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的总体布置
(完整word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_212-2006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 212-20061 总则1.0.1 为统一河港工程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提高港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贯彻国家有关经济和技术政策,适应内河运输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港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
对以潮汐作用为主而停靠内河船舶或海船的河口港、既有河流水文特性又受潮汐影响停靠海船的河港,总体设计可根据不同情况按本规范和现行行、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的有关规定执行。
1.0.3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1.0.4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与江河流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相协调。
改建或扩建工程应重视现有港口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港口的通过能力。
1.0.5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具备可靠的自然条件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等。
改建或扩建港口工程还应具备港口现状及运行情况资料等。
1.0.6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港址选择2.1 一般规定2.1.1 港址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开发的需要,结合自然、社会、营运和建设等条件进行综合论证、比较确定。
2.1.2 对适宜建港的水域、岸线及陆域应合理利用,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优先考虑港口建设的需要,并虑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2.1.3 港址应选在河势、河床及河岸稳定少变、水流平顺、水深适当、水域面积足够,并应具备船舶安全营运和锚泊条件的河段。
2.1.4 港址宜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
在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区建港,应进行技术论证。
2.1.5 港址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及规划的水库、闸坝、桥梁和其他建筑物对河床冲淤和港区作业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2.1.6 对需要建设专用港区或码头的工矿企业选址时,应同时进行港址选择。
2.1.7 港址选择应充分考虑港口对防洪、航行安全和河道治理等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河流类型进行河床演变分析或论证。
内河港口岸线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内河港口岸线利用效率评价指标袁洪春;谢耀峰【摘要】建立合适的岸线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岸线利用强度,对现有挖入式布置形式与顺岸式布置形式进行评价、比较,并引入该评价指标的相关制约因素:陆域纵深和陆域配套面积,实现对于挖入式布置形式岸线利用效率的定量分析,并将评价指标及制约因素结合到具体工程实例,最终得出挖入式布置常用形式的岸线利用强度合理范围.【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内河;挖入式布置;顺岸式布置;岸线利用强度;陆域纵深;陆域配套面积【作者】袁洪春;谢耀峰【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6.135;U651.4港口按平面布置分类一般有顺岸式、挖入式、突堤式和墩式等常用的布置形式,在工程设计中,主要根据所建港口的能力,即码头泊位数、陆域面积、集疏运要求等港口正常运营所必须达到的条件,以及建港处的水深条件、岸线稳定情况等自然因素综合确定平面布置形式。
上述4种形式海港中几乎都有应用,而内河港应用较多的是顺岸式和挖入式,且多年以来内河中使用较多的为顺岸式布置形式,挖入式布置形式较少,近年来由于自然岸线资源的逐渐紧张[1-2],对内河平面布置形式造成较大挑战,根据已有研究成果[3-6],挖入式布置形式能够节省天然岸线,具有易于维护、掩护条件优越、发展相对集中利于管理且易于充分发挥配套设施作用等优点,因此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将成为未来港口建设中解决岸线不足的重要方案之一。
目前国内对内河码头平面布置形式的评价及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3-6]主要集中在顺岸式或挖入式布置等优缺点的定性描述,没有形成通用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亦无法将岸线利用情况和码头作业能力相结合,因此本文考虑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对现有挖入式布置形式与顺岸式布置形式进行比较、评价,从岸线利用、码头作业能力等方面对挖入式布置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评价指标结合到具体工程实例。
常规码头的布置型式有以下三种1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与自然岸线

码头的布置形式常规码头的布置型式有以下三种:1.顺岸式。
码头的前沿线与自然岸线大体平行,在河港、河口港及部分中小型海港中较为常用。
其优点是陆域宽阔、疏运交通布置方便,工程量较小。
2.突堤式。
码头的前沿线布置成与自然岸线有较大的角度,如大连、天津、青岛等港口均采用了这种型式。
其优点是在一定的水域范围内可以建设较多的泊位,缺点是突堤宽度往往有限,每泊位的平均库场面积较小,作业不方便。
3.挖入式。
港池由人工开挖形成,在大型的河港及河口港中较为常见,如德国汉堡港、荷兰的鹿特丹港等。
挖入式港池布置,也适用于泻湖及沿岸低洼地建港,利用挖方填筑陆域,有条件的码头可采用陆上施工。
近年来日本建设的鹿岛港、中国的唐山港均属这一类型。
黄岛油码头工程天津石化码头青岛港新建工程由于现代码头要求有较大陆域纵深(如集装箱码头纵深达350~400m)和库场面积,国内新建码头的陆域纵深有加宽的趋势,天津新港东突堤的平均宽度已达650m。
随着船舶大型化和高效率装卸设备的发展,外海开敞式码头已被逐步推广使用,并且已被应用于大型散货码头,我国石臼港煤码头和北仑港矿石码头均属这种类型。
此外,在岸线有限制或沿岸浅水区较宽的港口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企业(如石化厂),岛式港方案已在开始发展,日本建成的神户岛港属于这一类型。
