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设计

1观潮导学案设计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边都是“”,不是“”;“犹”右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流。

5.检查朗读情况。

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入了解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个人读,同桌互读。

2.小组合作:(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抓住文章的文路,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时要明确。

四、学习课文,感悟特点(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3.指导学生抓住第1、2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读文,体会文章写法。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2.交流汇报:学生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钱塘江的特点及人们等待潮来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文,体会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学生在感受潮来前的特点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江面景物的特点,如“薄雾”“若隐若现”等。

抓住“人山人海”“盼着”体会人们期盼潮来时的心情。

学习小提示: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观潮》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抓住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这一特点,由远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观这一美称的钱塘江大潮描写的有声有色。

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

教案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

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潮来时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1)大潮声音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导学案

1观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找出哪些段落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任务: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蒙:mēng()薄:bó()号:háo()méng()báo()hào()měn g()bò()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学习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知识链接: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意思;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朗读;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4.能够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理解文章结构;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3.识字,并能正确使用生字;4.能够简单讲述课文故事。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2.在“观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海浪冲击礁石的场景,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学习新课1.课文学习•给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归纳课文主旨和基本脉络。

2.诗词学习•学习并背诵本课中的诗词部分,感受唐代诗人的创作意境;•解释生词,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3.课文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故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课文拓展开展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歌曲创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词语拓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生词展开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增强词汇记忆。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课文默写、课后阅读等,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以“观潮”为主题的课文中,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活动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

(提倡多角度表述)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1.观潮观潮课型新讲课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 会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学习目标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事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觉大潮的壮观情景。

学习要点抓住要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收集钱塘江大潮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学前准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3.自学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教课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用讲话法引出课1. 填一填。

题:大江海洋不单有风平( 1“)观潮”是指 _________,一、讲话导浪静的时候,因为月亮和 1. 学生自由沟通课题的入。

“观”是 ________的意思。

(用时:5 分太阳的吸引力作用,时而意思。

( 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钟)会发生准时涨落现象,这 2. 齐读课题。

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就叫做“潮”。

(出示图片)赞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2. 板书课题。

1. 学生自读课文,圈 1. 同桌间沟通生字、新词2. 划去带点字不正确的读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自学状况。

音。

2.教师检查预习情(1)特别要注意,“蒙”闷 (mēn m èn) 雷况。

字中间的短横不可以丢,“薄”涨 (zh ǎnɡ zh ànɡ) 潮(1)读准多音字:字不可以写成左右构造,“昂”踮 (di ǎn diàn) 着脚二、自学生字闷( mèn)雷薄( bó)字下半部分的左侧不可以加点。

风号 (h áo hào) 浪吼词,整体感雾(2)新词理解。

3.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知。

(用时:15 分钟)风号( háo)浪吼笼盖:指像笼子似的罩在释。

涨(zhǎnɡ)起颤( ch上边。

观: A. 看 B. 看到的情景àn)动矗立:像山岳同样高耸而 C. 对事物的认识(2)理解以下词语的牢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①天下奇景 ()意思:不行摇动。

②乐观(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鼎沸:用来形容喧杂、混③浮光掠影 ()沸漫天卷地(3)指名读课文,正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导学案设计
“贯”“昂”“鼎”的结构。

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边都是“”,不是“”;“犹”右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流。

5.检查朗读情况。

项。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
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
作读。

时,教师要深入了解
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
意。

1.朗读课文:个人读,同
桌互读。

2.小组合作:
(1)按“潮来前、潮来时、
潮头过后”的顺序来给课
文分段。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
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
法,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
抓住文章的文路,这
一点在指导学生时要
明确。

四、学习课文,感悟特点(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
自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
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
点。

3.指导学生抓住第1、2
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读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
段,思考:给你留下印象
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汇报:学生读出自
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
钱塘江的特点及人们等待
潮来时的心情。

学生在感受潮来
前的特点时,引导学
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江面景物的特点,如
“薄雾”“若隐若
现”等。

抓住“人山
人海”“盼着”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