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_叶绿素相对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如下:
1. 不同品种冬小麦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
在土壤水分胁迫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影响。
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其品质。
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冬小麦的粒重和产量会明显降低。
3. 土壤水分胁迫还会影响冬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
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冬小麦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综上所述,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吸收和利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地上部不同器官对缺水的敏感性依次 是:叶片>茎秆>麦穗。麦苗生长前期缺水的影响 较小,甚至对干物质增长有促进作用;拔节期前 适度的水分亏缺,能控制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增加;初花期缺水能适当控制 营养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调运,在一定 程度上对产量形成有利,该时期在遭受水分胁迫 的情况下,适时少量补水,可有效提高产量;灌 浆初期水分胁迫有增加粒重和促进灌浆速度的作 用;灌浆中期缺水表现出抑制,籽粒灌浆持续期 明显缩短,粒重下降。
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基础,冬小麦产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合生产力的大小。 水分胁迫对禾谷类作物不同生理功能影响的先后顺序为: 生长>气孔运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物质运输,因此, 水分胁迫使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一个主 要原因。 叶片受到水分胁迫时,具体表现为叶面积减小,叶片相 对含水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 a/b 值上升, 单位面积气孔密度增加,气孔扩散阻力增大,叶绿素荧 光参数 Fv、Fv/Fm、Fv/Fo、Yied 值下降,光合性能降 低。
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光合作用的意义
在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方面,冬小麦产 量的获得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及其向籽 粒库的转移,因此,研究不同水分条下, 开花前贮藏光合产物的运转及开花后光合 产物的贡献,对研究产量的获得及水分与 产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大家
三是光合产物的运输受阻,导致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累积, 这也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内因。
水分胁迫对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
冬小麦产量的获得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产 量器官的转移,因此最终产量的获得与光合产物 的累积量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配状况关系密切, 光合产物的分配受植物体内源库关系的调节 植物受到水分胁迫时,体内正常的碳氮代谢紊乱 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增多,同化产物运集中 心从营养器官转向生殖器官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干 物质积累影响的小,随缺水时段、时间长短和轻 重程度而不同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格局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水分不足或过量都会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研究水分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水分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干旱和水涝等气候异常情况,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的管理和调控方式,促进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野外试验的方式,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分别设置正常灌溉、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物质分配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如下:1.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水分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9个试验单元。
2.试验材料和处理试验材料为常用的冬小麦品种。
正常灌溉处理(CK)保持土壤湿度基本稳定,以满足作物正常需水量为目标;轻度干旱处理(T1)在正常灌溉处理的基础上,在小麦拔节早期(6-9叶期)减少灌溉量,使土壤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中度干旱处理(T2)在正常灌溉处理的基础上,将干旱时间延长至拔节期结束(12-14叶期),使土壤相对湿度维持在50-55%。
3.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对生育期不同的冬小麦植株进行观测和取样,并对以下指标进行测定:(1)株高和株径测定4个随机方向上某个植株的株高和株径,并求平均值。
(2)叶面积指数采用激光叶面积仪(Li-Cor, 3100)测定。
(3)根系生物量取样后,用水洗净土壤后,轻轻拍干,进行称重。
(4)穗数、籽粒数和千粒重采样后,穗数、籽粒数进行计数,千粒重用称重器测定。
种植方式和灌溉对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作 物杂 志
C os rp
灌溉条 件下 的 F/ 平均值 分别为 07 9082和 F .9 、. 1 089 即 F/ 随冬小 麦灌 水 量 的增 加 而增 大 , . 1 , F 增 幅逐渐减 小 。3种灌水 条件 下种 植方 式 间最 大差 值
分别为 0 0 7 0 0 2和 0 0 8 即灌溉减 小 了种 植方 . 1 、. 1 .0 , 式 之 间的差距 。
时期 内平 均值 分 别 为 32 3 1和 38 其 中, 0、1 1, 灌 1 5 m 处 理 比灌 9 m 处 理 高 2 9 % , 10 m 3m 0m .8 灌 8 m
处理 比灌 15 m处 理 高 22 % , 明冬 小 麦 F 随 3m .5 说
灌水 量 的增加 而增 大 , 增 幅逐 渐 减小 。不 同种 植 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 设计 .
