本试验。
2、试验条件2.1骑行者重量75㎏,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
2.2试验环境:温度为-5℃-30℃;风速不大于3m/s;试验时应避免雨、雪天气;2.3试验路面,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3、检测设备及仪器体重计、气温表,风速仪、秒表、标志旗、皮尺、装车工具。
4、操作方法。
4.1用体量计、气温表、风速仪分别测出骑行重量、环境温度及风速,并记录。
4.2在确认的试验跑道上用皮尺测量100m测试区,并作出明显标记。
两端留有足够长的加速起跑区及滑行区。
4.3取整车样机两台,按说明书要求充足电,安装到位,调整车闸至有效状态。
两轮胎按其标称最大推荐气压充气。
4.4取样机1#车,骑行者在起跑区开始骑行,使其达到最高速度,在前轮中心通过测试区标记瞬时,发令员挥动标志旗,终端标记处计时员启动秒表。
骑行者以最高速度通过测试区,至前轮中心通过终端标记瞬时,计时员制动秒表,读数记录,同样测出返程时间并记录。
4.5按下式计算最高车速。
V=720/t式中:V-最高车速 km/ht-往返通过测试区的时间。
S记录第一次最高车速。
4.6重复第一次测试,记录第二次最高车速。
4.7取样机2#车,按1#车的同样方法,测出其两次最高车速。
5、数据处理及判断。
5.1计算每辆车往返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并记录;5.2取两样车的较大值为该项目结果。
项目二、制动性能1、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
2、检验设备及仪器2.1磨擦系数≥、坡度≦·的干燥平坦的混凝土或纯沥青路面。
2.2路面测速装置,精确到±2%。
2.3标记系统,灵敏度<。
2.4喷水系统,每只喷嘴的喷水量不少于4ml/S。
2.5 风速仪。
2.6车速表,测量精度≦5%。
2.7测力计。
2.8捏刹力限位器。
2.9 30 m皮带尺。
2.10体量计。
2.11纯酒精,干净棉纱及各种装车工具。
3、操作方法3.1测试前准备。
3.1.1将标准路面清扫干净,并在路面作出喷水、停喷、测速开头带位置刹车区标记。
3.1.2测量风速,并记录,试验过程中风速不应超过3m/S3.1.3测量骑行者体重,随车仪器重量。
两重量之和应在70~85㎏之间,记录总重量,骑行者与随车仪器总重量不足70㎏时配以重量。
补足至70㎏。
总重量超过85㎏时应更换骑行人。
3.1.4取3#、4#样车,正确地将捏刹力限位器,标记系统,车速表(以车轮直径调整)、喷水系统装置于样车各部位,并运行可靠。
3.1.5按要求测试捏刹力,应大于180N,并调整限位器。
3.1.6调整轴档松紧适宜,调整制动系统,尽可能达到最高制动效率。
3.1.7若是轮缘闸,则用干净酒精棉纱除去轮辋制动面油污及闸皮制动面油污。
3.1.8前后轮胎接标称最大推荐气压充气。
3.1.9安装标记,测速,测量,记录员等人员各自就位。
3.2测试。
3.2.1取3#样车,骑行人员在跑道骑行区按最高车速电动骑行,当前车轮中心进入制动区立即停止蹬踏进行有效制动,打出标记,并始终保持捏刹力。
直至平稳地停住。
3.2.2测速人员准确报告有效车速,并记录。
3.2.3测量人员在制动区内,自制动始点标记用皮尺量至停车标记装置中心,准确报告制动距离,并记录。
3.2.4以上干态,骑行再重复四次,分别记录。
3.2.5干态,骑行五次后,车闸允许重新调整后进行湿态,试验。
3.2.6湿态,骑行电动车以最高车速行驶,到达喷水标记时启动喷水系统开关,实施喷水至停喷标记,关闭喷水系统开关,行驶至制动区立即有效制动,打出标记,始终保持捏刹力,直至平稳停住,测量出制动距离,行驶速度,并记录。
3.2.7以上湿态,有效骑行再重复四次,分别记录结果。
4、校正公式4.1重量差的制动距离校正;骑行者和仪器在自行车上的总重量若超过70㎏,则制动距离应作相应校正。
重量校正后制动距离=规定的制动距离+超重公斤数××规定制动距离.速度差的制动距离校正.(仅适用于电助动自行车)如果测速装置测的行车速度不是标准规定的速度,测量的制动距离应予以校正,速度校正后的制动距离Sc可由下式求得.Sc=Vs/Vm×Sm式中:Sm-测得的制动距离Vs-规定的试验速度(20㎏/h)Vm-测得的试验速度4、骑行试验的有效性。
5.1如果发生下述情况,试验视为无效;a、发生过多的侧向滑移;b、发生失控现象;5.2若速度差校正后的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制动距离(重量校正后的制动距离),并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视为无效。
(仅适用于电助动自行车)。
