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输血指南
严把输血指征关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ASA新版《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评介

严把输血指征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ASA新版《围术期输
血和辅助治疗指南》评介
邓硕曾;叶菱;刘进
【期刊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年(卷),期】2007(20)5
【总页数】2页(P452-453)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麻醉
【作者】邓硕曾;叶菱;刘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相关文献】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成分输血指南、自身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J],
2.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J], 苏秀琼;蓝建崇;刘丽芬;任蓬程
3.急诊失血手术患者使用改良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J], 蔡林原; 刘德行; 朱昭琼
4.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OTTS)对输血方案指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探讨 [J], 朱子夫
5.采用严格红细胞输血指征后出生体重极低的新生儿头4周的输血需求减少 [J], Miyashiro AM;李喆(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SA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2006)

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特别工作组更新该指南由一个10人小组制定,包括以下成员: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私立和公立医院的麻醉医师,一名外科医师,一名输血专业的病理学家,一名产科医师和两名方法学家。
他们按照严格的方法学程序更新指南,并使用以下词汇描述所得证据的强度。
支持(support):采用足够随机对照试验(RCT)得到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临床干预和临床结果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0.01)。
建议(suggest):用来自个案报道和描述性研究的信息推断临床干预和结果的关系,这类信息没有统计学意义。
可疑(equivocal):信息来自定性资料,没有足够的信息推断临床干预和结果的关系,比较研究也没有发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当文献缺乏科学证据时,用以下词汇描述:沉默(silent):无证据表明该干预有益。
不充分(insufficient):发表的调查临床干预和结果的研究太少。
缺乏(inadequate):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用来评价干预和结果的关系。
从ASA会员中收集正式的调查信息,下面的词汇用来描述会员对于调查各个项目的回答。
采用5分制,从强烈反对(strongly disagree)到强烈赞同(strongly agree),3分为可疑(equivocal)。
强烈赞同:至少50%的回答是5分。
赞同:至少50%的回答是4分或4~5分。
可疑:至少50%为3分。
反对:至少50%为2分或1~2分。
强烈反对:至少50%为1分。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2006年更新了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的工作指南(Anesthesiology 2006,105:198-208),新指南较1995年版指南的内容更为广泛。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病人的输血和辅助治疗包括:(1)复习医疗记录;(2)访视病人或家属;(3)复习实验室结果。
虽然比较性研究不足以评价复习医疗记录和访视病人对围手术期的影响,但是文献报道了某些病人与输血并发症有关的特征。
《ASA成分输血指南》课件

一、课件简介1.1 课件目的:使学员了解并掌握ASA成分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课件内容:本课件包含ASA成分输血的基本概念、输血指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1.3 适用对象:临床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输血科(室)工作人员。
1.4 授课时间:90分钟。
二、ASA成分输血基本概念2.1 ASA成分输血的定义:ASA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
2.2 ASA成分输血的优点: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减少血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
2.3 ASA成分输血的分类:红细胞输血、血浆输血、血小板输血、冷沉淀输血等。
三、ASA成分输血指南3.1 输血适应症:贫血、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
3.2 输血禁忌症:严重过敏体质、严重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3 输血前评估:了解患者病史、输血史、过敏史等,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4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ASA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4.1 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过敏、急性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等。
4.2 不良反应的处理: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治疗等。
4.3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员掌握ASA成分输血的基本概念、输血指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5.2 展望: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ASA成分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
六、ASA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6.1 适用病症:详细介绍ASA成分输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手术患者、创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一、输血的原则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输红细胞比全血好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输晶体液/胶体液比单纯晶体液好羟乙基淀粉(万汶、贺斯)扩容比白蛋白扩容好急性创伤病人延迟性液体复苏比快速补液好二、输血指征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Hb>100g/L不必输血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美国美国ASA Hb<60g/L美国NIH Hb<70g/L美国FDA Hb<70g/L美国输血学会Hb<80g/L台湾Hb<6g/dl日本Hb<7-8g/dl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美国ASA 血小板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 /L ,很少超过100 ×109 /L新加坡严重血小板减少,有威胁生命的出血或可能性。
血小板大于20 x 109/L通常不会自发出血。
输注15-20单位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经常下降低于这个水平,是输入血小板的指征。
台湾(當血小板低於50,000/μl或血小板機能不良者、有明顯出血或正在出血者)巨量輸血後之血小板稀釋現象。
日本输血小板的基准:5万以下3.新鲜冰冻血浆(FFP)(全部凝血因子,包括V和VIII因子)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亚洲国家临床输血指南