试验 于 2 0 2 1 在 山东 农 业 大 学农 学 试 0 9— 0 0年 验站水分 池 内进 行 , 分 池 面 积 为 3 ×3 水 m m。试 验 站位于 泰安 市 (6 1 17 0 , 3 。0 N, 1 。9E) 土壤 类 型为 壤 土, 耕层 ( 2 e 土壤 有机质 含量 为 1. g k , 0— 0 m) 6 3 / g 碱
行 为 。水分 是影 响冬 小麦 光 合 特性 的 重要 因素 , 其 中光合光 反应和 暗反 应 中光 能 的转 换 、 电子 的传 递 及 光合磷 酸 化 等 过 程 均 有 水 分 的 参 与 。有研 究 指
出, 小麦生 育期 间增加 灌 水 可改 善旗 叶叶绿 素 荧 光 动 力学参数 , 提高 子粒产量 , 但随着 灌水次 数和灌 水
水分对冬小麦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穗粒数 ( 个)
23 49 24 98 26 20 25 00 28 79
千粒重 (g)
28 84 27 52 27 71 32 70 34 84
分蘖成穗率 (%)
17 95 40 48 44 53 46 98 44 58
京 411
1
2 670 4
0
注: 1 : 无卷曲; 2 : 0~ 1/ 5 卷曲; 3 : 1/ 5~ 2/ 5 卷曲; 4 : 2/ 5~ 3/ 5 卷曲; 5 : 3/ 5~ 4/ 5 卷曲; 6 : 4/ 5 以上卷曲。
2 3 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两品种随着处理总水量的减少, 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下降 趋势, 在缓慢脱水中( 不灌水处理) , 北农 2 号的下降幅度小于京 411, 在同一生育期中也可 得出相同的结论。说明北农 2 号的叶绿素含量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小。在受干旱胁迫复水后, 两品种叶绿素含量增高, 且北农 2 号的提高幅度和含量均超过京 411 ( 表 3) 。
42
华 北 农 学报
15 卷
2 3 生理特点 2 3 1 渗透调节能力分析 从两品种各时期的渗透调节能力看, 最大值出现在灌浆期, 其 次是抽穗期, 这与膨压的变化规律相符。抗旱性较强的北农 2 号的渗透调节能力在各期均高 于京 411, 灌浆期比京 411 高 0 19 M Pa, 抽穗期比京 411 高 0 13 MPa。说明在严重土壤水 分胁迫下, 北农 2 号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耐旱性( 表 3) 。
42 4 81 4 66
38 4 76 4 56 0 55 0 42
34 4 59 4 31 0 51 0 41
30 0 74 0 55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表 1 不同滴灌处理方案
处理 C K 1 C K 2 W 1 W 2 W 3 W 4 W 5 各生育期滴灌量/ mm 越冬水 — 6 0 — — — — — 起身水 — 6 0 — — — 3 0 3 0 拔节水 — 6 0 3 0 3 0 3 0 3 0 3 0 开花水 — — — — 3 0 3 0 3 0 灌浆水 — 6 0 — 3 0 3 0 3 0 3 0 乳熟水 — — — — — — 3 0 滴灌总量/ mm 0 2 4 0 3 0 6 0 9 0 1 2 0 1 5 0
0 1 5年1 0月 2
( ) 文章编号 : 1 6 7 2 3 3 1 7 2 0 1 5 1 0 0 0 9 6 0 6 - - -
灌溉排水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I r r i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 e g g
4 卷第 1 0期 第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 2 0 1 1—2 0 1 3 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降雨量分布
1. 2 试验设计 供试冬小麦品种为青麦 7 号 。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 每个处理 3 次重复 , 采用 1 管 5 行的毛管铺设模 小麦小行距 1 铺管行行距为 2 小区之间设 2m 隔离带 。 根 式种植 , 5c m, 0c m。 每个小区面积为 5m×1 5m, ) 。 滴灌管为内镶式滴灌带 ( , 据滴灌量不同 , 试验共设 7 个处理 ( 如表 1 北京水润佳禾灌溉技术有限公司 ) 管
1. 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冰 浴 上 研 磨, 5g 样品剪碎加入 1 5m L 1 5 0mm o l L-p H 值 为 7. 0 的 磷 酸 缓 冲 液, 1 5 0 0 0 转/ m i n 将 1. , , 、 、 、 。 ( ) 冰冻离心 5m i n 上清液部分为酶粗提取液 用于 MD AS O DC AT P O D 的测定 丙二醛 MD A 测定参照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影响因素,并了解它们对冬小麦的产量的具体影响。
一、气候因素冬小麦是寒冷季节的主要作物,因此气候因素对其产量影响巨大。
首先是秋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降水是冬小麦种植的基本要求。
如果秋季气温过高,可能会导致冬小麦早熟甚至失去萌发能力,进而减少产量。
