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临终关怀

合集下载

病人临终关怀与葬礼安排制度

病人临终关怀与葬礼安排制度

病人临终关怀与葬礼布置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病人临终关怀和葬礼布置的管理,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临终病人的关怀及葬礼布置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原则】1.病人临终关怀和葬礼布置应敬重病人本人和家属的意愿,以病人为中心,兼顾医护人员、家属和社会的合理需求。

2.坚持人文关怀理念,为病人供应精神慰藉和尊严的临终关怀。

3.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重视医疗伦理和社会责任。

第二章临终关怀第四条【临终关怀团队】1.本医院设立临终关怀团队,由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多个专业人员构成。

2.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本领,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更新知识。

第五条【病人权益保障】1.在病情确诊为临终期后,医院将供应认真的临终关怀方案,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

2.病人有权选择本身的临终关怀方式,如指定陪护人员、精神慰藉等。

3.医院将依据病人的需求供应病痛缓解、心理支持等相应服务。

第六条【病、家人沟通】1.临终关怀团队将乐观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意愿、病情变动等情况,并供应相关引导。

2.临终关怀团队应及时回应家属的关切和提问,供应必需的解释与安顿。

第七条【疼痛管理】1.对于有疼痛需求的病人,医院将通过医疗手段和药物等方式进行疼痛管理,确保病人舒适度最大化。

2.疼痛管理应合理、规范,遵从医疗伦理和疼痛治疗指南。

第八条【心理支持】1.临终关怀团队将供应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包含但不限于畏惧、焦虑、无望等方面的情绪支持。

2.心理支持应从多角度供应,包含家属、病人本人等。

第九条【临终人文关怀】1.医院将供应必需的临终仪式和仪轨引导,让病人获得尊严的离世。

2.敬重病人宗教信仰和个人意愿,供应相应的宗教仪式和祈祷等服务。

3.对于无法表达意愿的病人,医院将尽力与其家属协商并决策。

第三章葬礼布置第十条【葬礼布置协商】1.医院将在病人临终后,及时与其家属进行葬礼布置的协商。

病人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管理制度

病人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管理制度

病人临终关怀与安定疗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充分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在疾病末期予以他们温暖、尊严和关爱,供应安定和舒适的环境和综合照料,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科室的临终病人护理,包含门诊、住院和病房。

第三条定义1.临终病人:指患有终末期疾病或生命垂死的病人,医学推断生命维持无效,预后无好转。

2.安定疗护:指为病人供应舒适、缓解痛苦的医疗护理,旨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3.病人家属:指病人的亲属、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

第二章病人临终关怀与安定疗护的基本原则第四条敬重和保护病人的自主权1.医务人员应敬重病人的意愿和决策,敬重其自主权。

2.病人有权知情、参加医疗决策、选择医疗方式和照料措施。

第五条予以病人尊严和关爱1.医务人员应以关怀和理解的态度面对临终病人,予以他们尊严和关爱。

2.临终病人的权益应受到敬重,不得鄙视、虐待或剥夺其基本权利。

第六条重视病人病痛缓解1.医务人员应乐观搭配病人和家属的病痛缓解要求,供应必需的药物和治疗。

2.临终病人的痛苦应受到及时解除,采取合理的措施缓解疼痛和恶心。

第七条高度重视沟通与心理支持1.医务人员应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信任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

2.供应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忙病人和家属面对困难和焦虑。

第八条综合照料与优质服务1.医务人员应协同搭配,供应协调全都的综合服务。

2.供应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确保病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章病人临终关怀与安定疗护管理细则第九条临终病人评估和诊断1.对疑似临终病人应及时进行评估,并由医生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对于已确定属于临终病人的患者,应设立相应的标识和档案记录。

第十条安定和舒适环境1.供应恰当的照明、温度和气味等环境舒适措施,创造安静和安静的氛围。

2.对于需要独立房间的临终病人,应优先布置单间或隔离病房。

第十一条家属陪伴和参加1.鼓舞病人家属与病人共同面对临终护理,供应适当的陪护时间和空间。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范本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范本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临终关怀工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养老院、福利机构等具有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和福利机构。

