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其药效、降低毒性或改善药材的质地和性状,使其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中药炮制原理包括破壁、煅烧、炭化、焙炒、制末、蒸制、炙烤等多个方面。

这些炮制方法旨在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药效特点,以增强其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的炮制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的原理:一是中药炮制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二是中药炮制对药理和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通过改变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药物活性。

比如,炒制药材可以激发药物的特定气味、改变其颜色和形态,破坏不利于药物疗效的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炒制后可增加其药性,降低其毒性;对于生地黄,炒制后可使其更易于提取有效成分。

此外,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增加药物的赋形性。

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和药效。

炮制药材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增加或减少某些特定成分的含量,从而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例如,对于生姜,炒制后可增加其温中散寒、祛湿化痰的药效;对于牡蛎,炒制后可增强其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首先,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经历了加热、蒸馏等处理,这些处理可以破坏药材中的微生物和酶活性,减少化学成分的氧化和分解,从而提高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

一些中药原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改善其安全性。

例如,煅烧可以减少药物的刺激性,焙炒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性状和口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满意度。

最后,中药炮制也可以改进药物的配伍性。

中药常常通过配伍使用来增强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炮制处理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药效,使其更适合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例如,炒制人参可以增加其滋补作用,与黄芪一起使用可补益气血。

总之,中药的炮制不仅可以改变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药物活性,还可以改变药材的药理和药效,以增强其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研究

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研究

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研究李峧霓;丁盛;何昌国【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36)12【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变化,为杜仲复方配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分别采取清炒法、砂炒法和烘烤法来炮制杜仲样品,对比分析3种炮制方法的结果,然后采用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 TLC)法、UV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对烘烤法炮制前后杜仲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比较,烘焙法虽然需要的时间较长(107 min),但其断丝率和成品率分别为(97.89±0.52)%和(89.75±0.93)%,明显高于清炒法(32 min)的(86.15±0.33)%和(54.00±0.84)%(P<0.05),以及砂炒法(6 min)的(92.31±0.64)%和(64.73±0.71)%(P<0.05),且损失率为(9.64±0.98)%,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的(45.65±0.73)%和(31.43±0.79)%(P<0.05)。

经炮制,杜仲的木脂素类和环烯醚类等化学成分明显减少(P<0.05),但杜仲胶、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他成分的变化并不显著。

杜仲和续断的配伍比例会对生品配伍以及炮制品配伍中的绿原酸含量产生影响,2者关系密切。

结论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和炮制与配伍的方法具有密切关联。

【总页数】3页(P189-191)【作者】李峧霓;丁盛;何昌国【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浙江临海 317000;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品质部,浙江杭州 310026;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浙江临海 3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相关文献】1.杜仲续断药对不同配比对 SAMP6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J], 段卫华;于佳慧;高秀梅2.不同炮制方法对不同产地续断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J], 张祺嘉钰; 孙毅; 赵重博; 左振宇; 宋艺君; 吴建华3.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 [J], 邓小元4.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J], 张丹;曹纬国;陶燕铎;刘伟;谢治深;王永丽5.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 [J], 张丹;曹纬国;陶燕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分析中药槐米的化学成分、炮制研究以及药理作用

研究分析中药槐米的化学成分、炮制研究以及药理作用

研究分析中药槐米的化学成分、炮制研究以及药理作用作者:王昆杨文婧张丽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水平不断提升,中医研究实力随之增强,在原有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化学分析及炮制研究,中药药理成分及相关分析得到充实,其药用价值得以证实。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药槐米化学成分、炮制研究以及药理作用,为善用中药槐米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为槐米临床应用夯实理论基石。

【关键词】中药槐米;化学成分;炮制所谓“槐米”是指槐花干燥的花蕾,其属于豆科植物,其药用历史较为久远,作为豆科植物,槐花对种植环境无特殊要求,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且主要用于出口。

槐米微寒、微苦,主要在人体大肠经、肝经内发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泻火等药用价值,同时血痢、崩漏、痔疝出血、吐血及头晕等症状均可用槐米入药进行医治。