各国在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 善和统一。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管理机构和政策
政府管理机构
多数亚洲国家设有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临床输血工作,如血液中心、血液 学研究所等。
政策制定与执行
各国政府针对临床输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但在执行层面仍需加强监管 和评估。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技术和标准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临床输血的各个环 节,包括血液的采集、检测、储存、 运输、使用等,以及相关的人员培训 和管理。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涉及临床输血的相 关科室和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血 液科、重症医学科、手术科、妇产科 等。
CHAPTER 02
临床输血概述
临床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临床输血定义
临床输血是指通过输注全血或血液成 分来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医疗行为 。
监测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并记录。
临床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
监测输血效果
01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目的,监测输血效果,评估输血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处理输血并发症
02
对于出现的输血并发症,医生需及时诊断并处理,如出现溶血
反应需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治疗。
保护隐私
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责任与义务
医护人员有义务确保输血过程 的安全和有效,并对患者负责
。
CHAPTER 03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现状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概况
临床输血需求大
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 需求普遍较大。
血液安全问题
部分亚洲国家在血液安全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如献血 者招募困难、血液检测技术落后等。
ASA成分输血指南课件

一些特殊人群HCV携带者 70%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万人
每年死于原发性肝癌 13万人
每年此项医疗费
ASA成分输血指南
300~500亿
1.2亿 3000
RMB 5
传染病筛选
姓名:董 X X
男
病VSD)
HBsAg 阳性 HAV-IgM 阴性
HBsAb 阴性 HCV-IgG 阴性
HBeAg 阳性 HDV-IgG
会很大;
5~10% HIV感染来自输血。
ASA成分输血指南
8
关注妇女 抗击艾滋 ——200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中国感染HIV 艾滋病人 已死亡
84万 22万 10万
HIV传染途径
吸毒(44%)—输
血(34%)—性乱(33%)— 同性
恋(11.1%)—母婴直接传染
ASA成分输血指南
9
可怕的吸毒人群
限制组 (n=418) 2.5 ± 3.8 84.6 ± 7.2
33%
p值
<0.01 <0.01 <0.01
21
全血与血液制品感染的危险性
无病毒传播危险 1. 人白蛋白 2. 血浆蛋白稳定溶液 3. 多价或特殊γ球蛋白 4. 单纯提纯的凝血因子
ASA成分输血指南
22
全血与血液制品感染的危险性
中度危险
抗 抗 抗 抗HIV
7
2000年艾滋病日主题:
——预防艾滋病,男人责无旁贷
北京经济报:2000年 我国HIV感染 60~100万 人;耗资4600~7700亿人民币。
男∶女=5.2∶1,大部分在农村。 艾滋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 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感染HIV的人数可达
输血指征

输血指征I 输血指证II 维持血管内容积保证组织灌注III 输血指南IV 非输血指证V 与输血有关的并发症VI 一般处理原则附录1:ASA输血指南附录2:Habibi等制定较简单的输血指证概述现代医学及外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在输血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输血并发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对旧输血观念、指征提出了质疑。
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输血的主要并发症,艾滋病感染导致的人类T细胞白血病(I型淋巴病毒,HTLV)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
这些严峻的现实迫使医务工作者及患者转变输血观念,从原来的完善交叉配血,防治输血反应转换到加强献血员筛选,减低血源性疾病传播,再到减少输血杜绝其发生。
随着人们对输血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要求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更好地理解急性贫血生理改变,了解输血的免疫抑制证据,认识输血的并发症、血资源的有限性。
众所周知,输血的目的是增加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
血容量可以用晶体、胶体液补充。
输血的真正目的应是增加携氧能力,那么,血红蛋白达什么标准时应该输血--即输血指证是什么?I. 输血指证输血及红细胞的目的是增加组织氧供。
有一部分医生认为:氧供与血红蛋白浓度呈线性相关。
但在生理角度上氧供可通过诸多因素进行代偿:血液携氧能力(有很大储备),心输出量增加,组织对慢性贫血的适应,血液粘滞度降低,流速加快等。
特别是后者,在动脉硬化患者更为重要,有些患者当血红蛋白大于10克/100毫升,氧供并不增加,甚至回下降。
一些研究(包括研究贫血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已经对旧的输血指证(血红蛋白低于10mg/dL)提出质疑,研究表明:健康人可以耐受血红蛋白水平在5-7g/dL状态,研究者得出结论:血红蛋白水平是氧供的间接指标,决定输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定,而不应该象读"烹饪书"一样,按照实验室数据定。
进一步来说,在非紧急情况下,应在输每一个血前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整体情况作出评估。
最新ASA成分输血指南-(1)教学讲义PPT课件

