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樟子松拉丁学名书写规则

樟子松拉丁学名书写规则
《樟子松拉丁学名书写规则》
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松类树木,它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木之一。
樟子松的拉丁学名为Pinus Sylvestris,关于书写这个拉丁学名,有一些规则需要我们遵循。
首先,拉丁学名应该以斜体书写,以便与普通文字进行区分。
其次,拉丁学名应该以居中的方式书写,突出其特殊性。
另外,在文中首次出现拉丁学名时,应该在其后加上对应的中文名称,以便读者了解其含义。
在正式场合或学术论文中,樟子松的拉丁学名应该被准确地书写,不允许出现拼写错误或混淆。
这是尊重学名的基本规范,也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
总之,樟子松的拉丁学名书写规则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格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正确书写樟子松的拉丁学名,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和交流关于这种树木的知识,促进对它的科学研究和保护。
canid命名规则

canid命名规则Canid命名规则Canid是指犬科动物的一类,包括狼、狐狸、狗等。
在科学分类中,Canid属于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
Canid命名规则是对这一类动物进行命名时所遵循的一套规范。
一、拉丁学名命名规则拉丁学名是对生物进行科学命名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命名规则。
Canid的拉丁学名为Canidae,其中Canis是犬属的拉丁学名,如狼的拉丁学名为Canis lupus,狐狸的拉丁学名为Vulpes vulpes。
二、命名规则的基本要求1. 科学性:命名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分类学原则,不能凭主观喜好进行命名。
2. 唯一性:每个物种应有唯一的学名,并与其他物种区分开。
3. 一致性:命名应符合整个生物分类体系的规则,便于科学研究和交流。
4. 可读性:学名应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三、命名规则的具体要求1. 以拉丁或拉丁化的词汇进行命名,通常以单词的原始形式,或者经过变形、缩写、组合等方式进行。
2. 学名应以斜体书写,并以属名和种加以标识,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全小写。
3. 学名中可以加入命名者的姓名缩写或简称,用以纪念对该物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
4. 学名中可以使用修饰词来描述该物种的特征,如颜色、形态、生活习性等。
5. 学名中可以使用地理名称或人名来命名,以表达该物种的分布地区或命名者的敬意。
6. 学名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命名。
四、命名规则的实际应用Canid的命名规则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通过对Canid物种的研究和分类,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进化历程,还可以为保护和管理这些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以狼为例,根据Canid命名规则,狼的学名为Canis lupus。
其中,“Canis”表示犬属,是狼所属的属名,“lupus”是拉丁语中“狼”的意思,是狼的种名。
植物拉丁名

植物拉丁名花卉学植物拉丁名拉丁名书写规则:1、植物拉丁名:属名+种名+命名人2、属名首字母大写3、变种:拉丁名+var. +变种名4、品种:拉丁名+‘品种名’一、二年生花卉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万寿菊Tagetes erecta凤仙花Impatiens belsamina孔雀草Tagetes patula三色苋Amaranthus tricolor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半枝莲Portulaca grandiflor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五色椒Capsicum frutescens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三色堇Viola tricolor紫罗兰Mattiola incana霞草Gypsophila elegans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虞美人Papaver rhaeas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ea f. tricolor麦杆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美女樱verbena hybnida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夏堇Torenia fournieri宿根花卉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鸢尾Iris tectorum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va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羽扇豆Lupinus polyphyllus蜀葵Althaea rosea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球根花卉大丽花Dahlia pinnata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美人蕉类Canna spp。
樟子松拉丁学名书写规则

