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任务2外国古典园林艺术解析

合集下载

园林分析

园林分析

1、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对称、均衡和秩序,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

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 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 呈现出几何形状, 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风格是崇尚自然,循道而行。

因此在造园的过程中“ 自然” 一直是中国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东方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 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 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总结)可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来构园,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发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

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与山水树木相协调,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遵循“ 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外国园林概述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

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

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内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石组分为以下种类:【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

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

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

【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

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第一章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第一章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2.中西方美学起源 2.3. 中国美学思想
2.3.1.人们更多地关注主体人。 重视自身的修养、伦理人格的塑造。
中国的奴隶制更多地留有原始氏族公社血缘关系的烙印,这 种血缘关系渗透于政洽、经济、文化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并 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国家的建立并不是以牺牲家族为代价 的,“国”不过是放大了的“家”。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财 产发展得不够充分以及血缘家族关系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始终是难以分割,个体的价值和念义并不取 决于他所拥有的财富和能力,而是取决于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和对群体的贡献。在这种和谐统一的环境里,一切矛盾都可 以通过主体自身的修养和伦理道德的约束加以解决。
2.中西方美学起源 2.3. 中国美学思想
2.3.2.和谐的两个层次—表现在情与理、心与 物的协调一致。
儒家讲“和为贵”,“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 止乎礼义”,都强调以礼节情,以道制欲,从而达到情理统 一和心理和谐。道家则更强调心与物的统一 。根本目的就 在于人与社会的协调 道家的最高目标,它无时无地不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 人只有放弃主观努力,顺应自然,无为才能无不为,无目的 才是为目的,才能得“道”。
1.中西方园林发展进程概述 1.1.时间进程
就传到了
公元六世纪
明末朱舜水江南园林
日本园林
明计成的《园冶》
英国造园家威廉康伯
十七\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
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法国\英国
法国巴黎有中国式风景园二十余所。 在北欧丹麦哥本哈根的趣伏里园, 有中国式的亭子。美国、联邦德国、 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建造中国园。 在德国波茨坦有一座十八世纪的桑苏西园林
西方的美学
实体
借景—扩展空间
兰特庄园三层平台俯视一,二平台

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对现代景观发展的启示或思考

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对现代景观发展的启示或思考

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对现代景观发展的启示或思考说到古典园林,咱们常常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千年古树、曲折的石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对吧?尤其是当你站在这样的园林里,仿佛一切喧嚣都远离了,内心莫名地平静下来,连呼吸都变得有节奏了。

无论是中国的园林,还是西方的园林,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告诉你:景观不只是景观,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境,一种对美的追求。

说到中国的古典园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想象一下,你漫步在苏州的拙政园里,拐个弯,突然眼前豁然开朗,清澈的池水,池中漂浮着的几片莲叶,树影斑驳,仿佛每一步都能听到自然低语。

这种园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把自然的山水、树木、花草和人的居所巧妙融合。

每一片叶子都不单单是叶子,它承载着的是文化,承载的是哲理。

你看那个假山,随便一块石头都可能背后有千年故事。

这里每个角落、每块石板,都像是大自然亲手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看似随意、自由,却又自有其道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幅画里,连空气都弥漫着诗意。

真心讲,那种韵味,真不是说说而已,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再看看西方的古典园林,尤其是欧洲那些皇家园林,简直是另一种气场。

比如说,凡尔赛宫的花园,光是它的规模就让你吃惊到不行。

宽广的草坪、对称的树木、整齐划一的花坛,每一寸土地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那么精致。

说实话,你站在那里,瞬间就会有种“我就是国王/皇后”的感觉。

西方园林的特点,除了讲究“秩序美”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非常注重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你看凡尔赛的那些喷泉、雕塑,感觉每一滴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座雕像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

西方园林更像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征服和掌控,强调几何图形、对称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分明界限”。

说实话,无论是中式园林的“自然随性”,还是西方园林的“秩序严谨”,它们在今天的现代景观设计中,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比如,现代的城市公园、花园,很多都开始注重空间的层次感、景观的多样性。