a、试验时的速度超过 km/h;b、根据标记的指示,后闸制动在前,前闸制动在后.c、沿路面测得的前后闸标记之间距离超过1m.d、在骑行测试中,出现过大的侧向滑移或失控现象之后,又有一系列的试验,其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限度.虽然速度差校正后的制动距离小于重量差校正距离,但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试验仍视为无效.a、试验的速度低于 km/h.e、路面上后闸制动标记在2 m.制动区之外.6、数据外理及判断。
分别取每辆车的干态五次,湿态五次的制动距离平均值(电助动车取速度差校正距离平均值)与重量差校正距离相比较,两样车均合格方可判该项目合格。
项目三、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一、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强度试验。
1、技术要求1.1落重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经㎏重锺从180㎜高处垂直落下,不应有裂纹,前后轴中心线之间的永久变形量不大于40㎜。
1.2落下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在鞍管处荷重70㎏自由落下冲击两次,各处不得有裂纹。
2、检验设备及工具车架/前叉组合件落重测试台,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试验机。
3、操作方法3.1取4#样车,拆除车架/前叉组合件外所有零部件3.2在后平叉口紧固专用后轴,前叉口固定滚轮,同时固定前叉,使之不能自由转动。
3.3落重试验3.3.1开启下方气阀,辅助气缸充气,使工作台处于平衡受力状态。
3.3.2开启上方气阀,提起重锤。
3.3.3将组合件后轴置于后轴支承座,使前叉滚轮与重锤对齐,固定前轴限位装置。
3.3.4旋转手轮调整升工降作台,使重锤与滚轮间距为180㎜。
销紧工作台,紧固安全棒。
3.3.5退回重锤顶杆,扳动手柄使重锤落下,开启下方气阀,提起重锤。
3.3.6测量重锤与滚轮间距,记录数据。
3.3.7卸下试件,检查各部位有无裂纹,并记录。
3、4落下试验3.4.1将经过试验的试件后轴置于后轴支承座,插入安全销。
3.4.2在车架立管上端紧固一个质量为70㎏的重砣,并使其重心置于离立管上端75㎜处之立管轴线上。
3.4.3抬起车架/前叉组合件,使重砣重心,垂直通过后轴中心,以插销固定重砣。
3.4.4拨出插销进行一次落下冲击。
3.4.5重复3.4.3、两项操作,进行二次落下冲击。
3.4.6拆除荷重,拆下试件。
3.4.7检查试件各部位有无裂纺,并记录。
4、数据处理及判断。
4.1落重试验后,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前后轴中心距离的变化量即为该组合件的永久变形量。
4.2落重试验后发现有裂纹或永久变形量大于40㎜,即可视为不合格。
4.3落下试验发现有裂纹视为不合格,试件变形不计。
5、特殊情况处理5.1落重试验后发现有裂纹,则不再进行试验,该项目按不合格处理。
5.2落下试验如第一次冲击即发现裂纹,也不再进行二次冲击。
二、车架/前叉组合件振动强度试验1、技术要求将车架/前叉组合按下表规定的要求,安装在专用振动试验机进行上下振动试验,在规定的振动次数车架种类载荷(N)振动频率加振处的加速度M/S[G]振动次数鞍座最大高度形状名称前管处鞍座处中轴处合计Hz>635㎜男式49 490 196 735 6.6~10 19.6[2] 100000女式49 441 147 637 17.6[] 700002.1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2.2鞍形荷重座及砝码一套;3、操作方法3.1取3#样车,拆除车架/前叉,鞍管组合外所有零部件,必须紧固前叉上档及销母,鞍管插入至安全标记处并紧固。
3.2根据车架形状调整设备的振动频率加速度,一般男式车架振动频率设为8Hz,女式车架振动频率为。
若遇共振要以~10 Hz之间任设,在设备控制盘顶置规定的振动次数。
3.3将车架平叉口紧固在设备后轴支承座上,前叉紧固于振动台滑块轴,使前后轴中心线在同一水平位置,前后轮径不同的车架/前叉合件应使车轮的接地点在同一水平位置时的状态下再进行试验。
3.4按要求在前管、中轴、鞍管部位分别可靠的加载,电动机和畜电池安装在车架上的电动车,应包含这两个部件进行试验,若影响试验,可以在相应部位加配重,鞍形荷重,应用夹具紧固在距鞍顶端20㎜处的中心位置,女车鞍管处荷重,调杆应穿插于荷重座两侧的靠后一孔中,中轴部位荷重用圆形砝码对称地紧固在中轴部位的左右两侧。
3.5调装报警装置,检查开车前的准备是否到位。
3.6开启振动机进行振动,自动停机后按要求检查,并记录。
4、数据处理及判断。
按记录结果进行判断5、说明5.1若按规定的振动频率试验发生共振时,振动频率可适当调整避免共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