此外,干旱或连续大雨也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冬小麦的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土壤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缺乏关键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的土壤将导致冬小麦的生长迟缓和产量降低。
其次,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也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如果土壤排水不良或通气不畅,可能导致冬小麦根系受损,从而影响其产量。
三、种子质量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
对于冬小麦来说,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优质的冬小麦种子应具有高出芽率、病虫害抗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优质种子能够确保冬小麦正常发芽并顺利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冬小麦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各种病原体和害虫可能导致冬小麦叶片枯黄、穗粒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的施肥、轮作、间套种植等)和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天敌昆虫、杀菌剂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冬小麦的产量。
五、农业管理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也非常重要。
包括适时的灌溉、合理的施肥、及时的除草等。
灌溉的不当会导致冬小麦的水分供应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引起冬小麦的产量下降。
合理的施肥是保障冬小麦养分需求的重要手段,但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及时的除草也能够减少杂草对冬小麦生长的竞争压力,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子质量、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管理等。
水分运筹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Y O Y nrn ,I i-n ,H N i u , H N ungo M u—u A a - g J Xul g Z A G L- a Z A G Q a -u , A R i n o A i h k
( stt o e a a dOl r s H bi cdm f gi l r adF r t c ne ,h i h ag 00 3 , h a I tue f r l n iCo , ee A a e yo A r u ue n oe r Si cs Sia un 50 C i ) n i C e p ct sy e jz 1 n
Ab ta t T eefcso r ainma a e n n c lrp ylC 1c ne t f a a e n ye naf l td sr c : h f t f r gt n g me t hoo h l( h ) o tn gl f r a a zdi eds y e ii o o of e w e l l i u
维普资讯
^ C T ^ J RC IU A D IUT R E B R t ISN 曲 O E L II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8 2 ( ): 5 1 9 2 0 , 3 4 1 — 3 3
水 分 运 筹对 不 同冬 小 麦 品种 叶 叶 绿 素 含量 的影 响 旗
h d lt e e e to h o tn ffa e u i g0 1 tra t e i , u c ee ae ld ga a ina ae gan fl n a it f c n C lc ne to gla d rn - 4 d a e n h ss b ta c l rtd Ch e r d t tlt ri l g l l f f o i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各灌水处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动态变化
由图 2 可以看出 ,在灌浆成熟期末 T10 、T11 和 T12 较其它处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明显偏低 。 这说明 ,苗期 、拔节期和抽穗期任何一个生育期完全不灌水将使冬小麦在灌浆成熟期末叶片迅速枯黄 ,小麦 表现为早熟 。
2. 4 各灌水处理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测产结果 (表 2) 表明 ,各灌水处理条件下穗数 、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明显 ,穗长和穗粒数差异不大 。穗数 、
34. 9
38. 66
5043
1. 77
T4
337
6. 7
38. 5
41. 26
5361
1. 70
T5
376
6. 5
35. 1
40. 02
5287
1. 68
T6
325
7. 0
39. 9
39. 32
5094
1. 62
T7
379
6. 7
36. 6