槐米还主要用于提取芦丁,制作成曲克芦丁片,用以治疗毛细血管出血、静脉血栓炎等疾病,其药用价值可见一斑。

基于此,为使中药槐米得以有效应用,分析研究其化学成分、炮制研究及药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中药槐米化学成分中药槐米内有效化学成分为甾醇、皂苷、黄铜等,槐花与槐米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除含有黄铜化合物外,还有槲皮素、芦丁、槐花米甲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染料木素、异鼠李素、山奈酚-3-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槐花皂苷Ⅰ、大豆皂苷Ⅰ、赤豆皂苷Ⅰ、槐花皂苷Ⅱ、大豆皂苷Ⅱ、赤豆皂苷Ⅱ、槐花皂苷Ⅲ、赤豆皂苷Ⅴ等。

除三萜皂苷外,中药槐米内还含有醇类物质,如槐花米丙素、白桦脂醇、甾醇槐花米乙素及槐花二醇等。

通过对槐米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成分检测,得出该中药内含有6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得出该中药内含有31中化合物。

2 中药槐米炮制研究2.1 炮制工艺在研究中药槐米炮制过程中,为使实验论证更富成效,采用试验全概率公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定,炮制工艺研究指标以鞣质、芦丁、槲皮素含量为基准,为得到科学有效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

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

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

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标签:制淫羊藿;炮制机制;黄酮;吸收代谢;热;羊脂油淫羊藿为我国传统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等。

淫羊藿有生品和炮制品之分,其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炙、盐炙和油炙等,其中羊脂油炙最为普遍,且被药典收载。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2]。

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可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

课题组针对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已相继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续)”以及“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形成机理的羊脂油炙淫羊藿增效机理研究”。

前2项首次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后一项创新性从药剂学角度重点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

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本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中药材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材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更重要的是会引发一系列内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安全性和使用性。

首先,炮制会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蒸煮、炒制等手段,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

例如,黄芩经过蒸煮炮制后,其中的黄芩苷会被水解为黄芩素,从而增强了其清热泻火的作用。

又如,地黄经过蒸制后,其所含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会发生分解和转化,生成具有补血作用的成分,从而使地黄的功效从清热凉血转变为滋阴补血。

炮制还能降低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

有些中药材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质,如乌头中的乌头碱。

通过长时间的浸泡、蒸煮等炮制方法,可以使乌头碱水解为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从而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再比如,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是有毒成分,经过砂烫等炮制方法后,其含量会显著降低,减轻了毒性反应。

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例如,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在生品中难以溶出,经过醋制后,能够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效。

又如,白术经过土炒或麸炒后,能增强其健脾止泻的作用,这是因为炮制过程改变了药材的成分结构,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在物理性质方面,炮制会改变中药材的质地和形态。

比如,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材如磁石、赭石等,经过煅烧后变得酥脆易碎,便于粉碎和制剂。

种子类药材如决明子,经过炒制后种皮破裂,内部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气味和口感。

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或不良口感的药材,经过炮制可以得到改善。

比如,常山经过酒炒后,其令人作呕的气味会减轻,便于患者服用。

此外,炮制有助于去除中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通过净选、水洗、切制等操作,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残根残茎等,保证药材的纯净度和质量。

炮制过程中的干燥处理也很重要。

党参米炒炮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党参;米炒党参;化学成分;炮制历史沿革;药理作用;综述

党参米炒炮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党参;米炒党参;化学成分;炮制历史沿革;药理作用;综述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 C.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Nannf.)L.T.Shen 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1],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是我国传统补益类中药。

党参生用长于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抗溃疡、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2-3],对脾肺气虚、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热病伤津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历代本草典籍及各省炮制规范中党参的炮制方法有米炒、蜜炙、麸炒、蜜麸炒、清炒、土炒、蜜蒸、清蒸等,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功效各异。

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载党参炮制项下仅有米制一种炮制方法。

党参米炒后气变清香,和胃、健脾止泻作用增强[4],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5],含米炒党参的复方制剂不多,2020 年版《中国药典》复方制剂仅有1 个(“补脾益肠丸”,健脾止泻)。

