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京剧基础知识

京剧基础知识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如:《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 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学习航标:
艺术手段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
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二、京剧基础知识
同光十三绝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 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 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 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在艺术实践中 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 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 “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二、京剧基础知识
(一)京剧角色——行当 (二)京剧的音乐 (三)京剧的艺术手段 (四)京剧的脸谱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
简称“生”。扮演男性人物。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 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3.净行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 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 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 大须生”。
1927年北 京《顺天时 报》举办中 国首届旦角 名伶评选, 梅兰芳、程 砚秋、尚小 云、旬慧生 一起被推举 为京剧四大 名旦。梅兰 芳—样 程 砚秋—唱 尚小云—棒 荀慧生—浪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篇一:京剧脸谱教案京剧脸谱教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具:1. 学生:脸谱资料。

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

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1. 京剧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念C. 做D. 画答案:D。

京剧的“四功”指唱、念、做、打。

2. 京剧的“五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手B. 眼C. 身D. 心答案:D。

京剧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3.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的()。

A. 榜首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

4.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

A. 西皮、二黄B. 昆腔、高腔C. 梆子腔、皮黄腔D. 南腔、北调答案:A。

5.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陆续进入北京的四大徽班不包括()。

A. 三庆班B. 四喜班C. 启秀班D. 春台班答案:C。

四大徽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6. “生”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分类?()A. 老生B. 武生C. 彩生D. 小生答案:C。

“生”行包括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

7. 以下不属于老生分类的是()。

A. 安工老生B. 衰派老生C. 武老生D. 文老生答案:D。

老生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8. 以武功见长的“生”行角色是()。

A. 老生B. 小生C. 武生D. 红生答案:C。

9. “旦”行中扮演性格活泼的女子通常是()。

A. 青衣B. 花旦C. 刀马旦D. 老旦答案:B。

10. 以下属于刀马旦的代表角色是()。

A. 红娘B. 秦香莲C. 穆桂英D. 青蛇答案:C。

穆桂英是刀马旦的典型角色,红娘是花旦,秦香莲是青衣,青蛇是武旦。

11. “净”行通常被称为()。

A. 花脸B. 白面C. 红脸D. 黑脸答案:A。

12. “净”行中以唱功为主的是()。

A. 正净B. 副净C. 武净D. 油花答案:A。

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

13. 架子花脸主要侧重于()。

A. 唱功B. 念白C. 做功D. 打功答案:C。

架子花脸重工架表演。

14. “丑”行一般扮演的是()的角色。

A. 正面B. 反面C. 滑稽D. 严肃答案:C。

京剧基础知识讲解

京剧基础知识讲解

谢谢
谢谢!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
唱)、念(念白)、做(表演)、打 (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 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 达“喜、怒、哀、乐、惊、恐、悲” 的思想感情。 •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 丑四大行。 •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 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 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 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 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 是十 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 京,参加皇帝 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 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 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 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 速提高.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皇家乐团和民间戏班结合发展而来的。

起初,京剧主要在戏园和宫廷演出,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2.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和打击效果。

京剧的表演注重形体塑造和动作的精准和协调性,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精通。

3.京剧的音乐体系:京剧的音乐体系包括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

乐曲是由五音十三管组成的乐团演奏,包括主奏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等,以及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

唱腔则是演员用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演唱剧中的对白和情感表达。

4.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其中包括历史剧、传奇剧、戏曲剧等。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比如生行当多演青年男性角色,旦行当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演丑角等。

5.京剧的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需要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来进行特殊化妆和服装的搭配。

比如男性角色的脸谱通常由红、黑、白、蓝等颜色组成,女性角色则多用粉红、白色作为主色调。

服装方面,男性演员通常穿着长袍、氅衣等,而女性演员则穿着旗袍、长裙等。

6.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京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保护和传承京剧,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发展,并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总结起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音乐体系、表演方式以及丰富的剧目和角色让人们欣赏和喜爱。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1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1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苦瓜居士整理二○○七年五月十一日一、发声练习二、气息练习三、京剧唱腔访谈四、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钱宝森口述.潘侠风整理)五、花脸漫谈六、京剧的行当与流派概述:老生的流派(1)一、发声练习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京剧的主要唱腔是()A. 西皮和二黄B. 高腔C. 昆腔D. 梆子腔答案:A2. 以下哪种不是昆曲的唱腔特点()A. 字少腔多B. 节奏缓慢C. 旋律激昂D. 婉转细腻答案:C3. 豫剧的唱腔风格通常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深沉C. 清新秀丽D. 诙谐幽默答案:A4. 黄梅戏的唱腔以()为主。

A. 高腔B. 平词C. 花腔D. 吹腔答案:C5. 评剧的唱腔属于()A. 板腔体B. 曲牌体C. 综合体D. 歌谣体答案:A6. 越剧的唱腔特点是()A. 刚劲有力B. 优美抒情C. 粗犷豪放D. 诙谐风趣答案:B7. 川剧的高腔具有()的特点。

