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定义
心理教育之情感发展

心理教育之情感发展人的情感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内在体验,对于每个人而言,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健康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个体情感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情感的定义、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心理教育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的定义与分类情感是人在面对事物或情境时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主观体验,是人们情感体验的载体。
情感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大类。
积极情感包括喜悦、幸福、满意等,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消极情感则包括恐惧、忧虑、愤怒等,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情感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感具有个体导向的功能。
通过情感,个体能够感知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有助于保护自我和与他人建立关系。
其次,情感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感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促进个体积极面对生活。
最后,情感对于社会适应也至关重要。
具备适当的情感调节能力,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教育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心理教育作为关注个体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心理教育可以提供情感教育。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培养个体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个体的情感体验能力,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情感困惑。
其次,心理教育可以提供情感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授情感管理和调节技巧,帮助个体学会正确地应对和表达情感,提高情感积极性。
最后,心理教育可以提供社交情感支持。
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个体可以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提升情感的积极性。
四、心理教育在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学校开展了情感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通过学生自我反省、情感分享和情感管理等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自身情感,提高情感体验能力。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情感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
情感的解构与重建 个案概念化的思考

情感的解构与重建个案概念化的思考情感的解构与重建个案概念化的思考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思维、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情感的解构与重建是个案概念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通过探讨情感的定义、解构、重建以及概念化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感的本质及其在个案概念化中的作用。
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一种人类的情绪体验,是对事物、他人或事件产生的强烈感受。
它是情绪、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综合体验,涵盖了欢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多种感受。
情感是人类内在世界的反映,它对于个体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二、情感的解构情感的解构是指对情感进行拆分和理解的过程。
情感可以由多种因素构成,例如个体的价值观、经历、认知等。
对于个案的概念化,解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产生的原因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情感进行解构:1. 个体的过去经历:个体在过去的经历中累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经历会对当前的情感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了虐待可能会导致他在成年后对亲密关系中产生恐惧和不信任的情感。
2. 个体的认知和解释方式:个体对于外界的认知和解释会对情感的构建有重要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一个人可能会选择用积极的角度去解释,而另一个人可能会选择消极的角度去解释。
这些不同的解释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3. 个体的价值观和信念:个体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对情感的产生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非常重视自由和独立,那么当他感到被限制或束缚时,可能会产生愤怒和不满的情感。
三、情感的重建情感的重建是指通过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来重新塑造和管理情感体验。
情感的重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境,改善情感体验,并为个案概念化过程提供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感重建策略:1. 情感识别与认知重塑:个体首先需要识别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并且明确情感的来源。
然后,通过认知重塑的技巧,个体可以重新解释情感产生的原因,并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以减少消极情感的影响。
感情是什么_感情的定义_感情的内涵

感情是什么_感情的定义_感情的内涵导语:其实一直以来,我也在思考感情是什么的问题!感情是什么?这是个说不明白的问题,现实的、人为的多种因素都在影响着它。
本文为大学网推荐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感情是什么_感情的定义_感情的内涵感情的定义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
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感情内涵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
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
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
感情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
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
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
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
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心理学对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对情感的定义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对外界刺激和内部思维的反应。
心理学将情感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它包括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情绪体验以及情绪表达的行为。
情感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与思维和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可以包括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奇等各种不同的感受。
情感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认知,并受到个体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的情感;而当一个人遭遇到失去亲人的悲剧时,他可能会产生悲伤的情感。
情感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情感还可以调节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
此外,情感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语言行为、身体姿势等,来传达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与他人的交流。
心理学研究了情感的起源、表达、调节和影响等方面。
情感的起源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基本情绪反应和情感发展过程来了解。
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以及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来揭示。
情感的调节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情感管理技巧来分析。
情感的影响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情感与健康、幸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系来探索。
情感在个体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给予个体积极的体验和愉悦的感受,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同时,情感也可能给予个体消极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了解和管理情感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情感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感,提高个体的情感智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通过学习和培养情感管理技巧,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情感困扰,提高情感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此外,心理学的研究还为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帮助个体解决情感问题和心理困扰,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情感的定义(精)

自我暗示法
语言性自我暗示
动作性自我暗示 情景性自我暗示
睡眠性自我暗示
谢谢!