中外园林鉴赏中外园林鉴赏1

中外园林鉴赏中外园林鉴赏1

2.江南园林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 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 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 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 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 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 山房等。
混合式 现代园林为主。 现代的建筑与 规则式 和自然式的造园手法相 搭配。如:园博园。
深圳园博园鸟瞰图
二、园林的分类(2)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
自然园林。它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 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唐
代园林是其代表。例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 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
二、园林的分类(4)
中国园林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分 为三类 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 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 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 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 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屈原 《渔父》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 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 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 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 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 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 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 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 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 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 “师子林”、“狮子林”。 贝润生 贝聿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全盛时期 造园要素为石、树木和水。石材包括台阶、栏杆、挡土墙、道路以
及和水结合的池、泉、渠以及大量雕像。造园布局严谨,以整个园林 作统一的构图,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和联系各个台层,使之统一 成为整体,别墅渐起统率作用。中轴线上以水池、喷泉、雕像及造型 各异的台阶、坡道等来加强远视线的效果。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中世园林 3)室町时代
(1392-1568年)相当于我国元末-明初年间,将军足利氏把幕府 迁回京都的室町。该时期是枯山水高度发展期,是茶庭的形成期,是 园林佛教化的时期,园林造园特点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造园主:武家 和僧家造园远远超过皇家。类型: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 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 林,成为茶庭的开始;寝殿造建筑已逐渐消失,代之而兴起的是完全 日本意味的“书院造”建筑。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全盛时期
法尔奈斯庄园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3)巴洛克时期
造园艺术逐渐衰落,这时期的园林追求新奇、夸张和大量的装饰。 园林中的建筑物体量大,居于统率地位。林荫道纵横交错,“绿色雕 刻”的植物修剪技巧复杂:波浪起伏的绿墙,花纹曲线繁复的剪树植坛, 高大绿篱的天幕绿色剧场,同时喜欢利用绿墙、绿廊、丛林等造成空 间和阴影的突然变化。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5)城市公园运动
19世纪,受到“将自然引入城市”理念的影响,并以实用为核心的 设计方法,产生了新型的公共城市园林。当时设计的基本准则要求根 据园林的面积、地形以及与建筑的关系,来决定采用何种构图形式, 造成折中式园林的盛行;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题,力求再现自然 景观的特征,注重园林内涵的挖掘,反对各种形式的简单抄袭;强调 以植物学为基础的植物造景,将浪漫主义色彩与科学主义趋势相结合; 同时,注重园林设计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施工技术的规范化。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3)巴洛克时期
水的处理手法也异常丰富:利用水的动、静、声、光,结合雕塑, 建造水风琴、水剧场和各种机关水法。比较著名的有兰特庄园。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2.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1)修坡筑台 (2)规划设计 (3)理水多变 (4)植物修整 (5)雕塑布置 (6)建筑多姿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全盛时期
树木以常绿树为主,有些经过修剪后,形成绿墙、绿廊的植物景 观,台地布满由黄杨或柏树构成图案的植坛;水与石景结合,成为建筑 化的流动水景,如喷泉、壁泉、溢流、瀑布、叠落等。运用光影的对 比、水的闪烁和、水中倒影和流水声音造园。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园林 4)平安时代
a:寝殿造园林 私家园林
面积比皇家园林 小,形式仍是中 轴式,轴线方向 为南北向。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园林 4)平安时代
b:净土园林 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
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 于寺院园林之中。
1. 英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进入18世纪,英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 画。到了18世纪中叶,新的造园艺术成熟,叫做自然风致园。英国的园林面貌 发生了改变:没有几何式的格局,没有笔直的林荫道、绿色雕刻、图案式植坛、 平台和修筑得整整齐齐的池子。花园就是一片天然牧场的样子,以草地为主, 生长着自然形态的老树,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渐渐 兴起,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下,英国造园家不满足于自然风致园的过于平淡, 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更浓郁的诗情画意,对原来的牧场景色加工多 了一些,自然风致园发展成为绘画式园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气质。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文艺复兴前
