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

合集下载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一、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什么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

”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

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

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 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

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

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用藏书票,而我们多用藏书印。

这和过去中外书籍所用纸张及装帧的不同有关。

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质地柔软、透薄,并带有涩感,这就便于吃印油,钤印效果好。

国外书刊用纸质地厚硬,尤其是封面、封里多用道令纸、铜版纸,不便钤印。

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曲卷,国外书刊多是“皮靴硬领”(鲁迅语),封里粘贴藏书票,是比较适宜的。

藏书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

30年代,鲁迅大力倡导版画,藏书票也随之兴过一阵。

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

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藏书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时,随着藏书票作品大量涌现,围绕藏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

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展开始,至今已举行了8届。

1986年3月10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

一批学术刊物和专著也相继产生。

《中国藏书票》于1984年创刊,1990年出版的《藏书票艺术》汇集了108篇关于藏书票研究的文章,前年李允经先生著《中国藏书票史话》问世。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书间精灵——藏书票》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书间精灵——藏书票》公开课课件
“纸上宝石” 、“版画珍珠”
藏书票的题材
小组活动: 欣赏藏书票,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与大
家分享。

人物
植物
书票的题材方 寸 之 间 可 容



动物
风景


藏的书画票面构成
拉丁文 EXLIBRIS
图案
意为“我的藏书”, 是藏书票的国际标志
票主名(藏书人的 姓名、书斋号、或 名言警句等)
作者签名
藏书票的文字与图案的位置关系
小书票、大故事——我与藏书票
课堂小结
谢谢
藏书票制作材料
铜现石苏版代木现丝现版 察(版代杨网 代( 内凹(忠版平 克李版刘凸义(版 (桦)硕版漏) 捷藏海)版藏 克书藏)书 )票书藏票票书票
藏书票制作方法
设计画稿
转印
刻板
涂色
拓印
藏藏书票书制作票文化
为自己设计一枚藏书票
要求:1、内容完整(图案、文字) 2、具有特色和观赏性 3、制作时,注意安全!
欢迎走进美术课堂
书间精灵——藏书票
藏书票文化
什么是藏书票?
藏书票是指读书人在 自己所藏书籍的扉页上贴 的一小幅装饰画,作为书
籍收藏者的印记。
藏书票的历史
藏书票文化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
古代书生
蜡烛
书架
包裹、宝 剑
书箱 打开的书籍
藏书票文化
藏书票通常用哪种方式制作?
版画 可复制性
藏书票的大小?
藏藏书票书文化票文化

藏书票

藏书票
• 构思:画出藏书票的图文;(应以“面”为主,面与面衔接处 留有一定的距离 ,以便于镂空) • 制版:用刀片沿轮廓线刻划,注意用刀安全; • 拓印:在镂空区域上色; • 整理完成。
创作 :
请你为自己喜欢的书制作一枚藏书票。
要求: 1.构图时要注意图形简洁,突出主体; 2.构思要新颖体现自己的个性; 3.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卫生。
讨论:下列藏书票由哪些部分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
藏书票的图案内容可以是风景、人物、动物或其它等等,也可结合书 的内容设计。
藏书票的组成:
一枚藏书票包括图画、文字两 部分。一般主要有票主的名字或书 斋名。 在国际上,藏书票通常标有拉丁文 EX· LIBRIS,意即我的藏书。
文 字 图画
纸版镂印藏书票制作步骤:
香山小学
莫丽嫣
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1450年)
画面是一只刺猬嘴里衔着一枝野花,脚踩落叶, 票上方有一行德文
中国最早使用藏书票大约在 1905年,最早的藏书票是“关祖 章藏书”。关祖章是中国使用藏 书票的第一人。
票面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 借着烛光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幅 卷轴,他的身前身后是放满书籍 的书架、打开的书箱以及散放于 地的书籍。整个票面设计古雅, 颇具匠心,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 文化气息。
(提示:文字部分可以在最后书写,如果有眼睛,嘴巴等细节 可以最后添加。)
拓展欣赏
剪贴纸(分割法)版画
拓展欣赏
水印藏书票
拓展欣赏
剪纸藏书票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 高尔基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一、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什么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

”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

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

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 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

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

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用藏书票,而我们多用藏书印。

这和过去中外书籍所用纸张及装帧的不同有关。

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质地柔软、透薄,并带有涩感,这就便于吃印油,钤印效果好。

国外书刊用纸质地厚硬,尤其是封面、封里多用道令纸、铜版纸,不便钤印。

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曲卷,国外书刊多是“皮靴硬领”(鲁迅语),封里粘贴藏书票,是比较适宜的。

藏书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

30年代,鲁迅大力倡导版画,藏书票也随之兴过一阵。

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

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藏书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时,随着藏书票作品大量涌现,围绕藏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

