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简案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简案【教材分析】《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既有故事性、趣味性,又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
要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欣赏故事的基础上,增强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课文大量内容借助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而展开、呈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个性化特点比较鲜明,辅之以人物表情神态的刻画,很适宜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提高学生对保护森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由题入手,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后两段话,了解云雀的心愿,即“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云雀会萌生这样的心愿,原来它随着妈妈到外面飞了一圈。
由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2——8小节,看看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哪些地方,又看到了哪些情景。
重在引导学生揣摩感悟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体会他们的语气和心情,进而感受森林遭到破坏的严重与可悲,并初步感知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引导“冠”)3、有条理地阅读课文2——8小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云雀和妈妈的话。
4、感受森林遭到破坏的严重与可悲,并初步感知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解题入手,了解“心愿”1、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心愿。
(板书:心愿)2、解题:心愿就是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小云雀,了解一下小云雀会有怎样的心愿!齐读课题。
3、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预习情况(先来看看文中生字。
出示生字:厌、滥、贫、垮、冠、刷、壤、擦、邀(冠: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生字读得不错,看看词语读得怎样!出示生词:讨厌、埋怨、冲垮、冲刷、树冠、树干、乱砍滥伐、泛滥成灾)5、了解云雀的心愿。
(生自读课文,找出云雀的心愿)6、课件出示: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19 云雀的心愿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为什么小云雀会有 这样的心愿吗?
小云雀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是因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课堂演练
一、找偏旁组字。
分 氵土
夸贝 监
(贫)瘠 泛(滥) 冲(垮 )
二、近义词连一连。
埋怨 冲垮 淹没 储存
冲毁 抱怨 贮存 吞没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你最近有跟家人出去游玩过吗?在旅行 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感悟吗?文中的小云雀 和妈妈出行长了不少见识,知道了不少关于 森林的知识呢,我们也随着鸟妈妈的脚步, 看看他们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互动课堂
思 考:
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去过了哪些地方? 看到了什么景象?
沙漠上空
看到一阵狂 风刮过,地 上的黄沙漫 天飞舞
大河上空
只见大河的水位很 高,有几处河堤被 冲垮了,一些村庄 淹没在洪水之中
森林上空
说明森林是一 座大水库,又是 一个巨大的空 调器
沙漠上空
他们飞呀飞,飞 到一片沙漠的上空。 一阵狂风刮过,地上 的黄沙漫天飞舞,迷 得他们睁不开眼。
学游泳
去旅行
养一盆 花
去钓鱼
你有什么心愿?
苏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9 云雀的心愿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云雀
鸟纲,百灵科,云雀属各 种的通称。在中国分布最广 的云雀,体长达19厘米。主 食昆虫。本亚种主要繁殖于 东北,迁徙时见于华北一带 及长江中下游;冬达福建和 广东北部。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结构梳理
总起 飞行看世界
云
森林变成沙漠 乱砍滥伐
雀 的 心
分 述
洪水泛滥成灾 蓄水保土
愿
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温
总结 让沙漠变成绿洲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

自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了哪些地方? 3.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讨厌 冲垮 河堤 冲刷 枯枝败叶 土壤 邀上 泛滥 凶猛 乱砍滥伐
hún xù yāo làn
jÍ tái xiǎn
xùn
jiāng
浑黄 擦去 贫瘠 苔藓 脱缰的野马
咆哮 汛期 蓄水 漫天飞舞 泛滥成灾
课前诵读: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云雀俗称“阿兰”、“告 天子”、“朝天柱”,属雀形 目,百灵科,是一类鸣鸟,所 有的云雀都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全长17.5~18.5厘米。 上体淡褐色, 具黑褐色纵纹及淡 色羽缘。全世界大 约有75种。主要分 布在我国的东北、 内蒙古地区。
太重要了
因为· · · · · · · ,所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泛滥 滥伐 滥竽充数
冲垮 垮台 垮塌
土壤 沃壤 天壤之别
擦掉 擦洗 擦皮
guān
树冠
散失 空调器 挨近
暖和 冲去
淹没 重新
小云雀的心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 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 洲。这是我的心愿”。 “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 我跟你们一起去。”
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谁愿意用上“首先——接着——最后”说 说云雀的飞行路线?