39. 32
5454
1. 73
T8
302
6. 7
38. 9
水分动态变化测定 。采用 CS830 型中子土壤水分仪每 7 天测定 1 次土壤水分动态 ,灌水前后各加测 1 次 。测定时由地表向下每 10 cm 分层测定 ,测量深度为 100 cm 。
株高动态变化测定 。采用钢卷尺每 7 天测定 1 次小麦株高动态 ,灌水前后各加测 1 次 。株高测定时每 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植株 9 株 ,由地表量至小麦植株顶端最高处 。
38. 99
4573
1. 52
T9
335
6. 0
33. 6
37. 75
4248
1. 42
T10
305
6. 4
36. 4
36. 94
4100
1. 52
T11
298
6. 5
38. 5
36. 80
4219
1. 48
T12
258
6. 9
37. 9
32. 82
3213
1. 19
43
3 结 论
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均引起冬小麦株高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低 ,水分亏缺越严重 ,其降低也 越多 ,复水后越难于恢复 。除拔节期外 ,株高受调亏水平的影响不大 ,拔节期为冬小麦茎节增长的关键时期 。 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存在明显的补偿效应 。
穗数 、千粒重和产量大体上与全生育期内总灌水量成正比关系 ,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土壤水分关系对冬小 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无论是苗期 、拔节期和抽穗期任一生育期不灌水都将对穗数 、千粒重和产 量造成严重影响 ,其中抽穗期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苗期重度亏水 、拔节期适宜供水 ,抽穗期和 灌浆成熟期轻度亏水的处理可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
m3 / m2
生育期
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成熟期
总灌水量
C K1
0. 075
0. 075
0. 075
0. 075
0. 300
T2
0. 075
0. 060
0. 060
0. 060
0. 255
T3
0. 075
0. 045
0. 045
0. 045
0. 210
T4
0. 060
0. 075
0. 060
0. 045
拔节期 、抽穗期以及灌浆成熟期前期 ,冬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受调亏水平影响不大且表现出一定的 补偿效应 。灌浆成熟期后期 ,冬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高低与总灌水量成正比关系 ,总灌水量大的处理 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 ,反之则较低 。苗期 、拔节期和抽穗期任何一个生育期完全不灌水将使冬小麦在灌浆成 熟期末叶片迅速枯黄 ,小麦早熟 。
内土壤含水量有减小的趋势 。由图 1 可以看出 ,拔节期和灌浆成熟期 0~60 cm 土层的含水量变化较为剧 烈 ,这二个时期为冬小麦的需水关键期 ;抽穗期土壤含水量较拔节期和灌浆成熟期变化缓慢 。
图 1 各灌水处理条件下冬小麦 0~60 cm 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2. 2 各灌水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动态变化 不同处理间株高存在差异但并不明显 ,总的来说株高与灌水量成正比关系 。在冬小麦从拔节到灌浆成
千粒重和产量大体上与全生育期内总灌水量成正比关系 。总灌水量相同的处理因各生育期处理的不同而表
现出一定的差异 。如 T4 、T5 、T6 和 T7 虽然全生育期内总灌水量相同 ,但是 T4 和 T7 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 灌水量大于 T5 和 T6 ,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千粒重还是产量 T4 、T7 都要大于 T5 、T6 ,这说明拔节期和抽穗 期的土壤水分关系对冬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另外 , T10 、T11 和 T12 的穗数 、千粒重和产量 较其它处理明显偏小 ,这说明无论是苗期 、拔节期和抽穗期任一生育期不灌水都将对穗数 、千粒重和产量造 成严重影响 。在 T10 、T11 和 T12 中 , T12 在穗数 、千粒重和产量上较 T10 和 T11 又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这 说明抽穗期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由表 2 还可以看出 ,水分利用效率 ( W U E) 并不是灌水越多越 好 , T3 的 W U E 最高 ,其次为 T7 , T12 最低 。单纯的追求 W U E 会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综合分析冬小麦的产 量和 W U E , T7 为节水高产的处理 ,即苗期重度亏水 、拔节期适宜供水 ,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轻度亏水 。
0. 240
T5
0. 060
0. 060