码头按其前沿的横断面外形有直立式、斜坡式、半直立式和半斜坡式。
直立式码头岸边有较大的水深,便于大船系泊和作业,不仅在海港中广泛采用,在水位差不太大的河港也常采用。
斜坡式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如天然河流的上游和中游港口。
半直立式适用于高水时间较长而低水时间较短的情况,如水库港。
半斜坡式适用于枯水时间较长而高水时间较短的情况,如天然河流上游的港口。
珠海高栏港码头码头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板桩式、高桩式和混合式。
正在建设的码头重力式码头是靠自重(包括结构重量和结构范围内的填料重量)来抵抗滑动和倾复的。
这种结构一般适用于较好的地基。
通州湾港区一、二港池口门布置及减淤措施

第37卷第4期2017年4月中国道湾建设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Vol. 37 No.4Apr. 2017通州湾港区一、二港池口门布置及减淤措施黄磊,刘碧荣(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摘要:通州湾港区起步工程通过围填腰沙西侧近岸区域,开挖滩面形成一港池和二港池,呈U形。
起步区支航道 沿程具有粉沙质海岸特征,在当地潮流及波浪作用下,海床泥沙活动性较强,大风天航道易形成骤淤,可能影响大 风浪过后的船舶进出港。
通过对口门不同布置方案的研究比选,认为八字形方案可以较好地改善航行条件,减少口 门段淤积。
关键词:粉沙质海岸;防沙导流堤;横流;减淤措施中图分类号:U6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17)04-0029-06doi:10.7640/zggwjs201704008Entrance layout and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measures ofthe first and second basin in Tongzhou Bay PortHUANG Lei,LIU Bi-rong(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Co., Ltd.,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Through reclamation of the offshore area at the west side of Yaosha, the beach was excavated to form the first and second basins as U-shape in Tongzhou Bay Port's initial project. Initial area branch of the channel along the way with fine sand coast features, under local currents and waves, seabed sediment activity strong, channel easy to form sudden siltation in windy days, may influence the ship in and out after the storm.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ntrance layout schemes, we considered that the splayed layout plan can improve the navigation conditions, reduce entrance siltation.Key words:fine sandy coast; sand diversion dike; cross flow;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measures0引言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位于南通港现有的吕四和 洋口两个沿海港区之间,小庙洪水道北侧。
吕四港区通州作业区和东灶港作业区规划方案潮流场分析

吕四港区通州作业区和东灶港作业区规划方案潮流场分析黄磊;章立东【期刊名称】《物流工程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吕四港区通州作业区、东灶作业区东西相邻,位于小庙洪水道尾部的港汊两侧,动力条件单一,近岸滩涂宽阔,匡围条件较为便利,具有较好的港口开发条件。
针对规划平面方案,通过潮流数值模拟,从工程建设对整体流场、小庙洪水道纳潮量、小庙洪水道水动力的影响,方案实施后航道沿程水流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给出最优方案。
%Tongzhou and Dongzhao port operating district in Lvsi port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l in Xiaomiaohong channel are nearby.The single dynamic nvironment, wide coastal tidal flats and convenient quantico confining conditions i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In view of the planning,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whole tidal field, tidal volume of Xiaomiaohong channel,hydrodynamic of Xiaomiaohong channel after the construction,and the channel ‘s flow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way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give out the better scheme.【总页数】4页(P188-191)【作者】黄磊;章立东【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舟山港兴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1【相关文献】1.简析泉州湾港区锦尚作业区规划方案调整 [J], 胡超群2.吕四港区通州作业区和东灶港作业区规划方案潮流场分析 [J], 黄磊[1];章立东[2]3.南通港东灶港作业区码头工程潮流数值模拟及泥沙回淤计算分析 [J], 戴勇;徐孟飘4.南通港吕四港区两作业区规划方案获批 [J], 邵金泉5.南通港如皋港区又来沙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获批 [J], 高雅娜;丁浩;吴亚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吕四港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章用地布局规划第17条居住用地1.规划原则和目标(1)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为城镇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2)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重视因地制宜地组合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绿化植物和自然环境条件,创造朴实、大方、明朗、亲切并富有特色的社区生活环境;(3)集中紧凑地组织居住用地,按照居民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使居住功能明确、建设有序、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且富有社区生活气息和文化涵养;(4)注重对居住区内各类市政设施的配套,同时,加强对规划区内各主要农村居民点的改造以及市政设施的配置;(5)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与适当的政府引导,有效的调控镇区的土地供应。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有序有效地推动镇区的房地产发展。