第三条临终关怀是指通过提供终生关怀、疼痛缓解、心理支持、护理照料等综合性服务,尽力满足临终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使其在生命最后阶段能够得到尊重、照顾和安宁,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四条临终关怀管理机构由医院或福利机构的相关部门或人员负责。

第五条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相关专业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培训。

第六条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职责包括:(一)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二)制定个性化的临终关怀方案,提供综合性服务;(三)疼痛缓解: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四)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困难和痛苦;(五)护理照料:提供日常护理,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尊严;(六)协调家庭成员和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支持。

第三章服务内容和标准第七条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个性化的关怀计划: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关怀计划,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和改进;(二)疼痛缓解:提供必要的药物疼痛缓解,采取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三)心理支持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心理困扰和压力;(四)护理照料:提供日常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和舒适;(五)社会支持服务:协调家庭和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各种问题。

第八条临终关怀服务的标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保护患者的人权和人格尊严。

第四章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第九条临终关怀工作应遵循以下流程:(一)评估:对患者的病情、症状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关怀计划;(二)执行:按照关怀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三)监测:对患者的病情和服务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关怀计划;(四)评估:对关怀服务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概论第十一章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概论第十一章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第十一章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提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的内容。

其中包括临终关怀伦理,死亡的概念与标准,以及安乐死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死亡的概念与标准一,死亡概念死亡是人在自我意识消失基础上的自我生命的终结。

传统医学认为,死亡是人这一多层次的物质系统不可逆的崩溃过程,分为濒死、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三个时期。

濒死期是死亡的开始阶段,也称临终状态,人体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趋于衰竭。

临床死亡期是生物学死亡前的一个短暂阶段,人的心跳、呼吸停止,反应完全消失,但机体尚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生物学死亡期是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可恢复状态,细胞群体死亡,外表征象是躯体逐渐变冷,发生尸僵,形成尸斑。

可见,在临床上(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判定死亡,无需到生物学死亡期才宣布,而是在人体这一多层次物质系统不可逆崩溃过程中,找到一个“临界点”,人的生命历程只要越过该临界点,就可以宣布死亡。

二、传统死亡判定标准在传统的医学和世俗的观念中,一直都是把心跳和呼吸看做是q 命最本质的特征。

生命的结束、死亡来临的时刻,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

这种看法从远古时代开始沿袭至20 世纪50 年代依然如故。

1951 年美国《 Black 法律词典》对死亡的规定就是:“生命之终结,在于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呼吸、脉搏停止之时。

”与上述碎典齐名的英国《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对于大部分法律问洲,认定死亡的最主要的标淮是:心跳、脉搏和呼吸的停止”。

我}喇l }版的《辞海》也把心跳、呼吸的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准。

基于这种传统的死亡概念,生物医学把死亡定义为“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叱谢的终止”。

传统死亡判定标淮,即心肺死亡判定标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床死亡期里的死亡。

其判定标准为心跳、呼吸的停止,血压和昧博的消失。

具体标准有三,其一是脉搏说,即以脉搏、心跳停止跳动作为死亡的标准,也称心脏死;其二是呼吸说,即以呼吸停止n :为死亡判定标准,也称呼吸死;其三是综合说,即综合脉搏、心朋停止跳动与呼吸停止来判断死亡。

临终关怀与尸体处理制度

临终关怀与尸体处理制度

临终关怀与尸体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保障患者在临终阶段得到适当的关怀和敬重,合理处理医院内的尸体,维护医院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公共秩序。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临终患者的关怀工作和医院内尸体处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临终患者:指医院中处于临终状态或估计在短期内可能丧生的患者。

2.尸体:指患者在医院中死亡后的遗体。

第二章临终关怀制度第四条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1.人道原则:敬重患者意愿,保障其尊严和隐私权。

2.无痛原则:确保临终患者得到适当的镇痛和舒适的护理。

3.家属支持原则:乐观与患者家属沟通,供应必需的支持和劝慰。

4.终身学习原则:供应培训和引导,提高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素养。

第五条临终关怀的具体措施1.临终关怀评估:对临终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保供应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2.镇痛管理: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方式来进行镇痛和舒缓症状。

