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释义

合集下载

上善若水,止於至善的意思

上善若水,止於至善的意思

上善若水,止於至善的意思“上善若水,止於至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是指最高尚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柔软而无形,能够温润万物,滋养大地。

“止於至善”则是指善行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至善的层次。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哲学观点,意思是人们应该尽力去做好事,以至于达到无私无我、造福众生的至善境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善若水”的内涵。

水一方面具有柔软性,能够自然地适应并滋润万物。

无论是降雨滋润土地,还是大江大海润物无声,水都以其柔软的力量在默默地付出。

因此,“上善若水”中的“水”的特点也给我们上了课,告诉我们应以柔软的态度对待他人。

对待他人时,我们应该包容并滋润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争斗和竞争。

这样才能缔造和谐与善良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止於至善”的意义。

至善是善行的最高境界,指人们应该以无私无我之心去行善。

善行不应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和欲望,而应该是为了造福他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只有在这种无私的行善中,我们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

止於至善,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做好一件事后,不停留在善的层次,而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善行,达到更高境界。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品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至善的追求。

总结起来,“上善若水,止於至善”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温润万物,滋润大地,对待他人要以柔软态度,传递爱和关怀。

同时,在做善事时,要以无私无我之心,造福他人、回报社会,追求至善的境界。

这不仅是道德修养的追求,同时也是定义我们人类最高尚品质的追求。

只有将这种理念贯彻于生活中,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善良的社会。

上善若水啥意思

上善若水啥意思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基本释义:
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善良的人有如水的品德。

成语解释: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成语出处: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上善若水,可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多的了解知识!上善若水出《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啥意思?水利万物而不争:咱都知道,水是万物不可或缺,一个人不吃饭,可以顶个7天,不喝水,3天就去了。

水滋润了万物,但是它从来没有向我们索取啥,尽管它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给了万物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它从来没有去和谁比个高下。

这就是上善。

上善与若水结合起来,告诉我们的就是咱做人要像水一样。

为啥要像水一样?水有什么值得我们特别学习的成功品质?1、淡定、淡然。

咱都知道,水乃万物之源,如果论功行上,歌颂万年都不为过,如果它要炫耀自己,炫耀n年都难以炫耀完。

在如此丰功伟绩面前,水始终保持一颗淡定的心。

不骄不燥,不仅不张扬,反而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

在目前如此浮躁的环境中,能有一颗如此淡定的心,的确是相当难得的。

2、超强的凝聚力。

水一但融为一体,聚成小溪或*河。

便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

难怪李白有云“抽*断水水更流”之慨叹。

在很多企业中,或许正是缺了水一般的凝聚力,最后企业的超级航母没能乘风破浪到达彼岸。

3、坚韧。

崖头上的小水珠,日复一日,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

这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最终终于驶入东海。

这就是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坚持到底的结果。

4、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管是青、红、白、绿、青、蓝、紫甚至是黑。

水都可以容下。

水还具包容*、渗透力、亲和力,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5、灵活变通。

遇到高山,水绕道流过去,遇到沙漠,水变成水蒸汽飞过去。

夏为雨,冬为雪,热成气,冷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上善若水,意味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无私无欲,能够滋润万物。

厚德载物,则是指人的品德深厚,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高尚的品德应该像水一样,无私无欲,滋润一切。

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柔软的物质,却能适应各种环境,滋润万物。

它不争不抢,不随意杀伤,不对人类造成伤害,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滋养大地,滋润万物。

上善若水的含义是要我们以柔善的心态对待他人,不争不抢,不伤害他人利益,而是用善意和友爱去滋润他人。

厚德载物是指人的品德要深厚,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人的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诚实守信、善良友爱、正直公正等。

一个人的品德深厚,就像容器一样,能够容纳各种事物,包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多样性。

同时,厚德也要求人们能够承担起责任,尽自己的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的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能够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以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上善若水告诉我们,善良与友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而不是争斗和争夺。

只有当我们学会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建立和谐社会。

厚德载物也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品德,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

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不诚实守信,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他人利益。

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深厚的品德,他就能够承担起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够为他人创造幸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理解和包容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

上善若水(古文原文及译文)

上善若水(古文原文及译文)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
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一《道
德经》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上善若水是一句深深影响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词语。

它的意思是好的品质就像水一样,温柔,流畅,不断地流动。

这句话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自古以来的《道德经》中的第8章,其中有一句话是:“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优秀的人就像水一样,不争不抢,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水能够利益万物而不争,因为它温柔,适应力很强。

并且,水又能在身处众人之所恶的情境中,默默地为人服务。

正是这种渐进式的帮助与付出,才让优秀的品质才得以在人们之间不断传承。

为什么我们需要上善若水?这一原则的背后是道德的基础和思维的基石,它是一种不断流动的精神,超越了表面的交往,属于人们的心灵。

当我们沉浸于世俗中的种种问题,如争夺利益,争夺权力,争夺荣誉时,我们的思想常常井喷出一种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一旦产生,就会让我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一种困境之中。

尽管我们之中有很多人都会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负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善若水的原则非常有用。

它告诉我们,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优良品质。

它告诉我们,如何不争不抢,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何在自己身处众人之所恶的情境中做到默默为人服务,这才能真正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这种方式可以应用于所有的情境之中。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你不断努力,持续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你就会像水一样不断流淌,请永远不要忘记,你的目标本质上是为别人服务,而不是只为了自己个人获得短暂的快乐。

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不断追求快乐与幸福,你就需要遵从上善若水原则。

让你的内心不断流淌着善良与温柔,并且做到不争不抢,如此一来,你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它通过温柔、流畅、不强求的方式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中保持优良品质,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让我们的精神身轻如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上善若水”。

这句话出现在第八章:“上善若水。


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指的是真
正的高尚品德,是一种超脱于人心情感之外的一种思想境界。

“上善”是指最高的善,与
水的润物之情、让万物生机盎然、流动自如的特性相比拟。

1. 小心勿意
《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含义很深,其中之一就是要小心所思所愿,了解自
己的意愿,不要去过多破坏自己的灵魂,也不要去破坏别人的,能够温柔地创造美好、让
万物起舞。

这就是上善的举动,如同水一般柔顺、不强求,心地宽广,不刻意争斗,渐进
而强大。

2. 沉稳宽容
“上善若水”的第二个含义是:沉着、坚定,不急不躁,不过分拘泥于个人意志,充
分表现自我力量。

这样的人富有生活智慧,能够自由自在,不受那些琐碎琐累之事的困扰。

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宽容、包容的特质,相信人性、善意,并且由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社会关系,追求更高层次的梦想和价值。

3. 善于倾听
在“上善若水”中,还包含了一种开放的态度,即善于倾听他人的言论,接纳不同的
声音和想法。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人不断地吸收新鲜的灵感,创造自己的世界观,让人生更
加丰富、充实。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欢迎阅读。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

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

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

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释义
词目:上善若水朴实无华现本性无须出世无须入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发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周易》中也有兑卦与此义相同!
[编辑本段]
出处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

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发现】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过两份手抄本帛书《老
子》(《道德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