近年来有关党参米炒工艺研究已有报道,但米炒党参无统一的、操作性比较强的炮制工艺参数,且米炒党参长于健脾止泻的主要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对党参米炒炮制历史沿革、米炒前后成分及功效变化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党参增强临床疗效,扩大药用范围提供参考,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其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对米炒党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新药研发及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为寻求合理的、最佳的米炒炮制工艺奠定科学基础。

1 党参米炒炮制历史沿革米炒是加固体辅料炒的常见炮制方法之一,药物与米共炒可增强药物和胃、健脾止泻作用。

米炒炮制方法自古有之,《中国药典》1963 年版开始收载米炒党参,1977 年-2005 年版《中国药典》未收录,《中国药典》2010 年版又开始收载至今。

1.1 古代米炒炮制工艺“党参”之名始见于《本草从新》[6],其炮制及临床应用历史较短,大约从清朝开始,因而党参古代炮制内容比较简单,偶有记载。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篇一: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旨在赋予药物特定的性质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理解和改进炮制工艺的手段。

以下是对中药炮制现代研究的各个方面的概述。

1. 炮制原理研究炮制原理研究主要探讨炮制过程对药物性质和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对炮制原理进行深入挖掘,试图找出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炮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2. 炮制工艺研究炮制工艺研究主要关注炮制过程中各种因素如温度、时间、药物成分和辅料等对炮制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优化炮制条件,提高炮制效率,减少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寻找更环保、更节能的炮制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旨在制定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以保证炮制后的药物质量稳定、可控。

现代研究通过建立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对炮制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每一批次的炮制品都符合要求。

4. 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对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优化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5. 炮制对药物药效的影响研究炮制对药物药效的影响研究旨在了解炮制过程对药物活性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了解炮制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6.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研究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深入探讨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寻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安全性的方法。

同时,也对不同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更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

7. 炮制设备的研发与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中药炮制设备不断涌现。

中药炮制包含的化学实验方法研究

中药炮制包含的化学实验方法研究

各种 加工 处理技 术 , 中药化 学 成分 、 使 理化性 质 发生 1 晾干 :将切制好的饮 片置 日光下暴 晒或置阴凉通风 . 1 改变 , 而影 响药 物的疗效 。中药炮制 中的操 作方法 处 阴干 , 从 经济方便 , 成本低 , 一般药物饮片均用晾干法。
与化学 实验方法具 有一定 相关性 , 在继 承传统 中药炮 1 . 2烘干 : 干是 利用一 定 的干燥设 备 , 烘 对饮 片烘 烤进
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 , 】 使用基础科学理论对 中药 行 干燥 , 法不受 气候影 响 , 2 - ] 此 干燥 时间短 。
炮制 中的化学实验方 法进 行研究 , 有利 于探讨 中药炮 2加热 类操作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 , 应用广泛 , 药物经 在基础科学 理论 的指 导下得 以继续 发展 。 加 热后 , 在性 味 、 效和 毒 副作 用方面 都 会发 生某 些 功 1干燥 类操作 变化 , 从而最 大 限度 地发 挥疗效 。 药 品切成饮 片后 , 为保存 药 效 , 方便 贮 存 、 运输 , 21 接加热 : 药物置 加热容器 中 , 用不 同火力 .直 将 直接
制原 理 , 改进 炮 制工艺 和 制订 质量 标 准 , 中药炮 制 使
患者 的急性发作 次数及住 院 时间均 明显少 于对照组 , [] 营营, 莉, 莉娟 , 采 用一 秒率 的不 同标 准作 2周 刘 胡 等. 舒利 迭本药含有 沙美特 罗与丙 酸氟替 卡松 , 沙美特 罗 为定性 指标 对慢 性 阻塞性 肺 疾病 患病 率的影 响f. J中 ] 2 0 ,() 6 1 : 通过 刺激细胞 内的腺苷 酸环化 酶 ,提高 c P水 平 , 国呼吸 与危重监 护 杂志,0 981 1 — 9 AM 从 而使支气 管平 滑肌 松 弛 , 抑制 细 胞 ( 别是肥 大 【] 并 特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细胞 ) 的速 发 型超敏 反应 介质 释放 , 而起 到控 制症 慢 性 阻塞性肺 疾病诊 治指 南f . 从 J 中华结核和 呼吸杂志, ] 状 的作 用[] 丙 酸氟 替 卡 松 容 易穿 过 细 胞膜 的脂 2 0 ,58: 3 4 0 5 而 - 6 0 2 ( 4 - 6 2 )5 质层 进 入细胞 内到 达 受 体 部位 并 选 择 性 的 与 B 2受 【] 4李淑 岷, , , 矽肺 合 并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 宫梅 高娟 等. J 实用 ] 2 02 6: 0 7 8 体结合 ,持 续解 除平 滑肌 功 能障 碍 以减 轻支 气管 痉 患者的氧 疗效 果[ . 医药杂志, 1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中药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中药炮制更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同时又因为其相关理论进展较快,所以也属于一门新兴学科。