• 分小节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 段,说一说段意。
第一段:(1)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 第二段:(2—4)自然段:讲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一 片沙漠的上空,看到黄沙漫天飞舞,小云雀直埋 怨。听了妈妈的介绍才知道都是人类乱砍滥伐的 结果。 第三段:(5—10)自然段:讲小云雀跟妈妈 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看到洪水泛滥成灾,感 到害怕,妈妈告诉他这是人们破坏了“森林水 库”的原结果。 第四段:(11—13)自然段:他们飞回森林, 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森林里冬暖夏凉。 第五段:(14—15)自然段:云雀的心愿就是到 沙漠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云雀的心愿》1课件PPT

---------------------------------------------------------------最新资料推荐------------------------------------------------------《云雀的心愿》1课件PPT上课时间:2019-10-16 课时编号:34 8.小鹰学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指名读、自由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会写摇、鼓、促、吧、顶、旋6 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3.会观察插图,通过建立表象来理解课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多种指名读、自由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会写摇、鼓、促、吧、顶、旋6 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3.会观察插图,通过建立表象来理解课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
1 / 9学生:查找有关鹰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教学过程: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认识鹰,简单介绍飞行健将板书鹰,引导学生学生读准后鼻音。
1.出示幻灯片,认识鹰,简单介绍飞行健将板书鹰,引导学生学生读准后鼻音。
①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什么地方?②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了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的呢?它又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9 课。
3.出示课题(9 .小鹰学飞)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田字格里的字用。
标出,田字格下面的字用标出。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最新资料推荐------------------------------------------------------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3.巩固左右结构中笔画数较多的字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紧扣题眼,激趣质疑。
1.板书:心愿。
谈“谈心愿”。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心愿)老师的心愿是小长假全家开心出游。
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心愿呢?谁愿意告诉老师?2.师板书:云雀的心愿。
读题质疑。
(板书:云雀的心愿)指导书写“雀”字。
看老师写字,“雀”:“小”字头,但中间是一竖,没有小钩。
下面一个“隹”(zhui,短尾鸟的总称)字,不能写成“住”字。
介绍云雀。
(云雀,一种鸟的名字,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体型和毛色略似麻雀。
它天然一副金嗓子,鸣声婉转悦耳,而且飞行本领特强,它能一口气冲上高高的云霄,所以叫它——“云雀”。
它可是法国、丹麦的国鸟。
)质疑: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二、初读课文,感知心愿。
1.按要求自读学习。
(1)先将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几遍,读正确后再读课文。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和老师,也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3)边度边思:云雀的心愿是什么?2.交流反馈。
a.云雀的心愿是来年春天邀上小伙伴将那片沙漠变成绿洲。
(板书:沙漠变绿洲)这个童话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小云雀,另一个是云雀妈妈。
这既是文中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
b.这个心愿的产生与他们的旅行有关。
你知道他们去哪里旅行吗?找出相关句子。
最后回到居住的家。
(教师相机板书:沙漠大河森林)这次旅行可不是去了一处地方,地点在不断的发生这变化。
c.比较句子,发现特点。
【课件出示】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指名读,谈发现。
相同的地方是有“飞呀飞,分到……”,都有一个地点。
《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

“人”“文”融合,心语“心愿”——《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云雀的心愿》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教学内容。
它是一篇科学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小云雀跟随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并表达了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全文段落清晰,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从沙漠上空到大河上空再到森林,都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流畅,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理念:1、快乐小组,心随文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要和思考结合,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所以文本的解读可以紧紧扣住“人心”和“文本”的融会贯通,以主体性的小组讨论为契机,让学生从“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性入手,在阅读感悟中形成护林的意识,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中历练思想,在想象画面中驰骋思维,进而从反面了解森林的作用,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他们在享受内心对话或小组对话的同时,情感被激活,思维也从中脱颖而出,真正享受到讨论所带来的乐趣、自傲和常识。
课堂教学由此情景化了,意义性了,生活化了,创造化了。
2、童趣对话,文随心动。
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本,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来达到深化认识、陶冶情操的目标。
教师要紧紧发挥文章的优势,抓住童趣化的对话来训练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充分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充分的朗读与深刻的感悟只要相辅相成,学生就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文也随之在惟妙惟肖的朗读中一下子立体生动了起来。
教学切入点:“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以此为切入点,从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和森林的重要作用正反两方面来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中心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探讨乱砍滥伐森林所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反面了解森林的作用,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云雀的心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云雀的希望》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 9个生字。