2.布局规划至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371.50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31.83%,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37.15平方米。
居住用地分四片分布,分别为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中心居住区和秦潭居住区。
(1)一类居住用地(R1):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7.58公顷,临近北串场河与大洋港交汇处的商务绿岛(纯阳岛)。
(2)二类居住用地(R2):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层住宅为主的用地,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363.92公顷。
3.中小学配套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中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
中小学必须配备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如操场、跑道等。
规划保留鹤城中学、茅家港中学和双鹤学校,共计3所普通中学。
将全镇的小学适当就近合并,成为中心小学,积聚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规划吕四片区保留大洋港小学、桂林小学和北海小学。
秦潭片区保留秦潭小学。
第18条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原则(1)在镇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2)建设分等级、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搞好居住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吕四港镇今后长远发展的可能,并使其发展和实施具有连续性。
南通港总体规划精编WORD版

南通港总体规划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南通港总体规划时间:2010年01月15日来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南通港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
距入海口195.5公里,距吴淞口102公里,距南京264公里。
前言改革开放以后,随狼山海轮港区的建设,南通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由内河封闭式港口向沿海开放型港口转变。
《南通港总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198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联合批准实施。
按照《规划》重点发展了狼山、南通、江海等公共港区,随九十年代以来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富民、任港、天生、如皋等港区亦相继发展,200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01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490.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2万TEU。
港口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其规模和空间上均突破了原《规划》的范围,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港口功能日益拓展,港口的发展要适应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的要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实施,江海转运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港口面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已初步形成,进一步研究南通港的地位与作用非常必要;南通市已知明确稳定深水港口岸线已基本得到开发,急需解决港口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问题。
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未来南通港的发展方向,优化港口的规划布局,合理、有效地开发港口资源,促进港口与城市、腹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主枢纽港的作用,南通港务局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开展了《规划》的修编工作,编制了《南通港总体规划》。
该规划描绘了港口发展的宏观蓝图,是南通港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制订中长期规划、建设计划及选择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呈报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批准后实施。
第一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地理位置南通港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15-2035)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15-2035)一、前言1、规划背景南通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水运发展优势。
