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病毒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区别
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的区别

检测项目
正常
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开放颅压(mmH2O)
<180
<180
>180
蛋白质(mg/dL)
<40
正常or<100
>100–200
葡萄糖(nmol/L)
≥2.5
≥2.5
<2.2
CSF葡萄糖/血清葡萄糖
≥0.6
≥0.6
<0.4
WBC (个/mm3)
≤5
<1,000
>1,000
WBC分类
70%淋巴细胞, 30%单核细胞
MNLs
主要为PMNLs
革兰氏染色(%)
None
NA
75–90
培养阳性率(%)
None
NA
>70–85
PCR
NA
EVs, HS菌,H 嗜血杆菌
脑膜炎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
3.结核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增高为主。
化 脓 性 脑 膜 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 王 华
脑膜的构成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脊液循环
定
•
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软脑 膜的炎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脓性改 变。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 > 20x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 多在80%以上,有 时可见中毒颗粒。
•
感染严重或治疗不规则者白细胞总数减少
脑脊液检查
• • •
压力:增高, >40滴/分
外观:混浊
细胞数:白细胞增多,>1000x106/L,中性粒细胞 为主 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1mmol/L 蛋白定量:显著增高
肝功能异常而无黄疸;
•
•
病初血糖降低;
急性脑病表现;
•
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治
•
疗
一般治疗 保证水、电解质、营养供给,重症病儿 应在ICU进行呼吸、循环功能监护;
•
对症治疗
退热
控制惊厥发作
降低颅内压增高。
抗病毒治疗
•
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抗生素治 疗。 抗病毒治疗,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5-10mg/kg.d),每12小时 静脉注射1次(在1小时内给完),疗程10-14d。 激素疗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0.6mg/kg。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该类化脓性脑膜炎具有流行性,属于我国法定 传染病,需及日寸诊治并采取预防措施。本病 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如何诊断鉴别,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脑脊液常规检验(CSF)、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血常规、血液电解质检查、血糖、尿素氮、尿常规*一、检查1.急性期周围血象白细胞(WBC)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不成熟细胞。
2.脑脊液(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脓样,WBC计数在1000~10000/mm3,少数病例更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占白细胞总数的90%以上。
有时脓细胞集积呈块状物,此时涂片及致病菌培养多呈阳性。
偶有首次腰穿正常,数小时后复查变为脓性。
蛋白升高,可达1.0g/L以上。
糖含量降低,可低于0.5mmol/L以下。
氯化物含量亦降低。
3.细菌抗原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流免疫电泳法(CIE)、乳胶凝集试验(L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RIA)等。
4.其他选择性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尿常规。
5.X线摄片检查(1)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肺炎病灶或脓肿。
(2)颅脑和鼻窦平片可发现颅骨骨髓炎,副鼻窦炎、乳突炎,但以上病变的CT检查更清楚。
6.CT、MRI检查病变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变窄、脑肿胀、脑移位等异常表现。
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
增强MR扫描对诊断脑膜炎比增强CT扫描敏感。
增强MR扫描时能显示脑膜渗出和皮质反应。
采取合适的技术条件,能显示静脉闭塞和相应部位的梗死。
*以上是对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易混淆疾病。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如何鉴别?:*一、鉴别应鉴别的疾病有: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螺旋体脑膜炎等。
05.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外观检验参考范围:无色、透明、不凝固。
临床评价: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液体,水分占99%,不发生凝固。
这是由于存在血脑屏障,不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等)不能自由进入脑脊液(CSF),而且血浆中的各种成分也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脉络丛的选择才能出现于CSF中。
正常CSF中所含细胞数总数极少,蛋白等许多物质含量均较血浆中低。
2.病理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因感染、炎症、外伤、肿瘤、阻塞等引起血脑屏障破坏,通透性增高,致使CSF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
(1)颜色改变。