3.心理支持:为临终患者供应心理咨询和支持,减轻其精神上的痛苦与畏惧。

4.家属陪伴:供应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允许患者的家属在适那时候候陪伴患者,并供应必需的支持和照料。

5.临终关怀记录:医护人员应认真记录临终关怀过程中的察看、护理措施和效果等内容,做好相关档案和记录。

第六条临终关怀团队1.成立临终关怀团队,由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多学科成员构成。

2.团队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3.临终关怀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共享经验,改进工作。

第七条临终关怀的质量掌控1.建立临终关怀质量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

2.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反馈看法并及时改进工作。

3.加强对临终关怀工作的督导和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第三章尸体处理制度第八条尸体处理的基本原则1.敬重原则:敬重患者的遗愿和家属的意愿,在合法、文明的前提下进行尸体处理。

2.安全原则:遵从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尸体处理的安全性。

护理学第十一章:临终关怀

护理学第十一章:临终关怀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二、有关死亡的概念 (一)濒死(名词解释;2008.04) 1.濒死的定义:濒死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2.濒死体验的基本表现 (1)安详和轻松的阶段 (2)意识逸出体外阶段 (3)通过“黑洞”阶段 (4)与亲朋好友欢聚阶段 (5)亮光中的回顾阶段
第三节 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其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①临终关 怀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照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 治希望的临终老人。②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可以分为许多分支 学科。③临终关怀可以指一种缓和照护机构和组成形式。
二、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
用愤怒去反击(单选;2009.04) 3.磋商期 4.沮丧期 5.接受期 (三)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四、死亡教育 (一)人们对死亡的态度:1.接受死亡;2.蔑视死亡;3.否认死亡
每个人对死亡的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简答题;2009.04;多选;2007.07) 1.童年时对死亡的体验 2.年龄 3.社会文化因素 4.宗教信仰 5.医疗卫生领域的态度 (二)死亡教育 五、终极关怀
第十一章 临终关怀
(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学说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一、有关临终的概念 1.临终的定义: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
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名词 解释;2010.07;2010.04) 2.临终的时限 3.临终病人的定义:临终病人是指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学 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 人。

《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A.疼痛B.恶心C.头晕D.压疮E.呕吐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C )A.情绪感觉方面B.生理知觉方面C.社会支持系统D.认知方面E.行为方面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A.疼痛的控制B.情绪的支持C.家属的心理指导D.患者的灵性需求E.X线照射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A.否认阶段B.愤怒阶段C.协议阶段D.抑郁阶段E.以上都不对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A.尊重患者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C.陪伴和聆听D.满足合理要求E.死亡教育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 D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 B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E.触觉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A.否认期B.愤怒期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 C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B.西欧修道院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E.尸体护理时,请家属在旁以便安慰14、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否认期可有( B )A.患者忧郁、悲哀、关心亲人生活B.极度疲劳、表情淡漠、嗜睡C.患者心情不好对护士发脾气D.患者不承认自己的病情,认为"不可能"E.患者配合治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15、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临终关怀专门机构、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和(A )A.家庭临终关怀病床B.北京松堂关怀院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D.肿瘤医院E.李嘉诚基金会16、目前影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B )A.国家有充足的支持资金B.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C.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D.人们能接受"安乐死"的观点E.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17、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 E )A.资金B.精湛的护理技术C.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D.家属的配合E.死亡教育18、临终关怀护理的核心是( C )A.给予B.稳定情绪C.关心D.控制疾病的发展E.减轻家属的负担19、临终关怀护理最终是达到什么目的( B )A.省钱B.优死C.延长死亡时间D.缓解疼痛E.治愈疾病20、以下哪一点符合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E )A.害怕B.懦弱C.恐惧D.快乐E.心理障碍加重21、丧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不包括( D )A.麻木B.怀念C.内疚D.放弃E.恢复22、对临终老年人实施心理护理,不包括以下哪一点( A )A.观察病情变化B.重视与弥留之际老年人的心灵沟通C.耐心倾听和诚恳交谈D.触摸E.适时有度地宣传优死意义23、患者王某,男,54岁,患胰腺癌广泛转移,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心情不好,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常对其陪伴亲属发脾气。

