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础知识
京剧基础知识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 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学习航标:
艺术手段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
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二、京剧基础知识
同光十三绝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 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 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 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在艺术实践中 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 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 “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二、京剧基础知识
(一)京剧角色——行当 (二)京剧的音乐 (三)京剧的艺术手段 (四)京剧的脸谱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
简称“生”。扮演男性人物。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 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3.净行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 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 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 大须生”。
1927年北 京《顺天时 报》举办中 国首届旦角 名伶评选, 梅兰芳、程 砚秋、尚小 云、旬慧生 一起被推举 为京剧四大 名旦。梅兰 芳—样 程 砚秋—唱 尚小云—棒 荀慧生—浪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篇一:京剧脸谱教案京剧脸谱教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具:1. 学生:脸谱资料。
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
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1. 京剧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念C. 做D. 画答案:D。
京剧的“四功”指唱、念、做、打。
2. 京剧的“五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手B. 眼C. 身D. 心答案:D。
京剧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3.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的()。
A. 榜首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
4.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
A. 西皮、二黄B. 昆腔、高腔C. 梆子腔、皮黄腔D. 南腔、北调答案:A。
5.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陆续进入北京的四大徽班不包括()。
A. 三庆班B. 四喜班C. 启秀班D. 春台班答案:C。
四大徽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6. “生”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分类?()A. 老生B. 武生C. 彩生D. 小生答案:C。
“生”行包括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
7. 以下不属于老生分类的是()。
A. 安工老生B. 衰派老生C. 武老生D. 文老生答案:D。
老生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8. 以武功见长的“生”行角色是()。
A. 老生B. 小生C. 武生D. 红生答案:C。
9. “旦”行中扮演性格活泼的女子通常是()。
A. 青衣B. 花旦C. 刀马旦D. 老旦答案:B。
10. 以下属于刀马旦的代表角色是()。
A. 红娘B. 秦香莲C. 穆桂英D. 青蛇答案:C。
穆桂英是刀马旦的典型角色,红娘是花旦,秦香莲是青衣,青蛇是武旦。
11. “净”行通常被称为()。
A. 花脸B. 白面C. 红脸D. 黑脸答案:A。
12. “净”行中以唱功为主的是()。
A. 正净B. 副净C. 武净D. 油花答案:A。
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
13. 架子花脸主要侧重于()。
A. 唱功B. 念白C. 做功D. 打功答案:C。
架子花脸重工架表演。
14. “丑”行一般扮演的是()的角色。
A. 正面B. 反面C. 滑稽D. 严肃答案:C。
京剧基础知识讲解

谢谢
谢谢!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
唱)、念(念白)、做(表演)、打 (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 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 达“喜、怒、哀、乐、惊、恐、悲” 的思想感情。 •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 丑四大行。 •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 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 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 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 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 是十 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 京,参加皇帝 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 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 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 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 速提高.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皇家乐团和民间戏班结合发展而来的。
起初,京剧主要在戏园和宫廷演出,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2.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和打击效果。
京剧的表演注重形体塑造和动作的精准和协调性,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精通。
3.京剧的音乐体系:京剧的音乐体系包括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
乐曲是由五音十三管组成的乐团演奏,包括主奏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等,以及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
唱腔则是演员用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演唱剧中的对白和情感表达。
4.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其中包括历史剧、传奇剧、戏曲剧等。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比如生行当多演青年男性角色,旦行当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演丑角等。
5.京剧的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需要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来进行特殊化妆和服装的搭配。
比如男性角色的脸谱通常由红、黑、白、蓝等颜色组成,女性角色则多用粉红、白色作为主色调。
服装方面,男性演员通常穿着长袍、氅衣等,而女性演员则穿着旗袍、长裙等。