近年来,在江苏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两大战略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近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新战略的带动下,南通市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综合交通和沿海沿江港口发展迅速,正在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9月,南通市委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三大转型任务。
推进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由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是交通转型的三大工作重点。
内河水运作为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
根据《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内河港口作为内河水运的关键节点和充分发挥水运效益、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必须加快发展。
2014年6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4〕112号),要求进一步做好港口转型升级工作,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
此外,江苏内河干线航道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为内河港口规模化发展、江河联运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宏观形势的发展,上述意见的出台,南通区域交通格局变化,以及内河水运条件的持续改善,提升内河港口发展综合效益,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成为未来内河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南通市坐拥江海之利,境内水网发达,内河航道总里程仅次于盐城居全省第二位,具有发展内河港口的天然优势,连申线和通扬线等主要航道沿线内河港口在能源物资和大宗货种运输方面,对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历史原因,南通市内河港口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内河港口发展缓慢,存在分布散、规模小、等级低、功能弱、基础设施和装卸水平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已不能适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铮;杨玉森;杨希宏
【摘 要】Based on oceanographic data,sediment observation data and model testing result, full discussion is made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onshore continuous quays built on the radial sandbanks at Nantong Port Lusi Harbor. The general layout plan of large dredged-in basin is put forward, which updates the traditional layout of offshore quays with wide marginal bank and long trestle. The above plan will develop local deep-water shoreline and beach resources effectively,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rt and port industr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ort construction of Jiangsu-north-coast radial sandbanks.%根据多年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模型试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在南通港吕四港区这类古辐射沙洲地区建近岸式连片码头的可能性,提出建设大型“挖入式”港池的工程设想和总体布置方案。该方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宽边滩、长栈桥”的离岸式码头布置型式,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深水岸线和滩涂土地资源,促进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苏北海岸辐射沙洲地区的港口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2.1 气象
1)降水:年平均降水量735.4 mm,最大月降水量302.7 mm,最大日降水量172.7 mm,降水强度≥10.0 mm的天数为218 d,降水强度≥25.0 mm的天数为56 d,降水强度≥50.0mm的天数为13 d。
2)风:根据吕四海洋站(N 32°08′,E 120°37′) 2006—2008年每日24次的测风资料统计,当地常风向为N向,频率12.24%;次常风向为ESE向,频率10.25%;强风向为NE向,该方向≥7级风的频率为0.15%;全方位≥7级风的频率为0.59%,全方位≥8级风的频率为0.02%,实测最大风速为N向的25.1m/s。吕四海洋站2006—2008年风玫瑰,见图2。
4)底质分布:拟建“挖入式”港池水域-10.0m以下海床底质粒径相对较细,中值粒径d50<0.1 mm;-10.0~0.0m的水下岸坡区域d50=0.1~0.2mm,自深槽向浅滩沉积物粒径逐渐增大。d50=0.031~0.125mm的粉砂含量由水下岸坡向浅滩逐渐增高,d50<0.031 mm的粘土含量相应减少。“挖入式”港池支航道沿程的底质总体上属沙质海岸,粉砂含量接近1/3,海床泥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粉砂质海岸的特征。
3.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的进港支航道需要开挖小庙洪水道南侧的浅滩区,浅滩区支航道的维护是工程可行性的关键。为减少支航道和港池内部的泥沙淤积,拟在支航道两侧修建防沙导流堤,支航道的起始段浅滩平缓,泥沙运动活跃,防沙导流堤的掩护范围应超出浅滩上主要波浪破碎带的范围。防沙导流堤的布置要考虑工程区域的泥沙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和周边工程的影响。拟建防沙导流堤阻水和挑流的作用将影响小庙洪南水道的流场分布,根据多年观测可知现有南水道为落潮优势水道,防沙导流堤堤头的位置应有利于保持小庙洪深槽的基本稳定、不改变南水道的深槽性质。拟建防沙导流堤落潮时的挑流作用将影响大唐电厂水域的流场分布,防沙导流堤布置要关注大唐电厂码头前沿和取排水设施附近的流速和冲淤变化。随着防沙导流堤向深水区延伸,堤头口门处的横流将明显加大,为满足进出港船舶正常通航的要求,防沙导流堤应布置为潜堤,涨、落潮初期部分水体可漫过潜堤,减小堤头绕流和口门处的横流。