1)红色:若明显混浊,常因CSF采集时穿刺损伤造成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时,CSF呈透明红色或微混;2)黄色(黄变症):为CSF中含有变性的血红蛋白,见于陈旧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通常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8小时开始出现黄色,48小时最深,约3周左右消失,此为瘀滞性黄变症;还可因髓外肿瘤造成椎管梗阻或蛛网膜下腔粘连使CSF蛋白增高(>1.5g /L)产生黄色,此外梗阻性黄变症。
尚可见于黄疸、结核性脑膜炎或高胡萝卜素血症等;3)乳白色:常见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4)其他较少见的颜色改变: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脑膜炎;黑色,可见于黑色素瘤转移。
但脑脊液即使无色透明,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等疾病。
(2)透明度改变及出现凝块。
CSF、的透明度与含有的细胞和细菌数量多少有关。
当白细胞数大于200 ×106/L或红细胞数大于400×106/L时即可混浊;而凝块的出现与CSF 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有关。
穿刺出血可出现凝块。
通常,化脓性脑膜炎因CSF中细胞数、纤维蛋白原量增高而明显混浊.且易在标本采集后1~2小时内出现凝块;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在12~24小时可形成薄膜;而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脑肿瘤时CSF可较清晰;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时CSF多为无色透明;在脊髓肿瘤或蛛网膜下腔梗阻时,CSF可呈胶胨样凝固状态;神经梅毒的CSF可有絮状凝块。
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唑烷酮类(oxazolidone,斯沃)
• 利奈唑胺对多药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有效。 即使没有炎症,利奈唑胺CSF渗透性仍很好。
• 利奈唑胺对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杀菌率不如头孢曲松和万 古霉素联合治疗
• 良性复发性
压力
正常 70-180
化脑 ↑↑↑达 300
结脑
↑↑
病脑 ↑;↑↑
隐脑 ↑↑↑达 250
脑脓肿 ↑↑
蛛血 ↑↑↑↑
外观
水样 透明
脓样 浑浊
毛玻 样或 透明
透明 或微 混
透明 或半 透明
透明 黄染
初血 性后 黄染
凝固
-
++++ 膜样 凝块
+ 蛛网 膜状
+
+-
-
+++
细胞数 0-8 5002万 200500
病毒分 离+
培养涂 片+ 破溃+
-
并发症
一、硬膜下积液:最常见
1、体温不退,或退后复升 2、症状、体征进行性加重或CSF好转后,体征、症状又反复 3、辅助检查:确诊标准:液体 > 2ml,蛋白 >0.4g/L,红
细胞 <100×106/L
1
2
并发症
二、 脑室管膜炎:最危重
多见于G-细菌感染
1、病情危重,频繁惊厥,呼吸不规则 2、脑室扩大 3、化脑正规治疗不佳 4、脑室管膜炎的诊断标准:脑室液培养有细菌生长;脑
终池
8感染科出科考试题100题及答案

住院医师感染科出科考试题100题及参考答案第1题: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伤寒●B:阿米巴痢疾●C:艾滋病●D:丙型肝炎●E:细菌性痢疾第2题: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伤寒●B:乙型肝炎●C:甲型肝炎●D:血吸虫病●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3题: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A:钩体病●B:麻疹●C:细菌性痢疾●D:疟疾●E:艾滋病第4题: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是()●A:霍乱●B:麻疹●C:细菌性痢疾●D:钩体病●E:流行性出血热第5题: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艾滋病●B:伤寒●C:钩体病●D:霍乱●E:恙虫病第6题: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极度疲倦、乏力●B:TBIL每天上升≥17.1μmmol/L或大于正常上限值10倍●C:明显出血现象或PTA<40%●D: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或体征●E:腹泻、腹痛、泛酸、嗳气第7题: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球蛋白升高原因是()●A:体液免疫能力增强●B:氨基酸吸收障碍●C:球蛋白破坏减少●D:白蛋白合成减少●E:肝脏清除来自门脉抗原物能力下降第8题:关于慢性HBV携带者描述错误的是()●A:肝脏活检病理报告为G3S2●B:血清HBeAg阳性●C:血清ALT和AST多次检查均正常●D:血清HBVDNA阳性●E:血清HbsAg阴性第9题: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可能是哪种()●A:戊型肝炎●B:丁型肝炎●C:甲型肝炎●D:丙型肝炎●E:乙型肝炎第10题:慢性重度肝炎总胆红素指标比正常上限值升高多少倍()●A:5-10ULN●B:10-20ULN●C:>10ULN●D:3-5ULN●E:<3ULN第11题:以下属于RNA病毒的疾病是()●A:急性甲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巨细胞病毒感染●D:艾滋病●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12题: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A: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半年内连续随访2次以上,ALT均在正常值范围●B: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值范围●C: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半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值范围●D:H bs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半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值范围●E:HBsAg阳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半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值范围第13题: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对哪种肝炎诊断意义最小()●A:EB病毒感染●B:戊型肝炎●C:丁型肝炎●D:丙型肝炎●E:甲型肝炎第14题:76岁老年男性,尿黄、身目黄染6天,无发热、腹痛;查体无慢性肝病体征,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触及腹部包块;辅助检查TBIL129μmol /L,DBIL89μmol/L,GGT156U/L,PTA62%;下述疾病最需考虑的是()●A:丁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戊型肝炎●E:甲型肝炎第15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耐药,应该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A:换用恩替卡韦●B:联合恩替卡韦●C:换用替比夫定●D:联合替比夫定●E:加用阿德福韦酯第16题:霍乱的并发症主要有()●A:急性肝衰竭●B:急性肾衰竭●C:心力衰竭●D:消化道出血●E:呼吸衰竭第17题: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错误的是()●A:肝活检见炎症程度3级的慢性肝炎是抗病毒指征●B:孕妇优先选择干扰素●C: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疗效优于男性●D:ALT大于正常的2倍的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E: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只要HBsAg阳性就需要抗病毒治疗第18题:患者54岁,男性,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因腹胀、高热4天入院。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图

脑膜脑炎、脑脓肿、脑室管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图
化脓性脑膜炎图
脑水肿
化脓性脑膜炎图
脑表面脓性物
化脓性脑膜炎图
五、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烦躁、萎靡、
瘀斑、休克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布氏征阳性 颅内压增高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囟门隆起、脑疝
压力↑、 外观混浊, WBC↑1000/mm3以上以中性为主, 蛋白质>500mg/L, 糖<2.2mmol/L、常<1.1mmol/L 氯化物<110mmol/L, 涂片及培养阳性
化脓性脑膜炎图
脑脊液特殊检查
IgG↑、IgM↑
LDH↑ 鲎珠溶解物生成试验
化脓性脑膜炎图
3、血培养(小婴儿新生儿阳性率高) 4、头颅CT、MRI
2、低钠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3、脑积水 4、脑室管膜炎 5、其他
耳聋、失明、癫痫、智力低下
化脓性脑膜炎图
九、治疗
(一) 抗生素治疗 原则:早期、足量、联合 药物选择:
敏感、能透过血脑屏障
化脓性脑膜炎图
化脓性脑膜炎图
1、病原菌不明者 氨苄青霉素+氯霉素 或 氨苄青霉素+青霉素 目前Ⅱ、Ⅲ代头孢菌素
大脑功能障碍:嗜睡、惊厥、昏迷、
化脓性脑膜炎图
新生儿及3个月内婴儿: (表现不典型)
全身中毒症状重、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尖叫、凝视、面色苍灰、前囟隆起、 三不(不吃、不哭、不动)
化脓性脑膜炎图
六、实验室检查
1、血象:WBC↑ N↑ 可见中毒颗粒
化脓性脑膜炎图
腰椎穿刺
化脓性脑膜炎图
2、脑脊液(CSF):
化脓性脑膜炎图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较成年人高。
【注意事项】
(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源自应先离心以除去。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应随气温改变,勤做标准曲线。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2.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原理】
邻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了一种在467nm有最大吸收的红色络合物;当这种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时,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
【试剂】
邻苯三酚红缓冲液(2.4 mg/dL)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性、病毒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区别
3.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毛玻璃样或微显混浊,细胞数一般为0.05 ~0.5×109/L,(50 ~500/mm3),急性进展期或结核瘤破溃时可显著增高,甚至可超过1×109/L,疾病早期细胞数可能在0.05×109/L以下甚至正常。
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可占70~80%,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超过50%,球蛋白试验阳性,蛋白定量增加,多在0.4g/L以上,一般为1~3g/L,如超过3g/L应考虑珠网膜粘连,甚至椎管阻塞。
糖定量早期可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常在1.65mmol/L以下(30mm /dl)。
脑脊液糖含量是血糖的60~70%,在测定脑脊液糖的同时应测血糖,以便比较。
氯化物含量常低于102.6mmol/L(600mg/dl)甚至<85.5mmol/L(500mg/dl)。
糖与氯化物同时降低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
脑膜液置于直立的小试管中12~24小时后,可有纱幕样薄膜形成,用此薄膜或脑脊液沉淀经抗酸染色或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找到结核杆菌。
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或豚鼠接种,有助于最后确诊,但须时较久,对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
对培养阳性者,应作药物试验,以供调整化疗时参考。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脑脊液淋巴细胞转化,结核性脑膜炎时,在PPD刺激下,脑脊液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具有早期论断价值。
(3)免疫球蛋白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脑膜炎