第十一章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第十一章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扮演的角色
*情绪的疏导与支持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的死亡进程阶段或哀伤阶段论:否 认-愤怒-讨价还价-情绪低落-接受 恐惧、哀伤是主要情绪,要准许老人及其家属谈论死亡, 接纳、理解其情绪。 *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权益 *临终愿望的达成 *提供资讯,如关于病情、处置方案、临终关怀组织的信息等 *帮助临终者回顾人生,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满足临终者灵性需要
第十一章 临终关怀与丧亲辅导一 Nhomakorabea临终关怀
1、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 更害怕死亡还是不那么害怕死亡? 死亡给老年人带来破坏性情绪 2、临终老人的需要 *身体方面的需要(控制身体痛苦、身体卫生、衣着整洁、 有尊严的离世) *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对生命的掌控感、临终情绪能被 接纳、找到生命的意义等) *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老人需要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 以排遣孤独、恐惧,得到情感支持,并提醒他们自己的 部分生命会通过下一代延续) *精神方面的需要
社会工作协助处理哀伤 *全面评估丧亲对当事人的影响,如处理丧失的能力、经济、 健康、亲友支援资源、宗教信仰、哀伤反应、是否有抑郁 情绪等。 *辅导运用社会资源、减少丧亲者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 变,如提供处理丧葬事宜的资讯,协助维持他(或她)与 亲属和他人的交往,避免过早处理死亡带来的问题等。 *协助老人明白哀伤期的焦虑、恐惧、愤怒是正常反应,并 接纳丧亲者的种种情绪反应。 *引导加入由丧亲的人组成的支持性小组 ,帮助他们认识哀 伤期的种种情绪是正常现象,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建立新 的社会关系,接受能理解他的人的想法和帮助。 *提供支持性服务的资讯,帮助其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包 括个人或家庭辅导、家务服务、理财服务、社会和娱乐性 服务等。
3、非正常的哀伤反应 大多数人能获得良好调整,走出丧亲的心理困 境,不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 非正常哀伤反应,指未完结或未得到解决的丧 亲感受,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临终病人提供舒适的居室环境 居室内要置有病人的常用生活物品 室内温度保持在21℃~23℃,湿度在6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 居室内有卫生间的 室内尽量安静,给予适当的照明 按照病人的喜好布置环境 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Page
26

二、满足生理及身体的需求
Page 7

三、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生物学死亡期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 , 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 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
(algor mortis)、尸斑(livor mortis)、
Page
31

四:死亡教育
内容: 死亡的本质及意义 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 对死亡及濒死的处理及调整 特殊问题的探讨
Page
32

五:临终关怀
对临终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是终极关怀。护理人员应以唯物 主义观死亡观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尽心尽责的做好终极关怀护理工作。
Page
21

四、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
死亡的教育问题 临终关怀模式 临终关怀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Page
22

五、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舒缓照护为主原则 全方位照护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 适度治疗原则
Page
23

Page
14

二、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安格乐的理论 震惊与不相信 觉察 恢复期 释怀
抛物曲线学说
Page
15

二、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压力及适应学说 震惊 不知所措 情绪反复无常 内疚罪恶感 解脱 重组生活
12

一、有关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学说
赫曼的临终病人心理问题学说 孤独无助感 失落、失控感
Page
13

一、有关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学说
黄天中教授的死亡分期理论 忌讳期 否认期 愤怒期 磋商期 忧郁期 接受期
心理压力学说
Page
16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
2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4
3
4
Page
17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 是一种特殊的缓和和照护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 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 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可以分为许多分支学科 可以指一种缓和照护机构和组成形式
六、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临终关怀专门机构 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并非 居家照料
Page
24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
2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4
3
4
Page
25

一、提供安全及舒适的环境
一、有关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学说
库伯勒.罗斯博士的死亡分期
2 愤 怒 为什么是 我?! 3 协议 不错,是 我,但是 …… 5 接 受 我已经 准备好 了。
健康 疾病稳定 诊断出 1 绝症 否认 不可能是我 !你们弄错 了!
Page 10
寂寞,内 在罪恶感
逐渐了解 真实后果 4 忧 郁 是的,就是 我。
Page
18