樟子松拉丁学名书写规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松类植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树种。
它的拉丁学名为Pinus sylvestris,是拉丁名和种加词的组合,分别代表了松树属和松木的意思。
树木的名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中可能有着不同的称呼,为了便于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科学家们普遍采用拉丁学名来命名植物和动物。
樟子松的拉丁学名Pinus sylvestris也符合这一规律,方便了人们跨国交流和研究。
拉丁学名的书写规则是有一定要求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樟子松的拉丁学名书写规则:1. 拉丁学名的写法一般是拉丁名在前,种加词在后。
以樟子松为例,Pinus是拉丁名,sylvestris是种加词,所以拉丁学名应为Pinus sylvestris。
2. 拉丁学名的书写一般要斜体或加黑,以与普通的中文名称区分开来。
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植物的学名。
3. 拉丁学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后面的字母要小写。
如果有缩写的情况,则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并用句点分隔开来。
比如Pinus sylvestris可以缩写为P. sylvestris。
4. 在正式的学术文章或书籍中,拉丁学名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全称,并在后续引用时可以用缩写形式,以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5. 拉丁学名最好严格按照规范书写,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或者混淆的情况,以免造成误解。
拉丁学名的书写规则并不复杂,只要理解了基本要求,就可以正确地书写樟子松或其他植物的学名。
这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也能增进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在写作或研究中能够准确地使用拉丁学名,提高专业水平和学术交流的质量。
第二篇示例: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其拉丁学名为Pinus bungeana。
它是一种乔木植物,属于松科。
樟子松主要生长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份。
在科学研究或者学术交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书写樟子松的拉丁学名的情况。
因此,了解和掌握樟子松的拉丁学名书写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对于物种的属名,通常情况下,应将其写全,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Phaseolus就是菜豆属的全写形式。
但是,如果在一处有同一属名的多种物种,可将第一个物种的属名全写,后面的属名缩写。
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小豆P.angul等。
物种的种加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用拉丁学名,一定要写全。
1. 大小写和括号通常情况下,物种的亚属、组、亚组、系、命名人姓氏用正体,属及种加词用斜体。
即使物种的属采取缩写的形式,亦必须用斜体。
如带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其拉丁学名为T. lepturus。
属及命名人姓氏的首字母要大写,即使缩写后的属和命名人姓氏的字母亦必须用大写字母。
中国大陆许多文献将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用圆括号括起来的习惯用法不妥。
原因在于:第一,在国际生物学界有为物种亚属的名称加圆括号的规定;第二,有些种的原定属后被降为亚属,需要将亚属名和原命名人姓氏用圆括号括起来;第三,原命名人把某个种归入某个属,后来人们发现不妥而将该种移到另外的属,生物学界习惯将原命名人姓氏加圆括号,并将移属人的姓氏置于原命名人姓氏的后面;第四,在发现同种异名时,为了保证物种拉丁学名的稳定性,加之遵循早发表者具有优先资格的国际惯例,异名加圆括号置于原名之后;第五,有些物种原来的拉丁学名经后人研究被否定,并以一种全新的名字发表,原来的拉丁学名被废止,但在生物学专著中通常以原始文献的方式将原名置于新名之后并加圆括号。
鉴于上述五点,为了避免出现括号套括号现象发生,使志书版面清新,方便志书读者阅读,在此建议入志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不加括号,直接置于汉语名之后。
2. 拉丁学名的省略入志物种在志书的什么地方加拉丁学名,应按以下原则处理:第一,在志书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种汉语名称后加拉丁学名,以后再次出现该物种一律只写其汉语名。
植物拉丁名斜体规则

植物拉丁名斜体规则植物拉丁名斜体规则是指在正常的文字排版中,将植物学中的拉丁名字使用斜体字来表示。
这种规则是因为拉丁名的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又需要与其他文字进行区分,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植物拉丁名斜体规则的相关内容。
1.什么是拉丁名?拉丁名是植物学中常用的命名方式,它具有国际通用性和科学性。
拉丁名的命名规则来自于拉丁文,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月季的拉丁名为Rosa chinensis,其中“Rosa”为属名,“chinensis”为种加词。
拉丁名可以非常具体地描述一个植物的特征,从而实现植物分类和统计。
2.为什么要使用斜体字?在植物学文献中,拉丁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为了使其与其他文字进行区分,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斜体字的使用能够有效区分拉丁名和正文内容,从而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3.植物拉丁名斜体规则的具体要求植物拉丁名在斜体表示时,需要符合以下规则:(1)仅对拉丁名使用斜体字,不包括其它任何语言,例如中英文译名、形态特征描述等;(2)连续两个或多个拉丁名在同一段落中出现时,第一个拉丁名使用全称斜体,后续拉丁名的属名斜体,种加词直立体。
例如:“Rosa chinensis L.,R. multiflora Thunb.等等。
”(3)在一段文字中多次出现同一个拉丁名时,每次都需要使用斜体,不得使用下划线或特殊符号等标记。
(4)在文中英文段落中标示拉丁名时,根据不同风格,可选用拉丁名首字母大写并斜体或首字母小写并斜体,并且每本期刊对拉丁名的标记规则可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按照所在期刊的要求进行斜体标记。
4.斜体字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斜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拉丁名中的每个单词都需使用斜体。
例如,“Rosa chinensis”不可以只标示属名“Rosa”斜体。
(2)拉丁名斜体字的大小应与正文中的斜体字大小保持一致。
(3)斜体的使用应该尽可能注意统一,不要出现大小、字体不同的现象。
拉丁文写法

拉丁文写法现行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的体系是由林奈(Carl von Linne,通常用其笔名Linnaeus)250年前提出来的。
他的《植物(Species Plantarum)1735年出版。
这个体系称作林奈双名命名体系(Linnaean 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种志》其中生命,如植物,采用两个拉丁化的名字(拉丁双名)来命名。
第一个名代表“属”(genus)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specific epithet)词。
由属名(generic name)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species name)。
科、属、种是最常用到的分类单位。
采用拉丁化名字和拼写的习惯一个是源于中世纪的学者,另一个是因为直到19世纪中叶多数植物学出版物仍然使用拉丁语。
“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属”,再往上是“科”,依次各个分类阶元构成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由高到低,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表示如下:--------------------------------------------------------------------------------植物界vegnum vegetable(拉丁名),vegetable kingdom(英文名) 门divisio, phylum纲classis, class目ordo, order科familia, family属genus, genus种species, species--------------------------------------------------------------------------------在其中还可以插入亚门、亚纲、亚目、族(tribus, tribe)、亚族、亚属、组(sectio, section)、亚组、系(series,series)、亚种、变种(varietas, variety)、变型(forma, form)等更细的分类阶元。
动植物学名格式