0. 045
0. 075
0. 240
T6
0. 060
0. 045
0. 075
0. 060
0. 240
T7
0. 045
0. 075
0. 060
0. 060
0. 240
T8
0. 045
0. 060
0. 075
0. 045
0. 225
T9
0. 045
0. 045
0. 060
3 收稿日期 : 2008208207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 (2006AA100202) 作者简介 : 王伟 (19812) ,男 ,河南开封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 : 蔡焕杰 (19622) ,男 ,河北藁城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农业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 。
熟的生长过程中 ,有二个快速生长期和二个生长缓慢期 。快速生长期分别是拔节期前期和抽穗期前期 ,缓慢 生长期分别是拔节期末期和抽穗期末期 。抽穗期结束后 ,小麦株高基本不再变化 ,灌水对小麦节间伸长已不 起作用 。综合分析各个处理 ,虽然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株高较其他处理有所下降 ,但在复水后生长加快 ,最 终能将差异弥补 ,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尽管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 ,可是小麦株高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没有 超过 C K1 。在各个处理中 T11 (拔节期不灌水) 的差异较其它处理最为明显 ,从拔节期始其株高就明显低于 其它处理 ,说明拔节期是冬小麦节间增长的最关键时期 。
参考文献 : [ 1 ] 张喜英 ,由懋正 ,王新元. 不同时期水分调亏及调亏程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 . 华北农学报 ,1999 ,14 (2) :79283. [ 2 ] 於俐 ,于强 ,罗毅 ,等.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 (1) :1052112. [ 3 ] 郭晓维 ,赵春江 ,康书江 ,等. 水分对冬小麦形态 、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 . 华北农学报 ,2000 ,15 (4) :40244. [ 4 ] 孙宏勇 ,张永强 ,张喜英 ,等.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 . 华北农学报 ,2000 ,18 (3) :23226. [ 5 ] 张永强. 姜杰.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J ] . 干旱区研究 ,2001 ,18 (1) :57261. [ 6 ] 刘祖贵 ,陈金平 ,段爱旺 ,等. 水分胁迫和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征的影响[J ] . 灌溉排水学报 ,2005 ,24 (1) :33237. [ 7 ] 房全孝 ,陈雨海.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J ]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21 (1) :212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试验室 ,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 通过冬小麦小区试验 ,在不同时期给以不同程度的亏水灌溉处理 ,以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 度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被划分为 4 个阶段 :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和灌浆成熟 期 。每个生育阶段设置不同水分水平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株高 、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 ,产量和水分 利用率均有影响 ;冬小麦株高以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拔节期 、抽穗期以及灌浆成熟期前期均存在一定的补偿 效应 。 关 键 词 : 冬小麦 ; 水分亏缺 ; 株高 ; 叶绿素相对含量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 S274. 1 文献标志码 : A
41
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测定 。采用 SPAD502 型叶绿素仪每 7 天测定 1 次叶绿素含量动态 ,灌水前后各加
测 1 次 。测定时每小区随机选取 9 片叶子 ,为便于比较 ,统一取小麦旗叶进行测量 。
产量的测定 。冬小麦成熟后 ,每个试验小区人工收割 、测产 。
表 1 试验处理 (灌水量)
0. 075
0. 225
T10
0. 045
0. 195
T11
0. 075
0
0. 075
0. 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