HBV S S S T
unknown
输血安全不能保证 输血形式依然严峻
应用核酸扩增技术(PCR)
使HBV窗口期从56天缩短至33天,使HCV从82天缩短至20 天,HIV从22天缩短至11天
输血安全不能保证
①窗口期存在②病毒的基因变异 ③ 献血员中无血清转化现象(无抗体产生) ④实验室误差等
由于窗口期和漏检率的存在,我国绝对安全 血液只占输血的40%左右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A输血指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
2006 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是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以1995年《成分输血指南》为基础,分析近期的大量相关文献制订的。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与1995年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输血技术,输血规范更加科学合理。
本指南应用对象是手术病人或因有创操作而大量出血的病人,包括:(1)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2)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 (3)危重病人; (4)拒绝输血病人。
1术前评估
1. 1病史回顾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1. 2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 1)器官缺血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 (2)凝血功能障碍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 (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
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 4告知病人输血利弊
2术前准备
2. 1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
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
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 2预防性应用药物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
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
而再次应用抑肽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抗纤溶药物适用于大量失血病人,但是不应作为常规治疗。
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避免或减少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病贫血或拒绝输血病人)的异体血输入。
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价格昂
贵,而且起效慢,使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加需要几周时间。
2. 3术前收集自体血在需要时回输收集的自体血,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
但这样可引起术前贫血,并使术中自体血或异体血需要量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其可行性尚待探讨。
2. 4预计出血量大而须输血时应确保病人及时获得血液和血液成分。
3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3. 1红细胞输入
3. 1. 1监测失血量定时观察术野,与术者沟通,及时发现弥漫性微血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常规方法计算失血量(如统计吸引器吸引血液量和纱布吸血量)。
3. 1. 2监测重要器官灌注和氧合常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和心电图。
必要时应用特殊监测,如超声心动图、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
3. 1. 3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大量失血或出现器官缺血征象时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60g/L,特别是急性贫血须输入红细胞。
血红蛋白>100g/L通常无须输入红细胞。
血红蛋白60~100g/L是否须输血应根据是否存在进行性器官缺血、进行性出血、血管内容量不足和氧合不佳等危险因素决定。
3. 1. 4异体红细胞或自体血输入在输红细胞之前先应用晶体或胶体维持充分的血管内容量和血压,再输入足量的红细胞维持器官灌注。
如果需要输入自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或术后)红细胞回输是较好的选择,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量。
3. 2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3. 2. 1观察术野和凝血功能检查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都应该观察术野是否发生弥漫性微血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还应观察吸引罐、手术纱布和引流量。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还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
3. 2. 2输入血小板在输血小板之前如果有条件应做血小板计数测定。
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体外循环等)应作血小板功能测定。
如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须输血小板。
大量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是输血小板的绝对指征。
血小板计数 (50~100)×109/L,是否需要输血小板应根据潜在的血小板功能障碍、预计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和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
已知或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出血,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
但如果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肝素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性输入血小板无效。
3. 2. 3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出血病人在输注前如果有条件应行凝血功能监测(PT、INR和APTT)。
如果PT、INR和APTT正常,无须输新鲜冰冻血浆。
输新鲜冰冻血浆的指征
包括:(1)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INR>2.0,或APTT超过正常值2倍,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2)病人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大约70mL/kg),
继发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及时监测PT、INR和APTT,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紧急逆转华法林作用; (4)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获得特异的凝血因子;(5)肝素抵抗(抗凝血酶Ⅲ缺乏)。
3. 2. 4输入冷沉淀出血病人在输冷沉淀前如果有条件应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纤维蛋白原>1.5g/L无须输冷沉淀。
输冷沉淀的指征包括: (1)弥漫性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0.8~1.0g/L; (2)大量输血病人不能及时监测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冷沉淀以纠正弥漫性微血管出血; (3)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病人。
此外,纤维蛋白原浓度1?0~1?5g/L时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潜在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
血友病出血病人须用特异浓缩物治疗,如不能获得特异浓缩物,则输冷沉淀。
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
2~4g /L。
因此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纤维蛋白原量相当于2单位冷沉淀。
3. 2. 5大量出血药物治疗大量出血时可考虑应用去氨基精加压素或局部止血剂(如纤维蛋白胶或凝血酶凝胶)控制出血。
3. 2. 6重组活化Ⅶ因子传统方法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无效时可考虑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
3. 3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治疗输血不良反应包括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传播传染性疾病和输血反应。
3. 3. 1细菌污染血制品保存温度高于20~24℃,细菌会过度繁殖。
血液成分细菌污染最常见于血小板,可引起病人死亡。
如果病人输血小板后6h内发热,则提示败血症。
3. 3. 2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后几小时特异白细胞抗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
输血后1~2h出现症状和体征,6h内最明显,表现为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甚至气管插管内液体(泡沫痰)。
应立即停止输血,加强监护,支持治疗。
TRALI是输血引起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但是大多数病人可在96h内恢复。
3. 3. 3传染病过去20年中输血引起的肝炎和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较多,现在传染性风险已很罕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核酸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可检测出人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和WestNile病毒。
但至今疟疾、Chagas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变异的Creutzfeldt-Jakob病仍不能检出。
3. 3. 4输血反应全身麻醉能掩盖溶血和非溶血输血反应症状。
溶血反应的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血红蛋白尿和微血管出血,这些征象可能被错误地归因于全麻或其他因素。
清醒病人的非溶血输血反应最常见的体征有发热、寒战、荨麻疹。
然而在全麻过程中这些体征很可能被忽略。
因此输血的全麻病人应该定期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荨麻疹、低血压、心动过速、体温增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微血管出血。
在治疗输血反应前停止输血,进行诊断性检查。
注: 该指南不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及体重<35kg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