--温雪玲
情感 情绪
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 爱慕、厌恶等等。
情感因素
独立性 自觉性 兴趣 坚持性 焦虑水平 挫折耐力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பைடு நூலகம்
有一半多的人会从努力学习中 培养兴趣,大约一半的人却不会 从努力学习中培养兴趣。
情绪
正面情绪,如兴奋、愉快、希望、勇敢、 恬静、好感、和悦等; 负面情绪,如痛苦、惊慌、愤怒、忧郁、 沮丧、不满、失望等。
情绪
研究时间 研究的最大成果 Gross提出“情绪调节的同感过程 模型”(Consensual process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
情绪
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情绪、情感对学 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情绪不稳定、 或者消极等都不利于学习 相当多的人还不是很会调节自己的 情绪、情感,按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
调节情绪
1) 2) 3) 4) 5) 6) 自我转移法 自我暗示法 逐步适应法 宣泄法 自我安慰法 自我放松法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的实质是自觉地诱发积极的、 良好的心理状态,即利用心理状态的可 变性,主动地使疾病产生消极的、不良 的心理状态,转变成可增强抗病能力的 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利用心理 状态的稳定使其保持下来,以促进病体 康复。
兴趣
激发好奇心 注意知识的积累 兴趣转移 自我暗示
兴趣
要引导兴趣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向更高 层次发展。 兴趣更要广泛,更要有中心。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的探求会引起对某一 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 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要从努力学习中培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我们的内在体验, 但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的定义及特点情绪是一种内心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对于外部刺激的主观感受。
情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愉快的、悲伤的、愤怒的、恐惧的等等。
情绪的产生通常是突发的,它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波动或改变。
二、情感的定义及特点情感是一种更为持久和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是对个体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特定事件产生的长期共鸣。
情感可能涉及爱、恨、幸福、哀伤、幸运、愤怒等等。
情感的形成和维持需要更多的认知和思考。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 时间特征:情绪通常是短暂的,随着外部刺激的变化而迅速产生和消退;而情感则更加持久,对于一段时间内个体的体验和思考产生影响。
2. 强度特征:情绪更容易产生较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心跳加速、面部表情变化等;情感虽然也带有情绪的色彩,但更多地涉及个体对于某种主题或事件的认知和评价。
3. 形成特征:情绪往往是即时产生的,与外部的具体刺激相关;情感则经常受到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是经过思考和经验沉淀而形成的。
四、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尽管情绪和情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也有着紧密的联系:1. 影响力:情绪和情感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情绪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反应;情感则更多地与我们的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相关,影响我们的意愿和行动方向。
2. 相互作用:情绪和情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的变化可以引发情绪的波动,并影响我们对于外部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同时,情绪的体验和表达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于情感的感知和评价。
3. 形成过程:情绪和情感的形成过程有相似之处。
两者都受到个体的认知、经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都需要个体对于内外信息的加工和解读。
情感知识点归纳总结

情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类在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内在感受和表达方式。
它是人类对外部刺激的内心反应,包括对外界事物的喜爱、厌恶、愤怒、悲伤、恐惧、愉快等表现。
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简单的快乐和悲伤,也可以是复杂的嫉妒、怜悯、焦虑等。
情感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使人类对自己、他人和事物产生共鸣和交流,有助于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二、情感的分类情感可以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情感和复合情感两类。
基本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是人类生物进化和生存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直接反应。
复合情感是由多种基本情感组合而成,既有喜悦也有忧虑,既有悲伤也有期待,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产物。
基本情感有: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复合情感有:焦虑、愤怒、爱恨交织。
情感还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例如有情感表达、情感调节、情感感染等。