6.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京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保护和传承京剧,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发展,并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总结起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音乐体系、表演方式以及丰富的剧目和角色让人们欣赏和喜爱。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1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苦瓜居士整理二○○七年五月十一日一、发声练习二、气息练习三、京剧唱腔访谈四、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钱宝森口述.潘侠风整理)五、花脸漫谈六、京剧的行当与流派概述:老生的流派(1)一、发声练习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京剧的主要唱腔是()A. 西皮和二黄B. 高腔C. 昆腔D. 梆子腔答案:A2. 以下哪种不是昆曲的唱腔特点()A. 字少腔多B. 节奏缓慢C. 旋律激昂D. 婉转细腻答案:C3. 豫剧的唱腔风格通常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深沉C. 清新秀丽D. 诙谐幽默答案:A4. 黄梅戏的唱腔以()为主。
A. 高腔B. 平词C. 花腔D. 吹腔答案:C5. 评剧的唱腔属于()A. 板腔体B. 曲牌体C. 综合体D. 歌谣体答案:A6. 越剧的唱腔特点是()A. 刚劲有力B. 优美抒情C. 粗犷豪放D. 诙谐风趣答案:B7. 川剧的高腔具有()的特点。
A. 一唱众和B. 字正腔圆C. 节奏明快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戏曲唱腔中的“板眼”指的是()A. 节奏B. 旋律C. 歌词D. 表演动作答案:A9. 京剧西皮唱腔的节奏特点通常是()A. 紧凑B. 舒缓C. 平稳D. 自由答案:A10. 二黄唱腔在情绪表达上多为()A. 欢快B. 悲伤C. 愤怒D. 喜悦答案:B11. 以下哪种不是戏曲唱腔的发声方法()A. 真声B. 假声C. 混合声D. 美声答案:D12. 戏曲唱腔中的“拖腔”作用是()A. 强调情感B. 增加旋律性C. 延长节奏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昆曲中的“水磨腔”特点是()A. 细腻婉转B. 豪放粗犷C. 快速激烈D. 简洁明快答案:A14. 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常运用的唱腔是()A. 二八板B. 流水板C. 慢板D. 以上都是答案:D15. 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唱腔多为()A. 花腔B. 平词C. 彩腔D. 以上都是答案:D16. 评剧《刘巧儿》中的唱腔以()为主。
A. 慢板B. 快板C. 反调D. 正调答案:D17.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运用的唱腔是()A. 尺调B. 弦下调C. 四工调D. 以上都是答案:D18. 川剧唱腔中的“帮腔”由()演唱。
关京剧的知识。

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北京,是由多种戏曲艺术形式融合而成的。
它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2.传统剧目:京剧的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武打戏、文戏、生、旦、净、末等表演形式。
代表性剧目有《红字》、《霸王别姬》、《白蛇传》等。
3.四大行当:京剧的表演艺术分为生、旦、净、末四大行当。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净行主要扮演丑角,末行则饰演丑陋的老年人。
4.脸谱与化妆:京剧中使用的脸谱有丰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演员的化妆非常精致,不同的角色有着独特的妆容。
5.服饰与道具:京剧服饰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地位选择不同的服装。
演员通常使用一些传统的道具,如扇子、剑、花脸等。
6.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弹拨乐、管乐、打击乐等。
京剧的音乐风格独特,能够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7.传承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青年演员通过创新和融合现代元素,使京剧更加生动活泼,吸引新的观众。
8.京剧表演艺术:京剧表演注重动作、唱腔、唱腔、音律的协调。
演员的表演需要具备高超的唱、念、做、打的综合能力。
9.京剧院团:京剧院团是专业从事京剧演出的集体,有许多著名的京剧院团,如京剧团、京剧院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观众喜爱,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2009-01-04 21:29:06)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
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老生/《甘露寺》小生/《柳荫记》"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
"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青衣/《贵妃醉酒》武旦/《穆桂英》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
"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
"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
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文丑/《群英会》武丑/《连环套》"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因为《梅兰芳》这部电影,使我爱上了京剧,昨天晚上,看了现场直播的《穆桂英挂帅》,从头看到尾,感觉真的很不错,被里面的乐器及唱腔深深的吸引,但是对于真正的知识还是欠缺的很多,所以从网上摘录下来。
京剧的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
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
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图一图二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图一)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
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图二)"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
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图三)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图四)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
(图五)"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
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
(图六)"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
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
(图七)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图八)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图九)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
"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
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图十) 图三 图四图五 图六 图七图八"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
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
"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
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图十一)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图九图十图十一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