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二)常见化肥的化学式、性质与用途
1.氮肥:如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2.磷肥:如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主要用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3.钾肥:如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
2.难点:化肥的鉴别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利用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肥的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我将设计一些与化肥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老师探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等关键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撰写观察报告,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化肥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化肥进行分类和鉴别。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引导学生关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介绍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成分及作用。
3.化学肥料的选用:讲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土壤状况、作物需求和化肥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4.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化学肥料过量使用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5.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肥料的相关实验,如测定土壤酸碱度、计算施肥量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对化学肥料的分类、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了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农田里作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伯伯为什么要给作物施肥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化学肥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2.接着,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化肥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了解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

•难点:掌握化肥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请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化学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化学肥料的种类、主要成分和作用。

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例如:2.1 化学肥料的种类•无机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有机化肥:包括农家肥、堆肥等。

2.2 化肥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氮肥:主要成分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茎叶的生长和绿色部分的发育。

•磷肥:主要成分为磷,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

•钾肥:主要成分为钾,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情境的案例,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

例如:案例:小明的父亲在家里种了一些蔬菜,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蔬菜长得不太好。

请问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化学肥料不当导致的吗?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呢?引导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化学肥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要求他们整理出如下信息:•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使用该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该化学肥料的优缺点。

5. 小结归纳(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报告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进行小结归纳。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结的关键词,让他们填写到自己的笔记中,便于复习。

6.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化学肥料的拓展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进一步学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化肥简介了解化学元素(N、P、K)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通过对化肥、农药“利弊”的思考,培养辩证思维。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导入新课●●●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按照每人每天最低摄入量400克计算,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0000000公斤,52万吨。

这个数字不包括浪费的粮食。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

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

1950年之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主要依赖耕地面积的扩大;1950年之后,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学肥料。

我们的粮食——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呢?化学肥料(第1课时)一、化肥简介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点拨】【阅读】表11-1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作用1. 氮肥【氮的重要性】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氮肥的作用】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氮: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思考】空气中的氮气可不可以利用?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大豆、蚕豆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吸收,所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但是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能吸收含氮化合物,因此空气中的氮气只有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才能作为植物的养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了解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探讨如何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完成作业时,请确保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提交时,请确保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以便教师批阅。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பைடு நூலகம்的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化肥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3.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化肥使用不当引发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与化肥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产生浓厚兴趣,对化肥这一课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化肥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此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化肥使用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2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2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3.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有利有弊。

二、教学内容1.化学肥料的定义;2.化学肥料的分类;3.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4.化学肥料的使用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有利有弊。

四、教学方法1.提问与回答:通过提问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2.实验演示:结合实验演示化学肥料的使用过程;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加深对化学肥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农田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养分,并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植物如何获取这些养分。

第二步:讲授化学肥料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教师给出化学肥料的定义:“化学肥料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制造,用于补充植物所需养分的一类化学物质。

”然后介绍常见的化学肥料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讲解它们的不同成分和作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化学肥料的使用(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学肥料的使用过程,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原因。

第四步:小组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为什么?2.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问题有哪些?3.如何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以减少环境污染?第五步:展示和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同时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肥料的优劣及合理使用的报道,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情况,评价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3、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引入新课阅读课文:第81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三、学生展示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师精讲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教师演示82页实验学生观察,记录现象的方法学生归纳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指导先看看:的是磷肥。

再加熟石灰,研磨,的是铵盐氮肥,的是钾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四、巩固训练,提升能力布置作业课后活动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五、板书设计2、化学肥料一、常见的化肥类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名称化学式主要作用植物缺少时的症状二、化肥的危害三、化肥的区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实验和生活实际,探讨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肥的种类、性质、作用、使用方法等知识要点。
3.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肥知识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性质、作用及用途。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对化肥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化肥。
3.教师演示化肥鉴定实验,让学生学会区分和鉴别常用化肥。
4.讲解科学施用化肥的方法,强调施肥比例的重要性,介绍调整施肥比例的技巧。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实验、调查等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农村地区,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பைடு நூலகம்用。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案例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化肥的种类、性质和作用,掌握科学施用化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除了化学肥料之外,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作用。
[辩论]:农药化肥的功与过
其他组学生观察后归纳性质,试着书写其化学式,并比较化学式。 小结:多呈白色固体,但也有液体,并有一定的气味,都含有氮元素。 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其形态,比较不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式。 认真倾听,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学生表述,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自主表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太高,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植物图片
[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呢?
[追问]:这些植物怎么了?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肥料及其种类。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阳光、水分、温度、养分……各小组跃跃欲试,想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解释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体验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
2、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常见化学肥料的化学式的书写。
各种化肥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其他小组学生认识到钾肥多是白色固体,并含有钾元素,化学式为K2SO4,KCl等。其他小组同学可能会提到草木灰。找出缺钾植物的图片。
认真倾听汇报小组的讲解,结合阅读课本80页有关复合肥料的段落,了解复合肥料的特征及优点。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全班同学自觉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派3名代表。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钾肥组:
[展示]:常见钾肥的图片和实物,图文介绍常用的钾肥的作用和种类。
[提问]: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什么?
[展示]:实物草木灰,讲解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K2CO3,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复合肥组: [展示]:常见复合肥料的图片和实物,介绍常用复合肥料的作用和种类。 [点拨]:营养元素是指N、P、K三种元素。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课题2化学肥料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使学生学会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 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新课探究
[提问]: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氮肥组:
[展示]:常见氮肥的图片和实物
[提问]:通过观察样品,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化学式,你又有பைடு நூலகம்么发现?
[展示]: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到的氮肥的作用。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磷肥组:
[展示]:常见磷肥的图片和实物,介绍各种磷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通过小组展示,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得意识及能力。其他小组及时纠错,加深印象。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让化肥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的重要性
通过辩论,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课堂小结
找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