情感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言语、行为、肢体语言等方式将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情感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支持等方式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流互动时受到他人情感的感染和影响,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三、情感的影响因素情感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包括先天遗传、后天经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先天遗传是指人类的情感基因背景和生理特征对情感的影响,后天经验是指人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和情感体验对情感的塑造和影响。
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对情感的塑造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下,人们对情感的认知、表达和调节方式会有所不同。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情感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和经历下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情感的重要性情感在人类生活和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应,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护关系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的定义作者:斯宾诺莎1.欲望(Cupiditas/desire)是人的本质自身,就人的本质被认作为人的任何一个情感所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
(Cupiditas est ipsa hominis essentia, quatenus ex data quacunque ejus affectione determinate concipitur ad aliquid agendum.)说明在上面第三部分命题九的附释里,我们已经说过,欲望是意识着的冲动,而冲动是人的本质自身,就这本质被决定而发出有利于保存自己的行为而言。
但在同一附释里,我也曾经提到,我实在不承认人的冲动和欲望间有什么区别。
因为不论一个人意识到他的冲动与否,其为冲动还是一样的。
所以为了避免同语反复起见,我并没有用冲动去解释欲望,不过曾经设法给欲望下一个定义,以便欲望的意义可以把人性中一切努力,即我们称为冲动、意志、欲望或本能等总括在一起。
因为,我本来也可以说,欲望是人的本质自身,就本质被认作被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但根据这个定义,不能推出(据第二部分命题二十三)心灵能够意识到它的欲望或冲动。
所以为了足以包括这种意识的原因起见,必须加上(据同一命题)“就本质之被认作为人的任何一个情感所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
因为所谓人的本质的情感乃是泛指本质的任何状态而言,不论它是出于天赋(innata),抑或出于后得,或者不论它仅仅是通过思想这一属性而被认知,抑或仅仅通过广延这一属性而被认知,抑或与两个属性同时相关联。
所以欲望一字,我认为是指人的一切努力、本能、冲动、意愿等情感。
这些情感随人的身体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常常是互相反对的,而人却被它们拖曳着时而这里,时而那里,不知道他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2.快乐(Lætitia/joy)是一个人从较小的圆满到较大的圆满的过渡(transitio)。
3.痛苦(Tristitia/sadness)是一个人从较大的圆满到较小的圆满的过渡。
说明我说过渡,因为快乐并不是圆满本身。
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赋有他必须经过过渡才能达到的圆满性,那么当他具有圆满时,他将不会感到快乐。
如果从与快乐正相反对的痛苦这一情感去看,这个道理将会更显得明白。
没有人能够否认痛苦是到较小圆满的过渡,而不就是较小圆满的本身,因为既然一个人具有某种圆满,他就不会感觉痛苦了。
而且我们也不能说痛苦包含着较大圆满的缺乏,因为缺乏即是没有。
而痛苦的情感乃是一个事实。
所以痛苦必是过渡到较小的圆满的事实,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活动能力被减削或受阻碍的事实(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
至于高兴、快感、烦闷、疼痛的定义,我只好省略了,因为它们主要乃是关于身体的情感,只不过是快乐或痛苦中立另一种类罢了。
4.惊异(Admiratio/wonder)是心灵凝注于一个对象的想象,因为这个特殊的想象与别的想象没有联系。
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五十二及其附释。
说明在第二部分命题十八的附释里,我们曾经指出,心灵于看见一物而立即过渡到对于他物的思想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事物的形象是彼此连系着的,而且这一物的形象随着他物的形象,是按照次序排列着的。
不过如果对于一物的形象是新奇的,便不会有这种相互的连系和按照次序排列的过程,因为心灵将持续着凝注于那个新奇的对象,直到别的原因决定心灵使其思想其它事物时为止。
所以这种关于新奇事物的想象,就其本身而论,与其它的想象,性质本身是相同的。
因此我不将惊异列入情感之内,我也寻不出原因,为什么我应将惊异列入情感之内。
因为象惊异中所表现的心灵的这种抽象作用,并非起于心灵从别种事物抽象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原因,而仅是起于心灵缺乏一种原因,缺乏一种由观察一物立即被决定而思想他物的原因。
所以我只承认(象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里所提到的那样)三个原始的或基本的情感,即快乐、痛苦和欲望。
我所以提到惊异的唯一原因,即由于每当从那三个原始情感派生出来的一些情感,与我们所惊异的对象相关联时,人们总是习于给予它们以别的名称。
同样的原因又使得我在这里加上对“轻蔑”的定义。
5.轻蔑(Contemptus/disdain)是对于心灵上觉得无关轻重之物的想象,当此物呈现在面前时,心灵总是趋于想象此物所缺乏的性质,而不去想象此物所具有的性质(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五十二及其附释)。
敬畏和侮慢的定义兹亦从略,因为据我所知,没有任何情感是从它们那里取得它的称号。
6.爱是为一个外在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快乐。
说明这个定义说明爱的本质已经充分明白。
有些著作家对爱所下的定义,谓爱为爱者要求被爱者合而为一的意志(Amorem esse voluntatem amantis se jungendi rei amatœ.),这只是表示爱的特质之一。