中药炮制的前提是必须要对其炮制原理具有足够的了解,而若想进一步发展这门学科,更需要不断研究相关理论及不断改进炮制工艺,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饮片质量标准,进而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保障其疗效。

由于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掌握这种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够提高炮制效率。

该文主要对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使中药药效得到最大发挥和利用。

标签:中药;中药炮制;化学机理;反应Study on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N Pei-ye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Island Hospital,Dongying,Shandong Province,257000 China[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nd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subject,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its related theory is progressing rapidly,so it belongs to a new subject.The premi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cessing is to have a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cessing principle,and to further develop this discipline,but also need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cessing technology,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quality standard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tect its efficacy. Because of the obvious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need to master the law of the change,so as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which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cessing;Chemical mechanism;Reaction区别于天然药物,中药在使用之前需要先进行炮制,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中药材在炮制之后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这些化学变化会使得中药在炮制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性味和功能。

所以,研究中药炮制机理的首要内容就是要研究中药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中医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多味中药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

以下笔者就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多年实践经验来谈一谈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

1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研究手段中药往往不能够直接使用,而要进行一定的炮制后才能够发挥药效及避免毒素,这主要是由于中药的药性在炮制前后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使得原本对一些疾病无效的药物变得有效、原本有毒的药物变得无毒。

而中药之所以在炮制后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其在炮制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化学成分,正是这些化学成分的改变导致了药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1]。

中药的种类较多,成分也较多,大多数中药都是由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所构成的,所以若想真正理解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就必须要从中药成分的质量与数量这两方面入手,全面掌握中药的成分变化。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人们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现代分析技术,例如目前应用比较多的GC-MS/MS等主流分析仪器就可以对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继而更加有利于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总结[2]。

再者,由于中药炮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到了众多化学反应,还涉及到了一些物理过程,因此若想研究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将其的物理成分和药效机理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加容易地对化学机理进行透彻分析。

2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成分变化及机理2.1水解反应中药中通常都含有黄酮苷类、环烯醚萜苷类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而苷类成分在一定温度下的含水环境中会慢慢发生水解反应,然后生成新的化学成分,从而使中药疗效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需要运用到很多方法,如清、洗、润、蒸煮及燀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3]。

所以,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会伴有水解反应,只有了解了中药成分的水解反应原理,才能够更好地研究其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

常见的会发生水解反应的中药成分如下。

2.1.1 黄酮苷类成分黄酮苷类成分目前在中药中的使用非常广泛,许多中药材中都含有该类物质。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会发生水解反应而失去糖链,从而使甘草的抗炎作用大大提升,进而达到更好的清热止咳、消除炎症的疗效。

