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应用指南共27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0(028)012
【摘要】@@ 1 成分输血的定义rn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rn2 成分输血的优点rn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rn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23-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
【相关文献】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成分输血指南、自身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J],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身输血指南 [J],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J],
4.产后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 [J], 赵冬梅
5.综合性医院输血科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体会 [J], 张国珍;伍光明;黄尤奎;李青;詹廷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分输血及其临床应用护理课件

。
成分输血的安全管理
严格挑选供者
对供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和 挑选,确保血液质量。
血液储存与运输
确保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 温度和时间控制,防止血液变 质。
输血前的检查与核对
在输血前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查 和核对,确保血液与患者匹配 。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
成分输血及其临床应用护理 课件
目录
• 成分输血简介 • 成分输血的优点与风险 •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 成分输血的护理与管理 • 成分输血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成分输血简介
成分输血的定义
01
成分输血是指将全血分离成各种 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 输注所需血液成分的一种输血方 式。
02
它能够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减 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可以降 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率。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过程中,成分输血可以补 充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提高复苏 成功率。
04
成分输血的护理与管理
成分输血前的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血红蛋 白水平等,确保患者符合输血指
征。
准备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血液成分,确保血液质量。
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血的目的、 风险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
成分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成分输血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血液中不同成分可以用于治疗不同 的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分离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血液成分被分离出来,并应 用于临床治疗。
如今,成分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 疗。
成分输血指南

合试验,要
≥ 2.0×1010/ 袋 20 ~ 24 小时
①血小板减少所致 求 ABO 相
25ml
(普通袋) 的出血;
合,一次足
≥4.0×1010/ 袋 40 ~ 或 5 天(专 ②血小板功能障碍 量输注。
50ml
用袋制备) 所致的出血。
规格:20 ~25ml/袋
40~50ml/袋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用 细 胞 分 离 机 单 采 技 (同 PC-1) (同 PC-1)
ABO 血型相
回收率>90%;
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 同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
胞抗体,引起发热等
除率 79±1.2%,红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的患
回收率>74±3.3%;
者;
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
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
除率>93%,红细胞回收
体的输血(如器官移
率>87%。
植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CRCs) 400ml 或 200ml 全血离心 (同 CRC) (同 CRC)
扩充血容量。
受血者
60~80g/L;纤维蛋白 (三联袋) 适用:
ABO 血
原 0.2~0.4g/L;其他
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 型相同
凝血因子 0.7~1 单
(包括不稳定的凝血 或相容
位/ml。
因子 V、Ⅷ);②大面积
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
烧伤、创伤。
定
新鲜冰冻血浆(FFP)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 - 20℃ 以 作用:扩充血容量,补 要求与
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
成分输血指南

洗涤红细胞(WRC)
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 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 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
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
红细胞的适应症
如果经营养支持或补铁治疗贫血仍严重,应输红细胞纠正 贫血。
手术失血量大于总血量的10 -15% 纠正围手术期贫血使红细胞压积至25 % 低血压伴出血
新鲜血和全血输注 -疗效
新鲜血和全血:对病人无特别的治疗 效果-相关成分含量低
血小板 白细胞 凝血因子
规格:110~120ml/袋 4±2℃ 保存期:ACD:21天CPD:28天 CPDA:35天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
;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 小儿、老年人输血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 90%
量。 四、产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血小板输注无效、粒细胞输注无效等,导致 输血疗效差、不良反应多。
五、输血介导的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全血中的失活的白细胞成分及血浆成分均能抑制病人的特异性 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围手术期中输全血的病人术后感染率增加、 恶性肿瘤输全血病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加快等。
为何必须合理用血?
血液资源宝贵 WHO 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一 献血制度处于向无偿献血过渡期 筛选检测不能做到绝对可靠
窗口期 试剂敏感性 操作误差
有些病毒还没有检测或还不知道 临床存在不合理输血
成分输血指南

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浓缩红细胞( CRC)每袋含 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 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 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 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 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 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 CRC)(同 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 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同 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主侧配血试验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 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 80%,血浆去除率>90%,RBC 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 全血制备适用: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冰冻红细胞( FTRC )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 -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 无菌生理盐 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证备注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成份输血指南

各临床科室:以下是成份输血指南,请各临床医师熟记!外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
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三、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来源:2017-07-17 输血与临床1.成分血的适应征1.1全血(WB)需交叉配血200ml为1个单位(u)。
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
适应证:严重的急性失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时);体外循环;换血治疗。
目的:用于补充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扩容。
剂量:成人(60kg)每输入1u大约可提高Hb5g/L、HCT0.015;儿童每kg体重6ml输入,大约可提高Hb10g/L。
1.2.悬浮红细胞(CRCs)需交叉配血全血200ml移去血浆在剩下的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晶体盐保存液约50ml)即成悬浮红细胞液1个单位(u)。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
1. 外伤、手术、消化道、呼吸道、产科大出血需输血的;2. 容量正常的贫血需输血的;3. 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输血的;4. 特别适用于儿童慢性贫血。
剂量:儿童增加Hb(g/l)所需血量=0.6×体重(kg),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可使Hb升高30g/l输注:输前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边输边摇。
1.3.浓缩红细胞(CRC)需交叉配血将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后将血浆移去,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的血浆即浓缩红细胞。
HCT70—80% 。
1u容量为120ml±10%,含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30ml血浆、15ml抗凝剂。
适应证:同红悬液。
输注:通过Y型管加生理盐水输注,一般1u CRC加50ml生理盐水。
1.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要求ABO血型相同使用白细胞滤器可去除99.9%的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90%以上。
1u总量约120ml 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同CRC。
优点: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2.降低了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3.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4.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