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材窦娥冤(节选)

合集下载

《窦娥冤(节选)》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窦娥冤(节选)》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第三折〔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

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

〔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窦娥冤(节选)》ppt课件

《窦娥冤(节选)》ppt课件

曲词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 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 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 固定的曲调连缀成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 可以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北曲、元曲等。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 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每个宫调下都统率着若干曲牌,每 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 式,即格律。
物。 他的戏曲作品题 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 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 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 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 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 结构完整,情节生动,
王国维:《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
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 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
知识引 领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精忠旗》-明·冯梦龙 《桃花扇》-清·孔尚任 《琵琶记》-明·高则诚 《长生殿》-清·洪 昇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人看。
——鲁迅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 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 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于做官,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 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他 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 演出。自称:“通五音六律滑熟。”又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 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和个性。
适值张驴儿父子两个问病,道:‘将汤来我尝一尝。’说:‘汤便好,只少些盐醋。’
赚的我去取盐醋,他就暗地里下了毒药,实指望药杀俺婆婆,要强逼我成亲。不想俺婆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明确: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一开始就紧扣“冤”情起笔。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直指元代的社会现实,点明“冤”之缘起。

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对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

“将天地也生埋怨”,实则是对元代统治者的埋怨与指责。

2.【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明确:窦娥的唱词朴素通俗,多用当时流行的俗语,因此唱词明白好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很有表现力。

窦娥作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不能解释造成自己厄运的社会原因,而把它归结为“没时没运”,符合窦娥的身份、文化教养。

【快活三】【鲍老儿】两曲,是窦娥临刑前和婆婆诀别时的唱词。

她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同时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

而她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她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温顺。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明确:这是窦娥在临刑前的一段唱词,内容由原来的指斥天地到希望天地实现其誓愿来惩罚昏聩的官吏和横行的恶人。

“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正是当时社会的写照,“皇天也肯从人愿”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的原因。

在当时法制黑暗、官吏昏聩的现实面前,窦娥认为苍天也会为她的冤情动容,从而惩治恶人,处罚昏官庸吏。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窦娥冤(节选)》元·关汉卿【正宫①】【端正好②】没来由③犯王法,不提防④遭刑宪⑤,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⑥,怎不将天地也⑦生⑧埋怨!【滚绣球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⑩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11)了盗跖颜渊(1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13)。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14)也这般顺水推船(15)!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16)贤愚枉(17)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倘秀才(18)】则(19)被这枷纽(20)的我左侧右偏(21),人拥的我前合后偃(22)。

我窦娥向哥哥行(23)有句言。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叨叨令(24)】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25),则(26)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27)。

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枉(28)将他气杀也么哥(29),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30)哥哥,临危(31)好与人行方便。

【快活三(32)】念窦娥葫芦提(33)当(34)罪愆(35),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36)干家缘(37);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38)】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39);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40)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41)。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42)没运(43),不明不暗(44),负(45)屈衔冤。

【耍孩儿(46)】不是我窦娥罚(47)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48)。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49)化碧,望帝(50)啼鹃。

【二煞(51)】你道是暑气暄(52),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53)?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54)滚似绵(55),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56),断送出(57)古陌(58)荒阡(59)?【一煞(60)】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窦娥冤重点精讲

窦娥冤重点精讲

窦娥冤重点精讲《窦娥冤(节选)》重点精讲【课前背诵】原文: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赏析点拨:李益,唐代边塞诗人。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二人相逢的背景。

因社会动乱,诗人同表弟分别了十年。

二人分别于幼年,“长大”才会面,意外相逢,怎不令人欣喜万分呢?颔联正面描写重逢的情景。

诗人同表弟十年没有见面,双方容貌都发生了变化。

诗人面对“陌生人”客气地询问对方姓什么。

经过交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正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

诗人一边激动地呼唤表弟的名字,一边端详对方的容貌,努力探索记忆中表弟的印象。

颈联写十年动乱,天各一方,世事人情,沧海桑田,包含了人生多少感慨。

十年阔别,今朝相逢,该有多少话语要诉说,该有多少离情要倾诉!二人热情地交谈,从白天谈到日暮。

叙谈时间之长,正表明他们情谊之深厚。

尾联中“明日”点明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的道路,点出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

“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限地惜别情意,令人荡气回肠。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首离别诗,语淡情长,诗味隽永。

翻译如下:经过了十多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尽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钟鸣。

明日你又要踏上巴陵道路,秋山重重不知何时再相逢?【识记基本知识精选】一、生字刽子手(guì)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

②比喻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人。

提防(dī):小心防备。

桃杌(wù):贪官名。

埋(mái):(用土、雪、落叶等)盖住。

如掩埋、埋葬(“埋”又读mán,如:埋怨。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起义领袖。

4《 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 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 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
(盗贼流氓)等等。
元杂剧
剧 角结 本 色构 构 分形 成 类式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 韵文。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 插话)
元杂剧
四折 一楔子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 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剧 角结 本 色构 构 分形 成 类式
一人 主唱
元杂剧一般是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 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 帝主唱。
末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末是元杂剧中的
男性角色,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 末,如监斩官。
元杂剧
剧 角结 本 色构 构 分形 成 类式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净、副