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展开始,至今已举行了8届。

1986年3月10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

一批学术刊物和专著也相继产生。

《中国藏书票》于1984年创刊,1990年出版的《藏书票艺术》汇集了108篇关于藏书票研究的文章,前年李允经先生著《中国藏书票史话》问世。

藏书票与书签

藏书票与书签

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
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a
17
藏书票的特点: 简洁,小巧,主题明确,图案简洁
书签特点: 适用,简洁,大方,小巧
a
18
a
19
a
20
a
21
a
22
a
23
a
“关祖章藏于美国纽约特洛伊城第八街一七七号,伦斯
勒工艺学校,1914年9月26日。”该枚藏书票用西方引
进的木刻技法,构图又完全是中国古典传统风格。“关
祖章藏书票”内容为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
馀,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
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
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a 、“易书”字样
7
a
8
藏书票简介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
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
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
“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
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10厘米
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
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
24
a
25
a
26
a
27
a
28
a
29
材料
• 需要HB铅笔,吹塑纸,小刀,颜料,硬纸 板,纸,卡纸,彩色笔。

美术四年级下人教版14藏书票课件(22张)

美术四年级下人教版14藏书票课件(22张)

藏书票的内容
图案 拉丁文标志
票主名 作者铅笔签名
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 步骤一:构思画稿 步骤二:用刀刻画 步骤三:印色 步骤四:补充、调整、完成
藏书票的题材 动物
藏书票的题材 人物
藏书票的题材 风景
藏书票的题材 植物
藏书票的形状
藏书票的文字设计
• 奇妙地设计于画பைடு நூலகம்之中
学生作品
创作要求
• 1、题材自选,做一枚自己爱好的藏书票 • 2、注意图案、文字的位置和大小 • 3、注意剪刀的使用
第14课 藏书票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票
藏书票艺术
什么是藏书票?
藏书票 是指读书人在自己所 藏书籍的扉页上贴的一幅装 饰小画,作为书籍收藏者的 印记。它通常采用木刻、石 刻等版画情势。它的大小根 据书籍的尺寸而定,常见规 格为8cm—12cm。所以藏书 票有着“版画珍珠” “纸上珍 珠”的美誉。
世界上第一张藏书票
中国第一张藏书票
制作于1910年,
内容是一位头戴方 巾的书生,翻箱倒 柜之余,正秉烛展 卷,潜心攻读,四 周散落大量的线装 古籍和卷轴,图案 上方书“关祖章藏书” 五个大字充满中国 古典文化气息。
藏书票规格
• 第一类:12~17cm 第二类:8cm~12cm 第三类:8cm以下

藏书票

藏书票

纸边 国际通用 标志 图案
作者
印数
年份
华盛顿藏书票
英威尔斯王子藏书票
1、设计构图 2、完成画稿
3、分色制版
4、刻版印稿
票也随之兴过一阵。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 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 起。 小小藏书票,包罗大世界,天下万物几乎均可在小小藏书票上展现。一张藏书票 就是一幅微型版画,它包涵着藏书者的感情和追求,也浓缩了每个时代文化生活的特征。 如今,藏书票是又一热门的艺术藏品,热衷于此的藏家常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展览、 交易。 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说来有趣,世界上最 早的一枚藏书票竟是为防“书贼”而制作的,画的是一头刺猬,口衔一枝野花,画面上 方有一缎带,上写一行字:“慎防刺猬随时一吻”,以示对偷书者的警告。 藏书票起源于中世纪的贵族阶层,15世纪时最早在德国流行,后传入美国、日本等 国家,20世纪初传入我国,30年后达到了兴盛。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枚是关祖章的 藏书票,此票贴于1913年出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封里,画面是一位书生秉烛展 卷。 我国藏书票品种繁多,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石版、铜版、丝网版、塑 料版、布贴版,橡胶版等;票面构图不拘一格,能见高山大河、日月星辰、古今人物、 飞禽走兽、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等;在创作风格上,或粗犷奔放,或细腻秀美。早期藏 书票古色古香,有的还配上古文篆字。后来,藏书票的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化,不只有版 画藏画,还创作出篆刻、剪纸藏书票,有的取法石刻、汉画像砖、壁画而成,有的则汲 取民间皮影、蜡染等艺术精华,或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金石玺印味道;或五彩缤纷, 精湛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国际上许多著名画家如法国印象派的奠基人高更、西班牙艺术巨匠毕加索、英国版 画家贺加斯等人,都创作过不少珍贵的藏书票作品。一些世界文豪如雨果、莫泊桑、福 楼拜等人,也都十分喜爱藏书票。英威尔斯王子、瑞典女王、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等 人,更是藏书票的收藏迷。在我国,藏书票也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我们熟悉的作家巴金、 臧克家、王蒙、金庸等人,都有自己的藏书票。(来源:北京商报 王晓云)