2)波浪:吕四海洋站位于拟建港区NW方向约5.0 km处,测波点水深12.4m,1990年以前采用人工方法观测波浪,2008-08-31改为浮标法观测。根据1987年、1989—1990年实测波浪资料统计,常浪向为ENE向,出现频率8.5%;次常浪向为N向,出现频率6.1%;强浪向为NNW向和N向,H1/10≥2.0m的出现频率均为0.12%。全方位H4%≥1.5m的出现频率为1.48%,全方位H4%≥2.0 m的出现频率为0.41%。1987年、1989—1990年吕四海洋站波高玫瑰,见图3。
【期刊名称】《港工技术》
【年(卷),期】2013(000)002
【总页数】4页(P13-16)
【关键词】南通港;吕四港区;辐射沙洲;“挖入式”港池;总体布置
【作 者】刘铮;杨玉森;杨希宏
【作者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中交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中交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656.135;U651.4
南通港吕四港区横跨通州、海门和启东三市,是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吕四港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良好的岸线资源和日臻完善的集疏运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吕四港区的发展始终处于江苏沿海辐射沙脊海港开发与实践的前沿,在利用潮汐水道和边滩建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勘测和研究工作。2003年大唐吕四港电厂码头的开工建设拉开了当地港口建设的序幕,2010年初在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的《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中确定吕四港区将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也初步确定了利用小庙洪水道南岸的浅滩建设栈桥式码头的方案。沪—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后由上海至启东的车程只需约1.0 h,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对吕四港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将更直接,港区的区位优势将更突出。为了有效开发利用吕四港区的深水岸线和滩涂后备土地资源,突破传统“宽边滩、长栈桥”的港口开发模式对港口发展的制约,促进港口建设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在吕四港区开发建设大型“挖入式”港池的方案,进港航道将是整个吕四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防沙导流堤的掩护范围内,总平面布置方案1中支航道的轴线布置为折线型,外段支航道的方位为262°56′—82°56′,与小庙洪主航道相交处的转向角为42°16′,支航道总长度约9.42 km;总平面布置方案2中支航道的轴线布置为直线型,支航道方位为253° 44′—73°44′,与小庙洪主航道相交处的转向角为51° 28′,支航道总长约9.05 km。方案1中防沙导流堤的堤头对邻近电厂码头的影响相对较小,支航道与吕四港主航道的交角较小,有利于减小防沙导流堤口门的横流流速,对船舶航行更有利。根据潮流和泥沙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上述方案中“挖入式”港池和防沙导流堤的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当地的潮流变化规律,对整体流场的影响不大,能够保持深槽的基本稳定。方案1中支航道走向与水流交角和泥沙淤积强度均较小,拟以总平面布置方案1作为推荐方案。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的总平面布置,见图5。
5)水体含沙量:小庙洪水道内的水体含沙量受风浪和潮流影响,大风浪天气水体含沙量较高。“挖入式”港池支航道沿程海床底部的平均含沙量为0.244~0.310 kg/m3,正常天气条件下的含沙量为0.242~0.301 kg/m3。2011年“梅花”台风期间刮起9级大风时,0.0 m等深线附近海床底部的最大含沙量为1.94 kg/m3,-5.0 m和-10.0 m等深线处的最大含沙量分别为1.34 kg/m3和1.29 kg/m3,由此可知浅水区海床底部的含沙量明显高于深水区。
3)潮流:小庙洪水道的潮流为规划半日潮流,最大流速出现在中潮位附近且流速较大,南支水道最大落潮流速可达2.0 m/s以上,涨、落潮期间1.0 m/s以上流速均匀延续3.0~4.0 h;深槽水域的潮流呈往夏流形态,流向与深槽轴向一致。小庙洪北、中水道和南水道的北汊呈涨潮水道性质,南水道的南汊为落潮水道。中、低潮期间近岸浅滩区的潮流表现为涨潮漫滩和落潮归槽。在落潮后期滩面的水体汇入深槽流出,落槽时浅滩水体的归槽流动维持深槽水深方面起主要作用。小庙洪海域的浅滩和深槽,见图4。
南通港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东与大唐电厂围堤相接,西连大洋渔港,南接启东市现有海堤,北至规划中的边滩围垦线。根据“挖入式”港池海域的底质取样分析结果,港区“挖入式”支航道的沿程总体属于沙质海岸,粉砂含量近1/3,海床的泥沙运动具有一定的粉砂质海岸特性。吕四港区附近的卫星影像图片,见图1。
根据国内同类粉砂质海岸港口航道工程的实践经验,本着疏浚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在按规范计算通航水深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疏浚超深量,使支航道在经历重现期10 a一遇的大风泥沙骤淤后仍能正常通航。在支航道的两侧建设防沙导流堤,主要阻挡水体下部泥沙对支航道造成的淤积,提高“挖入式”港池内的码头泊位利用率,减少由支航道骤淤碍航对港口营运的不利影响。防沙导流堤由北、南2部分组成,由于横沙对口门形成天然掩护,考虑支航道的发展规模和操船安全等因素,北、南2道堤防沙导流堤轴线的间距为750 m。考虑到起步工程阶段小庙洪水道现有水深和进港船型的实际情况,支航道拟按2.0万t级船舶乘潮通航标准设计建设,航道有效宽度150 m、设计底高程-10.0 m(从吕四港区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乘潮水位采用历时4.0 h、保证率90%的高潮位3.92m。利用绞吸式挖泥船将疏浚土方全部吹填至“挖入式”港池内部用于造陆,最大限度降低疏浚弃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好地解决本地填土资源匮乏的问题。
2.2 水文
1)潮位特征值和设计水位:吕四港区HK1+HO1/ HM2=0.5,属规则半日潮型。根07-11出现最高潮位7.74 m;2006-03-29出现最低潮位-0.34m;最大潮差7.31m,最小潮差0.31 m,平均潮差3.73 m。根据吕四海洋站2006—2008年潮位资料推算的设计高水位为6.08 m,设计低水位为0.72 m;极端水位采用1986—2008年潮位资料计算,重现期100 a一遇的年极值高水位为8.39 m,年极值低水位为-0.61m;重现期50 a一遇的极端高水位为8.16m,极端低水位为-0.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