净、二净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 角色,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
李逵。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
自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评 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
会吟诗,z会hu篆àn 籀zhò,u 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
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
生活和个性。
他 元代人评价关汉 评 卿“生而倜傥,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初读正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4课 窦娥冤(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4课 窦娥冤(节选)
本是平凡一民女,生不逢时命坎坷。可恨苍天不眷恋,六月飞 雪旱三年。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中国的年~1300 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 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 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 大都(今北京市)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 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 一世里眠花卧柳。——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2.写作背景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在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 ,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 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 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 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
(4)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 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
(5)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 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 到吐血。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探究
思考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 现了什么?
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 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 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 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 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 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 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 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 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课件7:第4课 窦娥冤(节选)

课件7:第4课 窦娥冤(节选)

5.第一折中【油葫芦】和【天下乐】两支曲子的内容 是什么? 答:【油葫芦】和【天下乐】两曲是窦娥对自己悲苦命 运的质问: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还是“前世里 烧香不到头”。“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 词须应口”,是窦娥认命之后,尽责尽孝的心迹表白。 6.怎样看待张驴儿父子的救人之举? 答:张驴儿父子救人纯属巧合,绝对不是见义勇为之举, 所以才有后文的流氓无耻之举。
4.第一折中【点绛唇】和【混江龙】两支曲子的内容 是什么?
答:【点绛唇】和【混江龙】两曲,诉的是二十岁年轻 寡妇窦娥因无依无靠,孤独寂寞,没有生活奔头而产生 的悲凉心绪。“锦烂熳”之时,圆月挂楼头之时,更是 烦恼愁煞人,“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 尖皱”,“情怀冗冗,心绪悠悠”这两段唱词,对表现 窦娥忠贞不嫁是一个铺垫,也是一个衬托。守寡苦,但 宁苦也要保持贞节。
•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 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 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 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学习楔子
学习探究
这一部分写穷书生窦天章为进京赶考,将七岁的女儿 端云卖给蔡婆做童养媳。交代窦娥苦命的缘由。
1.开头蔡婆念的诗和独白的作用是什么?
10.朗读【端正好】【滚绣球】,找出本段的修辞 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而 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这 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 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
1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 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答: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 诉与抗议,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总 之,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 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 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 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 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 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 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 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 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 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 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 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 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 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反抗的窦娥
后 街 诀 别
讨 论
插入赴刑场的用意及窦娥要求走后 街对塑造窦娥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作 者 简 介
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中 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主要 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 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我 是 一 颗 响 当 当 的 铜 豌 豆
剧 情 简 介
【楔子】书生典女。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 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 媳来抵债。 【第一折】父子逼娶。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 蔡子病死。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 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 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 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
2.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剧中却 应验了,但我们不觉得荒诞,为什么?
小 结
浪漫的手法(浪漫主义) 现实的含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手法的作用:
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又能 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 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 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 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 的爱憎。
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 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典 悲 剧
元 代 杂 剧
元曲
散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散曲+“科”+“白”) 唱+演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 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 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 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 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
杂 剧 知 识 简 介
1.杂剧是一种集说唱、音乐和表演于一体的舞台艺术; 2.曲词(唱词)是杂剧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3.由宾白、曲词和科介三部分组成; 4.角色包括末、旦、净、杂。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曲词、科、宾白三部分 构成。
曲词(唱词)是杂剧的核心。是按一定的宫调 (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 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 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 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 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 点。
情 节 三 场 面
1.赴刑途中: 指斥天地,诉说冤屈; 2.后街诀别: 补叙身世,自述冤情; 3.刑场立誓: 三桩誓愿,再呈冤屈。
赴刑途中
找出《端正好》中最能体 现窦娥冤屈的句子。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叫声屈动地惊天” (世上的冤屈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动地”又“惊天”,窦娥在冤屈中 忍无可忍,反抗的怒火冲天而起)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 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 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 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 惩治邪恶的愿望。 戏曲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 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 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 而深邃。
善良的窦娥
明 确
善良的窦娥
三 桩 誓 愿
血 溅 白 练
三桩誓愿
六 月 飞 雪 亢 旱 三 年
解 析
第一愿: 证明自己冤屈不浅,热血纯洁。 第二愿: 证明一腔怨气,证明清白,让天地为之举行葬礼。 第三愿: 证明自己“委实”冤枉,而且要上天惩罚无心正法的 昏官污吏。
不屈的窦娥
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 “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赴刑途中
1.朗读《滚绣球》。 2.勾出能代表窦娥对天地由怀疑到反抗的句子。 3.讨论: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 》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明确
天 地 也 ! 做 得 个 怕 硬 欺 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 愚枉做天!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 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A、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 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B、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 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 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Fra bibliotek1.窦娥: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命运 让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剧 情 简 介
【第二折】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 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 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 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 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 斩窦娥。 【第三折】窦娥被屈斩,临死前发下 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第四折】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考 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 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 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不分好歹 指天斥地(怨) 欺软怕硬 错勘贤愚
反抗

避见婆婆 诀别婆婆(悲)
倾诉真情
微薄要求 血溅白练
善良
三桩誓愿(恨)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不屈
总结:
窦娥感情发展:(由屈生) 怨 悲 恨
窦娥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 于反抗精神 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 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
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
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刚强凶恶或者滑稽
的人物。性格、相貌一般有特异之处。如张飞、李 逵。 杂: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徕儿(小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