藏书票

藏书票

拓展:

把制作好的藏书票放在楼道文化展 览区域内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爱书、 读书、藏书。
漏版藏书票作画步骤:
1、构思画稿 2、拓搞(按色彩不同把搞拓印到不同版上) 3、制版(用刻刀在透明卡片上将图案刻掉) 4、印刷(均匀施墨,先浅后深) 5、在画面下方依次签字
作业:
创作完成一枚漏板藏书票作品
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藏书 票的基本知识,并且自己创作了一枚藏书票。 我希望大家今后不仅热爱读书、藏书,更热 爱藏书票,希望大家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用知识和艺术让你的人生更丰富、更精彩。
油画
版画
版画:
按使用材料:木版画、石版画、铜版
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12厘米, 最大不超过17厘米, 因此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
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1450年)
题材:
人物、动物、植物、风景、抽 象图案等
拍卖估价
16800元
藏书票:
起源于欧洲,是读书人在自己所藏书 籍的扉页上贴的一幅装饰小画,作为收藏 者的印记。
藏书票的内容:
一枚藏书票包括图画、文字两部分。 一般主要有票主的名字或书斋名。在国际 上,藏书票通常标有拉丁文EX· LIBRIS,意 即我的藏书。
中国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书票百科名片华盛顿藏书票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

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

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

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

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目录展开藏书票简介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

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补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

藏书票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袖珍版画,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

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

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文化界曾有人将藏书票誉为“纸上宝石”。

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人1450年制作的。

西方的藏书票上通常还有拉丁文“EX-LI BRIS” (属于我的书)。

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各类图案。

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有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专门收藏各种书票的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

在亚洲,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的藏书票。

与传统的浮世绘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藏书票是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的。

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木刻家李桦组织的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同时也创作藏书票。

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

郁达夫非常喜爱藏书票,唐弢也广泛搜集藏书票,在其所著《书话》一书中收有陈仲纲等刻的藏书票。

80年代初,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参加了国际藏书票双年会。

1987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中国的藏书票曾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

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

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

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

藏书票的用途藏书票是供藏书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书印章一样,属于个人收藏的一种标记。

通常藏书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

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1470年由德国人Johannes Knabensberg制作的,署名勒戈尔(Lgler),由一款画有刺猬衔着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构成。

不过类似这种图画构成的藏书票,在早期是极为罕见的。

一直到17世纪末期,藏书票多以表示贵族身份的纹章作为图案。

由于当时只有贵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书籍,纹章藏书票往往象征权势和地位,并不流行。

如17世纪中叶,英王查理二世的藏书票,以两头狮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纹章为图款,是典型的纹章藏书票。

藏书票的艺术性到18世纪,随着教育普及,出版业发展,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许多中产阶级也都收藏图书,藏书票也就平民化,由原来注重由纹章显示地位,转而用图画来表示收藏者的个性与喜好,藏书票趋向个性化,也更追求艺术的意味,如18世纪中叶英国布利牧师以自己书房一角的书堆作为藏书票的构图,表示收藏者的一种情趣。

这个时期还时兴寓言形式的藏书票,似乎要寄托更多的文化旨趣。

如荷兰画家迈克尔·伯格斯设计的寓言票,所绘是一对天使骑在凶猛的老鹰背上,一手抓住老鹰,一手护卫牛头,其寓意耐人寻味。

藏书票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

欧洲的文人几乎都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有些书店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藏书票。

当然藏书票的审美风格也有时代性。

当工业革命的巨浪铺天盖地冲击欧洲各国时,人们厌烦机械的僵硬的几何图案,于是以弯曲变化的植物枝叶为构图的藏书票便得以流行。

如1897年德国人克莱朵夫设计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为背景,加上飞翔的天使的藏书票,那流畅的笔触传达着浪漫主义的韵味。

所以藏书票的发展,经历了由纯粹实用性到逐步注重个性化和艺术鉴赏性的一个过程。

藏书票在中国传播至于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

不过较早的有留美学生关祖章的书票,画面是一位古代书生在书房搜寻图书,满地都是线装书,还有宝剑等饰物,颇有古风,上署“关祖章藏书”五个字,大约是1914年前后制作的。

另有戏剧家宋春舫使用的藏书票,标示有“褐木庐”书斋名,也带传统文人的情味,估计是上世纪初制作的。

二、三十年代使用藏书票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等,都制作过许多风格独特的藏书票。