1)公元前1-4世纪:法国是罗马的高卢行省,建造了大量的罗马式建 筑,包括庄园。 2)中世纪:园林主要在修道院和王公贵族的府邸里发展,多用绿篱, 荫棚,绿廊。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文艺复兴前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
2)16世纪中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园林艺术发生新变化。建筑形成 庄重、对称的格局,园林的观赏性增强,植物与建筑的关系也较为密 切,园林的布局以规则对称为主。比较有名的有阿内府邸花园、凡尔 耐伊府邸花园。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4)英中式园林
1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掀起了启蒙运动,主张“回 到自然去”。在英国风景式园林和中国园林的双重影响下,法国出现 了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绘画式风景园,又称“英中 式”园林。它以奇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采用写实性的表现手法,形 成具有画意的风景园林骨架,并揉合进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小品或村 庄农舍等,显示出一种矫揉造作、追新求异的设计倾向。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园林
3)奈良时代 奈良园林一般都以水池为中心,水池有源有流,池中有岛屿洲
渚,显示“川景”、“海景”、“石组”的形象之类,水池的一面为 厅堂,其余三面种植花木,园林的规模不大,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 之用,不能泛舟,这就是早期池泉庭园的典型样式,也是日本最早出 现的一种园林类型。
1.2.2 法国古典园林
2. 法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路易十四统治下的秩序,是庄重 典稚的贵族气势,是完全人工化的特点。广袤是体现在园林的规模与空 间的尺度上的最大特点,追求空间的无限性,因而具有外向性的特征。
1.2.3 英国古典园林
1. 英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属平坦地形或为缓丘地带,气候潮湿。英国曾受意大利文化影 响,及罗马教皇的严格控制,但因岛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人们 热爱自然,形成英国独特的园林风格。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园林 2)飞鸟时代
内容: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 ,也是池泉山水园的标志之一。文化:池中设岛,园林开始受到中国蓬莱 神山思想的影响;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表明佛教开始渗透园林。类型: 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开始有 离宫。传承: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手法:首创池边采用洲 浜缓坡入水的做法;橘子和灵龟等动植物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 。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3)古典主义园林
1)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在建筑师木坝阿和园艺家莫莱家族的影 响下,法国造园从局部布置转向注重整体布局,并且也有运用题名、 图象表达思想的记载,这一时期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在倡导人工美, 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下,造园布局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植物以 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等形式,而且技艺高超,充分反映唯理 主义思想。
预备知识链接
1.2.1 意大利 古典园林
1.2.2 法国
古典园林
1.2.3 英国
古典园林
1.2.4 日本
古典园林
1.2.1 意大利古典园林
1. 意大利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文艺复兴时期 庄园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地址选择十分注
重周围的环境,一般要求有可以远眺的前景。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 层,但各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物往往位 于最高层以借园外之景,建筑风格尚保留有一些中世纪的痕迹。
项目1 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解析
任务2外国古典园林艺术解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国外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国外古典园林的
术的特点。
能灵活运用国外古典园林的设计 方法。
工作任务
完成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分析 完成日本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分析
1. 法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
1)16世纪上半叶:受意大利文化影响(侵意战争),在花园里出现雕 塑、图案式花坛及岩洞等造型,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开阔的水 池和河渠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不过影响仅留在花园的局部处理 及造园要素上,功能还没有完全摆脱实用的要求,台地中多只有一层, 以观赏为主,呈图案形式。。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园林 1)大和时代
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 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 走狗试马,远足田猎。园中有纯游赏性的池、矶、游船,可谓技术先 进。“曲水宴”显示上层文人雅士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 的境界。
3)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成为全国的经济中 心,造园艺术有所变化,同时十字军东征带回了东方发达的文化,包 括造园的一些要素,如观赏植物等。 4)13世纪末:出现利用机械装置的类似喷泉的水戏内容和动物园等 新形式。 5)14世纪下半叶和15世纪上半叶:英法战争,造园艺术整体停顿。
1.2.2 法国古典园林
1.2.4 日本古典园林
1. 日本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中世园林 1)镰仓时代
(1185-1333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该时期是寺院园林 的发展期,是园林佛教化的时期,是“枯山水”园林的形成期。
在幕府武家政治之下,建筑上引进南宋的天竺样,而后又形成 新和样。园林沿着自己的佛化道路前进,是寝殿造园林的延续,寺院 园林也是净土园林的延续。 十三世纪,日本园林与禅宗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 的抽象表现的写意式山水园,“枯山水”就是从此诞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