A. 一唱众和B. 字正腔圆C. 节奏明快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戏曲唱腔中的“板眼”指的是()A. 节奏B. 旋律C. 歌词D. 表演动作答案:A9. 京剧西皮唱腔的节奏特点通常是()A. 紧凑B. 舒缓C. 平稳D. 自由答案:A10. 二黄唱腔在情绪表达上多为()A. 欢快B. 悲伤C. 愤怒D. 喜悦答案:B11. 以下哪种不是戏曲唱腔的发声方法()A. 真声B. 假声C. 混合声D. 美声答案:D12. 戏曲唱腔中的“拖腔”作用是()A. 强调情感B. 增加旋律性C. 延长节奏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昆曲中的“水磨腔”特点是()A. 细腻婉转B. 豪放粗犷C. 快速激烈D. 简洁明快答案:A14. 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常运用的唱腔是()A. 二八板B. 流水板C. 慢板D. 以上都是答案:D15. 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唱腔多为()A. 花腔B. 平词C. 彩腔D. 以上都是答案:D16. 评剧《刘巧儿》中的唱腔以()为主。

A. 慢板B. 快板C. 反调D. 正调答案:D17.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运用的唱腔是()A. 尺调B. 弦下调C. 四工调D. 以上都是答案:D18. 川剧唱腔中的“帮腔”由()演唱。

关京剧的知识。

关京剧的知识。

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北京,是由多种戏曲艺术形式融合而成的。

它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2.传统剧目:京剧的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武打戏、文戏、生、旦、净、末等表演形式。

代表性剧目有《红字》、《霸王别姬》、《白蛇传》等。

3.四大行当:京剧的表演艺术分为生、旦、净、末四大行当。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净行主要扮演丑角,末行则饰演丑陋的老年人。

4.脸谱与化妆:京剧中使用的脸谱有丰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演员的化妆非常精致,不同的角色有着独特的妆容。

5.服饰与道具:京剧服饰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地位选择不同的服装。

演员通常使用一些传统的道具,如扇子、剑、花脸等。

6.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弹拨乐、管乐、打击乐等。

京剧的音乐风格独特,能够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7.传承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青年演员通过创新和融合现代元素,使京剧更加生动活泼,吸引新的观众。

8.京剧表演艺术:京剧表演注重动作、唱腔、唱腔、音律的协调。

演员的表演需要具备高超的唱、念、做、打的综合能力。

9.京剧院团:京剧院团是专业从事京剧演出的集体,有许多著名的京剧院团,如京剧团、京剧院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观众喜爱,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剧《红楼梦》京剧浅谈京剧的起源☐其一,西皮、二黄腔的起源☐安徽一带诞生了二黄?湖北一带诞生了西皮?在清前期合流产生皮黄戏?☐其二,京剧得名缘由☐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皮黄→京剧(在北京取得发展,并传遍全国)京剧的角色分类老生:男性老年偏文之人武生:男性青年武人(不画脸)花旦:活泼、俏皮、略轻浮的年轻女子武旦:武女人,女中豪杰(刀马旦)☐戏曲的艺术特征☐戏曲舞台是个追求写意美的歌舞场,戏曲人物是经写意性化妆后的一个艺术符号,这个“艺术符号”的行为以写意、以传神为准则,不以生活真实为法度,这样行动着的“艺术符号”在“追求写意美的歌舞场”上演绎的是旨在“传历史人物之神、达历史事件之魂”的、不追求历史细节真实的故事,所以戏曲艺术是一种以写意、以传神为美学旨归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这种舞台艺术在写意美的总体追求中达到了审美逻辑上的自足与完满,即戏曲艺术是一种成熟的、完善的写意性舞台表演艺术。

程式化:衣着、动作、发声大致固定行当化:人物一般分“生、旦、净、丑”行当化:按所演人物的性别、个性、精神、品德来分成生、旦、净、丑等类生:小生,老生,武生(另,还有付生、正生、红生、做工老生、靠把老生、扇子生、纱帽生、娃娃生等)☐女性都为旦,分正旦(闺门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另外,还有悲旦、大旦、小旦、二旦、副旦、玩笑旦、花衫子等说法☐性格刚烈、威猛、暴躁或阴险之人一般分为,白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

此外还有大净、中净、小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等称呼戏曲的美之所在☐感受戏曲之美⏹其一,欣赏程砚秋的《锁麟囊》选段☐京剧四大名旦、音配像(张火丁)☐程派唱腔特点: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故事情节:春秋亭遇雨赠囊,流落莱州,好人有好报《西厢记》赏析京剧《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作品里描写的崔张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京剧西厢记共分16折,分别是:渡河,教弟,酬韵,附斋,寺警,赖婚,琴心,探病,闹简,赖简,寄方,拷红,哭宴,逐胥,抗命,并骑。

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

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

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崔莺莺的形象特征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

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

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

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

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西厢记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