不过,在中国,藏书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娱的玩意儿,较少流传。

直到近年,才陆续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绍过藏书票知识,并出版过一、二种有关藏书票的集子。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国家图书馆从馆藏图书中发现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国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这枚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古代书生在满室书卷中夜读的情景,具浓厚的书香之气和中国古典文化神韵,是一枚构思巧妙与藏书主题紧扣和契合的书票。

图画工致精美,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

同样的“关祖章藏书票”还出现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为台湾出版人吴兴文发现并收藏。

关祖章为广西赴美留学人士,归国后曾在交通部任职,他热爱西方文化并制作这枚藏书票供自己使用。

据分析,关祖章可能是中国最早制作和使用藏书票的人。

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叶灵凤“凤凰”票。

这枚书票是30年代上海的著名作家叶灵凤1933年亲手绘稿刻印的。

他思想进步,和郁达夫积极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书票,并亲手制作了这枚书票,印出后,他寄赠书票给日本友人太田临一郎。

后来李桦、赖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积极制作藏书票,不能说没有受到叶灵凤等人的影响。

这枚书票有史料和艺术双重价值。

最早由外国人在中国制作的藏书票———“饮水思源”藏书票。

这枚书票是民国时期金陵大学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制作的,画面上一位僧人在专心致志抄写经卷。

图案古朴自然,气氛肃穆,人物形像栩栩如生。

据发现者和收藏者贾俊学介绍,这枚书票是他淘书所得,已发旧褪色,经由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主任、著名版画家梁栋先生鉴定确认为套色版。

这枚书票晚于“关祖章藏书票”,早于叶灵凤的“凤凰票”和李桦的书票,弥足珍贵。

中国的抗战藏书票———“罗工柳藏书票”。

这枚藏书票是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版画家罗工柳先生的作品,是木刻画:两个八路军战士的头像、一面红旗和一把横置的木刻刀,组成了一个极其简洁凝炼的画面,表现了抗战历史中八路军的风采,是一枚珍贵的革命题材藏书票。

据《中国藏书票史话》一书著者李允经介绍,罗工柳说这枚书票当时印出贴在本子上保存至今。

在三四十年代革命阵营中极少有人搞藏书票的情况下,这枚书票显得格外珍贵,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史价值。

台湾土产珍品———“狮首图腾”藏书票。

“狮子衔剑”是台湾民间的图腾吉祥图案,从30年代起,它被藏书票作家巧妙引用到创作中。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日籍作家西川满醉心台湾风土民情,请日本著名版画家宫田弥太朗创作的一枚“狮子衔剑”藏书票,以木刻水印出来,贴在“妈祖祭”诗集创刊号上轰动一时,这是台湾岛上最早诞生的藏书票。

不久又有西川满的台湾友人、诗人杨炽昌根据民宅狮首图腾制作的一枚“剑狮”藏书票问世,也被人们视为珍爱而争相索求。

这两枚藏书票印数极少,作为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的书票相当珍贵。

藏书票的五大类型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书票,可以概括为四大类。

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这类书票并不多见。

另一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此类最多。

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

凸版的版材有麻胶、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

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铜版,但也有锌版、铅版等。

平版的版材是石版。

漏版,又称孔版、丝网版。

而在这四大类型中,制作技法也是多种多样。

目前,国际书票联盟已发布了20余种通用编号,用以区别和规范书票制作的版种和技法。

但由于版画制作之技法日趋多样,许多版种和技法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代号。

如拓彩版、吹塑版等等。

上述两类,都是书票原作,比较珍贵。

只是手绘者,生产不易,难免行之不远;而以版画拓印者,数量大增,甚至被视为正宗,书票也因之而有过“版画藏书票”之专称。

这种藏书票以套色水印木刻为主,可称作微型版画,因为它的画幅很小,一般长宽均不超过10厘米,通常情况下画幅为正方形或黄金矩形。

版画藏书票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象与文字相辉映的艺术形式。

在画面中,文字(一般是“某某藏书”、“某某之书”以及必不可少的“Ex-Libris”)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嵌入式将文字设计在画面中,所以这些文字在画面中还起着构图和色彩的作用。

因此与其他种类的藏书票不同的是,版画藏书票上的“Ex-Libris”通常全部为大写字母,并且一般将“-”号省略或用“·”号代替。

如果我们将第一类称为“手绘藏书票”,将第二类称为“版画藏书票”,那么第三类便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似可称之为“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

这类书票在我国尚属罕见,但在国外,都已上市销售了。

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

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中,签个名或者盖个章就完事了。

第四类藏书票,则是“电脑藏书票”了。

它可以大量生产,方兴未艾。

这后两类书票均与现代科技联姻,为藏书票的广泛普及走入千家万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第五类藏书票是剪纸藏书票。

它是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与藏书票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藏书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