未能说出爱的本质。
因为他们对于爱的本质既未充分认识清楚,对于爱的特质也不能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所以许多人都认为那些作家的定义甚为费解。
但当我说爱者要求和被爱者合而为一的意志是爱的特质时,我必须声明,我并不认为意志是心灵的同意或深思熟虑,亦即自由的决定(consensum, vel animi deliberationem, seu liberum decretum)(因为这是一种幻想,我已于第二部分命题四十八证明),也不认为爱是当被爱的人不在时,爱者要求和被爱者合而为一的欲望,更不认为爱是当被爱的人在前面时,爱者要求继续在他所爱的人的前面的欲望,因为,即使没有上述的任何一种欲望。
我们仍然可以设想爱的性质。
而我所谓意志是指被爱的对象在爱者的面前时所引起他的满足而言。
有了这种满足,那爱者的快乐便加强了,或至少被促进了。
7.恨(Odium/hate)是为一个外在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
说明根据前一定义的说明,此处所须说的,即可易于看出。
此外请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
8.偏好(Propensio/inclination)是为偶然引起快乐的对象的观念所伴随着的快乐。
9.厌恶(Aversio/aversion)是为偶然引起痛苦的对象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五附释)。
10.敬爱(Devotio/devotion)是对于今我们惊异的对象的爱。
说明在第三部分命题五十二附释里,我已经指出惊异是起于对象的新奇。
因此假如我们常常想象着我们亲表惊异之物,我们后来就会对它停止表示惊异,这样我们便可以看出敬爱的情感很容易转变成单纯的爱。
11.嘲笑(Irrisio/mockery)是由于想象着我们所恨之物有可以轻视之处而发生的快乐。
说明只要我们一轻视所恨之物,则我们便因而否认它的存在(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五十二附释),也可感觉快乐(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
但是我们既然假定一个人恨他所嘲笑之物,便可以推知这种快乐并不是持久的快乐。
请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七附释。
12.希望(Spes/hope)是一种不稳定的快乐,此种快乐起于关于将来或过去某一事物的观念,而对于那一事物的前途,我们还有一些怀疑(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八附释二)。
13.恐惧(Metus/fear)是一种不稳定的痛苦,此种痛苦起于关于将来或过去某一事物的观念,而对于那一事物的前途,我们还有一些怀疑。
请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八附释二。
说明从这些定义可以推知,没有只有希望而无恐惧,也没有只有恐惧而无希望的事。
因为当一个人徘徊于希望中,并怀疑某一事物的前途时,总是想象某种足以排斥那未来的事物的存在的东西,所以在这样情形下,(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九)他不免感觉痛苦。
所以当他徘徊于希望下时,他恐惧着他所想望的事物不会实现。
反之,如果一个人恐惧或怀疑他所恨的事物的前途,则他必想象一种足以排斥他所恨的事物的存在的东西,因此(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他将感到愉快,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他希望他所恨的事物不会实现。
14.信心(Securitas/confidence)是起于一种无可致疑的过去或将来之物的观念的快乐。
15.失望(Desperatio/despair)是起于一种无可致疑的过去或将来之物的观念的痛苦。
说明由此可见,信心起于希望,失望起于恐惧,当希望或恐惧的对象的前途已是无可致疑之时。
希望或恐惧之发生,或者因为我们把一个过去或将来的东西想象着即在目前,并认它为现实存在。
或者因为我们想象某种别的东西,足以排除令我们怀疑之物的存在。
因为我们对于个别事物的前途虽然决不能确定(据第二部分命题二十一绎理),但事实上有时我们对于它的前途亦可毫不怀疑。
因为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参看第二部分命题四十九附释),不怀疑是一回事,具有确定性(certitudinem)又另是一回事,所以从对于一个过去或将来的事物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到同样的快乐或痛苦的情感,如象我们从一个当前的事物的形象所可感到的快乐或痛苦的情感一样。
这点我已于第三部分命题十八里。
加以证明,请读者参看,并参看那命题的附释。
16.欣慰(Gaudium/gladness)是当一件往事的结果比我们所曾希望的要好,从而产生的的观念所伴随着的快乐。
17.惋惜(Conscientiæ/remorse)是当一件往事的结果比我们所曾希望的要坏,从而产生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
18.同情(Commiseratio/pity)是为我们想象着我们同类中别的人受灾难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
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二附释及命题二十七附释。
说明同情与怜悯间好象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同情大约是指个别情感而言,而怜悯则是指倾向同情情感的精神状态而言。
19.对于曾作有利于他人之事的人表示爱,便叫做嘉奖(Favor)。
20.对于曾作有害于他人之事的人表示恨,便叫做义愤(Idignatio/indignation)。
说明我深知道,这些名词在日常用语中,具有别的意义。
但是我的目的不在于解释名词的意义,而在于解释事物的性质,用一些名词来表示这些事物,我应用这些名词的意义,与这些名词在日常用语中的意义,并不十分违反。
我相信只消这样提示一下就够了(关于这些情感的原因,可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的绎理一,及命题二十二的附释)。
21.因爱一个人而对他估量过高便叫做过奖(Existimatio/overestimation)。
22.因恨一个人而将他看得太低便叫做轻视(Despectus/scorn)。
说明由此可见,过奖或轻视,乃是爱或恨的结果(effectus)或特质。
所以过奖也可以定义为一种为爱所蔽而对于所爱之物估量太高的爱,反之,轻视可以定义为一种为恨所藏而对于所惧之物看得太低的恨(请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六附释)。
23.嫉妒(Invidia/envy)是一种恨,此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
说明与嫉妒相反的情感,普通说来,就是同情。
同情,也许与这字通常的意义有出人,可定义如下:24.同情(Misericordia/compassion)是一种爱,此种爱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快乐,对他人的不幸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