《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

《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老生: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王鸿寿;刘鸿声;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唐韵笙等(差不多都形成了表演流派)武生:俞菊笙;李春来;黄月山;杨小楼;盖叫天等小生:程继先;德珺如;姜妙香;叶盛兰等旦角: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筱翠花;黄桂秋;张君秋龚云甫;李多奎孙甫亭等净角: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等丑角:萧长华;傅小山;叶盛章等经典曲目霸王别姬,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金玉奴,失空斩,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玉堂春,让徐州,搜孤救孤,文昭关,西施,望江亭,徐策跑城,彝陵之战,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锁麟囊,群英会,探阴山,借东风,花田错,宇宙锋,穆桂英挂帅,二进宫.☐昆剧☐昆剧又称昆曲,昆腔。

昆剧受南戏的影响而产生,是南戏变体声腔中的佼佼者;约产生于元末明初;大兴于明中、后期及清前、中、后期;衰落于清末。

繁盛于明嘉靖期(1522—1566 )到清乾隆(公元1735-公元1795)中期。

明嘉靖时到清后期有著名的虎丘中秋曲会。

☐随着昆剧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昆曲名班,家班:钱岱家班,申氏家班,许自昌家班,张岱张氏家班,吴炳吴氏家班,祁彪佳家班,阮大铖家班,侯恂侯朝宗家班,李元素家班。

职业戏班:苏州名班曾数以千计,历史留名的有金府班、寒香班、妙观班、凝碧班;南京名班有兴化班、华林班;北京名班有沈香班。

☐苏州是昆曲之都,北京、南京、扬州也成为昆曲中心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江国风昆剧院编出了《十五贯》演出成功→1956年昆曲全国展演→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温州、保定、河北高阳等地先后建立起了昆剧院团→经历文革后现还有上海昆剧团、北方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昆剧院、浙江省昆剧团、湖南省昆剧团和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等七个院团。

☐台湾也有一些发展,诞生了著名昆曲人白先勇。

☐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

☐明代昆剧创作有《综纱记》《鸣凤记》《宝剑记》《牡丹亭》《娇红记》《织锦记》《长城记》《杞良妻》《同窗记》《精忠旗》《去思记》《双烈记》《红梨记》《玉簪记》《东郭记》《醉乡记》《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和沈璟的《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等。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明代最著名的是《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南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与侍婢春香春日游园,触景生情,在梦中与岭南秀才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仍痴心挂念,终至伤感身亡。

地府判官感其情真,允丽娘魂游四方,寻觅梦中情人。

适柳梦梅上京赴试途中,因病滞留南安杜府梅花观中。

一日偶游花园,拾得丽娘自画像,忆及梦中情景,反复呼唤。

丽娘闻声而至,结为人鬼夫妻。

后柳梦梅在石道姑帮助下,掘坟开棺,使丽娘死而复生,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通过幻想来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感情描写真挚、细腻而奔放。

作品语言绚丽多采,曲文优美动人。

《牡丹亭》是我国历代浪漫主义戏剧的杰作,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剧中情节铺陈精工,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尤其是渴望爱情竟到伤怀而逝的杜丽娘,己成为古典戏曲的女性的经典形象。

通过这个看起来似乎怪涎而神秘的故事,汤显祖着力宣扬了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那种真挚的感情,有力地冲击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腐朽观念。

☐同时,《牡丹中》词曲典丽清雅、在当时融合南北旧曲调格律、并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戏曲舞台上,《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

昆曲清丽悠远的唱腔能很好地传达出剧本内在的韵致。

剧中《闺塾》、《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出演较多,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已成为昆曲唱腔和表演艺术的珍品。

☐初读本文,最让人沉醉的就是这种美妙的言辞,以及其烘托出的人物性格和自然意境。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到了元明时代的戏曲,很多句子都是由之前的诗词化用而来,然而重新的组合也是另外一种创造,它们打造出了新的诗情画意。

记得《昆曲六百年》中,通过苏州园林的背景进行情景再现,妙龄少女着粉色的古装,在园中流连嬉戏,时而躲藏在亭台楼榭后半遮春容,时而现身回眸一笑。

与此同时,伴随着《牡丹亭》的袅袅余音,似梦似真,整个意境在江南的园林中被推向了极致。

☐这样字字斟酌、字字含情的言语,在剧本中随处可见,就连杜夫人古板的《训女》中,都能看到“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这样的句子。

《寻梦》中也道尽了女儿家怀春、思春的惆怅:“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

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这憔悴非关爱月眠迟倦,可为惜花,朝起庭院?忽忽花间起梦情,女儿心性未分明。

无眠一夜灯明灭,分煞梅香换不醒。

昨日偶尔春游,何人见梦。

绸缪顾盼,如遇平生。

独坐思量,情殊怅怳。

”《闹殇》中,一句“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

”可谓是将满腔惆怅倾泻而出,其中斑驳的色彩也给人极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不可否认,舞台上时常演绎的《惊梦》的确是其中精华。

优美绚烂的文辞,刻画柔情似水的人物形象。

先看念白“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再听唱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