理解“贫瘠”、“漫天飞舞”等词语的意思。
3 、全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森林的作用是甚么,破坏森林的危害是甚么,和云雀的希望是甚么。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希望”。
你们有甚么样的愿望?说出来分享一下。
(指生说,适时评价:你的希望如诗普通美妙,你的希望如歌一样动听,你的希望朴实无华,但却很真实)你们心里的愿望真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一首首委婉的歌曲。
2、森林的小云雀和小云雀的妈妈也有希望,和老师一同板书:“云雀”。
(提示:雀是甚么偏旁?隹字旁的字都和鸟类有关)3、小云雀云雀妈妈的希望是甚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云雀的希望》齐读课题。
4、课前你们曾经预习,谁来回答这个成绩?诘问,你是预习才知道的吧?指生回答。
(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如何预习: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将不理解的词语及时查字典将意思写下去,搜集课文相关的材料,想一想下课文的次要内容等等)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1、过渡:那你们想和云雀一同看看他们的家园吗?(齐答:想)那我们先把动嘴,动笔和动脑的本领学好,来愉快地学习课文。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划出难读、难理解的生词和难写的生字。
(3)、边读边想: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甚么?(评价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许多同学曾经开动起来了)3、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黄沙滥伐贫瘠漫天飞舞浑黄咆哮冲垮泛滥成灾树冠蓄水茂密空调器(2)先来掌握“读”的本领。
(板书“读”)指生朗读。
(评价语:字正腔圆,干脆利落,①、冠:多音字这是一个多音字,还有甚么读音,请生组词。
(评价语:你是一个有预备的人!预习时连多音字都预备了。
)②、这里的贫瘠、咆哮、泛滥成灾我不理解,谁来帮我?③、再指生解决。
重点理解贫瘠、咆哮、泛滥成灾。
(提示:咆哮一词在字典上有几种解释?这里的是哪一种解释?你怎样知道的?【指点:当我们碰到一个词语有多种解释的时分就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评价语:你是一个学习能手,你真的动脑筋了)(3)指点写生字。
课文《云雀的心愿》教案

课文《云雀的心愿》教案课文《云雀的心愿》教案(精选9篇)课文《云雀的心愿》教案篇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揭题质疑,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字中前鼻音较多,如“厌、滥、贫”等,让学生多读读,还要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如“树冠”、“埋怨”、“暖和”等。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让学生在自读中知道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分别说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知道“心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出示文中写小云雀心愿的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好“太重要了”、“我一定”、“重新变成绿洲”。
(指名读,齐读)二、精读课文,感悟“心愿”(一)设问过渡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什么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直切重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二)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过渡:“夏天到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
”他们先来到了哪儿呢?我们也跟着云雀一起飞去看看吧!1、观看课件:一片贫瘠的沙漠,到处都是沙子,寸草不生,狂风肆虐,黄沙漫天飞舞。
(学生交流感受)你们愿意待在这儿吗?小云雀愿意吗?指导读小云雀的话理解“埋怨”(语气中带点责备,这就是埋怨。
)有感情地朗读2、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云雀妈妈也是这样想的,每当她想起这儿以前是茂密的森林,而如今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她就觉得——(心疼)。
谁再来读一读云雀妈妈的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课文《云雀的心愿》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冠
(挡住雨水)
苔藓
(吸收雨水)
枯枝败叶 土壤(他们居 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那是因为森 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 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 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 以就暖和些。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云雀,一种鸟的名字,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 里,体型和毛色略似麻雀。它天然一副金嗓子, 鸣声婉转悦耳,而且飞行本领特强,它能一口气 冲上高高的云霄,所以叫它——“云雀”。它可 是法国、丹麦的国鸟。
云雀的心愿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 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远足活动 电影院
幼儿园
学校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 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 们睁不开眼。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说。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 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 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千丝万缕的根须将泥土牢牢抓住
围绕‚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写 一段话,用上关联词‚可以……可 以……也可以‛。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
填空: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 森林,一路上看到 。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 。
仔细观察课文生字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 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 们睁不开眼。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说。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 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 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乱砍滥伐 ①(江河湖泊的水)满溢出 来;②过度,没有节制;③不切实际。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只见大河 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 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 洪水之中。 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被砍 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 水就会泛滥成灾。‛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 呢?‛ ‚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 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 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 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 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 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