动植物学名格式一、学名的构成动植物的学名遵循拉丁化的命名规则,通常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在学名的最后,有时还附有命名人名字的缩写和命名日期,以表明该名称的来源和首次使用。
属名通常采用单数形式,而种名则采用双数形式。
例如,在植物学名“Quercus robur”(橡树)中,“Quercus”是属名,“robur”是种名。
在动物学名“Canis lupus”(灰狼)中,“Canis”是属名,“lupus”是种名。
学名的书写通常采用斜体或粗体,以区分属名和种名。
此外,学名的书写还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例如,在属名之后通常加一个短横线与种名相分隔。
二、属名的变化属名在动植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同一属中的物种通常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因此,属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动植物学名的发展过程中,属名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某些物种原先被归入一个属,后来由于研究发现其特征与该属的其他物种不符,因此被转移到另一个属。
此外,有时候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或表示对该科学家的敬意,也会用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一个新的属或将一个已存在的属重命名。
三、种名的表达种名是动植物学名的核心部分,用于描述物种的特征和鉴别物种。
种名的表达通常采用形容词或名词的形式,描述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officinalis”(药用植物)、“mutabilis”(易变的)等都是形容词形式的种名,而“pusillus”(小的)、“amplexicaulis”(抱茎的)等则是名词形式的种名。
四、命名法动植物的命名法通常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
这些法规是为了规范学术界的命名标准和避免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等混乱现象而制定的。
根据这些法规,新物种的发表必须要有完整的描述和明确的鉴别特征,同时要遵循优先律原则,即同一物种只能有一个有效的学名。
此外,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或表示对该科学家的敬意,也可以用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新物种或给已存在的物种重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对于物种的属名,通常情况下,应将其写全,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Phaseolus就是菜豆属的全写形式。
但是,如果在一处有同一属名的多种物种,可将第一个物种的属名全写,后面的属名缩写。
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小豆P.angul等。
物种的种加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用拉丁学名,一定要写全。
1. 大小写和括号
通常情况下,物种的亚属、组、亚组、系、命名人姓氏用正体,属及种加词用斜体。
即使物种的属采取缩写的形式,亦必须用斜体。
如带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其拉丁学名为T. lepturus。
属及命名人姓氏的首字母要大写,即使缩写后的属和命名人姓氏的字母亦必须用大写字母。
中国大陆许多文献将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用圆括号括起来的习惯用法不妥。
原因在于:
第一,在国际生物学界有为物种亚属的名称加圆括号的规定;
第二,有些种的原定属后被降为亚属,需要将亚属名和原命名人姓氏用圆括号括起来;
第三,原命名人把某个种归入某个属,后来人们发现不妥而将该种移到另外的属,生物学界习惯将原命名人姓氏加圆括号,并将移属
人的姓氏置于原命名人姓氏的后面;
第四,在发现同种异名时,为了保证物种拉丁学名的稳定性,加之遵循早发表者具有优先资格的国际惯例,异名加圆括号置于原名之后;
第五,有些物种原来的拉丁学名经后人研究被否定,并以一种全新的名字发表,原来的拉丁学名被废止,但在生物学专著中通常以原始文献的方式将原名置于新名之后并加圆括号。
鉴于上述五点,为了避免出现括号套括号现象发生,使志书版面清新,方便志书读者阅读,在此建议入志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不加括号,直接置于汉语名之后。
2. 拉丁学名的省略
入志物种在志书的什么地方加拉丁学名,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第一,在志书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种汉语名称后加拉丁学名,以后再次出现该物种一律只写其汉语名。
第二,志书的篇、章、节等标题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三,插图(包括照片、地图、示意图等)、表格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名。
第四,夹注、脚注、篇(章、节)后注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五,序言、凡例、目次、大事记(或大事年表)、概述、综述(篇、章、节正文前)、附录、参考文献、后记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六,封面、内封、版权页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3.拉丁学名的正斜体
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用斜体。
亚属subgen.、组sect.、亚组sbsect.和系ser.的拉丁字术语用正体,如滇山茶系Camelia ser. Reticulatae Chang。
较大的种之下的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和亚变型等五个种下分类等级的拉丁学名用斜体,但表示这些种下等级的拉丁字母符号ssp.或subsp.,var.,subvar.,subf.用正体,如小果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 f. microcarpa C. Wang et Tung。
某个栽培植物的种下等级栽培品种,其名称是在它所隶属的种名之后,加上栽培品种的加词所构成,一般不写命名人姓氏,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栽培品种名的加词用单引号括起或在其前面冠以‚栽培‛的拉丁文缩写cv.,用正体,如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Kyoho’或Vitis vinifera cv. Kyoho。
当一个物种只知属名而不知它的种名时,或者因泛指某属生物而不需要具体指出是哪一种时,则可在属名后附上拉丁文种species的缩写sp.(单数)或spp.(复数),以表示某属的一个种或几个种,拉丁字母sp.或spp.用正体。
属以上的拉丁学名用正体。
写出命名人姓氏时,命名人姓氏用正体。
论文中物种名后附加的拉丁学名通常用白体,不用黑体。