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结脑时脑脊液中以IgG增高为主,化脑时IgG 及IgM增高,病毒脑IgG轻度增高.IgM不增高。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脑脊液PCR法查结核抗原等。
均有助于鉴别论断。
[儿科学]小儿化脓性脑炎的脑脊液变化为
--------------------------------------------------------------------------------
选项:
A.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
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降低
C.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糖降低
D.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
E.细胞数升高,蛋白正常,糖正常
答案:
B
病毒性脑膜炎的理化检查
1.血液检查
⑴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亦有减少或中度增多。
如出现大量非典型单核细胞,且嗜异反应性时,提示EB病毒感染。
⑵血清学检查:
①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差。
②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较敏感,可做出早期诊断,但特异性不强。
③抗体中和试验:特异性强,且敏感,但因中和抗体出现较晚,故对早期诊断无帮助。
④腮腺炎病毒感染时,血清淀粉酶增高。
2.脑脊液检查
⑴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色清,白细胞数增加,(10~1 OOO)×10的6次方/L不等,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几小时后主要为淋巴细胞。
⑵生化检查:蛋白质正常或稍高,糖及氯化物一般为正常。
但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患者,糖含量可减少。
⑶可见单克隆IgG正常或轻度增高。
腮腺炎病毒脑膜炎病例的脑脊液中测出单克隆IgG腮腺炎特异抗体,并可持续存在1年。
⑷乳酸脱氢酶(LDH)正常或轻度增高。
⑸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基本正常。
3.病毒学检查
从血清、脑脊液以及粪便、尿液和咽拭子中分离出病毒,常可做出特异性的病毒学诊断,用PCR技术、凝胶电泳分析对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一、西医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本病无明显全身毒血症状,周围血象和脑脊液中糖不降低,蛋白质不明显升高,可
供鉴别。
2.肿瘤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显着升高,糖降低,病程迁延,伴发颅内压增高,有原发病灶等,可资鉴别。
3.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急性起病,寒战,弛张型发热、全身酸痛,肌痛(腓肠肌为主),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钩端螺旋体血清凝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两次测定之间增高1倍以上等,可作鉴别。
4.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喉痛,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有黄疸,周围血象中单核细胞为主,无脑脊液改变等,可作鉴别。
二、中医病证鉴别
痉证与中风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并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而中风可兼有筋脉拘急的抽搐症状,但同时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可以鉴别之。
2.1 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SF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大多轻度增加,葡萄糖增高,氯化物正常。
2.2脓性脑膜炎CSF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显著增加,葡萄糖显著减少或缺失,氯化物稍低。
2.3结核性脑膜炎CSF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中度增加,葡萄糖减少不显著,氯化物明显减少。
2.4病毒性脑膜炎CSF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轻度增加,葡
萄糖正常或稍高,氯化物正常。
3 讨论
脑脊液是血浆通过脉络丛选择性过滤而形成,因而其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异,正常情况下易通过脉络丛的有镁、钠、氯化物、二氧化碳等;部分通过的有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氨基酸、尿酸、乳酸及酶等;不易通过的有胆红素、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胆固醇等。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因白细胞增加而外观变得混浊,因其大量病原菌分解葡萄糖,脑脊液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而结核性脑膜炎糖减少不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则糖多增高。
脑膜炎由于炎症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先后渗入脑脊液中,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明显,其次是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轻度升高,SAH由于血细胞破坏释放血红蛋白,所以蛋白也轻度升高。
在各种脑膜炎中,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氯化物由高浓度的脑脊液中渗入到血液中,从而脑脊液氯化物降低,结核性脑膜炎降低最明显,常低于106mmol/L,化脓性脑膜炎下降最少,多在107 mmol/L-116 mmol/L之间,而病毒性脑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无明显变化。
脑脊液实验室常规检查在SAH与各种脑膜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