二、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为桑得斯博士 (D.C.Saunders)。 1967年,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St Christopher Hospice,此后临终关怀服务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 1988年7月,我国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 同年10月,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 台湾在1990年2月在马偕医院成立安宁病房 1992年,北京成立松堂医院从事临终关怀服务
Page
33

谢谢
Page
34

更加自立成长
一、有关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学说
维斯曼的濒死心理阶段理论 存在可怕境况阶段 缓和顺应阶段 衰退恶化阶段 濒死阶段
Page
11பைடு நூலகம்

一、有关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学说
帕狄森的临终病人心理三阶段理论 急性危机期 慢性生存濒死期 末期
Page
a) b) c) d) e) f) 促进病人舒适: 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 加强皮肤护理 头部的生活护理:包括床上梳发和床上洗头、口腔护理、眼耳鼻的护 理 增加食欲、营养支持: 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 给临终病人喂饭时避免平卧位,做好用餐前的准备,讲究喂饭技巧。 主动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恶心、呕吐的原因,鼓励张口呼吸,呕吐后协 助漱口。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 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加强营养检测。
Page
6

三、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临床死亡期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 到皮质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表现为心跳、 R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 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 此期一般持续 5—6 min ,时间过长,大脑将发生不可 逆的变化。
Page
4

三、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Page
5

三、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濒死期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机体各系统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 上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 射减弱或迟钝;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心跳减弱、 BP下降、 R微弱或出现潮式及间断呼吸。
Page 28

三、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求

对临终病人心理关怀原则: 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怀 采取缓和式临终心理关怀 临终陪伴、做到“四多”和“四少” 帮助渡过危机
Page
29

三、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求
满足病人的心理及精神需求: a) 否认期:不要揭穿别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坦诚温和地回 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协助病人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 b) 愤怒期:允许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快,同情 地劝解,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c) 磋商期:主动的关心体贴病人,加强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 措施的实施。 d) 沮丧期:给予病人同情和照顾,经常陪伴他们。注意预防病人的自杀 倾向。 e) 接受期:尊重病人的选择。继续保持对病人的关心支持。加强生活护 理,让他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 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丧亲者的护理;影响丧亲者调适的因素。
Page
3

二、有关死亡的概念
濒死: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安详和轻松阶段、意识逸出体外阶段、通过“黑洞”阶段、与亲朋好 友欢聚阶段、亮光中的回顾阶段 死亡:即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的停止,呼吸、脉搏的 终止。 脑死亡的标准: 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 没有运动和呼吸 没有反射 脑电图平直 上述标准反复24小时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出体温过低(低于 32度)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判断。
尸僵(rigor mortis)、尸体腐败(postmortem decomposition)等现象。
Page
8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
2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4
3
4
Page
9


Page
27
二、满足生理及身体的需求
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保暖。 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取合适的体位;必要时使用吸引器 吸出痰液;根据呼吸困难程度给予吸氧。 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a) 提供合适的环境 b) 做好眼部护理 c) 护理中应该避免在病人周围窃窃私语 减轻疼痛 i. 认真评估 ii. 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 iii. 直到实用的东西吧!;音乐疗法。;催眠意象疗法等。 iv. 与病人交谈沟通,适当引导使其注意力转移减轻疼痛。

1
第一节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
2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四节 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4
3
4
Page
2

一、有关临终的概念
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 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 临终病人: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 望的疾病、估计在3-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人。
Page
19

三、临终关怀的意义
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体现了照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Page
20

四、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

临终病人的需求 包括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 临终病人家属的需求 了解病人病情和照顾等相关问题 参与病人的日常照顾 被关怀与支持 了解病人死后的相关事宜 了解相关的社会资源 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擅长照顾病人 知道病人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照顾 了解病人死亡后相关事宜(处理后事)
Page
30

四:死亡教育
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有:接受死亡;蔑视死亡;否认死亡。实施死亡教 育的目的是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死亡。 临终关怀教育:将有关临终关怀与死亡及其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 人民及社会的教学过程。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焦虑、悲观、恐惧等情绪。使病人能安静的 接受死亡。 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突破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使家属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 们的心理影,为处理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