2.1.2 多糖类成分中药中的多糖类成分具备不同的药理活性,如香菇多糖就具备一定的抗癌活性,因此,其应用非常广泛。

多糖类成分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如地黄经过一系列炮制后会不再含水苏糖、蜜三糖等物质,然后疗效会显著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常见的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有川乌、草乌及附子等,由于生物碱类成分的存在,使得这些药物普遍带有一定的毒性(乌头碱),而经过中药炮制后药物中的生物碱类成分会被水解,从而毒性大大减轻,同时止痛抗炎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2.1.4 皂苷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在中药材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其通常是由皂苷元和一个或多个糖基组成的,因此在中药炮制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糖基的水解反应。

例如人参中就含有较多的皂苷类成分,而人参经过蒸制后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中的Rb1、Rb2、Rb3等的含量大大减少,同时Rh1、Rh2、F4等的含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变成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红参;红参具有较强的抵抗肿瘤、益气补血等效用,极具临床应用价值[4]。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程度与其含糖量有关,一般单糖最轻、双糖次之,这主要是由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发生水解反应后会失去糖基。

例如朱红色的山茱萸经过炮制后会发生水解反应而失去糖基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会有所提升、马钱苷等的含量会有所下降,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积极作用[5]。

3 异构化反应异构化反应指的是某种成分转变为异构体的过程,如皂苷类和内醋类等中药成分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异构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疗效。

异构化反应又分为很多种,常见的异构化反应如下。

3.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指的是某物质结合氧或者失去氢的过程。

而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些药物会缓慢发生氧化反应,然后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导致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发生变化。

例如马钱子虽然拥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毒性,只有先对其进行一定的炮制,使其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碱和士的宁转变为4种新的生物碱成分,才能够安全应用于中医临床。

3.2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指的是A单质和BC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生成B单质和AC化合物或C单质和AB化合物的过程。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有些中药成分会发生明显的置换反应,如基团和小分子有机物之间就会发生置换反应。

以乌头为例,乌头是一种中医临床上常见的祛寒止痛药物,不过因其本身具有剧烈的毒性所以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而在经过炮制处理后,乌头中的乙酰基和脂肪酰基之间会发生置换反应,所生成的新物质脂类生物碱的毒性较小,可应用于临床[6]。

3.3 分解反应由于中药在炮制过程中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且炮制耗时也较长,所以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很容易会在这种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例如鲜人参中含有大量的皂苷类成分,其发生分解反应后会生成乙酰基化合物等物质,然后使疗效发生改变;黄连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良药,其中含有红褐色的小檗碱型生物碱,但生黄连中却不含该种物质,生黄连只有经高温炮制后才会生成小檗碱型生物碱[7]。

3.4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组合为一个大分子的过程。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些中药成分会发生缩合反应,并通常还伴有脱水和脱醇现象。

例如青黛在炮制过程中会因缩合反应而将前体物质转变为纯度更高的靛蓝,而生成的靛蓝会浮在溶液的表面;川芎是一种活血止痛的良药,其同样也会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缩合反应而改善疗效。

4结语综上所述,中药作为我国的瑰宝,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是不容忽视且无可取代的。

不过,很多中药都不能够直接使用,而要先经过一定的炮制后才可以入药使用。

中药在炮制前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这是其药效得以发挥的关键。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人们有必要对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验。

[参考文献][1] 蔡宝昌,秦昆明,吴皓,等.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化学进展,2012(4):637-649.[2] 郭雄民.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5):59-60.[3] 秦昆明,束雅春,曹岗,等.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J].中草药,2013(11):1363-1370.[4] 吴向维,邵艳华,丁平.中药炮制后的成分变化及其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9):82-83.[5] 郭雄民.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5):59-60.[6] 贾天柱.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学的提出及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3):337-342.[7] 孟祥龙,樊洲,肖洋,等.中药炮制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炮制”可视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7):1514-1524.[8] 石典花,周倩,孙立立.中药炮制研究可按炮制的基本技术分类研究—冯宝麟中药炮制经验、学术思想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5.[9] 朱洪彬,王春艳,齐瑶,等.中药川乌炮制过程中的UPLC-DAD-ESI/MS 质量评价研究[C]//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2012:3.[10] 李丽,刘颖,肖永庆.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中药炮制与饮片领域科研回顾与展望[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